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原文標題《社區到底是什麼? Pt.2(將 BARD 應用於主要山寨幣)》
Belief(信念)、Action(行動)、Resilience(韌性)、Density(密度),簡稱 BARD,是我在上一篇文章 《什麼是加密社區?用 BARD 拆解給你看》 中提出的一個去虛實存真的視角,用於評估加密社區的健康狀況。在這個往往被炒作淹沒真實價值的市場中,BARD 聚焦於真正支撐一個加密生態系統的核心因素:信念(信念和精神)、行動(真正的建設者/用戶活動)、韌性(經受住波動和挫折)和密度(網絡凝聚力和社交連接)。
我請 ChatGPT 使用 BARD 框架,分析了 2024 至 2025 年間 18 條主流 L1 公鏈的社區現狀,包括:比特幣、以太坊、Solana、XRP、Cardano、狗狗幣、Movement、波場(Tron)、TON、Aptos、Avalanche、Cosmos、BNB、Berachain、Stacks、波卡(Polkadot)、EOS 和 Hyperliquid。每個項目在四個維度中獲得 1–10 分,並附上一句關鍵詞評價和一段誠實的社區分析。
介紹得夠了。以下是排行榜。
下面是每個區塊鏈 BARD 分數的匯總表。這些分數基於當前(2024-2025)生態系統行爲:質押和用戶留存率、開發者和治理參與、文化模因、社會參與以及社區如何應對近期市場波動。
(評分爲 ChatGPT 根據當前數據與趨勢做出的主觀估算,圖一樂就好,匿名朋友~)
以太坊社區獨特地將理想主義與不懈的實用主義融爲一體。它將建設者、德根人和理想主義者團結在雄心勃勃、多元化的精神下,倡導權力下放、創新和公共產品。盡管最近 EF 內部的治理緊張局勢略微模糊了使命的明確性,但以太坊仍然是加密貨幣領域無與倫比的開發中心,擁有全球最高的開發者活動和深度參與的社會結構。簡而言之,以太坊社區提供了意識形態信念、持續行動和經過驗證的韌性的罕見組合,是加密領域最具活力的生態引擎。
比特幣社區是加密貨幣不可移動的對象,其動力來自於對去中心化和健全貨幣的近乎宗教信仰。雖然開發進展緩慢,但其核心優勢在於強大的信念與無與倫比的抗壓能力:極端比特幣信仰者(maxis)能忍受任何風暴,無論是監管打擊還是熊市低谷。他們可能不會快速發布功能,但就信念和持久力而言,比特幣是社區力量的黃金標準(字面意思)。
Solana 的社區體現了韌性和不懈的行動。在經歷了 FTX 的崩潰、網絡中斷和殘酷的市場震蕩之後,Solana 的忠實用戶在對其技術的原始速度和可擴展性的務實信念的推動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勁地反彈。現在,Solana 再次成爲開發熱點,在新開發者採用率和交易量激增方面將引領 2024 年。
它的核心社區充滿活力,聯系緊密,具有自豪的自我意識,通過共同的奮鬥和模因聯系在一起。雖然 Solana 的意識形態凝聚力略低於比特幣或以太坊,但其堅韌不拔、東山再起的文化使其成爲一個充滿行動、韌性和新雄心的社區。
XRP 軍團是加密世界中最具戰鬥力與忠誠度的部落之一,堅定地相信 Ripple 將革新全球金融體系。雖然草根開發者活動有限,但他們的優勢在於傳奇般的抗壓能力:多年來面對監管官司、負面輿論與熊市,他們從未動搖信仰。他們發布的代碼可能不多,但那種堅定不移的信念與抵御逆境的能力,使 XRP 社區在加密圈內始終保持強大而持久的存在。
