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achain 與其他新興公鏈的對比

中級
4/1/2025, 6:46:30 AM
Berachain 作為近年來最受市場關注的明星公鏈之一,憑藉其豪華的融資背景與獨創的流動性證明 (Proof of Liquidity, 簡稱 PoL) 機制,試圖為 DeFi 領域帶來全新玩法。其主網於今年 2 月 6 日上線後,首月活躍地址數便高達 170 萬,TVL 更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就突破 30 億美元,迅速躍升為第六大公鏈,展現出驚人的增長動能與市場吸引力。那麼 Berachain 究竟具備哪些獨特優勢,能在競爭激烈的公鏈市場中迅速崛起?本文將深入解析其技術創新、經濟模型與生態發展,並與其他新興公鏈進行比較分析,幫助讀者理解 Berachain 如何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用戶與資金,在競爭激烈的公鏈生態中脫穎而出。

PoS 鏈的挑戰

如今的 Web3 產業,除卻比特幣之外,幾乎每一條公鏈的共識都採用權益證明機制 (Proof of Stake,簡稱 PoS),也就是驗證節點透過質押一定數量的原生代幣來獲得產生區塊的機會,以此維繫網路運作。然而,這樣的做法也漸漸衍生出兩個主要問題:

1. 流動性

原生代幣除了用作質押外,通常也用來支付使用網路所需的 Gas Fee,也為 DEX 中大多數交易對提供主要的流動性支持。但另一方面,大量質押的資產被鎖定在網路中而無法用於 DeFi 協議,導致資本的使用效率低下,代幣流動性減少,從而使網路的活躍度下降,並拖緩生態的發展腳步。為了釋放質押資產的流動性,目前主流透過發行流動性質押代幣 (Liquid Staking Token,LST) 來解決,但市面上各種 LST 眼花撩亂,流動性反而因此被分散。 \

2. 經濟激勵

大量代幣的質押導致網路活躍度降低,這對於剛開始發展的新興公鏈而言尤為嚴重,因為初始的代幣流通量很低,很大比例的代幣都被鎖定,這對於生態項目的發展非常不利。故此,公鏈基金會就必須出資來支持這些項目的發展,以代幣激勵的方式吸引用戶進駐。然而,這樣的經濟激勵方式只是治標不治本,大部分項目在失去基金會的支持後便難以留住使用者,這代表若沒有一個可持續性的方案鼓勵用戶的參與,外部金援終究不是長久之策。

為了解決傳統 PoS 公鏈面臨的這兩大挑戰,Berachain 引入了流動性證明 (Proof of Liquid) 機制,進行了創新的改良。

Berachain 簡介

Berachain 是一條兼容 EVM 的 Layer 1 公鏈,其獨創的 PoL 共識機制,簡單來說,就是將驗證節點獲得的一部分區塊獎勵回饋給 DeFi 協議中的流動性提供者,鼓勵更多用戶提供流動性。同時,提供流動性的用戶可以投票給支持的驗證者,使驗證者可以獲得更多的區塊獎勵,進一步增加流動性池的收益分配。


(圖 1、Berachain 的生態飛輪,來源:DeSpread

如此一來,DeFi 項目為了增加用戶和流動性,就會積極賄賂驗證者將區塊獎勵分配給自己的流動性池;驗證者也會為了獲得更多收益,根據賄賂和用戶基數選擇能夠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流動性池;用戶則會持續投票給對自己有利的驗證者。至此,Berachain 透過將部分區塊獎勵從驗證者分配給使用者,成功建構了一個巨大的生態飛輪,對齊用戶、DeFi 協議和驗證者三者的經濟利益,鼓勵更多流動性進駐,推進生態的加速發展。

鑑於一旦 Berachain 的生態飛輪開始轉起來,有可能引起巨大的財富效應,Berachain 在測試網階段便吸引了大量項目和用戶參與,並在推出主網後 TVL 迅速攀升超過 30 億美金,且已擁有超過 180 個生態項目,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原生項目。

團隊成員和融資背景

Berachain 的起源可追溯至一個 2021 年開始的 NFT 項目 Bong Bears。當時正值 NFT Summer 期間,Bong Bears 也獲得當時的算法穩定幣項目 Olympus 的 DAO 社區大力支持,而 Berachain 便是由社區中的資深成員所發起,並各自以化名示人,如聯合創始人 Smokey The Bera、聯合創始人兼技術長 Dev Bera 和另一位技術長 Grizzly Bera 等。因此,相較於其他多數公鏈都是在項目開展後才開始培養社區,Berachain 則是自社群中誕生,本身便具有強大的社區基礎。

Berachain 分別於 2023 和 2024 的 4 月獲得兩輪融資。 A 輪融資由 Polychain Capital 領投 4,200 萬美元,B 輪則由 Framework Ventures 和 Brevan Howard Digital 領投 1 億美元,總融資高達 1.42 億美元,估值 15 億美元,其餘參投方包含 OKX Ventures、Hack VC、Celestia 創辦人 Mustafa AI-Bassam、Polygon 創辦人 Sandeep Nailwal 等知名機構和天使投資人,陣容和資金規模都相當豪華,為 Berachain 提供了充足的資源支持。

Berachain 的技術特色

接下來,將就 Berachain 的 PoL 和支持其運行的底層架構 BeaconKit 做進一步的詳細介紹。

流動性證明 (Proof of Liquidity)

在前述段落中,已大致解釋 PoL 的概念,本章節將圍繞著下圖 2,詳細介紹 PoL 實際的運作細節。


(圖 2、PoL 的運作流程)

首先,PoL 的運作會牽涉到 Berachain 的兩種原生代幣:$BERA 和 $BGT,兩者的性質和功能如下:

  • $BERA:Berachain 上的流通代幣,需質押一定數量的 $BERA 才能成為驗證節點,亦可用作 Gas Fee 以及在 DEX 提供流動性,其功能和其他公鏈的原生代幣一致。
  • $BGT:Berachain 的治理代幣,是一種綁定帳戶的靈魂代幣,不能和其他帳戶進行交易或轉移,僅能透過質押流動性憑證代幣 (LP 代幣) 獲取。持有者可將 $BGT 委託給驗證者,使其獲得更多區塊獎勵,或是將 $BGT 兌換成 $BERA,但無法將 $BERA 兌換成 $BGT。

接著,PoL 的運作流程如下:

  1. 節點質押 $BERA 成為驗證者。
  2. 驗證者獲得以 $BGT 形式發放的區塊獎勵,一部分獎勵分配給指定的流動性池。
  3. 流動性提供者獲得 $BGT 。
  4. 用戶將 $BGT 兌換成 $BERA,或是委託給支持的驗證者。
  5. 獲得愈多 $BGT 委託,驗證者的區塊獎勵會隨之增加。
  6. 用戶獲得更多 $BGT 作為回報。

在這個循環中,驗證者為了獲得更多 $BGT 投票,會選擇具有最多流動性的協議分配獎勵;DeFi 項目為了成為驗證者分配獎勵的流動性池,想盡辦法吸引用戶和資金;用戶則會選擇可以獲得最多收益的池子提供流動性,並將 $BGT 委託給分配獎勵的驗證者,以期增加自身的收益。最終,整個生態會形成驗證者、流動性提供者、和 DeFi 協議三方共贏的激勵飛輪,吸引源源不斷的流動性,而不需要像其他公鏈一樣透過各種激勵政策來度過冷啟動的階段。

