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十大加密黑客攻擊事件

新手3/19/2025, 7:03:15 AM
本文將深入解析歷史上十大最震驚的加密黑客攻擊事件。我們將詳細介紹背後的知名黑客組織、常見的網絡攻擊手法、以及洗錢的複雜方式。此外,本文還將對比傳統黑客與加密世界黑客的不同之處,最後為個人投資者提供有價值的安全建議,幫助用戶規避潛在的風險。

概述

加密貨幣的崛起帶來了財富與創新,但也伴隨著巨大的安全風險。黑客攻擊一直是加密行業的一個頑疾,數十億美元的資產在過去十年中被盜。以下是歷史上十大最具影響力的加密黑客攻擊事件,都對行業產生了深遠影響。

比如,2024年,加密貨幣平臺遭受的黑客攻擊造成了22億美元的損失,同比增長約21.07%。儘管在2024年初至7月之間黑客活動激增,尤其是朝鮮黑客的攻擊導致盜取了超過13.4億美元,約佔總損失的61%。


來源:https://www.chainalysis.com/blog/crypto-hacking-stolen-funds-2025/

十大加密黑客攻擊

全球加密貨幣領域經歷了多起重大黑客攻擊事件,其中損失金額最高的是2025年2月發生的Bybit黑客攻擊,損失高達14.6億美元,黑客通過複雜的釣魚攻擊和智能合約漏洞從ETH冷錢包竊取資金。緊隨其後的是2022年3月的Ronin網絡攻擊,損失6.25億美元,黑客通過控制Axie Infinity側鏈的驗證節點盜取大量以太幣和USDC。

其他重大攻擊還包括2021年的Poly Network跨鏈橋漏洞攻擊(6.11億美元)、2022年的Binance BNB Bridge漏洞攻擊(5.69億美元)、2018年的Coincheck攻擊(5.34億美元),以及2014年Mt. Gox攻擊(4.73億美元)。

此外,還有FTX、Wormhole、DMM Bitcoin和KuCoin等平臺遭遇黑客攻擊,儘管一些損失已通過保險和補償措施得以部分恢復。這些事件突顯了加密貨幣領域安全風險的嚴重性。


來源: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kucoin-ceo-says-insurance-covered-16-of-losses-from-285m-hack-in-2020

影響和前景預測

1. 事件總體趨勢與行業安全痛點

(1)跨鏈橋成為高危目標:

跨鏈橋因其複雜性和高價值資產流動,成為黑客攻擊的重點目標。跨鏈橋的設計需要在多鏈之間協調,增加了漏洞出現的概率。


來源: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how-hackers-stole-613-million-crypto-tokens-poly-network-2021-08-12/

突出事件:

Poly Network(2021):6.13億美元被盜,凸顯跨鏈智能合約漏洞的風險。

Binance BNB Bridge(2022):約5.7億美元資產損失,黑客利用驗證漏洞進行攻擊。

Wormhole(2022):3.26億美元被盜,攻擊者繞過智能合約驗證機制。

行業影響:

促使跨鏈橋安全設計升級,引入多重簽名、多方計算(MPC)等技術。

部分項目轉向以Rollup和原生互操作性(如LayerZero)替代傳統跨鏈橋模式。


來源:https://www.halborn.com/blog/post/explained-the-wormhole-hack-february-2022

(2)冷/熱錢包管理不足:

即使是冷錢包也並非絕對安全。黑客通過釣魚、社交工程或內部權限漏洞,仍能突破防禦。此外,熱錢包因實時連接網絡,始終是高風險區域。

突出事件

Bybit(2025)(預期):交易所因錢包管理失誤遭遇攻擊,具體損失未知。

Coincheck(2018):5.34億美元NEM被盜,因熱錢包未採取多重簽名防護。

KuCoin(2020):2.8億美元被盜,黑客通過私鑰洩露控制熱錢包。

行業影響

交易所強化冷錢包使用比例,普及多重簽名和硬件安全模塊(HSM)。

啟動“Proof of Reserves”機制,增強透明度,減少用戶對中心化存儲的擔憂。


來源:https://www.ic3.gov/PSA/2025/PSA250226

(3)側鏈與新技術的脆弱性:

Ronin網絡(2022)攻擊揭示了側鏈和新興技術在驗證機制上的薄弱環節。區塊鏈遊戲和側鏈因其去中心化程度較低,容易被黑客通過控制少數節點實現攻擊。

突出事件:

Ronin網絡(2022):黑客控制9個驗證者中的5個,盜取6.2億美元。

行業影響:

項目方加強去中心化驗證機制,如增加節點數量、提升共識安全性。

遊戲和NFT等側鏈項目轉向Layer 2方案,如Arbitrum、Optimism等。


來源: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22/04/15/1050259/a-620-million-hack-just-another-day-in-crypto/

(4)中心化交易所的系統性風險:

中心化交易所(CEX)因其集中化特性,天然面臨管理漏洞、內部作惡或外部攻擊的風險。

突出事件:

Mt. Gox(2014):85萬枚比特幣(約47億美元)被盜,震撼市場。

FTX(2022):管理層作惡,導致客戶資產損失80億美元。

DMM Bitcoin(2024):交易所安全漏洞導致大量資產被盜。

行業影響

交易所接受更嚴格的監管,須證明儲備金,採用資產隔離管理。

用戶轉向去中心化交易所(DEX),推動自託管錢包需求上升。


來源:https://www.cnbc.com/2022/12/18/how-sam-bankman-fried-ran-8-billion-fraud-government-prosecutors.html

這些事件集體推動了行業對安全問題的重視。從技術層面看,行業開始加大對錢包管理、智能合約審計、跨鏈橋安全設計的投入;從管理層面看,中心化平臺被迫加強內部權限控制和員工培訓。然而,安全問題仍然是行業發展的核心瓶頸,尤其是在新技術快速迭代的背景下。

2. 監管趨勢與合規化的加速

黑客攻擊事件直接導致監管機構的關注度提升,尤其是在損失金額巨大、影響廣泛的事件(如Mt. Gox、FTX)之後,全球監管趨勢呈現以下特點:

早期監管空白到逐步完善:

Mt. Gox事件(2014)發生時,全球對加密行業的監管幾乎為零,導致投資者損失難以追回。而到了2020年代,日本(Coincheck事件後)、歐盟(MiCA框架)、美國(FTX事件後SEC加強執法)等地開始制定更細化的監管規則,要求交易所實施KYC/AML、資金隔離存儲,並定期接受審計。


來源:https://www.fsa.go.jp/en/news/2022/20221207/01.pdf

跨鏈橋與DeFi監管的探索:

Poly Network、Wormhole等跨鏈橋攻擊事件暴露了去中心化金融(DeFi)領域的監管盲區。未來監管機構可能會嘗試通過技術手段(如鏈上追蹤)或立法手段(如強制披露協議開發者身份)來規範DeFi,同時避免扼殺創新。

冷/熱錢包管理規範:

Bybit(2025)、KuCoin(2020)等事件推動了監管機構對錢包管理的關注。未來可能出現強制性要求,例如交易所需將一定比例資產存儲在冷錢包中,或定期公開資金儲備證明。

影響:

監管的加強短期內可能增加合規成本,尤其是對中小型交易所而言,但長期來看有助於行業規範化,減少系統性風險。例如,日本在Coincheck事件後加強監管,推動了冷存儲技術的普及;而FTX事件則促使全球對中心化平臺的透明度要求提高。

3. 行業信任重建路徑

黑客攻擊事件對投資者信任的打擊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在Mt. Gox、FTX等事件導致大規模用戶損失後。信任重建需要從技術和制度兩方面入手:

技術透明性提升:

KuCoin(2020)、Wormhole(2022)等事件後,部分資金通過鏈上追蹤或協議漏洞修復得以恢復,表明區塊鏈的透明性在危機處理中具有優勢。未來,鏈上證明(Proof of Reserves)可能成為行業標準,中心化平臺需定期公開資產儲備,增強用戶信心。


來源:https://www.gate.io/proof-of-reserves?ch=GM_Reservesblock_20250122&utm_campaign=TR_eiQbOtWr&utm_content=&utm_medium=PR&utm_source=CH_l3hBY9KM&utm_term=

賠償與保險機制:

Coincheck(2018)、DMM Bitcoin(2024)通過自有資金或保險賠償用戶,緩解了部分信任危機。這表明,建立行業保險基金或強制性賠償機制可能是未來的趨勢。例如,類似傳統金融的存款保險制度可能在加密行業中逐步推廣。


來源:https://relminsurance.com/relm-launches-industry-first-bitcoin-denominated-insurance-policy-for-bitcoin-miners/

