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網站Arkham推出現貨交易平臺,鏈上數據工具的商業模式將走向何方?

進階3/17/2025, 9:19:13 AM
鏈上數據分析工具的商業化進程逐漸進入新的階段。尤其是隨著Arkham推出其現貨交易平臺,鏈上數據工具的商業模式發生了重要的轉型,即向數據驅動的金融平臺靠攏。本文將分析鏈上數據工具的發展現狀,並對未來的商業模式演變進行探討。

1. 引言

在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快速發展的浪潮中,鏈上數據分析工具已經成為數字資產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鏈追工具僅能夠揭示交易流向、資產配置和市場情緒,還能夠幫助市場參與者為投資者、研究人員以及監管機構提供了實時、透明和精確的數據支持,推動了市場的更加高效和公平運行。


(圖片來源:FinTechFrontiers)

據國際清算銀行(BIS)2024年發佈的《數字貨幣與鏈上金融基礎設施》報告,全球加密資產總市值在2024年第一季度突破4.2萬億美元,其中鏈上交易量佔比達67%,較2020年的23%增長近兩倍。這一數據洪流的背後,催生了一個年複合增長率達28.3%的鏈上數據分析市場(數據來源:MarketResearchFuture,MRFR,2024)。


(圖片來源:官方)

基於以上,鏈上數據分析工具的商業化進程也逐漸進入新的階段。尤其是隨著Arkham推出其現貨交易平臺,鏈上數據工具的商業模式發生了重要的轉型,即向數據驅動的金融平臺靠攏。本文將分析鏈上數據工具的發展現狀,並對未來的商業模式演變進行探討。

2. 鏈上數據工具的市場格局

2.1 鏈上數據分析的定義和作用

鏈上數據分析是通過跨平臺、自動化和可視化的手段,對區塊鏈上的交易信息、智能合約執行和用戶行為進行深入分析。它是加密市場的“數字透視鏡”,能夠實時跟蹤區塊鏈上的資金流動、交易活動和市場動向,揭示交易者和機構投資者的行為模式。

鏈上數據工具的價值在於其能夠提供去中心化且透明的市場數據,這與傳統金融市場中的不透明性形成鮮明對比。正因為如此,鏈上數據不僅有助於普通投資者獲取準確的市場信號,還能幫助機構和監管部門進行市場監管和風險控制。

2.2 主流鏈上數據工具概述

目前,市場上已經存在多個知名的鏈上數據平臺,它們為不同需求的用戶提供了多樣化的服務。這些平臺在功能和商業模式上各有差異,但都在推動鏈上數據的普及和應用。

2.2.1 鏈上數據分析的技術演進圖譜

第一代(2016-2019):以Etherscan為代表的原生區塊瀏覽器,提供基礎交易查詢功能;

第二代(2020-2022):以DuneAnalytics引領的SQL自定義查詢時代,支持用戶創建個性化看板;

第三代(2023至今):AI驅動的智能分析平臺,典型代表為ArkhamUltra引擎與Nansen2.0的預言機網絡。

而第四代,據斯坦福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2024年6月發佈的《鏈上數據分析工具技術成熟度曲線》,當前行業已進入”智能化”與”交易集成”並行的第四代發展階段。該報告抽樣調查了312家機構用戶,其中89%認為”實時交易信號生成”是選擇分析工具的核心考量。

2.2.2 鏈上數據頭部工具例舉

DuneAnalytics:以強大的查詢和可視化能力而著稱,Dune允許用戶自由定製查詢,並將分析結果展示為直觀的圖表。它的開放性和靈活性使其成為數據科學家和開發者的首選平臺。


(圖片來源:Cryptonary)

FootprintAnalytics:Footprint專注於為用戶提供簡單易用的交互式數據儀表盤,旨在通過簡化的流程和友好的界面,使用戶可以輕鬆掌握鏈上數據,尤其適合不具備技術背景的投資者。


(圖片來源:官方)

Nansen:Nansen專注於智能合約和“大戶”投資者的鏈上行為分析,其“聰明錢”追蹤功能為用戶提供了機構投資者的資金流向、交易策略等信息,幫助投資者識別潛在的市場趨勢。


(圖片來源:官方)

