Web3 安全防范指南

进阶4/2/2025, 3:09:05 AM
本文将从 Web3 安全威胁现状、个人资产自我保管、设备与网络环境、零信任策略以及全球安全事故统计等多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为业内人士及广大投资者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 Web3 安全防范指南

引言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和 Web3 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密资产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吸引了大量投资者与机构。然而,随之而来的安全事件也层出不穷,从黑客攻击、内部渗透、钓鱼诈骗到因私钥丢失而导致的资产永久性损失,各类安全隐患接踵而至。

据区块链分析公司 Chainalysis 的报告,2024 年全球因黑客攻击导致的加密货币被盗金额增长了 21%,达到 22 亿美元。这是连续第四年黑客盗窃金额超过 10 亿美元,事件数量从前一年的 282 起增加到 303 起。

在此背景下,如何构建一套科学、严谨且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成为保护数字财富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从 Web3 安全威胁现状、个人资产自我保管、中心化交易所安全防护、设备与网络环境、零信任策略、资产传承与应急管理以及全球安全事故统计等多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为业内人士及广大投资者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防范指南。

一、Web3安全威胁现状

据 Web3 审计公司 CertiK 于 2025 年 1 月 2 日发布的《Hack3d:2024 年度安全报告》显示,2024 年 Web3 领域共发生 760 起安全事件,损失总额超过 23 亿美元。与 2023 年相比,总损失金额增长了 31.61%,安全事件数量同比增加了 29 起。这足以说明当下 Web3 世界中的安全问题还是相对严重的。

1.1 社交工程攻击

社交工程攻击是黑客常用的手段之一。黑客往往冒充熟人、客服甚至知名机构,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或社交媒体发送虚假投资建议、会议邀请和钓鱼链接,诱骗用户点击恶意链接或泄露敏感信息。


(图片来源:FBIJOBS)

据美国联邦调查局(FBI)2024 年初发布的《FBICyberDivision2024CryptoCrimeReport》显示,约 35% 的加密资产安全事故与社交工程攻击直接相关。

因此,在接收到任何未经核实的指令或信息时,用户必须通过电话、视频等多重手段进行验证,确保信息来源真实可靠。

1.2 内部渗透

内部渗透是指黑客伪装成求职者或利用内部员工实施渗透,进入目标机构内部后窃取敏感信息或资产。


(图片来源:cryptoslate)

据 CipherTrace2024 报告显示,2023 年至 2024 年初,内部渗透事件在所有加密资产安全事故中占比约为 18%,其中多起案件导致机构巨额损失。

由于内部人员们通常具有访问最高敏感信息的权限,一旦防护失效,后果往往十分严重。企业必须加强招聘审核、定期背景调查,并对敏感岗位实施多层监控与权限管理。

1.3 相似地址攻击

相似地址攻击利用程序在极短时间内生成与目标钱包地址在前后几位高度相似的地址,诱使用户在转账过程中因疏忽将资金发送至错误地址。

根据 Chainalysis2024《CryptoCrimeReport》统计,2024 年初此类攻击累计造成的资产误转损失超过 8.5 亿美元。

因此,转账时用户必须仔细核对地址中至少5至6位字符,确保每笔交易的目标地址百分之百准确。

1.4 公共WiFi风险

公共 WiFi 网络因缺乏足够的加密保护,往往成为黑客攻击的突破口。

FBI2024 年的报告还指出,2023 年公共 WiFi 发起的加密安全攻击案例占全部安全事件的近 30%。使用公共 WiFi 进行加密资产操作风险极高,黑客可能通过中间人攻击窃取用户账户信息或拦截私钥传输。

因此,用户应尽量避免在公共网络下进行敏感操作,并优先使用私有网络或经过强加密的网络环境。

二、个人资产自我保管的安全措施

“你持有私钥,你就拥有资产”这一理念赋予用户绝对的资产自主权,但也意味着所有安全责任全部由用户承担。据 ForesightNews 的报道,2024 年私钥泄露事件造成高达 11.99 亿美元的损失,占所有安全事件损失的 52%。

因此,个人在自主管理资产时必须采用严密的安全措施,并结合专业建议分散风险。

2.1 自主管理的优势与风险

自主保管的主要优势在于资产完全由用户掌控,无需担心第三方平台跑路或系统漏洞。然而,这种方式对用户技术能力要求较高。一旦操作不当,私钥一旦丢失或泄露,资产损失将不可逆转。