去中心化趨勢的推動:

Ronin網絡(2022)事件後,行業開始重新審視去中心化驗證機制的必要性。未來,隨著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和自託管錢包的普及,用戶對中心化平臺的依賴可能減少,從而分散風險。

信任重建是一個長期過程。短期內,投資者可能會更傾向於選擇頭部交易所或完全去中心化的解決方案;長期看,行業若能通過技術創新和自律機制減少黑客攻擊的發生頻率,信任危機或將逐步緩解。

知名加密黑客組織

加密貨幣領域的黑客攻擊通常涉及複雜的網絡犯罪組織,這些組織利用技術漏洞、社會工程和其他手段竊取資金。

以下是一些在加密貨幣領域中較為知名的黑客組織,基於公開報道和歷史事件總結。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組織的具體身份和歸屬往往難以完全確認,部分歸屬可能基於推測。

以上組織在加密貨幣領域的影響不同,有些(如Lazarus Group)以直接竊取加密資產為主,有些(如DarkSide、REvil)更多通過勒索軟件間接涉及加密貨幣。這些組織的歸屬和活動細節往往基於公開報道、執法機構聲明或安全公司分析,具體身份可能存在爭議。

需要注意的是,加密黑客攻擊的幕後組織往往隱藏得較深,歸因可能受到政治或其他因素影響。此外,隨著技術發展,新的黑客組織可能不斷出現,加密貨幣領域的安全挑戰仍將持續。


來源:https://www.channelfutures.com/security/colonial-pipeline-just-the-latest-victim-in-darkside-ransomware-crime-spree

網絡攻擊和防禦措施

黑客攻擊可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包括網絡釣魚、惡意軟件、勒索軟件、拒絕服務、SQL注入、智能合約漏洞以及51%攻擊等。每種攻擊方式都可能導致資金丟失或系統崩潰。

但可以通過防禦措施如雙因素身份驗證、防病毒軟件、備份錢包、使用加密網絡、定期安全審計等減少風險。



來源:https://cointelegraph.com/learn/articles/8-most-common-cyberattacks-and-how-to-prevent-them

洗錢方式和防禦措施

洗錢方式包括混幣器、跨鏈橋、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場外交易(OTC)、批量交易和交易所拆分。

防禦措施包括使用多個錢包地址、定期檢查交易歷史、檢查跨鏈橋安全性、選擇信譽高的DEX平臺、驗證OTC交易對方身份、監控批量交易異常,以及加強交易所間資金流向監管。這些措施幫助識別並防止洗錢活動。


來源:https://home.treasury.gov/news/press-releases/jy1933

和傳統黑客的對比

加密黑客攻擊與傳統黑客攻擊在技術手段、攻擊目標、影響範圍及防禦措施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加密黑客攻擊側重於通過區塊鏈和加密貨幣漏洞獲取資產,而傳統黑客攻擊更多依賴於傳統IT基礎設施的安全漏洞。

隨著加密貨幣的普及,如何提升加密行業的安全性、加強監管以及提高用戶的安全意識,將是減少此類攻擊的關鍵。



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WannaCry_ransomware_attack

給個人投資者建議

1. 分散投資,降低風險

黑客攻擊事件表明,單一平臺或項目的安全漏洞可能帶來重大損失。通過將資金分散至多個平臺和項目,可以有效減輕單一事件對整體投資組合的影響,降低整體風險。

2. 選擇安全性較高的平臺

選擇具備優良安全歷史和技術保障的平臺是減少風險的關鍵。優先考慮那些提供冷存儲、雙重認證(2FA)和資金保險等安全措施的平臺,以確保資產的安全性。

用戶應關注交易所是否採取冷存儲(將大多數資產離線存儲)、多重簽名錢包、保險基金(如SAFU基金)以及財政儲備等安全措施。

例如,截至2025年3月9日,Gate.io的財政儲備為103.28 億美元,充分展示了其在保障用戶資金方面的實力。


來源:https://www.gate.io/proof-of-reserves/?ch=GM_Reservesblock_20250122&utm_campaign=TR_eiQbOtWr&utm_content=&utm_medium=PR&utm_source=CH_l3hBY9KM&utm_term= (2025年3月9日)