若論耐心、團結與純粹的理念信仰,Cardano 社區幾乎無出其右。他們深信同行評審的技術路線與循序漸進的開發哲學,$ADA 持幣者展現出驚人的忠誠度,總質押比例超過 60%,並挺過多年項目延遲。
雖然開發者生態仍落後於其他更具活力的競爭者,但 Cardano 的社交結構(號稱“Cardano 家族”)緊密、積極且有凝聚力。他們堅定的信念與韌性,幫助網絡在質疑聲中持續發展,使社區文化成爲 Cardano 最強的長期優勢。
Polkadot 的社區以低調而嚴謹的方式,樹立了去中心化治理、社區參與度和長期開發活躍度的高標準。在創始人 Gavin Wood 提出的 Web3 願景下,DotSama 社區堅定相信多鏈互通的未來將建立在透明與可組合性之上。
雖然近年來的炒作熱度有所下降,但該社區展現出極強的韌性,耐心應對各種延遲,並在重大治理變革中順利適應。波卡的“元社區文化”連接了不同平行鏈部落,始終保持高度凝聚與活力。
Berachain 社區完全顛覆了加密常理:主網尚未上線便已擁有狂熱的忠誠度,靠 meme、玩笑和創新 DeFi 機制(如流動性證明)凝聚社羣。盡管經歷了多次延遲,社區仍然堅守信念,主網上線前仍鎖倉高達 31 億美元的流動性,並在 X 和 Discord 上持續制造熱度。
2025 年 2 月主網上線後,社區活動激增,盡管整體仍處於投機與早期階段。雖然尚未經歷真正的“抗壓測試”,但這種緊密相連、meme 驅動的文化已創造出少見的社交與經濟凝聚力。它雖小卻極度統一,證明了有時,僅靠信念也能從零建立一個強大的社區。
狗狗幣社區證明了 meme 的力量遠勝於代碼。它建立在純粹、輕鬆的信念與幽默感之上,Doge Army 將一個笑話變成了長青的加密現象。盡管開發活動寥寥、技術創新有限,但持有者展現出非凡的文化韌性,一次次透過病毒傳播與名人效應(比如馬斯克)點燃熱情。
雖然在技術或治理上的聯系不深,狗狗幣持有者卻透過共同的幽默、慷慨精神與“局外人”身份建立緊密的社交聯系。它的強大並不在於所開發的功能,而在於其不斷循環的正能量、荒誕魅力與頑強的生命力。
Avalanche 的社區務實且以構建者爲中心,通過對其技術的共同信心(快速共識、可定制的子網)而團結在一起。雖然意識形態並不強烈,但它們表現出了一致的開發者行動和健康的生態系統參與,推出了衆多子網並維持了穩定的交易活動。
盡管缺乏戲劇性的韌性測試,Avalanche 卻悄悄地度過了市場低迷時期,沒有失去核心貢獻者,這表明了其堅定的毅力。 Avalanche 具有社交互聯性,但在某種程度上是自上而下的,它保持了開發者和驗證者之間的凝聚力,同時也可以加強草根參與。總體而言,雖然不太容易吸引眼球,但 Avalanche 社區展現出的是穩定的專業能力與漸進式成長。
BNB 鏈的社區結合了對幣安(或 CZ)的務實忠誠與大量散戶參與,構建了一個龐大但聯系松散的生態系統。其信仰主要建立在對幣安平台產品的信任,而非某種意識形態。社區活躍度高,但多依賴復制的 dApp 與套利機會。盡管頻頻遭遇攻擊與監管壓力,該社區依然展現出令人驚訝的韌性(往往通過中心化手段幹預)。
然而,大量用戶的加入也帶來了較淺的社交聯系,大多數凝聚力來自於幣安的公司背景,而非社區自身文化。BNB 鏈通過規模與便利性取得成功,盡管其社區缺乏更深層次的理念統一或基層密度。