业内知名人士 CZ 曾在多次公开演讲中指出,合理的风险分散策略和严格的操作规程是保护资产安全的基本前提。因此,对于技术尚未成熟的用户,可采用部分自主管理、部分托管相结合的方式,降低整体风险。

2.2 冷钱包与离线签名

为避免网络攻击风险,使用冷钱包(离线钱包)是保护私钥的重要手段。常见的冷钱包方案包括:

专用电脑冷钱包
配置一台专门用于生成和存储私钥的电脑,并确保该设备始终处于离线状态。所有操作系统和钱包软件必须从官方网站下载,并在安装前使用多款杀毒软件进行扫描。签署交易时,通过 USB 设备传输数据,实现离线签名。

专用移动设备
对于资金规模较小的用户,可选用专门的手机管理钱包。该设备仅用于加密资产操作,平时建议设置为飞行模式,仅在必要时短暂联网进行交易操作。

硬件钱包


(图片来源:Coindesk)

硬件钱包设计初衷是使私钥永远存储在设备内部,即使连接至电脑也不会泄露私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定期升级固件和做好备份依然至关重要。

2.3 多重备份与数据加密

为了防范设备损坏、丢失或其他意外情况导致的私钥永久性丢失,建立多重备份体系十分必要。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纸质备份
将助记词或私钥书写在防火、防潮的纸张上,并存放于高安全性保险箱中。但纸质备份易受物理环境影响,长期保存存在风险。

金属备份


使用耐火、防水、抗磁的金属备份设备存储种子词,能够有效抵御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

加密 USB 存储


(图片来源:Elcomsoft)

通过 USB 设备存储经过加密处理的私钥备份,并将备份分散存放于不同的地理位置。采用 VeraCrypt 等加密软件进行二次加密,可确保即使设备丢失,数据也难以被黑客破解。

2.4 资产传承与“死者开关”

加密资产的特殊性在于,一旦私钥丢失或泄露,资产将无法恢复。据不完善统计,2024 年一年因密钥管理不善导致的资产永久性损失事件比例可能超过 10%。因此,制定完善的资产传承方案至关重要,主要措施包括:

秘密共享技术
将私钥或助记词拆分为若干份,分别存放在不同安全地点。即便部分备份失效,其余备份仍能保障资产恢复。

“死者开关”服务
部分平台提供“死者开关”功能,在用户长时间未确认账户状态后自动通知预设继承人。使用此功能时,务必配合 PGP 等加密工具,确保传输过程中数据安全。

法律规划
提前咨询专业律师,将资产传承方案书面化并合法化,确保在发生意外时,家属能够依法顺利继承资产。各国监管机构正逐步出台相关规定,建议密切关注最新法律动态。

三、中心化交易所的安全防护

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完全自主管理资产虽然能确保绝对独立性,但操作复杂且风险较高。相比之下,将部分资产托管于信誉良好的中心化交易所(CEX)是一种较为稳妥的选择。然而,即使是大型平台,也无法完全消除安全风险,因此,用户在使用交易所时应采取多重防护措施。

3.1 平台选择的重要性

大型交易所通常拥有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包括多层次风控机制、24 小时监控、专业安全团队以及与全球安全机构的合作。据 CipherTrace2024 报告显示,2023 年至 2024 年初因交易所安全事故导致的资产损失累计超过 15 亿美元。选择历史悠久、口碑良好的交易所,可以大幅降低资产被盗或平台破产的风险。

3.2 账户安全措施

使用中心化交易所时,账户安全至关重要。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专用设备登录
使用专门配置的电脑或手机登录交易所账户,避免日常设备与加密资产操作混用。确保设备运行正版操作系统,定期更新补丁,且安装并运行知名防病毒软件与防火墙。

邮箱安全


注册时使用安全性高的邮箱(如 Gmail 或 ProtonMail),并为每个交易所单独创建邮箱账号,防止因一个邮箱泄露而引发连锁风险。

强密码与密码管理器
每个账户均设置独特、复杂的密码,使用密码管理工具(如 1Password 或 KeePass)集中管理,杜绝多处共用同一密码的风险。

双因素认证与硬件安全密钥

启用双因素认证(2FA)是基础防护措施,但鉴于短信验证存在 SIM 卡交换风险,建议采用认证 APP(如 GoogleAuthenticator)或硬件安全密钥(如 Yubikey)。在API密钥管理中,务必关闭提现权限,防止密钥泄露引发重大资产损失。