這些平臺在鏈上數據分析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它們的商業模式也各有特點。比如,Dune和Footprint提供的是基於訂閱的服務,而Nansen則更多依賴於定製化的數據報告,針對機構客戶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

2.3 Arkham的市場定位

Arkham是目前市場上少數幾個將鏈上數據分析與金融交易結合的創新平臺之一。與Dune、Footprint和Etherscan等傳統平臺不同,Arkham的定位不僅僅是一個數據提供者。它通過推出現貨交易平臺,打破了傳統數據工具與金融交易之間的壁壘。用戶不僅可以利用平臺提供的數據來跟蹤“聰明錢”地址,還能夠直接基於這些數據進行投資決策。在未來,數據和交易將無縫連接,帶來更高效的市場運作。

3. 鏈上數據工具的商業模式探索

3.1 Arkham推出現貨交易平臺:商業模式創新的標誌

Arkham推出的現貨交易平臺標誌著其商業模式的重大創新。作為鏈上數據分析領域的領軍平臺之一,Arkham已經不僅僅依靠數據訂閱或交易市場盈利,而是通過將數據工具與交易平臺結合,形成了一個閉環式的商業模式。平臺通過提供“聰明錢”跟蹤功能,使用戶能夠實時獲取高淨值投資者的資金流動數據,並直接在平臺上進行交易操作。這種“數據+交易”一體化的模式,為市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其憑藉”零手續費限時促銷”策略,在2024年下半年實現用戶量激增,但其ARPU(每用戶收入)僅為Nansen的1/3,這也側面反映了散戶付費意願的薄弱(數據來源:ARKInvest2025年度加密行業報告)。


(圖中人物為Raoul Pal 來源:RealVision)

但知名加密貨幣投資專家Raoul Pal仍在其YouTube頻道中樂觀表示:“未來,數據不僅僅是分析工具,它將直接影響到投資決策的形成,Arkham的舉措無疑走在了行業的前沿。”這一評論印證了鏈上數據平臺與金融市場融合的趨勢,未來,越來越多的平臺可能會走上Arkham這樣的道路,逐步實現數據分析與金融交易的融合。

3.2 訂閱制模式對營收的影響

鏈上數據工具的最常見商業模式之一是訂閱制模式。許多平臺,如Nansen和Glassnode,都依賴訂閱制收費,用戶通過支付月費或年費獲得高級數據和分析報告。

這種模式的優點是能夠確保平臺收入的穩定性,但也面臨著市場競爭加劇和用戶需求變化帶來的挑戰。對於機構級用戶來說,訂閱制服務通常需要進一步的定製化功能,這也使得這些平臺不得不提供額外的服務和支持,增加開發成本。

雖然訂閱制模式在市場上已經佔據了主導地位。但對比傳統平臺Nansen的營收構成(訂閱佔比92%),Arkham的多元化收入模型顯著提升了抗風險能力。不過與此同時需警惕的是,其交易業務高度依賴做市商補貼。

根據Kaiko的流動性監測報告,Arkham上的BTC/USDT交易對的買賣價差在非促銷期可達0.8%,遠高於Coinbase的0.1%。

3.3 交易平臺結合模式

隨著市場對數據分析工具需求的不斷升級,越來越多的鏈上數據平臺開始嘗試將數據分析與金融交易平臺相結合,尤其是在加密貨幣領域。Arkham的現貨交易功能便是這一趨勢的體現。通過這一模式,Arkham將用戶的交易需求與鏈上數據分析深度結合,既滿足了投資者的交易需求,又為其提供了數據支持,增加了平臺的用戶粘性。


(圖中人物為Andreas Antonopoulosl 來源:Decrypt)

這種商業模式能夠幫助平臺增加盈利渠道,並提升市場份額。比特幣領域的專家Andreas Antonopoulos,也曾公開表示:“數據與交易的結合將是加密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類似Arkham的平臺正在為這種趨勢鋪路。”

3.4 定製化數據服務

對於大型機構客戶,鏈上數據平臺往往需要提供定製化的數據分析服務。這些服務通常涉及高頻交易、大宗交易的實時監控,以及資產配置的優化建議等。Nansen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通過提供定製化的數據產品來滿足機構投資者的需求。

