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加密 Twitter 上的主要討論集中在如何提升通用環境的性能。
作為一名加密愛好者,我沒有什麼可抱怨的。在 DeFi Summer 和 2021 年牛市期間,我曾在以太坊主網支付了“祖傳級”手續費,如今我在 Solana 享受低成本交易,而未來在這些平臺上,我將享受更便宜、更快的交易。
但自 2017 年進入行業以來,我一直痴迷於推動加密貨幣走向主流,而最近有個問題讓我深思:
我們正快速逼近“過度優化”的臨界點。
到 2025 年底,區塊空間將變得充裕,性能將成為一種商品。當接近即時且幾乎免費的交易成為常態時,單純的速度已無法讓你脫穎而出。作為開發者,我們需要轉變思維。
我們將其稱為“後績效時代”,因為性能之戰基本已塵埃落定。大多數平臺如今都能實現快速且低成本的交易,因此差異化必須來自其他方面:獨特的功能和體驗。
這正是全棧定製化發揮作用的地方。現在是 2025 年,交易已經便宜且迅速,但大多數應用仍然千篇一律。而簡單複製另一個 EVM 分叉已不再具備市場溢價。看看 Unichain,它至今未能吸引足夠的關注或流動性:
與此同時,本輪週期的贏家——Hyperliquid——採取了大膽的策略。從零開始構建整個技術棧,以滿足特定的應用場景。在他們推出的眾多有趣定製化功能中,有兩點尤為突出:
結合這些獨特功能、高性能、低延遲和無縫的用戶體驗,不難看出為何 Hyperliquid 能脫穎而出,成為衍生品交易的首選 DEX。
結果已經說明了一切:
大多數應用缺乏差異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虛擬機(VM)。目前的大部分工具都圍繞虛擬機構建(或者是以太坊和 Solana 客戶端的分叉),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定製化。
最近甚至有人推動讓所有 rollups 完全等同於 EVM,以實現更好的兼容性和原生化。這對技術極客來說很酷,但這真的是市場真正需要的嗎?
我認為不是。能夠圍繞客戶真正關心的功能進行差異化的項目,才更有可能勝出。
是的,即使在專用區塊鏈環境下,跨鏈通信仍然至關重要。流動性共享和消息傳遞的標準化與工具化仍然不可或缺。
這也是為什麼像 @hyperlane 這樣的開源消息傳遞庫,以及 @RelayProtocol 這樣的基於意圖的跨鏈橋框架具備成功潛力。但除了這些互操作性組件(仍然可以集成到自定義鏈中),開發者應該擁有完全定製應用的自由。
市場需要的是精細打磨、專為特定場景打造的應用,並提供無縫的用戶體驗——而不僅僅是又一個普通的 EVM 分叉。所以,打造真正定製化的產品,並優化它來匹配你的應用場景。
這才是推動加密貨幣進入主流的正確方式。
Compartilhar
最近,加密 Twitter 上的主要討論集中在如何提升通用環境的性能。
作為一名加密愛好者,我沒有什麼可抱怨的。在 DeFi Summer 和 2021 年牛市期間,我曾在以太坊主網支付了“祖傳級”手續費,如今我在 Solana 享受低成本交易,而未來在這些平臺上,我將享受更便宜、更快的交易。
但自 2017 年進入行業以來,我一直痴迷於推動加密貨幣走向主流,而最近有個問題讓我深思:
我們正快速逼近“過度優化”的臨界點。
到 2025 年底,區塊空間將變得充裕,性能將成為一種商品。當接近即時且幾乎免費的交易成為常態時,單純的速度已無法讓你脫穎而出。作為開發者,我們需要轉變思維。
我們將其稱為“後績效時代”,因為性能之戰基本已塵埃落定。大多數平臺如今都能實現快速且低成本的交易,因此差異化必須來自其他方面:獨特的功能和體驗。
這正是全棧定製化發揮作用的地方。現在是 2025 年,交易已經便宜且迅速,但大多數應用仍然千篇一律。而簡單複製另一個 EVM 分叉已不再具備市場溢價。看看 Unichain,它至今未能吸引足夠的關注或流動性:
與此同時,本輪週期的贏家——Hyperliquid——採取了大膽的策略。從零開始構建整個技術棧,以滿足特定的應用場景。在他們推出的眾多有趣定製化功能中,有兩點尤為突出:
結合這些獨特功能、高性能、低延遲和無縫的用戶體驗,不難看出為何 Hyperliquid 能脫穎而出,成為衍生品交易的首選 DEX。
結果已經說明了一切:
大多數應用缺乏差異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虛擬機(VM)。目前的大部分工具都圍繞虛擬機構建(或者是以太坊和 Solana 客戶端的分叉),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定製化。
最近甚至有人推動讓所有 rollups 完全等同於 EVM,以實現更好的兼容性和原生化。這對技術極客來說很酷,但這真的是市場真正需要的嗎?
我認為不是。能夠圍繞客戶真正關心的功能進行差異化的項目,才更有可能勝出。
是的,即使在專用區塊鏈環境下,跨鏈通信仍然至關重要。流動性共享和消息傳遞的標準化與工具化仍然不可或缺。
這也是為什麼像 @hyperlane 這樣的開源消息傳遞庫,以及 @RelayProtocol 這樣的基於意圖的跨鏈橋框架具備成功潛力。但除了這些互操作性組件(仍然可以集成到自定義鏈中),開發者應該擁有完全定製應用的自由。
市場需要的是精細打磨、專為特定場景打造的應用,並提供無縫的用戶體驗——而不僅僅是又一個普通的 EVM 分叉。所以,打造真正定製化的產品,並優化它來匹配你的應用場景。
這才是推動加密貨幣進入主流的正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