3.3 API 与自动化交易安全

对于依赖 API 进行自动交易的用户,还应注意:

仅上传公钥
确保私钥始终保存在本地,绝不通过网络传输。

严格权限管理
为 API 设置最小权限,定期更换密钥,防止因权限过大而被黑客利用。

实时监控账户活动
建立实时监控机制,设置异常警报,一旦发现异常交易及时冻结账户,防止损失扩大。

四、设备与网络环境的安全防护

设备与网络环境是加密资产安全防护的最薄弱环节,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4.1 设备安全

设备的防病毒保护也至关重要,例如安装并保持知名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处于启用状态,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扫描。这样可以防止一些恶意病毒盗取信息。

4.2 钓鱼防范

直接访问官方网站
为防钓鱼网站伪造,建议用户直接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官方网站地址或使用预先保存的书签访问,而不要点击邮件或社交平台中的链接。

多重验证信息来源
收到涉及敏感操作的邮件或信息时,通过电话或官方网站客服渠道再次核实其真实性,杜绝因信息不实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五、零信任原则与风险管理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数字环境中,零信任原则显得尤为重要。零信任要求用户对所有操作和信息来源保持高度警惕,任何请求都不应被盲目信任,而必须通过多重验证确保安全。

正如 CZ 所强调的那样:“只有严格的风险管理和多层防护,才能确保资产真正安全”。实施零信任策略不仅能防范外部攻击,还能有效应对内部管理漏洞,因此,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实时监控机制是保障加密资产安全的根本所在。

六、全球安全事故统计与行业现状

为为了能更直观地了解当前 Web3 领域面临的安全形势,以下数据均来源于 2024–2025 年的最新权威报告:

加密资产被盗损失
根据 Chainalysis《CryptoCrimeReport2024》(发布于 2024 年 3 月)显示,2023 年底至 2024 年第一季度,全球加密资产盗窃、诈骗及其他安全事故累计损失超过 9 亿美元。

私钥永久丢失情况
BitInfoCharts 最新数据(更新于 2024 年 2 月)显示,目前全球约 22% 的比特币因用户丢失私钥而永久失去流通(UTXO 五年未动 z 则视为丢失),总价值估计超过 350 亿美元。

内部渗透与平台破产
CipherTrace2024 报告指出,2023 年至 2024 年初内部渗透事件导致的安全事故占比约 18%,部分事件直接导致平台破产或大规模资金外流。

公共网络攻击比例
FBI2024《CryptoCrimeReport》统计显示,约 35% 的加密安全攻击案例与公共 WiFi 使用有关,凸显了公共网络环境的高风险性。

结语

综上所述,Web3 时代的安全问题既涉及技术层面的漏洞,也牵涉管理与风险规划等综合性问题。只有在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下,我们才能真正防患于未然,确保数字财富不因一次疏忽而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

未来,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的持续进步,加密资产安全防护必将迈向更加成熟的阶段。各位从业者和投资者应不断更新安全知识、完善防护措施,并根据最新权威报告调整策略,共同为实现“KeepYourCrypto#SAFU”而努力。

此外,面对潜在的量子计算威胁,L2 量子-resistant 方案也逐渐成为关注焦点。例如,StarkNet 正在探索通过升级其 ZK-SNARKs 技术来增强系统在量子攻击下的防护能力。同时,NIST 正在积极推进后量子密码的标准化进程,为未来建立更坚实的密码学基础指明方向。这一系列举措将有助于在量子计算时代到来之前,为加密生态系统提供更加全面和前瞻性的安全保障。

المؤلف: David.W
المترجم: Viper
المراجع (المراجعين): KOWEI、Pow、Elisa
مراجع (مراجعو) الترجمة: Ashley、Joyce
* لا يُقصد من المعلومات أن تكون أو أن تشكل نصيحة مالية أو أي توصية أخرى من أي نوع تقدمها منصة Gate.io أو تصادق عليها .
* لا يجوز إعادة إنتاج هذه المقالة أو نقلها أو نسخها دون الرجوع إلى منصة Gate.io. المخالفة هي انتهاك لقانون حقوق الطبع والنشر وقد تخضع لإجراءات قانونية.