此外,PoL 之所以能夠成功運轉,其關鍵在於區塊獎勵的釋出可以鼓勵那些為生態提供流動性的核心用戶,使 Berachain 的網路安全和流動性可以同步增長,避免像傳統 PoS 鏈一樣,用戶只能在質押和提供流動性之間做選擇,導致顧此失彼的狀況發生。而 $BGT 作為治理代幣,僅能透過提供流動性來獲得,這也就表示網路的治理權益將交由真正為生態貢獻流動性的用戶來決定,能夠提升治理的公平和有效性。

總結而言,Berachain 的 PoL 機制提高了資本效率,為生態中的 DeFi 引入深度的資金支持,解決大多數公鏈流動性匱乏的痛點,為突破鏈上流動性困境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

信標套件

而為了支持 PoL 共識的運行,Berachain 採用了一種名為 BeaconKit 的模組化底架構,基於 CometBFT 所建構,並將共識層和執行層分離開來,通過 Engine API 相連接。其中執行層運行著和以太坊相同的客戶端,因此能提供完全兼容 EVM 的運行環境。且每當以太坊進行升級時,BeaconKit 並不需要手動對網路進行更新,只需重新安裝以太坊最新的客戶端即可,節省了大量的開發成本,完全支持 Solidity 智能合約的無縫轉移。


(圖 3、BeconKit 的雙層結構,圖源:Berachain Blog

BeaconKit 的雙層設計使共識層和執行層各自獨立運作,彼此並不會互相影響,因此 BeconKit 在生成區塊上可以提供快速終局性 (Single-Slot Finality),也就是每個區塊一旦生成就被立即最終確定,不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確認,也不會出現區塊重組的狀況,避免了傳統 PoS 鏈可能發生的鏈重組問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同時在交易確認上提供近乎即時的結算速度。

此外,BeaconKit 的模組化設計,使 Berachain 能夠靈活集成跨鏈橋、預言機、數據可用性 (DA) 解決方案等技術,例如與 Celestia 或 EigenDA 的潛在合作,有助於提升鏈上數據吞吐量和可擴展性。這使得 Berachain 既能保有 PoL 機制的靈活性,又能確保交易速度與安全性,在網路機能的調整上具有高度彈性,能夠即時因應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網路瓶頸。

Berachain 的代幣經濟

Berachain 總共有三種原生代幣,除了在前面介紹 PoL 時提及的 $BERA 和 $BGT 外,還有穩定幣 $HONEY,三者的代幣經濟如下:

  • $BERA


(圖 4、$BERA 的分配,圖源:Berachain Core Docs

$BERA 可用於質押,且作為 Berachain 的 Gas Fee ,總量為 5 億,分配比例如下:

1.社區 (48.9%,244,500,000)

  • 空投 (15.8%,79,000,000):包含測試網用戶、官方和生態項目 NFT 持有者、社群支持者、生態項目、社區建設者等等。
  • 生態發展 (20%,100,000,000):用於支持生態系統發展、研發、成長計劃和 Berachain 基金會的運營,主要會集中在在開發者和建設者的計、節點運營商委託以及流動性證明和 BeaconKit 的優化。
  • 未來社區激勵 (13.1%,65,500,000):將透過未來的激勵計畫或補助金的形式,用於支援生態項目、開發者和用戶的增長。

2.投資者 (34.3%,171,500,000)
3.核心貢獻者 (16.8%,84,000,000)

$BERA 的釋放遵循統一的時間表:一年鎖倉期後,1/6 的代幣解鎖,剩餘 5/6 在隨後 24 個月內線性釋放。此外,網絡還通過 $BGT 排放實現約 10% 的年通脹,具體比例受治理影響。


(圖 5、$BERA 的解鎖時間表,圖源:Berachain Core Docs

  • $BGT
    Berachain 的治理代幣,沒有固定的供應量,作為 Berachain 網路驗證者的區塊獎勵,並有一部份會發放給特定的流動性池,而提供流動性的用戶可以獲得 $BGT。 $BGT 無法透過交易轉讓給其他地址,但能夠單方向以 1:1 的比例兌換成 $BERA。除此之外,$BGT 還有其他兩項功能:

4.委託:用戶可以將 $BGT 委託給驗證者,使其增加獲得的區塊獎勵,同時自己也能從流動性池中賺取更多 $BGT。
5.治理:持有 10,000 個以上 $BGT 的用戶可以創建治理提案,其他人則可以根據持有 $BGT 數量對提案進行投票表決。

  • $HONEY
    Berachain 官方發行的原生穩定幣,採用完全抵押模式並軟錨定美元,是生態系統中主要的支付媒介和應對市場波動的對衝工具。用戶僅可以透過白名單的抵押品來鑄造 $HONEY,目前支援的抵押品僅有 $USDC 和 $BYUSD,每種抵押品都有獨立的鑄造率,並由專屬的保險庫 (Vault) 管理,未來抵押品種類可以藉由治理提案進行擴充。

為了防止脫錨,$HONEY 的穩定性採用籃模式 (Basket-Mode) 來進行調控,並會在有任何抵押資產脫錨時自動啟動。籃模式一旦啟動,用戶就無法選擇特定資產進行贖回,而是按所有抵押資產的比例分額做贖回。舉例來說,如果在籃模式下要贖回 1 $HONEY,假設當下 $USDC 佔所有抵押品的 60%,$PYUSD 佔 40%,則用戶就會拿到 0.6 $USDC 和 0.4 $PYUSE。同理,如果要在籃模式下鑄造新的 $HONE,也無法透過單一抵押品來鑄造,必須提供相對應比例的所有抵押品。

鑄造和贖回 $HONEY 時對按鑄造率收取費用,並將這些費用分配給 $BGT 持有者。假設現在的鑄造率為 0.999,用戶使用 1000 $USDC 來鑄造 $HONEY,則會獲得 999 $HONEY,剩下的 1 $USDC 分配給 $BGT 持有者,以此促進 $HONEY 的使用。

總結而言,,$HONEY 通過完全抵押、靈活的保險庫架構和籃模式 (Basket-Mode) 機制,建構 Berachain 生態中可靠的穩定幣系統。其設計不僅考慮了日常使用的穩定性,還通過與 $BGT 持有者的費用分享機制,確保了整個生態系統的經濟激勵對齊。

Berachain 的生態概況

在主網上線後,Berachain 的 TVL 便迅速突破 30 億美金,等值將近 15 億美金的 $BERA 被質押於網路中,並已經有 4000 萬美金左右的 $BGT 被挖出,生態項目亦已超過 180 個。接下來將簡單介紹生態中的幾個熱門項目,以便更深入理解 Berachain 目前的發展狀況。