Cosmos 被稱爲“區塊鏈的互聯網”,其社區圍繞主權與互操作性的強烈理念而建立。“Cosmonauts”(宇航員)社區擁有大量活躍的應用鏈開發者和專注的建設者。盡管 Cosmos 展現了不俗的韌性,成功應對了如 Terra 崩盤、激烈的代幣經濟爭議,以及 Jae Kwon 發起的 AtomOne 分叉等重大挑戰,但目前社區正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內部分裂。團隊與驗證者已分化爲多個對立陣營,特別是在 Cosmos Hub 周圍,社交結構受到嚴重拉扯,凝聚力減弱。Cosmos 的核心優勢仍然在於其去中心化的開發者文化,但當前的裂痕預示着未來在社區協作與統一方面將面臨嚴峻考驗。
TON 社區從 Telegram 廢棄區塊鏈的廢墟中恢復過來,並由忠實的早期支持者保持活力。隨着 Telegram 重新擁抱 TON 並對其進行深度整合,社區對通過 Telegram 的 9.5 億用戶大規模採用加密貨幣的使命的信念不斷高漲。盡管最近的黑客馬拉松和基金會驅動的舉措促進了開發者的活動,但草根行動仍然增長緩慢。
TON 在法律逆境中的韌性令人稱贊,但整體社區密度仍屬中等,僅在與 Telegram 深度關聯的核心羣體中連接緊密,缺乏更廣泛、去中心化的參與。
Tron 社區龐大但實用主義色彩濃厚,核心圍繞網絡的實際功能展開:快速、低費交易,以及穩定幣轉帳和博彩 dApp 等實際應用,而非某種深層理念信仰。盡管孫宇晨備受爭議,該社區依舊展現出穩定的增長與驚人的日常使用量。
開發者創造力有限,大多由 Tron 基金會主導,生態中充斥簡單的 DeFi 克隆項目。社交方面,Tron 的用戶羣龐大卻分散,社區成員間缺乏緊密聯系,使其更像是一個低調卻高效的實用型區塊鏈,而非文化驅動型社羣。
Stacks 社區獨特地將比特幣的極端主義與智能合約創新聯系在一起,始終相信比特幣可以超越“數字黃金”的角色。盡管該社區規模較小,且與比特幣主流社羣相對孤立,但其使命驅動的開發活動始終堅定,例如持續推進的 Clarity 智能合約開發、社區參與的 Stacking(質押機制)以及在 Ordinals NFT 熱潮期間展現出的戰略適應性,皆體現了其“靜默韌性”。然而,由於缺乏爆炸式增長或廣泛加密圈關注,Stacks 的社區雖然緊密卻仍屬小衆。
Hyperliquid 是本榜單中最年輕的項目,其社區圍繞“鏈上版幣安”的理念形成,以高性能去中心化交易爲核心使命,聚集了一批小衆但熱情高漲的交易者。得益於用戶爲中心的代幣經濟模型(70% 代幣分配給用戶、收入再分配機制),早期用戶展現出強烈、幾近宗教式的信仰。
不過,社區活躍度目前仍局限於交易領域,缺乏廣泛的開發或治理參與。其韌性雖有潛力,但尚未經歷真正的危機考驗。社區內部凝聚力強,但局限於交易者圈層。整體而言,Hyperliquid 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小衆強勢社羣,尚處於早期,但志向堅定。
Aptos 曾憑借巨大的炒作和風險投資支持高調登場,但光環已逐漸褪去。早期的社區信念更多是投機與空投驅動,而非真正的理念共識。到了 2025 年,社區逐漸變得務實,開始出現真正的開發者、活躍的地區社羣,以及在 DeFi、NFT 和 RWA 等生態中的增長。然而,聯合創始人 Mo Shaikh 與生態負責人 Neil 的相繼退出暴露了項目基礎的不穩,令信心受損。開發商增長強勁,但許多活動仍然是自上而下的。韌性已經通過了市場低迷和內部轉變的考驗,但沒有發生重大內爆。 Aptos 擁有基礎設施、吸引力和全球影響力,但仍然缺乏文化“粘合劑”。它既不是 meme 驅動的社羣,也尚未形成草根運動。至少現在還沒有。