Web3 安全防范指南

进阶4/2/2025, 3:09:05 AM
本文将从 Web3 安全威胁现状、个人资产自我保管、设备与网络环境、零信任策略以及全球安全事故统计等多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为业内人士及广大投资者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 Web3 安全防范指南

引言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和 Web3 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密资产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吸引了大量投资者与机构。然而,随之而来的安全事件也层出不穷,从黑客攻击、内部渗透、钓鱼诈骗到因私钥丢失而导致的资产永久性损失,各类安全隐患接踵而至。

据区块链分析公司 Chainalysis 的报告,2024 年全球因黑客攻击导致的加密货币被盗金额增长了 21%,达到 22 亿美元。这是连续第四年黑客盗窃金额超过 10 亿美元,事件数量从前一年的 282 起增加到 303 起。

在此背景下,如何构建一套科学、严谨且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成为保护数字财富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从 Web3 安全威胁现状、个人资产自我保管、中心化交易所安全防护、设备与网络环境、零信任策略、资产传承与应急管理以及全球安全事故统计等多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为业内人士及广大投资者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防范指南。

一、Web3安全威胁现状

据 Web3 审计公司 CertiK 于 2025 年 1 月 2 日发布的《Hack3d:2024 年度安全报告》显示,2024 年 Web3 领域共发生 760 起安全事件,损失总额超过 23 亿美元。与 2023 年相比,总损失金额增长了 31.61%,安全事件数量同比增加了 29 起。这足以说明当下 Web3 世界中的安全问题还是相对严重的。

1.1 社交工程攻击

社交工程攻击是黑客常用的手段之一。黑客往往冒充熟人、客服甚至知名机构,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或社交媒体发送虚假投资建议、会议邀请和钓鱼链接,诱骗用户点击恶意链接或泄露敏感信息。


(图片来源:FBIJOBS)

据美国联邦调查局(FBI)2024 年初发布的《FBICyberDivision2024CryptoCrimeReport》显示,约 35% 的加密资产安全事故与社交工程攻击直接相关。

因此,在接收到任何未经核实的指令或信息时,用户必须通过电话、视频等多重手段进行验证,确保信息来源真实可靠。

1.2 内部渗透

内部渗透是指黑客伪装成求职者或利用内部员工实施渗透,进入目标机构内部后窃取敏感信息或资产。


(图片来源:cryptoslate)

据 CipherTrace2024 报告显示,2023 年至 2024 年初,内部渗透事件在所有加密资产安全事故中占比约为 18%,其中多起案件导致机构巨额损失。

由于内部人员们通常具有访问最高敏感信息的权限,一旦防护失效,后果往往十分严重。企业必须加强招聘审核、定期背景调查,并对敏感岗位实施多层监控与权限管理。

1.3 相似地址攻击

相似地址攻击利用程序在极短时间内生成与目标钱包地址在前后几位高度相似的地址,诱使用户在转账过程中因疏忽将资金发送至错误地址。

根据 Chainalysis2024《CryptoCrimeReport》统计,2024 年初此类攻击累计造成的资产误转损失超过 8.5 亿美元。

因此,转账时用户必须仔细核对地址中至少5至6位字符,确保每笔交易的目标地址百分之百准确。

1.4 公共WiFi风险

公共 WiFi 网络因缺乏足够的加密保护,往往成为黑客攻击的突破口。

FBI2024 年的报告还指出,2023 年公共 WiFi 发起的加密安全攻击案例占全部安全事件的近 30%。使用公共 WiFi 进行加密资产操作风险极高,黑客可能通过中间人攻击窃取用户账户信息或拦截私钥传输。

因此,用户应尽量避免在公共网络下进行敏感操作,并优先使用私有网络或经过强加密的网络环境。

二、个人资产自我保管的安全措施

“你持有私钥,你就拥有资产”这一理念赋予用户绝对的资产自主权,但也意味着所有安全责任全部由用户承担。据 ForesightNews 的报道,2024 年私钥泄露事件造成高达 11.99 亿美元的损失,占所有安全事件损失的 52%。

因此,个人在自主管理资产时必须采用严密的安全措施,并结合专业建议分散风险。

2.1 自主管理的优势与风险

自主保管的主要优势在于资产完全由用户掌控,无需担心第三方平台跑路或系统漏洞。然而,这种方式对用户技术能力要求较高。一旦操作不当,私钥一旦丢失或泄露,资产损失将不可逆转。