紅外線的

Infrared 是圍繞 PoL 機制所建構的流動性質押協議,用戶除了可以將 $BERA 鑄造成 $iBERA,在保持流動性的同時賺取質押獎勵外,還可以將 特定的 LP 代幣存入 Infrared 的金庫中,Infrared 會利用這些代幣來產生 $BGT,併發放流動性質押代幣 $iBGT 給用戶。


(圖 6、iBGT 的應用範疇,來源:Infrared

$iBGT 釋放了 $BGT 的潛在流動性,持有者可以將 $iBGT 質押在 Infrared 繼續賺取更多 $BGT 外,也可以將 $iBGT 兌換成其他代幣或應用於 DeFi 協議中,以此獲得更高的收益。

Infrared 簡化了用戶參與 PoL 的複雜性,並透過與其他生態協議如 Kodiak 的合作促進了 Berachain 的流動性優化,同時提供用戶更多賺取收益的玩法。鑑於 Infrared 帶來的收益加成和靈活性,其 TVL 已累積 15 億美元,是 Berachain 的第一大 DeFi 協議,未來也透過與其他項目的合作推出各種衍生品,繼續擴大 Infrared 在生態中的影響力。


(圖 7、Infrared 的生態版圖,來源:@infraredfinance/ibgt-is-everywhere-fd353f8196a6">Infrared Blog)

Kodiak

Berachain 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除了支援 Berchain 官方 DEX 的 AMM 機制外,亦提供所謂的集中流動性機制 CLAMM,允許使用者在特定的價格區間提供流動性,以更好的資本利用率提高 LP 收益,同時賺取 BGT。

然而,由於 CLAMM 允許用戶在不同的價格區間提供流動性,因此每個人的 LP 代幣都會有所差異而無法用於其他協議。為了解決這個情況,Kodiak 推出獨創的 Island 機制,能夠自動化管理用戶存入的資金,並將每個用戶的 LP 代幣標準化,使其能夠流通於其他協議中,促進更多元的收益玩法。


(圖 8、Kodiak 中的 Island,來源:Kodiak

Kodiak 在主網推出前便已與多個生態項目合作,目前 TVL 約為 11 億美金,幾乎與官方 DEX 持平,對 Berachain 生態的影響力就像 Uniswap 之於以太坊的一樣重要。

而除了 Infrared 和 Kodiak 之外,其他重要的生態項目還有 DEX 和代幣發射平臺 Honeypot Finance、借貸協議 BeraBorrow、Berachain 生態入口 The Honey Jar、衍生品協議 SMILEE 等等,無法一次在本文中介紹。但由此可以發現 Berachain 的原生生態項目增長的非常快速,其中也有不少是從測試網時期便開始默默耕傭,未來等待 PoL 飛輪完全轉起來後,想必會吸引更多項目進駐,帶來更多元的 DeFi 玩法。

Berachain 與 Solana、Hyperliquid 和 Monad 的比較

在這一輪週期中,亦有許多其他新興公鏈迅速竄起,如 Hyperliquid、Monad 以及從 FTX 破產事件中浴火重生的 Solana 等都有亮眼的表現。因此,接下來將主要從性能和生態概況兩方面比較 Berachain 和這些公鏈之間的異同,並總結 Berachain 所具備的獨特優勢是什麼。

性能

Solana

眾所周知,Solana 在上一輪週期的表現相當亮眼,但在經歷 FTX 破產後便在熊市沉寂了一段時日,甚至大多數人都不看好 Solana 能夠東山再起。儘管如此,2023 年底,憑藉著迷因幣 $BOME 和流動性質押協議 Jito 代幣空投帶來的財富效應,Solana 成功重回大眾的視野,甚至可以說是在這輪週期中最受歡迎的公鏈之一。

Solana 的網路共識採用的是獨特的時間證明機制 (Proof of History,簡稱 PoS),這是基於 PoS 的一種改良,每當一筆交易或區塊生成時,PoH 會先為其加上一個時間戳,並利用這些時間戳來證明交易和區塊的先後順序,因此全網的節點能快速對交易的順序達成共識,並同時處理不同時間戳的交易,這大幅提升了網路的出塊速度。根據 Solscan 的資料顯示 (圖 9),在過去將近一年的時間裡,網路的 TPS 幾乎都維持在 4,000 以上,且交易的成功機率也有顯著的增加,目前平均成功率在 90% 左右。

(圖 9、Solana 網路的 TPS,來源:Solscan

從此可見,Solana 的網路性能並非是紙上談兵,而是成功挺過了市場的考驗。且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Solana 上的交易主要來自於迷因幣,而迷因幣往往容易造成短時的交易高峰,有可能會導致網路癱瘓。然而,Solana 除了偶有網路堵塞的問題需要改善外,在過去一年裡完全沒有停機的狀況發生,充分顯示了網路的穩定性。但鑑於 Solana 在早期經常發生網路停擺,未來是否能夠繼續維持仍有待觀察。

Hyperliquid

Hyperliquid 是一個基於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平臺建構的應用鏈,採用自行開發的 HypeBFT 共識,和傳統的共識機制相比,HypeBFT 針對交易的延遲狀況進行了大幅度的優化。根據官方文檔所述,對於地理位置相近的客戶端,從下單到接收確認的中位數延遲僅為 0.2 秒,99% 百分位延遲為 0.9 秒,這種低延遲的特性使 Hyperliquid 能夠支持高頻交易和複雜的金融操作。

雖然官方沒有開源 HypeBFT 的程式碼,無法知道更多的技術細節,但過去三個月的數據顯示 Hyperliquid 平均每秒可以處理 4106 筆訂單,而這僅只是顯示訂單數量而已,Hyperliquid 上用戶的每一個交易行為如掛單、成交、清算等等皆有上鍊,其真實 TPS 實際應該在 4,106 之上。


(圖 10、Hyperliquid 的累積交易數量,來源:Hyperliquid Stats

面對如此龐大的交易量,Hyperliquid 從未發生過停機,在使用體驗上也非常順暢,足以媲美中心化交易所。然而,和 Solana 這樣的通用鏈相比,Hyperliquid 是完全專注於衍生品交易的應用鏈,因此可以推測 HypeBFT 是針對交易場景所優化的共識算法,才有辦法展示出如此高性能的表現。目前,Hyperliquid 亦有開發出 HypeEVM 讓更多以太坊生態的項目可以遷移過來,但當應用範疇脫離衍生品交易後,是否還能夠維持這樣高性能的表現也未可知。


(圖 11、Hyperliquid 的節點狀況,圖源:Hyperliquid

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Hyperliquid 的所有節點僅有 25 個,而前五大的節點皆由官方所營運,佔總質押量的 78%,存有過度中心化的疑慮。此外,一般用戶若想要在 Hyperliquid 進行進行交易,目前僅能從 Arbitrum 跨 USDC 進去,這代表所有用戶的資金都鎖定在 Hyperliquid 和 Arbitrum 的橋合約中。萬一該合約駭客攻破,用戶的資金將蒙受難以想像的巨大損失。

Monad

Monad 是一個兼容 EVM 的高性能 Layer 1,其技術有四個關鍵的創新:

  • MonadBFT
    和 HypeBFT 一樣是基於 HotStuff 改良的共識機制,但將通信階段從三輪減少至兩輪,並採用流水線的工作模式,允許多個區塊的不同階段同時進行,大幅優化了網路的通信效率,區塊確認時間降低至 0.5 ~ 1 秒,顯著增加網路的交易吞吐量。