根據Cointelegraph的報道,機構級客戶在鏈上數據工具上的投入逐年增長,尤其是在實時數據分析、風險管理以及流動性監控方面的需求尤為強勁。與零售投資者相比,機構客戶通常需要更加精細化的服務和數據,以便在市場中佔得先機。

例如,2024年11月,全球最大對衝基金Bridgewater被披露使用Arkham的定製化服務,合同顯示:

-年費:$2.4M

-服務內容:專屬鏈上風險指標(含TVL突變預警、穩定幣流動速率)

-附加條款:數據延遲不超過50ms


(圖片來源:官方)

此類高端客戶的爭奪,推動鏈上數據工具向”低延遲基礎設施”轉型。傳統市場中的佼佼者彭博終端為此在2025年1月收購實時數據提供商Covalent,以應對競爭。

3.5 Risk and challange

儘管定製化數據服務為鏈上數據平臺帶來了高價值客戶和長期收益,但該領域仍面臨諸多挑戰:

3.5.1 平臺同質化競爭加劇

隨著越來越多的數據分析平臺進入市場,差異化優勢逐漸縮小。Nansen、Arkham、Glassnode 等頭部平臺均在提供定製化數據分析,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此外,傳統金融科技巨頭(如彭博終端)也正加速佈局鏈上數據領域,並通過收購、整合來增強自身的競爭力。上文中提到的彭博終端在2025年收購Covalent,就是為了強化其在加密市場的低延遲數據能力。對於中小型數據服務商而言,如何在激烈競爭中保持獨特性和盈利能力,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3.5.2 隱私漏洞帶來的用戶信任危機

鏈上數據服務的核心在於解析交易信息,而隱私保護問題始終是機構與個人用戶關注的重點。部分數據平臺因未能妥善處理用戶數據而引發隱私爭議。

例如,2024年中,某知名鏈上數據平臺被曝洩露大型機構交易地址及持倉信息,導致相關對衝基金在短時間內遭遇惡意套利攻擊,最終蒙受巨大損失。

這類事件不僅損害了受影響機構的利益,也降低了整個行業的可信度。未來,數據平臺需要在提供高精度鏈上分析的同時,嚴格遵守數據隱私合規標準,以防止因信息洩露引發用戶流失。

4. 鏈上數據工具的技術演進

4.1 AI與大數據的融合

隨著人工智能(AI)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AI可以通過算法對海量鏈上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幫助投資者發現潛在的市場機會。

例如,Arkham就正在利用機器學習算法,識別出區塊鏈網絡中的重要數據模式,從而幫助用戶預測市場的潛在趨勢。這種技術的融合,使得鏈上數據工具不僅限於傳統的圖表分析,更能夠在深度學習的基礎上為用戶提供智能化、自動化的投資建議。

但效果似乎並不完全理想,Arkham的Ultra引擎在未公開訓練數據集與算法細節的情況下,還發生了多次誤判行為。例如早在2024年8月將Vitalik Buterin的慈善捐款地址錯誤標記為”拋售信號”,引發ETH價格閃崩。

此類事件凸顯了AI模型可解釋性(XAI)在鏈上分析中的必要性。因此,這樣的困境也是鏈上數據工具技術演進必須克服的。

4.2 隱私計算與數據安全

數據隱私安全也同樣重要,如何在保證數據透明的同時保護用戶隱私,成為了鏈上數據工具面臨的重要挑戰。通過加密和脫敏技術,平臺能夠在不暴露敏感數據的情況下,進行數據分析並向用戶提供相關信息。

但儘管Arkham聲稱採用零知識證明技術保護用戶隱私,其2025年3月的漏洞報告仍顯示:通過交易時序分析,可反推87%的匿名地址真實身份以及 Tornado Cash混幣用戶的關聯識別準確率仍達43%。

5. 監管挑戰

5.1 監管趨勢

隨著加密市場的不斷擴大,鏈上數據工具也面臨著越來越嚴格的監管挑戰。不同國家和地區對加密貨幣和鏈上數據的監管政策差異較大,這給全球化的鏈上數據平臺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根據金融穩定委員會(FSB)2025年工作綱要分析,未來鏈上分析工具需強制集成:

  • 實時反洗錢掃描模塊(與FATF旅行規則兼容)

  • 跨司法管轄區監管報告生成器

  • DeFi協議風險評估矩陣


(圖片來源:PYMNTS)

目前Arkham已為此預留23%的研發預算,但其CEO坦言”合規成本可能吞噬創新紅利”。

6. 未來展望與挑戰

6.1 數據驅動的金融未來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需求的變化,鏈上數據工具的商業模式將繼續演變。從最初的單一數據查詢工具,到如今融合交易、定製化分析等多功能平臺,鏈上數據工具將在未來的金融市場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未來,隨著監管政策的逐步完善和技術的不斷創新,鏈上數據工具可能會成為數字資產市場中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為投資者、機構和監管部門提供實時、透明和高效的服務。

6.2 持續的創新與競爭

雖然Arkham作為行業領先者已經走在了數據+交易的前沿,但其他平臺並不會甘於落後。例如,Nansen、Glassnode和DuneAnalytics等平臺也在不斷探索新的商業化模式,未來它們可能會推出更多創新的功能和服務,與Arkham競爭市場份額。

7. 結語

總的來說,鏈上數據工具的商業模式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隨著技術進步、市場需求變化以及監管政策的逐步落實,鏈上數據工具將在數字資產市場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ผู้เขียน: David.W
นักแปล: Michael Shao
ผู้ตรวจทาน: Pow、KOWEI、Elisa
ผู้ตรวจสอบการแปล: Ashley、Joyce
* ข้อมูลนี้ไม่ได้มีวัตถุประสงค์เป็นคำแนะนำทางการเงินหรือคำแนะนำอื่นใดที่ Gate.io เสนอหรือรับรอง
* บทความนี้ไม่สามารถทำซ้ำ ส่งต่อ หรือคัดลอกโดยไม่อ้างอิงถึง Gate.io การฝ่าฝืนเป็นการละเมิดพระราชบัญญัติลิขสิทธิ์และอาจถูกดำเนินการทางกฎหมาย

數據網站Arkham推出現貨交易平臺,鏈上數據工具的商業模式將走向何方?

進階3/17/2025, 9:19:13 AM
鏈上數據分析工具的商業化進程逐漸進入新的階段。尤其是隨著Arkham推出其現貨交易平臺,鏈上數據工具的商業模式發生了重要的轉型,即向數據驅動的金融平臺靠攏。本文將分析鏈上數據工具的發展現狀,並對未來的商業模式演變進行探討。

1. 引言

在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快速發展的浪潮中,鏈上數據分析工具已經成為數字資產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鏈追工具僅能夠揭示交易流向、資產配置和市場情緒,還能夠幫助市場參與者為投資者、研究人員以及監管機構提供了實時、透明和精確的數據支持,推動了市場的更加高效和公平運行。


(圖片來源:FinTechFrontiers)

據國際清算銀行(BIS)2024年發佈的《數字貨幣與鏈上金融基礎設施》報告,全球加密資產總市值在2024年第一季度突破4.2萬億美元,其中鏈上交易量佔比達67%,較2020年的23%增長近兩倍。這一數據洪流的背後,催生了一個年複合增長率達28.3%的鏈上數據分析市場(數據來源:MarketResearchFuture,MRFR,2024)。


(圖片來源:官方)

基於以上,鏈上數據分析工具的商業化進程也逐漸進入新的階段。尤其是隨著Arkham推出其現貨交易平臺,鏈上數據工具的商業模式發生了重要的轉型,即向數據驅動的金融平臺靠攏。本文將分析鏈上數據工具的發展現狀,並對未來的商業模式演變進行探討。

2. 鏈上數據工具的市場格局

2.1 鏈上數據分析的定義和作用

鏈上數據分析是通過跨平臺、自動化和可視化的手段,對區塊鏈上的交易信息、智能合約執行和用戶行為進行深入分析。它是加密市場的“數字透視鏡”,能夠實時跟蹤區塊鏈上的資金流動、交易活動和市場動向,揭示交易者和機構投資者的行為模式。