Movement 是一個雄心勃勃但新生的 Layer-1 生態系統,旨在構建一個錨定於以太坊的模塊化、Move 語言的 Rollup 網絡。其早期社區主要是由好奇心和投機興趣驅動的,尚未鞏固深刻的意識形態信仰或廣泛的信念。
目前的社區行動十分有限,主要集中於開發者測試和少量質押活動,生態系統尚未實現真正牽引。雖然團隊在早期流動性危機中的迅速透明應對展現出潛在的韌性,但更大的考驗尚未到來。社區密度較低,缺乏鮮明文化或強烈的人際聯系,整體來說,Movement 社區仍是一個等待通過實際應用和持續發展來驗證的概念。
EOS 於 2018 年募資 41 億美元,承諾改變世界,結果卻事與願違。宣傳過度、交付不足,導致開發者流失、用戶減少,最終被市場遺忘。原有社區解體,對平台的信仰也隨之消散。如今只剩一小批忠誠者運營 EOS 網絡基金會(ENF),試圖通過升級與重塑品牌拯救項目。他們的堅持值得敬佩,但這是一場在廢墟上重建的努力。開發者活躍度極低,用戶稀少,甚至連 Tether 都停止在 EOS 上發行 USDT,這幾乎成爲其終結的象徵。
EOS 雖未徹底死亡,但無疑已處於重症狀態。這是一個深刻的警示:如果沒有持續的信念、行動與文化韌性,再多的資金也買不來一個持久的社區。
這項實驗的一個明顯結論是,早期階段的社區在 BARD 上的得分往往較低,尤其是在“行動”和“韌性”方面。這是很自然的:新項目通常依賴於自上而下的構建,自下而上的貢獻者較少,並且尚未面臨嚴重的逆境。因此,僅僅因爲他們沒有機會(或戰鬥)來證明自己,就否定他們的潛力可能還爲時過早。
與此同時,一旦社區經歷了真正的壓力測試或多個市場周期,信念和密度往往會加深。草根運動、迷因文化和強大的社交網絡很少能在一夜之間出現。考慮到這一點,BARD 可以通過採用“階段意識”方法來發展,爲新推出的鏈賦予某些支柱(如韌性)不同的權重,並區分自上而下的建設和真正自下而上的行動分數參與。
另一個維度是跨項目協同。在 Cosmos 或 Polkadot 等生態系統中,社區跨越多個互連網絡;這可以顯着影響密度(有時還影響韌性),從而創建一種元社區,如果我們單獨對待每個鏈,這種元社區可能會被忽視。最後,BARD 可能會納入更多定性衡量標準,例如開發人員工具、線下聚會或用戶驅動計劃的整體深度,以確保炒作驅動的噪音不會誇大分數。
總而言之,BARD 的真正價值在於提出更深層的問題:究竟是什麼在支撐社區的長久生命力?**即使在這個注意力稀缺、炒作頻發、競爭激烈的加密市場中,仍有一些生態展現出持久的信念、真實的草根建設,以及強大的社交結構。識別並衡量這些稀有特質,也許正是守住最初“加密精神”與社區靈魂的最佳方式。
評分方法注意事項:
本報告基於 BARD 框架(信念、行動、韌性、密度),評分範圍爲 0(最差)到 10(最好)。 0 分代表一個完全投機的、不參與的羣體,缺乏連貫的信念、零意義的貢獻或參與、在任何市場挑戰時立即放棄、沒有人際關系。相反,10 分意味着一個理想的社區,具有深厚的意識形態、積極主動的參與、經過實戰考驗且緊密聯系。這一明確的基線有助於將分數置於情境中,並爲進一步的定量分析開闢有趣的途徑(例如,將 BARD 分數與市值相關聯以探索相對的社區估值)。