  • 樂觀並行執行 (Optimistic Parallel Execution)
    Monad 網路在處理交易時會先假設交易之間並不存在衝突,允許所有交易同時執行,並對所有交易結果進行驗證,當發現衝突時則根據預定的規則解決衝突,最後再將結果更新至區塊。透過這種方式,Monad 可以在確保數據一致性的同時,提升交易的處理速度。

  • 異步執行 (Asynchronous Execution)
    將共識和執行層分離,允許網路節點在等待區塊形成時先繼續處理交易,而不是等待區塊建構完成才繼續進行下一個工作,減少閒置資源的浪費,最大化區塊時間的利用效率。

  • MonadDB 資料庫
    一種特製化的數據庫,將區塊資料透過一種叫做 Patricia Merkle Tree 的結構進行儲存,和傳統數據庫相比可以減少網路開銷,提升狀態訪問的效率。

透過對網路多個核心組件的優化,官方宣稱 Monad 的 TPS 最高可達 10,000。目前 Monad 仍處於測試網階段,但根據非官方的 Flipside 數據面板,偵測到其歷史最高 TPS 來到 9,998,可見官方對於 Monad 的性能表現並不只是信口胡謅。


(圖 12、Monad 的網路狀況,來源:Flipside

小結

根據 Dune 的數據面板,Berachain 自主網上線以來 TPS 的最高峰值曾達到 1,299,這樣的數據表現跟 Solana、Hyperliquid 和 Monad 相較起來稍有不足。然而,從上述對各個公鏈的技術介紹來看,不難看出他們一開始的設計重點本身就是針對網路性能進行優化,而這並非是 Berachain 的強項,其特色在於 PoL 機制為網路帶來的豐沛流動性。再者,Monad 尚處於測試網階段,其真實性能在主網上線後才會迎來真正的考驗;Hyperliquid 則是針對衍生品交易場景特化的高性能鏈,和 Berachain 這樣的通用鏈在定位上有很大的不同;而同為通用鏈的 Solana 在早期雖然就以其卓越的性能著稱,但仍經歷了多次重大的停機事件,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改善後才達到現在的穩定性,因此也無法排除 Berachain 未來在遇到性能上的瓶頸時,仍能透過網路的升級來改善。


(圖 13、Berachain 的 TPS,來源:Dune

除了性能的不確定之外,Berachain 的 PoL 機制導致治理代幣 $BGT 只能透過提供流動性挖出,變相表示網路的運作會掌握在少數的驗證節點手中。根據官方統計的數據 (圖 11),Berachain 目前有 61 個節點,用戶委託給節點的 $BGT 總量約為 50 億,但前十大的節點便被委託了 41.5 億的 $BGT,佔總量的 83 %。其中,前四大的驗證節點皆由 Infrared 營運,共被委託 21.6 億的 $BGT,佔總量的 43%。這表明網路目前處於極度中心化的狀態,且新排放的 $BGT 大多都流向這些節點以及相對應的流動性池,有可能引起「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狀況,導致新興的節點除非要拿出更多資金來賄賂節點,否則將難以競爭。


(圖 14、$BGT 的在驗證節點的分佈狀況,來源:Bera Hub

Berachain 的 PoL 飛輪若轉起來會帶來巨大的流動性,但相對地,一旦進入衰退就會引發大量資金撤出,而導致這種狀況的主要風險在於一旦 $BERA 的內在價值高過於 $BGT,就會導致大量的 $BGT 被兌換成 $BERA 大量拋售。這是一個動態的風險,用戶需要密切關注並判斷 $BGT 持有效益是否高過於直接拋售 $BERA,而這都仰賴於 Berachain 的生態系統的發展是否足夠繁榮。

生態概況


(圖 15、Solana、Hyperliquid、Monad 和 Berachain 的生態數據,數據來源:DefiLlamaSolscanHyperliquid StatsMonadExplorerMonadBerascan

從數據上來看,Solana 的發展歷程最久,DeFi 協議已來到 207 個,TVL 超過 70 億美金,近一月的每日平均活躍地址數也有 300 萬以上;Hyperliquid 因為是專注於衍生品交易的 Layer 1,應用場景較為侷限,雖然已上線 HypeEVM 試圖擴展其生態,但總共仍只有 10 個左右的 DeFi 協議,總地址數也僅有 404 k。但儘管生態規模和用戶基數並不大,近三個月的交易量卻有將近 2000 億美金,已是 Solana 交易量的四成左右,但兩者的地址數量差了 7 倍以上,可見其產品具有一定程度的競爭力,才能夠培養出如此高的用戶黏著度;Monad 則因其技術和融資背景備受市場期待,在測試網階段便吸引 79 個 DeFi 協議和將近 5000 萬個地址參與。

和這些 Layer 1 相比,Berachain 的表現並不是特別出色,但卻可以在上線一個多月的時間內便累積 30 億美金的 TVL,超過很多建設更久的公鏈。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挹注這個多流動性,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為之後 PoL 所推動的飛輪準備。在前述段落中提及 Berachain 的驗證者可以將獲得的部分 $BGT 分配給指定池子的流動性提供者,而獲得這些 $BGT 的用戶可以再委託給驗證者增加其區塊獎勵。然而,目前 Berachain 的 $BGT 只分配給官方 DEX 中的池子而已,尚未開放給其他 DeFi 協議來競爭。因此,大部分在 Berachain 的資金目前只是先在累積 $BGT,等到官方開放其他池子獲得 $BGT 的分配後,Berachain 的 PoL 飛輪才會正式啟動。由此可知,雖然 Berachain 在生態發展方面還不如這些公鏈,但當 PoL 開始展現其飛輪效應後,生態可能將會迎來爆發式的增長。

結語

Berachain 利用 PoL 機制解決大部分公鏈缺乏流動性的問題,能夠快速度過冷啟動的階段,並刺激生態的快速發展。然而,和其他新興的熱門公鏈相較起來,其性能略顯不足,當鏈上生態活躍到一定程度後,底層架構是否能夠承受龐大的交易量仍需觀察。此外,PoL 的飛輪設計雖然能夠帶動生態的繁榮,但當從驗證者分離出來的區塊獎勵已無法滿足用戶時,其衰退的程度也會相當快速。如何在這個飛輪中平衡每個參與者的利益,讓生態穩步增長,將是 Berachain 未來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但儘管未來還有很多挑戰需要 Berachain 去克服,其創新的 PoL 機制為公鏈的流動性問題提供了一個創新的解決方案,其後續表現值得期待。

著者: Wildon
翻訳者: Paine
レビュアー: Pow、KOWEI、Elisa
翻訳レビュアー: Ashley、Joyce
* 本情報はGate.ioが提供または保証する金融アドバイス、その他のいかなる種類の推奨を意図したものではなく、構成するものではありません。
* 本記事はGate.ioを参照することなく複製/送信/複写することを禁じます。違反した場合は著作権法の侵害となり法的措置の対象となります。