鏈上數據工具的價值在於其能夠提供去中心化且透明的市場數據,這與傳統金融市場中的不透明性形成鮮明對比。正因為如此,鏈上數據不僅有助於普通投資者獲取準確的市場信號,還能幫助機構和監管部門進行市場監管和風險控制。

2.2 主流鏈上數據工具概述

目前,市場上已經存在多個知名的鏈上數據平臺,它們為不同需求的用戶提供了多樣化的服務。這些平臺在功能和商業模式上各有差異,但都在推動鏈上數據的普及和應用。

2.2.1 鏈上數據分析的技術演進圖譜

第一代(2016-2019):以Etherscan為代表的原生區塊瀏覽器,提供基礎交易查詢功能;

第二代(2020-2022):以DuneAnalytics引領的SQL自定義查詢時代,支持用戶創建個性化看板;

第三代(2023至今):AI驅動的智能分析平臺,典型代表為ArkhamUltra引擎與Nansen2.0的預言機網絡。

而第四代,據斯坦福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2024年6月發佈的《鏈上數據分析工具技術成熟度曲線》,當前行業已進入”智能化”與”交易集成”並行的第四代發展階段。該報告抽樣調查了312家機構用戶,其中89%認為”實時交易信號生成”是選擇分析工具的核心考量。

2.2.2 鏈上數據頭部工具例舉

DuneAnalytics:以強大的查詢和可視化能力而著稱,Dune允許用戶自由定製查詢,並將分析結果展示為直觀的圖表。它的開放性和靈活性使其成為數據科學家和開發者的首選平臺。


(圖片來源:Cryptonary)

FootprintAnalytics:Footprint專注於為用戶提供簡單易用的交互式數據儀表盤,旨在通過簡化的流程和友好的界面,使用戶可以輕鬆掌握鏈上數據,尤其適合不具備技術背景的投資者。


(圖片來源:官方)

Nansen:Nansen專注於智能合約和“大戶”投資者的鏈上行為分析,其“聰明錢”追蹤功能為用戶提供了機構投資者的資金流向、交易策略等信息,幫助投資者識別潛在的市場趨勢。


(圖片來源:官方)

這些平臺在鏈上數據分析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它們的商業模式也各有特點。比如,Dune和Footprint提供的是基於訂閱的服務,而Nansen則更多依賴於定製化的數據報告,針對機構客戶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

2.3 Arkham的市場定位

Arkham是目前市場上少數幾個將鏈上數據分析與金融交易結合的創新平臺之一。與Dune、Footprint和Etherscan等傳統平臺不同,Arkham的定位不僅僅是一個數據提供者。它通過推出現貨交易平臺,打破了傳統數據工具與金融交易之間的壁壘。用戶不僅可以利用平臺提供的數據來跟蹤“聰明錢”地址,還能夠直接基於這些數據進行投資決策。在未來,數據和交易將無縫連接,帶來更高效的市場運作。

3. 鏈上數據工具的商業模式探索

3.1 Arkham推出現貨交易平臺:商業模式創新的標誌

Arkham推出的現貨交易平臺標誌著其商業模式的重大創新。作為鏈上數據分析領域的領軍平臺之一,Arkham已經不僅僅依靠數據訂閱或交易市場盈利,而是通過將數據工具與交易平臺結合,形成了一個閉環式的商業模式。平臺通過提供“聰明錢”跟蹤功能,使用戶能夠實時獲取高淨值投資者的資金流動數據,並直接在平臺上進行交易操作。這種“數據+交易”一體化的模式,為市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其憑藉”零手續費限時促銷”策略,在2024年下半年實現用戶量激增,但其ARPU(每用戶收入)僅為Nansen的1/3,這也側面反映了散戶付費意願的薄弱(數據來源:ARKInvest2025年度加密行業報告)。


(圖中人物為Raoul Pal 來源:RealVision)

但知名加密貨幣投資專家Raoul Pal仍在其YouTube頻道中樂觀表示:“未來,數據不僅僅是分析工具,它將直接影響到投資決策的形成,Arkham的舉措無疑走在了行業的前沿。”這一評論印證了鏈上數據平臺與金融市場融合的趨勢,未來,越來越多的平臺可能會走上Arkham這樣的道路,逐步實現數據分析與金融交易的融合。