业内知名人士 CZ 曾在多次公开演讲中指出,合理的风险分散策略和严格的操作规程是保护资产安全的基本前提。因此,对于技术尚未成熟的用户,可采用部分自主管理、部分托管相结合的方式,降低整体风险。

2.2 冷钱包与离线签名

为避免网络攻击风险,使用冷钱包(离线钱包)是保护私钥的重要手段。常见的冷钱包方案包括:

专用电脑冷钱包
配置一台专门用于生成和存储私钥的电脑,并确保该设备始终处于离线状态。所有操作系统和钱包软件必须从官方网站下载,并在安装前使用多款杀毒软件进行扫描。签署交易时,通过 USB 设备传输数据,实现离线签名。

专用移动设备
对于资金规模较小的用户,可选用专门的手机管理钱包。该设备仅用于加密资产操作,平时建议设置为飞行模式,仅在必要时短暂联网进行交易操作。

硬件钱包


(图片来源:Coindesk)

硬件钱包设计初衷是使私钥永远存储在设备内部,即使连接至电脑也不会泄露私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定期升级固件和做好备份依然至关重要。

2.3 多重备份与数据加密

为了防范设备损坏、丢失或其他意外情况导致的私钥永久性丢失,建立多重备份体系十分必要。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纸质备份
将助记词或私钥书写在防火、防潮的纸张上,并存放于高安全性保险箱中。但纸质备份易受物理环境影响,长期保存存在风险。

金属备份


使用耐火、防水、抗磁的金属备份设备存储种子词,能够有效抵御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

加密 USB 存储


(图片来源:Elcomsoft)

通过 USB 设备存储经过加密处理的私钥备份,并将备份分散存放于不同的地理位置。采用 VeraCrypt 等加密软件进行二次加密,可确保即使设备丢失,数据也难以被黑客破解。

2.4 资产传承与“死者开关”

加密资产的特殊性在于,一旦私钥丢失或泄露,资产将无法恢复。据不完善统计,2024 年一年因密钥管理不善导致的资产永久性损失事件比例可能超过 10%。因此,制定完善的资产传承方案至关重要,主要措施包括:

秘密共享技术
将私钥或助记词拆分为若干份,分别存放在不同安全地点。即便部分备份失效,其余备份仍能保障资产恢复。

“死者开关”服务
部分平台提供“死者开关”功能,在用户长时间未确认账户状态后自动通知预设继承人。使用此功能时,务必配合 PGP 等加密工具,确保传输过程中数据安全。

法律规划
提前咨询专业律师,将资产传承方案书面化并合法化,确保在发生意外时,家属能够依法顺利继承资产。各国监管机构正逐步出台相关规定,建议密切关注最新法律动态。

三、中心化交易所的安全防护

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完全自主管理资产虽然能确保绝对独立性,但操作复杂且风险较高。相比之下,将部分资产托管于信誉良好的中心化交易所(CEX)是一种较为稳妥的选择。然而,即使是大型平台,也无法完全消除安全风险,因此,用户在使用交易所时应采取多重防护措施。

3.1 平台选择的重要性

大型交易所通常拥有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包括多层次风控机制、24 小时监控、专业安全团队以及与全球安全机构的合作。据 CipherTrace2024 报告显示,2023 年至 2024 年初因交易所安全事故导致的资产损失累计超过 15 亿美元。选择历史悠久、口碑良好的交易所,可以大幅降低资产被盗或平台破产的风险。

3.2 账户安全措施

使用中心化交易所时,账户安全至关重要。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专用设备登录
使用专门配置的电脑或手机登录交易所账户,避免日常设备与加密资产操作混用。确保设备运行正版操作系统,定期更新补丁,且安装并运行知名防病毒软件与防火墙。

邮箱安全


注册时使用安全性高的邮箱(如 Gmail 或 ProtonMail),并为每个交易所单独创建邮箱账号,防止因一个邮箱泄露而引发连锁风险。

强密码与密码管理器
每个账户均设置独特、复杂的密码,使用密码管理工具(如 1Password 或 KeePass)集中管理,杜绝多处共用同一密码的风险。

双因素认证与硬件安全密钥

启用双因素认证(2FA)是基础防护措施,但鉴于短信验证存在 SIM 卡交换风险,建议采用认证 APP(如 GoogleAuthenticator)或硬件安全密钥(如 Yubikey)。在API密钥管理中,务必关闭提现权限,防止密钥泄露引发重大资产损失。