Berachain 與其他新興公鏈的對比

中級4/1/2025, 6:46:30 AM
Berachain 作為近年來最受市場關注的明星公鏈之一,憑藉其豪華的融資背景與獨創的流動性證明 (Proof of Liquidity, 簡稱 PoL) 機制,試圖為 DeFi 領域帶來全新玩法。其主網於今年 2 月 6 日上線後,首月活躍地址數便高達 170 萬,TVL 更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就突破 30 億美元,迅速躍升為第六大公鏈,展現出驚人的增長動能與市場吸引力。那麼 Berachain 究竟具備哪些獨特優勢,能在競爭激烈的公鏈市場中迅速崛起?本文將深入解析其技術創新、經濟模型與生態發展,並與其他新興公鏈進行比較分析,幫助讀者理解 Berachain 如何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用戶與資金,在競爭激烈的公鏈生態中脫穎而出。

PoS 鏈的挑戰

如今的 Web3 產業,除卻比特幣之外,幾乎每一條公鏈的共識都採用權益證明機制 (Proof of Stake,簡稱 PoS),也就是驗證節點透過質押一定數量的原生代幣來獲得產生區塊的機會,以此維繫網路運作。然而,這樣的做法也漸漸衍生出兩個主要問題:

1. 流動性

原生代幣除了用作質押外,通常也用來支付使用網路所需的 Gas Fee,也為 DEX 中大多數交易對提供主要的流動性支持。但另一方面,大量質押的資產被鎖定在網路中而無法用於 DeFi 協議,導致資本的使用效率低下,代幣流動性減少,從而使網路的活躍度下降,並拖緩生態的發展腳步。為了釋放質押資產的流動性,目前主流透過發行流動性質押代幣 (Liquid Staking Token,LST) 來解決,但市面上各種 LST 眼花撩亂,流動性反而因此被分散。 \

2. 經濟激勵

大量代幣的質押導致網路活躍度降低,這對於剛開始發展的新興公鏈而言尤為嚴重,因為初始的代幣流通量很低,很大比例的代幣都被鎖定,這對於生態項目的發展非常不利。故此,公鏈基金會就必須出資來支持這些項目的發展,以代幣激勵的方式吸引用戶進駐。然而,這樣的經濟激勵方式只是治標不治本,大部分項目在失去基金會的支持後便難以留住使用者,這代表若沒有一個可持續性的方案鼓勵用戶的參與,外部金援終究不是長久之策。

為了解決傳統 PoS 公鏈面臨的這兩大挑戰,Berachain 引入了流動性證明 (Proof of Liquid) 機制,進行了創新的改良。

Berachain 簡介

Berachain 是一條兼容 EVM 的 Layer 1 公鏈,其獨創的 PoL 共識機制,簡單來說,就是將驗證節點獲得的一部分區塊獎勵回饋給 DeFi 協議中的流動性提供者,鼓勵更多用戶提供流動性。同時,提供流動性的用戶可以投票給支持的驗證者,使驗證者可以獲得更多的區塊獎勵,進一步增加流動性池的收益分配。


(圖 1、Berachain 的生態飛輪,來源:DeSpread

如此一來,DeFi 項目為了增加用戶和流動性,就會積極賄賂驗證者將區塊獎勵分配給自己的流動性池;驗證者也會為了獲得更多收益,根據賄賂和用戶基數選擇能夠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流動性池;用戶則會持續投票給對自己有利的驗證者。至此,Berachain 透過將部分區塊獎勵從驗證者分配給使用者,成功建構了一個巨大的生態飛輪,對齊用戶、DeFi 協議和驗證者三者的經濟利益,鼓勵更多流動性進駐,推進生態的加速發展。

鑑於一旦 Berachain 的生態飛輪開始轉起來,有可能引起巨大的財富效應,Berachain 在測試網階段便吸引了大量項目和用戶參與,並在推出主網後 TVL 迅速攀升超過 30 億美金,且已擁有超過 180 個生態項目,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原生項目。

團隊成員和融資背景

Berachain 的起源可追溯至一個 2021 年開始的 NFT 項目 Bong Bears。當時正值 NFT Summer 期間,Bong Bears 也獲得當時的算法穩定幣項目 Olympus 的 DAO 社區大力支持,而 Berachain 便是由社區中的資深成員所發起,並各自以化名示人,如聯合創始人 Smokey The Bera、聯合創始人兼技術長 Dev Bera 和另一位技術長 Grizzly Bera 等。因此,相較於其他多數公鏈都是在項目開展後才開始培養社區,Berachain 則是自社群中誕生,本身便具有強大的社區基礎。

Berachain 分別於 2023 和 2024 的 4 月獲得兩輪融資。 A 輪融資由 Polychain Capital 領投 4,200 萬美元,B 輪則由 Framework Ventures 和 Brevan Howard Digital 領投 1 億美元,總融資高達 1.42 億美元,估值 15 億美元,其餘參投方包含 OKX Ventures、Hack VC、Celestia 創辦人 Mustafa AI-Bassam、Polygon 創辦人 Sandeep Nailwal 等知名機構和天使投資人,陣容和資金規模都相當豪華,為 Berachain 提供了充足的資源支持。

Berachain 的技術特色

接下來,將就 Berachain 的 PoL 和支持其運行的底層架構 BeaconKit 做進一步的詳細介紹。

流動性證明 (Proof of Liquidity)

在前述段落中,已大致解釋 PoL 的概念,本章節將圍繞著下圖 2,詳細介紹 PoL 實際的運作細節。


(圖 2、PoL 的運作流程)

首先,PoL 的運作會牽涉到 Berachain 的兩種原生代幣:$BERA 和 $BGT,兩者的性質和功能如下:

  • $BERA:Berachain 上的流通代幣,需質押一定數量的 $BERA 才能成為驗證節點,亦可用作 Gas Fee 以及在 DEX 提供流動性,其功能和其他公鏈的原生代幣一致。
  • $BGT:Berachain 的治理代幣,是一種綁定帳戶的靈魂代幣,不能和其他帳戶進行交易或轉移,僅能透過質押流動性憑證代幣 (LP 代幣) 獲取。持有者可將 $BGT 委託給驗證者,使其獲得更多區塊獎勵,或是將 $BGT 兌換成 $BERA,但無法將 $BERA 兌換成 $BGT。

接著,PoL 的運作流程如下:

  1. 節點質押 $BERA 成為驗證者。
  2. 驗證者獲得以 $BGT 形式發放的區塊獎勵,一部分獎勵分配給指定的流動性池。
  3. 流動性提供者獲得 $BGT 。
  4. 用戶將 $BGT 兌換成 $BERA,或是委託給支持的驗證者。
  5. 獲得愈多 $BGT 委託,驗證者的區塊獎勵會隨之增加。
  6. 用戶獲得更多 $BGT 作為回報。

在這個循環中,驗證者為了獲得更多 $BGT 投票,會選擇具有最多流動性的協議分配獎勵;DeFi 項目為了成為驗證者分配獎勵的流動性池,想盡辦法吸引用戶和資金;用戶則會選擇可以獲得最多收益的池子提供流動性,並將 $BGT 委託給分配獎勵的驗證者,以期增加自身的收益。最終,整個生態會形成驗證者、流動性提供者、和 DeFi 協議三方共贏的激勵飛輪,吸引源源不斷的流動性,而不需要像其他公鏈一樣透過各種激勵政策來度過冷啟動的階段。