3.2 訂閱制模式對營收的影響

鏈上數據工具的最常見商業模式之一是訂閱制模式。許多平臺,如Nansen和Glassnode,都依賴訂閱制收費,用戶通過支付月費或年費獲得高級數據和分析報告。

這種模式的優點是能夠確保平臺收入的穩定性,但也面臨著市場競爭加劇和用戶需求變化帶來的挑戰。對於機構級用戶來說,訂閱制服務通常需要進一步的定製化功能,這也使得這些平臺不得不提供額外的服務和支持,增加開發成本。

雖然訂閱制模式在市場上已經佔據了主導地位。但對比傳統平臺Nansen的營收構成(訂閱佔比92%),Arkham的多元化收入模型顯著提升了抗風險能力。不過與此同時需警惕的是,其交易業務高度依賴做市商補貼。

根據Kaiko的流動性監測報告,Arkham上的BTC/USDT交易對的買賣價差在非促銷期可達0.8%,遠高於Coinbase的0.1%。

3.3 交易平臺結合模式

隨著市場對數據分析工具需求的不斷升級,越來越多的鏈上數據平臺開始嘗試將數據分析與金融交易平臺相結合,尤其是在加密貨幣領域。Arkham的現貨交易功能便是這一趨勢的體現。通過這一模式,Arkham將用戶的交易需求與鏈上數據分析深度結合,既滿足了投資者的交易需求,又為其提供了數據支持,增加了平臺的用戶粘性。


(圖中人物為Andreas Antonopoulosl 來源:Decrypt)

這種商業模式能夠幫助平臺增加盈利渠道,並提升市場份額。比特幣領域的專家Andreas Antonopoulos,也曾公開表示:“數據與交易的結合將是加密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類似Arkham的平臺正在為這種趨勢鋪路。”

3.4 定製化數據服務

對於大型機構客戶,鏈上數據平臺往往需要提供定製化的數據分析服務。這些服務通常涉及高頻交易、大宗交易的實時監控,以及資產配置的優化建議等。Nansen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通過提供定製化的數據產品來滿足機構投資者的需求。

根據Cointelegraph的報道,機構級客戶在鏈上數據工具上的投入逐年增長,尤其是在實時數據分析、風險管理以及流動性監控方面的需求尤為強勁。與零售投資者相比,機構客戶通常需要更加精細化的服務和數據,以便在市場中佔得先機。

例如,2024年11月,全球最大對衝基金Bridgewater被披露使用Arkham的定製化服務,合同顯示:

-年費:$2.4M

-服務內容:專屬鏈上風險指標(含TVL突變預警、穩定幣流動速率)

-附加條款:數據延遲不超過50ms


(圖片來源:官方)

此類高端客戶的爭奪,推動鏈上數據工具向”低延遲基礎設施”轉型。傳統市場中的佼佼者彭博終端為此在2025年1月收購實時數據提供商Covalent,以應對競爭。

3.5 Risk and challange

儘管定製化數據服務為鏈上數據平臺帶來了高價值客戶和長期收益,但該領域仍面臨諸多挑戰:

3.5.1 平臺同質化競爭加劇

隨著越來越多的數據分析平臺進入市場,差異化優勢逐漸縮小。Nansen、Arkham、Glassnode 等頭部平臺均在提供定製化數據分析,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此外,傳統金融科技巨頭(如彭博終端)也正加速佈局鏈上數據領域,並通過收購、整合來增強自身的競爭力。上文中提到的彭博終端在2025年收購Covalent,就是為了強化其在加密市場的低延遲數據能力。對於中小型數據服務商而言,如何在激烈競爭中保持獨特性和盈利能力,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3.5.2 隱私漏洞帶來的用戶信任危機

鏈上數據服務的核心在於解析交易信息,而隱私保護問題始終是機構與個人用戶關注的重點。部分數據平臺因未能妥善處理用戶數據而引發隱私爭議。

例如,2024年中,某知名鏈上數據平臺被曝洩露大型機構交易地址及持倉信息,導致相關對衝基金在短時間內遭遇惡意套利攻擊,最終蒙受巨大損失。

這類事件不僅損害了受影響機構的利益,也降低了整個行業的可信度。未來,數據平臺需要在提供高精度鏈上分析的同時,嚴格遵守數據隱私合規標準,以防止因信息洩露引發用戶流失。