3.3 API 与自动化交易安全

对于依赖 API 进行自动交易的用户,还应注意:

仅上传公钥
确保私钥始终保存在本地,绝不通过网络传输。

严格权限管理
为 API 设置最小权限,定期更换密钥,防止因权限过大而被黑客利用。

实时监控账户活动
建立实时监控机制,设置异常警报,一旦发现异常交易及时冻结账户,防止损失扩大。

四、设备与网络环境的安全防护

设备与网络环境是加密资产安全防护的最薄弱环节,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4.1 设备安全

设备的防病毒保护也至关重要,例如安装并保持知名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处于启用状态,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扫描。这样可以防止一些恶意病毒盗取信息。

4.2 钓鱼防范

直接访问官方网站
为防钓鱼网站伪造,建议用户直接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官方网站地址或使用预先保存的书签访问,而不要点击邮件或社交平台中的链接。

多重验证信息来源
收到涉及敏感操作的邮件或信息时,通过电话或官方网站客服渠道再次核实其真实性,杜绝因信息不实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五、零信任原则与风险管理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数字环境中,零信任原则显得尤为重要。零信任要求用户对所有操作和信息来源保持高度警惕,任何请求都不应被盲目信任,而必须通过多重验证确保安全。

正如 CZ 所强调的那样:“只有严格的风险管理和多层防护,才能确保资产真正安全”。实施零信任策略不仅能防范外部攻击,还能有效应对内部管理漏洞,因此,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实时监控机制是保障加密资产安全的根本所在。

六、全球安全事故统计与行业现状

为为了能更直观地了解当前 Web3 领域面临的安全形势,以下数据均来源于 2024–2025 年的最新权威报告:

加密资产被盗损失
根据 Chainalysis《CryptoCrimeReport2024》(发布于 2024 年 3 月)显示,2023 年底至 2024 年第一季度,全球加密资产盗窃、诈骗及其他安全事故累计损失超过 9 亿美元。

私钥永久丢失情况
BitInfoCharts 最新数据(更新于 2024 年 2 月)显示,目前全球约 22% 的比特币因用户丢失私钥而永久失去流通(UTXO 五年未动 z 则视为丢失),总价值估计超过 350 亿美元。

内部渗透与平台破产
CipherTrace2024 报告指出,2023 年至 2024 年初内部渗透事件导致的安全事故占比约 18%,部分事件直接导致平台破产或大规模资金外流。

公共网络攻击比例
FBI2024《CryptoCrimeReport》统计显示,约 35% 的加密安全攻击案例与公共 WiFi 使用有关,凸显了公共网络环境的高风险性。

结语

综上所述,Web3 时代的安全问题既涉及技术层面的漏洞,也牵涉管理与风险规划等综合性问题。只有在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下,我们才能真正防患于未然,确保数字财富不因一次疏忽而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

未来,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的持续进步,加密资产安全防护必将迈向更加成熟的阶段。各位从业者和投资者应不断更新安全知识、完善防护措施,并根据最新权威报告调整策略,共同为实现“KeepYourCrypto#SAFU”而努力。

此外,面对潜在的量子计算威胁,L2 量子-resistant 方案也逐渐成为关注焦点。例如,StarkNet 正在探索通过升级其 ZK-SNARKs 技术来增强系统在量子攻击下的防护能力。同时,NIST 正在积极推进后量子密码的标准化进程,为未来建立更坚实的密码学基础指明方向。这一系列举措将有助于在量子计算时代到来之前,为加密生态系统提供更加全面和前瞻性的安全保障。

المؤلف: David.W
المترجم: Viper
المراجع (المراجعين): KOWEI、Pow、Elisa
مراجع (مراجعو) الترجمة: Ashley、Joyce
* لا يُقصد من المعلومات أن تكون أو أن تشكل نصيحة مالية أو أي توصية أخرى من أي نوع تقدمها منصة Gate.io أو تصادق عليها .
* لا يجوز إعادة إنتاج هذه المقالة أو نقلها أو نسخها دون الرجوع إلى منصة Gate.io. المخالفة هي انتهاك لقانون حقوق الطبع والنشر وقد تخضع لإجراءات قانونية.
ابدأ التداول الآن
اشترك وتداول لتحصل على جوائز ذهبية بقيمة
100 دولار أمريكي
و
5500 دولارًا أمريكيًا
لتجربة الإدارة المالية الذهبي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