此外,PoL 之所以能夠成功運轉,其關鍵在於區塊獎勵的釋出可以鼓勵那些為生態提供流動性的核心用戶,使 Berachain 的網路安全和流動性可以同步增長,避免像傳統 PoS 鏈一樣,用戶只能在質押和提供流動性之間做選擇,導致顧此失彼的狀況發生。而 $BGT 作為治理代幣,僅能透過提供流動性來獲得,這也就表示網路的治理權益將交由真正為生態貢獻流動性的用戶來決定,能夠提升治理的公平和有效性。

總結而言,Berachain 的 PoL 機制提高了資本效率,為生態中的 DeFi 引入深度的資金支持,解決大多數公鏈流動性匱乏的痛點,為突破鏈上流動性困境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

信標套件

而為了支持 PoL 共識的運行,Berachain 採用了一種名為 BeaconKit 的模組化底架構,基於 CometBFT 所建構,並將共識層和執行層分離開來,通過 Engine API 相連接。其中執行層運行著和以太坊相同的客戶端,因此能提供完全兼容 EVM 的運行環境。且每當以太坊進行升級時,BeaconKit 並不需要手動對網路進行更新,只需重新安裝以太坊最新的客戶端即可,節省了大量的開發成本,完全支持 Solidity 智能合約的無縫轉移。


(圖 3、BeconKit 的雙層結構,圖源:Berachain Blog

BeaconKit 的雙層設計使共識層和執行層各自獨立運作,彼此並不會互相影響,因此 BeconKit 在生成區塊上可以提供快速終局性 (Single-Slot Finality),也就是每個區塊一旦生成就被立即最終確定,不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確認,也不會出現區塊重組的狀況,避免了傳統 PoS 鏈可能發生的鏈重組問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同時在交易確認上提供近乎即時的結算速度。

此外,BeaconKit 的模組化設計,使 Berachain 能夠靈活集成跨鏈橋、預言機、數據可用性 (DA) 解決方案等技術,例如與 Celestia 或 EigenDA 的潛在合作,有助於提升鏈上數據吞吐量和可擴展性。這使得 Berachain 既能保有 PoL 機制的靈活性,又能確保交易速度與安全性,在網路機能的調整上具有高度彈性,能夠即時因應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網路瓶頸。

Berachain 的代幣經濟

Berachain 總共有三種原生代幣,除了在前面介紹 PoL 時提及的 $BERA 和 $BGT 外,還有穩定幣 $HONEY,三者的代幣經濟如下:

  • $BERA


(圖 4、$BERA 的分配,圖源:Berachain Core Docs

$BERA 可用於質押,且作為 Berachain 的 Gas Fee ,總量為 5 億,分配比例如下:

1.社區 (48.9%,244,500,000)

  • 空投 (15.8%,79,000,000):包含測試網用戶、官方和生態項目 NFT 持有者、社群支持者、生態項目、社區建設者等等。
  • 生態發展 (20%,100,000,000):用於支持生態系統發展、研發、成長計劃和 Berachain 基金會的運營,主要會集中在在開發者和建設者的計、節點運營商委託以及流動性證明和 BeaconKit 的優化。
  • 未來社區激勵 (13.1%,65,500,000):將透過未來的激勵計畫或補助金的形式,用於支援生態項目、開發者和用戶的增長。

2.投資者 (34.3%,171,500,000)
3.核心貢獻者 (16.8%,84,000,000)

$BERA 的釋放遵循統一的時間表:一年鎖倉期後,1/6 的代幣解鎖,剩餘 5/6 在隨後 24 個月內線性釋放。此外,網絡還通過 $BGT 排放實現約 10% 的年通脹,具體比例受治理影響。


(圖 5、$BERA 的解鎖時間表,圖源:Berachain Core Docs

  • $BGT
    Berachain 的治理代幣,沒有固定的供應量,作為 Berachain 網路驗證者的區塊獎勵,並有一部份會發放給特定的流動性池,而提供流動性的用戶可以獲得 $BGT。 $BGT 無法透過交易轉讓給其他地址,但能夠單方向以 1:1 的比例兌換成 $BERA。除此之外,$BGT 還有其他兩項功能:

4.委託:用戶可以將 $BGT 委託給驗證者,使其增加獲得的區塊獎勵,同時自己也能從流動性池中賺取更多 $BGT。
5.治理:持有 10,000 個以上 $BGT 的用戶可以創建治理提案,其他人則可以根據持有 $BGT 數量對提案進行投票表決。

  • $HONEY
    Berachain 官方發行的原生穩定幣,採用完全抵押模式並軟錨定美元,是生態系統中主要的支付媒介和應對市場波動的對衝工具。用戶僅可以透過白名單的抵押品來鑄造 $HONEY,目前支援的抵押品僅有 $USDC 和 $BYUSD,每種抵押品都有獨立的鑄造率,並由專屬的保險庫 (Vault) 管理,未來抵押品種類可以藉由治理提案進行擴充。

為了防止脫錨,$HONEY 的穩定性採用籃模式 (Basket-Mode) 來進行調控,並會在有任何抵押資產脫錨時自動啟動。籃模式一旦啟動,用戶就無法選擇特定資產進行贖回,而是按所有抵押資產的比例分額做贖回。舉例來說,如果在籃模式下要贖回 1 $HONEY,假設當下 $USDC 佔所有抵押品的 60%,$PYUSD 佔 40%,則用戶就會拿到 0.6 $USDC 和 0.4 $PYUSE。同理,如果要在籃模式下鑄造新的 $HONE,也無法透過單一抵押品來鑄造,必須提供相對應比例的所有抵押品。

鑄造和贖回 $HONEY 時對按鑄造率收取費用,並將這些費用分配給 $BGT 持有者。假設現在的鑄造率為 0.999,用戶使用 1000 $USDC 來鑄造 $HONEY,則會獲得 999 $HONEY,剩下的 1 $USDC 分配給 $BGT 持有者,以此促進 $HONEY 的使用。

總結而言,,$HONEY 通過完全抵押、靈活的保險庫架構和籃模式 (Basket-Mode) 機制,建構 Berachain 生態中可靠的穩定幣系統。其設計不僅考慮了日常使用的穩定性,還通過與 $BGT 持有者的費用分享機制,確保了整個生態系統的經濟激勵對齊。

Berachain 的生態概況

在主網上線後,Berachain 的 TVL 便迅速突破 30 億美金,等值將近 15 億美金的 $BERA 被質押於網路中,並已經有 4000 萬美金左右的 $BGT 被挖出,生態項目亦已超過 180 個。接下來將簡單介紹生態中的幾個熱門項目,以便更深入理解 Berachain 目前的發展狀況。

紅外線的

Infrared 是圍繞 PoL 機制所建構的流動性質押協議,用戶除了可以將 $BERA 鑄造成 $iBERA,在保持流動性的同時賺取質押獎勵外,還可以將 特定的 LP 代幣存入 Infrared 的金庫中,Infrared 會利用這些代幣來產生 $BGT,併發放流動性質押代幣 $iBGT 給用戶。