Compartilhar
轉發原文標題《社區到底是什麼? Pt.2(將 BARD 應用於主要山寨幣)》
Belief(信念)、Action(行動)、Resilience(韌性)、Density(密度),簡稱 BARD,是我在上一篇文章 《什麼是加密社區?用 BARD 拆解給你看》 中提出的一個去虛實存真的視角,用於評估加密社區的健康狀況。在這個往往被炒作淹沒真實價值的市場中,BARD 聚焦於真正支撐一個加密生態系統的核心因素:信念(信念和精神)、行動(真正的建設者/用戶活動)、韌性(經受住波動和挫折)和密度(網絡凝聚力和社交連接)。
我請 ChatGPT 使用 BARD 框架,分析了 2024 至 2025 年間 18 條主流 L1 公鏈的社區現狀,包括:比特幣、以太坊、Solana、XRP、Cardano、狗狗幣、Movement、波場(Tron)、TON、Aptos、Avalanche、Cosmos、BNB、Berachain、Stacks、波卡(Polkadot)、EOS 和 Hyperliquid。每個項目在四個維度中獲得 1–10 分,並附上一句關鍵詞評價和一段誠實的社區分析。
介紹得夠了。以下是排行榜。
下面是每個區塊鏈 BARD 分數的匯總表。這些分數基於當前(2024-2025)生態系統行爲:質押和用戶留存率、開發者和治理參與、文化模因、社會參與以及社區如何應對近期市場波動。
(評分爲 ChatGPT 根據當前數據與趨勢做出的主觀估算,圖一樂就好,匿名朋友~)
以太坊社區獨特地將理想主義與不懈的實用主義融爲一體。它將建設者、德根人和理想主義者團結在雄心勃勃、多元化的精神下,倡導權力下放、創新和公共產品。盡管最近 EF 內部的治理緊張局勢略微模糊了使命的明確性,但以太坊仍然是加密貨幣領域無與倫比的開發中心,擁有全球最高的開發者活動和深度參與的社會結構。簡而言之,以太坊社區提供了意識形態信念、持續行動和經過驗證的韌性的罕見組合,是加密領域最具活力的生態引擎。
比特幣社區是加密貨幣不可移動的對象,其動力來自於對去中心化和健全貨幣的近乎宗教信仰。雖然開發進展緩慢,但其核心優勢在於強大的信念與無與倫比的抗壓能力:極端比特幣信仰者(maxis)能忍受任何風暴,無論是監管打擊還是熊市低谷。他們可能不會快速發布功能,但就信念和持久力而言,比特幣是社區力量的黃金標準(字面意思)。
Solana 的社區體現了韌性和不懈的行動。在經歷了 FTX 的崩潰、網絡中斷和殘酷的市場震蕩之後,Solana 的忠實用戶在對其技術的原始速度和可擴展性的務實信念的推動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勁地反彈。現在,Solana 再次成爲開發熱點,在新開發者採用率和交易量激增方面將引領 2024 年。
它的核心社區充滿活力,聯系緊密,具有自豪的自我意識,通過共同的奮鬥和模因聯系在一起。雖然 Solana 的意識形態凝聚力略低於比特幣或以太坊,但其堅韌不拔、東山再起的文化使其成爲一個充滿行動、韌性和新雄心的社區。
XRP 軍團是加密世界中最具戰鬥力與忠誠度的部落之一,堅定地相信 Ripple 將革新全球金融體系。雖然草根開發者活動有限,但他們的優勢在於傳奇般的抗壓能力:多年來面對監管官司、負面輿論與熊市,他們從未動搖信仰。他們發布的代碼可能不多,但那種堅定不移的信念與抵御逆境的能力,使 XRP 社區在加密圈內始終保持強大而持久的存在。