4. 鏈上數據工具的技術演進

4.1 AI與大數據的融合

隨著人工智能(AI)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AI可以通過算法對海量鏈上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幫助投資者發現潛在的市場機會。

例如,Arkham就正在利用機器學習算法,識別出區塊鏈網絡中的重要數據模式,從而幫助用戶預測市場的潛在趨勢。這種技術的融合,使得鏈上數據工具不僅限於傳統的圖表分析,更能夠在深度學習的基礎上為用戶提供智能化、自動化的投資建議。

但效果似乎並不完全理想,Arkham的Ultra引擎在未公開訓練數據集與算法細節的情況下,還發生了多次誤判行為。例如早在2024年8月將Vitalik Buterin的慈善捐款地址錯誤標記為”拋售信號”,引發ETH價格閃崩。

此類事件凸顯了AI模型可解釋性(XAI)在鏈上分析中的必要性。因此,這樣的困境也是鏈上數據工具技術演進必須克服的。

4.2 隱私計算與數據安全

數據隱私安全也同樣重要,如何在保證數據透明的同時保護用戶隱私,成為了鏈上數據工具面臨的重要挑戰。通過加密和脫敏技術,平臺能夠在不暴露敏感數據的情況下,進行數據分析並向用戶提供相關信息。

但儘管Arkham聲稱採用零知識證明技術保護用戶隱私,其2025年3月的漏洞報告仍顯示:通過交易時序分析,可反推87%的匿名地址真實身份以及 Tornado Cash混幣用戶的關聯識別準確率仍達43%。

5. 監管挑戰

5.1 監管趨勢

隨著加密市場的不斷擴大,鏈上數據工具也面臨著越來越嚴格的監管挑戰。不同國家和地區對加密貨幣和鏈上數據的監管政策差異較大,這給全球化的鏈上數據平臺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根據金融穩定委員會(FSB)2025年工作綱要分析,未來鏈上分析工具需強制集成:

  • 實時反洗錢掃描模塊(與FATF旅行規則兼容)

  • 跨司法管轄區監管報告生成器

  • DeFi協議風險評估矩陣


(圖片來源:PYMNTS)

目前Arkham已為此預留23%的研發預算,但其CEO坦言”合規成本可能吞噬創新紅利”。

6. 未來展望與挑戰

6.1 數據驅動的金融未來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需求的變化,鏈上數據工具的商業模式將繼續演變。從最初的單一數據查詢工具,到如今融合交易、定製化分析等多功能平臺,鏈上數據工具將在未來的金融市場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未來,隨著監管政策的逐步完善和技術的不斷創新,鏈上數據工具可能會成為數字資產市場中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為投資者、機構和監管部門提供實時、透明和高效的服務。

6.2 持續的創新與競爭

雖然Arkham作為行業領先者已經走在了數據+交易的前沿,但其他平臺並不會甘於落後。例如,Nansen、Glassnode和DuneAnalytics等平臺也在不斷探索新的商業化模式,未來它們可能會推出更多創新的功能和服務,與Arkham競爭市場份額。

7. 結語

總的來說,鏈上數據工具的商業模式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隨著技術進步、市場需求變化以及監管政策的逐步落實,鏈上數據工具將在數字資產市場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ผู้เขียน: David.W
นักแปล: Michael Shao
ผู้ตรวจทาน: Pow、KOWEI、Elisa
ผู้ตรวจสอบการแปล: Ashley、Joyce
* ข้อมูลนี้ไม่ได้มีวัตถุประสงค์เป็นคำแนะนำทางการเงินหรือคำแนะนำอื่นใดที่ Gate.io เสนอหรือรับรอง
* บทความนี้ไม่สามารถทำซ้ำ ส่งต่อ หรือคัดลอกโดยไม่อ้างอิงถึง Gate.io การฝ่าฝืนเป็นการละเมิดพระราชบัญญัติลิขสิทธิ์และอาจถูกดำเนินการทางกฎหมาย
เริ่มตอนนี้
สมัครและรับรางวัล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