3. 瞭解並利用風險管理工具

使用交易所的保險基金、資產追蹤技術等風險管理工具可以有效增強安全保障。選擇那些能快速響應黑客攻擊並具備追回資產能力的平臺。

此外,啟用雙因素認證(2FA)增加賬戶安全,定期監控賬戶活動,及時發現可疑交易和潛在威脅。


來源: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google.android.apps.authenticator2&pli=1

4. 保持長期投資視角

儘管短期市場波動較大,但從長期來看,行業的安全性和技術將不斷進步。選擇那些能夠應對市場波動,並從過去的攻擊事件中汲取教訓、提升安全防護的項目,能夠為投資者帶來更穩健的回報。

5. 警惕釣魚攻擊與社交工程

隨著技術的不斷髮展,黑客的攻擊手段也變得愈加複雜,尤其是通過社交工程手段(如釣魚攻擊)獲取個人信息。投資者應增強安全意識,避免點擊可疑鏈接或輕易分享個人信息,從而防範潛在的安全威脅。

6. 做好盡職調查,避免盲目投資

在投資前,務必充分了解項目的背景、團隊以及其安全措施。避免盲目跟風或僅憑市場熱度投資,選擇那些具備強大技術能力並能有效應對安全挑戰的項目。

7. 保持知識更新,關注行業動態

加密領域是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投資者需要持續更新對安全協議、市場動態和技術發展的認知。保持對行業變化的敏感,能夠幫助你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中做出更為明智的決策。

個人投資者應提高安全意識,謹慎選擇平臺,並通過分散投資、瞭解風險管理工具等措施降低風險。避免因單一攻擊事件導致的重大損失,並保持長期投資視角,選擇那些有能力應對挑戰並不斷提升安全防護的項目。

結語

加密貨幣行業的迅猛發展伴隨著巨大的創新與財富機遇,但安全問題始終是其最大的挑戰之一。歷次重大黑客攻擊不僅造成了數十億美元的資產損失,也暴露了加密交易所、錢包和跨鏈技術等領域的安全漏洞。隨著黑客手段日益精細,且背後往往涉及複雜的網絡犯罪組織,如何增強安全防護措施,提升監管能力,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課題。

儘管如此,行業也在不斷努力通過技術創新和防範機制提升安全性,例如通過智能合約審計、去中心化防禦和加強員工安全培訓等措施,力圖降低風險並提升用戶信任。

未來,隨著技術的成熟和監管的完善,預計加密貨幣行業將更加安全且穩健,推動其走向更廣闊的應用場景與社會接受度。然而,安全風險仍然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長期挑戰,只有行業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止黑客攻擊和洗錢等違法活動,確保加密貨幣市場健康發展。

ผู้เขียน: Jones
นักแปล: Paine
ผู้ตรวจทาน: Edward、Pow、Elisa
ผู้ตรวจสอบการแปล: Ashley、Joyce
* ข้อมูลนี้ไม่ได้มีวัตถุประสงค์เป็นคำแนะนำทางการเงินหรือคำแนะนำอื่นใดที่ Gate.io เสนอหรือรับรอง
* บทความนี้ไม่สามารถทำซ้ำ ส่งต่อ หรือคัดลอกโดยไม่อ้างอิงถึง Gate.io การฝ่าฝืนเป็นการละเมิดพระราชบัญญัติลิขสิทธิ์และอาจถูกดำเนินการทางกฎหมาย

歷史十大加密黑客攻擊事件

新手3/19/2025, 7:03:15 AM
本文將深入解析歷史上十大最震驚的加密黑客攻擊事件。我們將詳細介紹背後的知名黑客組織、常見的網絡攻擊手法、以及洗錢的複雜方式。此外,本文還將對比傳統黑客與加密世界黑客的不同之處,最後為個人投資者提供有價值的安全建議,幫助用戶規避潛在的風險。

概述

加密貨幣的崛起帶來了財富與創新,但也伴隨著巨大的安全風險。黑客攻擊一直是加密行業的一個頑疾,數十億美元的資產在過去十年中被盜。以下是歷史上十大最具影響力的加密黑客攻擊事件,都對行業產生了深遠影響。

比如,2024年,加密貨幣平臺遭受的黑客攻擊造成了22億美元的損失,同比增長約21.07%。儘管在2024年初至7月之間黑客活動激增,尤其是朝鮮黑客的攻擊導致盜取了超過13.4億美元,約佔總損失的61%。