若論耐心、團結與純粹的理念信仰,Cardano 社區幾乎無出其右。他們深信同行評審的技術路線與循序漸進的開發哲學,$ADA 持幣者展現出驚人的忠誠度,總質押比例超過 60%,並挺過多年項目延遲。
雖然開發者生態仍落後於其他更具活力的競爭者,但 Cardano 的社交結構(號稱“Cardano 家族”)緊密、積極且有凝聚力。他們堅定的信念與韌性,幫助網絡在質疑聲中持續發展,使社區文化成爲 Cardano 最強的長期優勢。
Polkadot 的社區以低調而嚴謹的方式,樹立了去中心化治理、社區參與度和長期開發活躍度的高標準。在創始人 Gavin Wood 提出的 Web3 願景下,DotSama 社區堅定相信多鏈互通的未來將建立在透明與可組合性之上。
雖然近年來的炒作熱度有所下降,但該社區展現出極強的韌性,耐心應對各種延遲,並在重大治理變革中順利適應。波卡的“元社區文化”連接了不同平行鏈部落,始終保持高度凝聚與活力。
Berachain 社區完全顛覆了加密常理:主網尚未上線便已擁有狂熱的忠誠度,靠 meme、玩笑和創新 DeFi 機制(如流動性證明)凝聚社羣。盡管經歷了多次延遲,社區仍然堅守信念,主網上線前仍鎖倉高達 31 億美元的流動性,並在 X 和 Discord 上持續制造熱度。
2025 年 2 月主網上線後,社區活動激增,盡管整體仍處於投機與早期階段。雖然尚未經歷真正的“抗壓測試”,但這種緊密相連、meme 驅動的文化已創造出少見的社交與經濟凝聚力。它雖小卻極度統一,證明了有時,僅靠信念也能從零建立一個強大的社區。
狗狗幣社區證明了 meme 的力量遠勝於代碼。它建立在純粹、輕鬆的信念與幽默感之上,Doge Army 將一個笑話變成了長青的加密現象。盡管開發活動寥寥、技術創新有限,但持有者展現出非凡的文化韌性,一次次透過病毒傳播與名人效應(比如馬斯克)點燃熱情。
雖然在技術或治理上的聯系不深,狗狗幣持有者卻透過共同的幽默、慷慨精神與“局外人”身份建立緊密的社交聯系。它的強大並不在於所開發的功能,而在於其不斷循環的正能量、荒誕魅力與頑強的生命力。
Avalanche 的社區務實且以構建者爲中心,通過對其技術的共同信心(快速共識、可定制的子網)而團結在一起。雖然意識形態並不強烈,但它們表現出了一致的開發者行動和健康的生態系統參與,推出了衆多子網並維持了穩定的交易活動。
盡管缺乏戲劇性的韌性測試,Avalanche 卻悄悄地度過了市場低迷時期,沒有失去核心貢獻者,這表明了其堅定的毅力。 Avalanche 具有社交互聯性,但在某種程度上是自上而下的,它保持了開發者和驗證者之間的凝聚力,同時也可以加強草根參與。總體而言,雖然不太容易吸引眼球,但 Avalanche 社區展現出的是穩定的專業能力與漸進式成長。
BNB 鏈的社區結合了對幣安(或 CZ)的務實忠誠與大量散戶參與,構建了一個龐大但聯系松散的生態系統。其信仰主要建立在對幣安平台產品的信任,而非某種意識形態。社區活躍度高,但多依賴復制的 dApp 與套利機會。盡管頻頻遭遇攻擊與監管壓力,該社區依然展現出令人驚訝的韌性(往往通過中心化手段幹預)。
然而,大量用戶的加入也帶來了較淺的社交聯系,大多數凝聚力來自於幣安的公司背景,而非社區自身文化。BNB 鏈通過規模與便利性取得成功,盡管其社區缺乏更深層次的理念統一或基層密度。