(圖 6、iBGT 的應用範疇,來源:Infrared

$iBGT 釋放了 $BGT 的潛在流動性,持有者可以將 $iBGT 質押在 Infrared 繼續賺取更多 $BGT 外,也可以將 $iBGT 兌換成其他代幣或應用於 DeFi 協議中,以此獲得更高的收益。

Infrared 簡化了用戶參與 PoL 的複雜性,並透過與其他生態協議如 Kodiak 的合作促進了 Berachain 的流動性優化,同時提供用戶更多賺取收益的玩法。鑑於 Infrared 帶來的收益加成和靈活性,其 TVL 已累積 15 億美元,是 Berachain 的第一大 DeFi 協議,未來也透過與其他項目的合作推出各種衍生品,繼續擴大 Infrared 在生態中的影響力。


(圖 7、Infrared 的生態版圖,來源:@infraredfinance/ibgt-is-everywhere-fd353f8196a6">Infrared Blog)

Kodiak

Berachain 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除了支援 Berchain 官方 DEX 的 AMM 機制外,亦提供所謂的集中流動性機制 CLAMM,允許使用者在特定的價格區間提供流動性,以更好的資本利用率提高 LP 收益,同時賺取 BGT。

然而,由於 CLAMM 允許用戶在不同的價格區間提供流動性,因此每個人的 LP 代幣都會有所差異而無法用於其他協議。為了解決這個情況,Kodiak 推出獨創的 Island 機制,能夠自動化管理用戶存入的資金,並將每個用戶的 LP 代幣標準化,使其能夠流通於其他協議中,促進更多元的收益玩法。


(圖 8、Kodiak 中的 Island,來源:Kodiak

Kodiak 在主網推出前便已與多個生態項目合作,目前 TVL 約為 11 億美金,幾乎與官方 DEX 持平,對 Berachain 生態的影響力就像 Uniswap 之於以太坊的一樣重要。

而除了 Infrared 和 Kodiak 之外,其他重要的生態項目還有 DEX 和代幣發射平臺 Honeypot Finance、借貸協議 BeraBorrow、Berachain 生態入口 The Honey Jar、衍生品協議 SMILEE 等等,無法一次在本文中介紹。但由此可以發現 Berachain 的原生生態項目增長的非常快速,其中也有不少是從測試網時期便開始默默耕傭,未來等待 PoL 飛輪完全轉起來後,想必會吸引更多項目進駐,帶來更多元的 DeFi 玩法。

Berachain 與 Solana、Hyperliquid 和 Monad 的比較

在這一輪週期中,亦有許多其他新興公鏈迅速竄起,如 Hyperliquid、Monad 以及從 FTX 破產事件中浴火重生的 Solana 等都有亮眼的表現。因此,接下來將主要從性能和生態概況兩方面比較 Berachain 和這些公鏈之間的異同,並總結 Berachain 所具備的獨特優勢是什麼。

性能

Solana

眾所周知,Solana 在上一輪週期的表現相當亮眼,但在經歷 FTX 破產後便在熊市沉寂了一段時日,甚至大多數人都不看好 Solana 能夠東山再起。儘管如此,2023 年底,憑藉著迷因幣 $BOME 和流動性質押協議 Jito 代幣空投帶來的財富效應,Solana 成功重回大眾的視野,甚至可以說是在這輪週期中最受歡迎的公鏈之一。

Solana 的網路共識採用的是獨特的時間證明機制 (Proof of History,簡稱 PoS),這是基於 PoS 的一種改良,每當一筆交易或區塊生成時,PoH 會先為其加上一個時間戳,並利用這些時間戳來證明交易和區塊的先後順序,因此全網的節點能快速對交易的順序達成共識,並同時處理不同時間戳的交易,這大幅提升了網路的出塊速度。根據 Solscan 的資料顯示 (圖 9),在過去將近一年的時間裡,網路的 TPS 幾乎都維持在 4,000 以上,且交易的成功機率也有顯著的增加,目前平均成功率在 90% 左右。

(圖 9、Solana 網路的 TPS,來源:Solscan

從此可見,Solana 的網路性能並非是紙上談兵,而是成功挺過了市場的考驗。且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Solana 上的交易主要來自於迷因幣,而迷因幣往往容易造成短時的交易高峰,有可能會導致網路癱瘓。然而,Solana 除了偶有網路堵塞的問題需要改善外,在過去一年裡完全沒有停機的狀況發生,充分顯示了網路的穩定性。但鑑於 Solana 在早期經常發生網路停擺,未來是否能夠繼續維持仍有待觀察。

Hyperliquid

Hyperliquid 是一個基於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平臺建構的應用鏈,採用自行開發的 HypeBFT 共識,和傳統的共識機制相比,HypeBFT 針對交易的延遲狀況進行了大幅度的優化。根據官方文檔所述,對於地理位置相近的客戶端,從下單到接收確認的中位數延遲僅為 0.2 秒,99% 百分位延遲為 0.9 秒,這種低延遲的特性使 Hyperliquid 能夠支持高頻交易和複雜的金融操作。

雖然官方沒有開源 HypeBFT 的程式碼,無法知道更多的技術細節,但過去三個月的數據顯示 Hyperliquid 平均每秒可以處理 4106 筆訂單,而這僅只是顯示訂單數量而已,Hyperliquid 上用戶的每一個交易行為如掛單、成交、清算等等皆有上鍊,其真實 TPS 實際應該在 4,106 之上。


(圖 10、Hyperliquid 的累積交易數量,來源:Hyperliquid Stats

面對如此龐大的交易量,Hyperliquid 從未發生過停機,在使用體驗上也非常順暢,足以媲美中心化交易所。然而,和 Solana 這樣的通用鏈相比,Hyperliquid 是完全專注於衍生品交易的應用鏈,因此可以推測 HypeBFT 是針對交易場景所優化的共識算法,才有辦法展示出如此高性能的表現。目前,Hyperliquid 亦有開發出 HypeEVM 讓更多以太坊生態的項目可以遷移過來,但當應用範疇脫離衍生品交易後,是否還能夠維持這樣高性能的表現也未可知。


(圖 11、Hyperliquid 的節點狀況,圖源:Hyperliquid

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Hyperliquid 的所有節點僅有 25 個,而前五大的節點皆由官方所營運,佔總質押量的 78%,存有過度中心化的疑慮。此外,一般用戶若想要在 Hyperliquid 進行進行交易,目前僅能從 Arbitrum 跨 USDC 進去,這代表所有用戶的資金都鎖定在 Hyperliquid 和 Arbitrum 的橋合約中。萬一該合約駭客攻破,用戶的資金將蒙受難以想像的巨大損失。

Monad

Monad 是一個兼容 EVM 的高性能 Layer 1,其技術有四個關鍵的創新:

  • MonadBFT
    和 HypeBFT 一樣是基於 HotStuff 改良的共識機制,但將通信階段從三輪減少至兩輪,並採用流水線的工作模式,允許多個區塊的不同階段同時進行,大幅優化了網路的通信效率,區塊確認時間降低至 0.5 ~ 1 秒,顯著增加網路的交易吞吐量。