Cosmos 被稱爲“區塊鏈的互聯網”,其社區圍繞主權與互操作性的強烈理念而建立。“Cosmonauts”(宇航員)社區擁有大量活躍的應用鏈開發者和專注的建設者。盡管 Cosmos 展現了不俗的韌性,成功應對了如 Terra 崩盤、激烈的代幣經濟爭議,以及 Jae Kwon 發起的 AtomOne 分叉等重大挑戰,但目前社區正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內部分裂。團隊與驗證者已分化爲多個對立陣營,特別是在 Cosmos Hub 周圍,社交結構受到嚴重拉扯,凝聚力減弱。Cosmos 的核心優勢仍然在於其去中心化的開發者文化,但當前的裂痕預示着未來在社區協作與統一方面將面臨嚴峻考驗。
TON 社區從 Telegram 廢棄區塊鏈的廢墟中恢復過來,並由忠實的早期支持者保持活力。隨着 Telegram 重新擁抱 TON 並對其進行深度整合,社區對通過 Telegram 的 9.5 億用戶大規模採用加密貨幣的使命的信念不斷高漲。盡管最近的黑客馬拉松和基金會驅動的舉措促進了開發者的活動,但草根行動仍然增長緩慢。
TON 在法律逆境中的韌性令人稱贊,但整體社區密度仍屬中等,僅在與 Telegram 深度關聯的核心羣體中連接緊密,缺乏更廣泛、去中心化的參與。
Tron 社區龐大但實用主義色彩濃厚,核心圍繞網絡的實際功能展開:快速、低費交易,以及穩定幣轉帳和博彩 dApp 等實際應用,而非某種深層理念信仰。盡管孫宇晨備受爭議,該社區依舊展現出穩定的增長與驚人的日常使用量。
開發者創造力有限,大多由 Tron 基金會主導,生態中充斥簡單的 DeFi 克隆項目。社交方面,Tron 的用戶羣龐大卻分散,社區成員間缺乏緊密聯系,使其更像是一個低調卻高效的實用型區塊鏈,而非文化驅動型社羣。
Stacks 社區獨特地將比特幣的極端主義與智能合約創新聯系在一起,始終相信比特幣可以超越“數字黃金”的角色。盡管該社區規模較小,且與比特幣主流社羣相對孤立,但其使命驅動的開發活動始終堅定,例如持續推進的 Clarity 智能合約開發、社區參與的 Stacking(質押機制)以及在 Ordinals NFT 熱潮期間展現出的戰略適應性,皆體現了其“靜默韌性”。然而,由於缺乏爆炸式增長或廣泛加密圈關注,Stacks 的社區雖然緊密卻仍屬小衆。
Hyperliquid 是本榜單中最年輕的項目,其社區圍繞“鏈上版幣安”的理念形成,以高性能去中心化交易爲核心使命,聚集了一批小衆但熱情高漲的交易者。得益於用戶爲中心的代幣經濟模型(70% 代幣分配給用戶、收入再分配機制),早期用戶展現出強烈、幾近宗教式的信仰。
不過,社區活躍度目前仍局限於交易領域,缺乏廣泛的開發或治理參與。其韌性雖有潛力,但尚未經歷真正的危機考驗。社區內部凝聚力強,但局限於交易者圈層。整體而言,Hyperliquid 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小衆強勢社羣,尚處於早期,但志向堅定。
Aptos 曾憑借巨大的炒作和風險投資支持高調登場,但光環已逐漸褪去。早期的社區信念更多是投機與空投驅動,而非真正的理念共識。到了 2025 年,社區逐漸變得務實,開始出現真正的開發者、活躍的地區社羣,以及在 DeFi、NFT 和 RWA 等生態中的增長。然而,聯合創始人 Mo Shaikh 與生態負責人 Neil 的相繼退出暴露了項目基礎的不穩,令信心受損。開發商增長強勁,但許多活動仍然是自上而下的。韌性已經通過了市場低迷和內部轉變的考驗,但沒有發生重大內爆。 Aptos 擁有基礎設施、吸引力和全球影響力,但仍然缺乏文化“粘合劑”。它既不是 meme 驅動的社羣,也尚未形成草根運動。至少現在還沒有。