  • 樂觀並行執行 (Optimistic Parallel Execution)
    Monad 網路在處理交易時會先假設交易之間並不存在衝突,允許所有交易同時執行,並對所有交易結果進行驗證,當發現衝突時則根據預定的規則解決衝突,最後再將結果更新至區塊。透過這種方式,Monad 可以在確保數據一致性的同時,提升交易的處理速度。

  • 異步執行 (Asynchronous Execution)
    將共識和執行層分離,允許網路節點在等待區塊形成時先繼續處理交易,而不是等待區塊建構完成才繼續進行下一個工作,減少閒置資源的浪費,最大化區塊時間的利用效率。

  • MonadDB 資料庫
    一種特製化的數據庫,將區塊資料透過一種叫做 Patricia Merkle Tree 的結構進行儲存,和傳統數據庫相比可以減少網路開銷,提升狀態訪問的效率。

透過對網路多個核心組件的優化,官方宣稱 Monad 的 TPS 最高可達 10,000。目前 Monad 仍處於測試網階段,但根據非官方的 Flipside 數據面板,偵測到其歷史最高 TPS 來到 9,998,可見官方對於 Monad 的性能表現並不只是信口胡謅。


(圖 12、Monad 的網路狀況,來源:Flipside

小結

根據 Dune 的數據面板,Berachain 自主網上線以來 TPS 的最高峰值曾達到 1,299,這樣的數據表現跟 Solana、Hyperliquid 和 Monad 相較起來稍有不足。然而,從上述對各個公鏈的技術介紹來看,不難看出他們一開始的設計重點本身就是針對網路性能進行優化,而這並非是 Berachain 的強項,其特色在於 PoL 機制為網路帶來的豐沛流動性。再者,Monad 尚處於測試網階段,其真實性能在主網上線後才會迎來真正的考驗;Hyperliquid 則是針對衍生品交易場景特化的高性能鏈,和 Berachain 這樣的通用鏈在定位上有很大的不同;而同為通用鏈的 Solana 在早期雖然就以其卓越的性能著稱,但仍經歷了多次重大的停機事件,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改善後才達到現在的穩定性,因此也無法排除 Berachain 未來在遇到性能上的瓶頸時,仍能透過網路的升級來改善。


(圖 13、Berachain 的 TPS,來源:Dune

除了性能的不確定之外,Berachain 的 PoL 機制導致治理代幣 $BGT 只能透過提供流動性挖出,變相表示網路的運作會掌握在少數的驗證節點手中。根據官方統計的數據 (圖 11),Berachain 目前有 61 個節點,用戶委託給節點的 $BGT 總量約為 50 億,但前十大的節點便被委託了 41.5 億的 $BGT,佔總量的 83 %。其中,前四大的驗證節點皆由 Infrared 營運,共被委託 21.6 億的 $BGT,佔總量的 43%。這表明網路目前處於極度中心化的狀態,且新排放的 $BGT 大多都流向這些節點以及相對應的流動性池,有可能引起「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狀況,導致新興的節點除非要拿出更多資金來賄賂節點,否則將難以競爭。


(圖 14、$BGT 的在驗證節點的分佈狀況,來源:Bera Hub

Berachain 的 PoL 飛輪若轉起來會帶來巨大的流動性,但相對地,一旦進入衰退就會引發大量資金撤出,而導致這種狀況的主要風險在於一旦 $BERA 的內在價值高過於 $BGT,就會導致大量的 $BGT 被兌換成 $BERA 大量拋售。這是一個動態的風險,用戶需要密切關注並判斷 $BGT 持有效益是否高過於直接拋售 $BERA,而這都仰賴於 Berachain 的生態系統的發展是否足夠繁榮。

生態概況


(圖 15、Solana、Hyperliquid、Monad 和 Berachain 的生態數據,數據來源:DefiLlamaSolscanHyperliquid StatsMonadExplorerMonadBerascan

從數據上來看,Solana 的發展歷程最久,DeFi 協議已來到 207 個,TVL 超過 70 億美金,近一月的每日平均活躍地址數也有 300 萬以上;Hyperliquid 因為是專注於衍生品交易的 Layer 1,應用場景較為侷限,雖然已上線 HypeEVM 試圖擴展其生態,但總共仍只有 10 個左右的 DeFi 協議,總地址數也僅有 404 k。但儘管生態規模和用戶基數並不大,近三個月的交易量卻有將近 2000 億美金,已是 Solana 交易量的四成左右,但兩者的地址數量差了 7 倍以上,可見其產品具有一定程度的競爭力,才能夠培養出如此高的用戶黏著度;Monad 則因其技術和融資背景備受市場期待,在測試網階段便吸引 79 個 DeFi 協議和將近 5000 萬個地址參與。

和這些 Layer 1 相比,Berachain 的表現並不是特別出色,但卻可以在上線一個多月的時間內便累積 30 億美金的 TVL,超過很多建設更久的公鏈。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挹注這個多流動性,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為之後 PoL 所推動的飛輪準備。在前述段落中提及 Berachain 的驗證者可以將獲得的部分 $BGT 分配給指定池子的流動性提供者,而獲得這些 $BGT 的用戶可以再委託給驗證者增加其區塊獎勵。然而,目前 Berachain 的 $BGT 只分配給官方 DEX 中的池子而已,尚未開放給其他 DeFi 協議來競爭。因此,大部分在 Berachain 的資金目前只是先在累積 $BGT,等到官方開放其他池子獲得 $BGT 的分配後,Berachain 的 PoL 飛輪才會正式啟動。由此可知,雖然 Berachain 在生態發展方面還不如這些公鏈,但當 PoL 開始展現其飛輪效應後,生態可能將會迎來爆發式的增長。

結語

Berachain 利用 PoL 機制解決大部分公鏈缺乏流動性的問題,能夠快速度過冷啟動的階段,並刺激生態的快速發展。然而,和其他新興的熱門公鏈相較起來,其性能略顯不足,當鏈上生態活躍到一定程度後,底層架構是否能夠承受龐大的交易量仍需觀察。此外,PoL 的飛輪設計雖然能夠帶動生態的繁榮,但當從驗證者分離出來的區塊獎勵已無法滿足用戶時,其衰退的程度也會相當快速。如何在這個飛輪中平衡每個參與者的利益,讓生態穩步增長,將是 Berachain 未來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但儘管未來還有很多挑戰需要 Berachain 去克服,其創新的 PoL 機制為公鏈的流動性問題提供了一個創新的解決方案,其後續表現值得期待。

著者: Wildon
翻訳者: Paine
レビュアー: Pow、KOWEI、Elisa
翻訳レビュアー: Ashley、Joyce
* 本情報はGate.ioが提供または保証する金融アドバイス、その他のいかなる種類の推奨を意図したものではなく、構成するものではありません。
* 本記事はGate.ioを参照することなく複製/送信/複写することを禁じます。違反した場合は著作権法の侵害となり法的措置の対象となります。
今すぐ始める
登録して、
$100
のボーナスを獲得しよ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