Movement 是一個雄心勃勃但新生的 Layer-1 生態系統,旨在構建一個錨定於以太坊的模塊化、Move 語言的 Rollup 網絡。其早期社區主要是由好奇心和投機興趣驅動的,尚未鞏固深刻的意識形態信仰或廣泛的信念。
目前的社區行動十分有限,主要集中於開發者測試和少量質押活動,生態系統尚未實現真正牽引。雖然團隊在早期流動性危機中的迅速透明應對展現出潛在的韌性,但更大的考驗尚未到來。社區密度較低,缺乏鮮明文化或強烈的人際聯系,整體來說,Movement 社區仍是一個等待通過實際應用和持續發展來驗證的概念。
EOS 於 2018 年募資 41 億美元,承諾改變世界,結果卻事與願違。宣傳過度、交付不足,導致開發者流失、用戶減少,最終被市場遺忘。原有社區解體,對平台的信仰也隨之消散。如今只剩一小批忠誠者運營 EOS 網絡基金會(ENF),試圖通過升級與重塑品牌拯救項目。他們的堅持值得敬佩,但這是一場在廢墟上重建的努力。開發者活躍度極低,用戶稀少,甚至連 Tether 都停止在 EOS 上發行 USDT,這幾乎成爲其終結的象徵。
EOS 雖未徹底死亡,但無疑已處於重症狀態。這是一個深刻的警示:如果沒有持續的信念、行動與文化韌性,再多的資金也買不來一個持久的社區。
這項實驗的一個明顯結論是,早期階段的社區在 BARD 上的得分往往較低,尤其是在“行動”和“韌性”方面。這是很自然的:新項目通常依賴於自上而下的構建,自下而上的貢獻者較少,並且尚未面臨嚴重的逆境。因此,僅僅因爲他們沒有機會(或戰鬥)來證明自己,就否定他們的潛力可能還爲時過早。
與此同時,一旦社區經歷了真正的壓力測試或多個市場周期,信念和密度往往會加深。草根運動、迷因文化和強大的社交網絡很少能在一夜之間出現。考慮到這一點,BARD 可以通過採用“階段意識”方法來發展,爲新推出的鏈賦予某些支柱(如韌性)不同的權重,並區分自上而下的建設和真正自下而上的行動分數參與。
另一個維度是跨項目協同。在 Cosmos 或 Polkadot 等生態系統中,社區跨越多個互連網絡;這可以顯着影響密度(有時還影響韌性),從而創建一種元社區,如果我們單獨對待每個鏈,這種元社區可能會被忽視。最後,BARD 可能會納入更多定性衡量標準,例如開發人員工具、線下聚會或用戶驅動計劃的整體深度,以確保炒作驅動的噪音不會誇大分數。
總而言之,BARD 的真正價值在於提出更深層的問題:究竟是什麼在支撐社區的長久生命力?**即使在這個注意力稀缺、炒作頻發、競爭激烈的加密市場中,仍有一些生態展現出持久的信念、真實的草根建設,以及強大的社交結構。識別並衡量這些稀有特質,也許正是守住最初“加密精神”與社區靈魂的最佳方式。
評分方法注意事項:
本報告基於 BARD 框架(信念、行動、韌性、密度),評分範圍爲 0(最差)到 10(最好)。 0 分代表一個完全投機的、不參與的羣體,缺乏連貫的信念、零意義的貢獻或參與、在任何市場挑戰時立即放棄、沒有人際關系。相反,10 分意味着一個理想的社區,具有深厚的意識形態、積極主動的參與、經過實戰考驗且緊密聯系。這一明確的基線有助於將分數置於情境中,並爲進一步的定量分析開闢有趣的途徑(例如,將 BARD 分數與市值相關聯以探索相對的社區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