來源:https://www.chainalysis.com/blog/crypto-hacking-stolen-funds-2025/

十大加密黑客攻擊

全球加密貨幣領域經歷了多起重大黑客攻擊事件,其中損失金額最高的是2025年2月發生的Bybit黑客攻擊,損失高達14.6億美元,黑客通過複雜的釣魚攻擊和智能合約漏洞從ETH冷錢包竊取資金。緊隨其後的是2022年3月的Ronin網絡攻擊,損失6.25億美元,黑客通過控制Axie Infinity側鏈的驗證節點盜取大量以太幣和USDC。

其他重大攻擊還包括2021年的Poly Network跨鏈橋漏洞攻擊(6.11億美元)、2022年的Binance BNB Bridge漏洞攻擊(5.69億美元)、2018年的Coincheck攻擊(5.34億美元),以及2014年Mt. Gox攻擊(4.73億美元)。

此外,還有FTX、Wormhole、DMM Bitcoin和KuCoin等平臺遭遇黑客攻擊,儘管一些損失已通過保險和補償措施得以部分恢復。這些事件突顯了加密貨幣領域安全風險的嚴重性。


來源: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kucoin-ceo-says-insurance-covered-16-of-losses-from-285m-hack-in-2020

影響和前景預測

1. 事件總體趨勢與行業安全痛點

(1)跨鏈橋成為高危目標:

跨鏈橋因其複雜性和高價值資產流動,成為黑客攻擊的重點目標。跨鏈橋的設計需要在多鏈之間協調,增加了漏洞出現的概率。


來源: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how-hackers-stole-613-million-crypto-tokens-poly-network-2021-08-12/

突出事件:

Poly Network(2021):6.13億美元被盜,凸顯跨鏈智能合約漏洞的風險。

Binance BNB Bridge(2022):約5.7億美元資產損失,黑客利用驗證漏洞進行攻擊。

Wormhole(2022):3.26億美元被盜,攻擊者繞過智能合約驗證機制。

行業影響:

促使跨鏈橋安全設計升級,引入多重簽名、多方計算(MPC)等技術。

部分項目轉向以Rollup和原生互操作性(如LayerZero)替代傳統跨鏈橋模式。


來源:https://www.halborn.com/blog/post/explained-the-wormhole-hack-february-2022

(2)冷/熱錢包管理不足:

即使是冷錢包也並非絕對安全。黑客通過釣魚、社交工程或內部權限漏洞,仍能突破防禦。此外,熱錢包因實時連接網絡,始終是高風險區域。

突出事件

Bybit(2025)(預期):交易所因錢包管理失誤遭遇攻擊,具體損失未知。

Coincheck(2018):5.34億美元NEM被盜,因熱錢包未採取多重簽名防護。

KuCoin(2020):2.8億美元被盜,黑客通過私鑰洩露控制熱錢包。

行業影響

交易所強化冷錢包使用比例,普及多重簽名和硬件安全模塊(HSM)。

啟動“Proof of Reserves”機制,增強透明度,減少用戶對中心化存儲的擔憂。


來源:https://www.ic3.gov/PSA/2025/PSA250226

(3)側鏈與新技術的脆弱性:

Ronin網絡(2022)攻擊揭示了側鏈和新興技術在驗證機制上的薄弱環節。區塊鏈遊戲和側鏈因其去中心化程度較低,容易被黑客通過控制少數節點實現攻擊。

突出事件:

Ronin網絡(2022):黑客控制9個驗證者中的5個,盜取6.2億美元。

行業影響:

項目方加強去中心化驗證機制,如增加節點數量、提升共識安全性。

遊戲和NFT等側鏈項目轉向Layer 2方案,如Arbitrum、Optimism等。


來源: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22/04/15/1050259/a-620-million-hack-just-another-day-in-crypto/

(4)中心化交易所的系統性風險:

中心化交易所(CEX)因其集中化特性,天然面臨管理漏洞、內部作惡或外部攻擊的風險。

突出事件:

Mt. Gox(2014):85萬枚比特幣(約47億美元)被盜,震撼市場。

FTX(2022):管理層作惡,導致客戶資產損失80億美元。

DMM Bitcoin(2024):交易所安全漏洞導致大量資產被盜。

行業影響

交易所接受更嚴格的監管,須證明儲備金,採用資產隔離管理。

用戶轉向去中心化交易所(DEX),推動自託管錢包需求上升。


來源:https://www.cnbc.com/2022/12/18/how-sam-bankman-fried-ran-8-billion-fraud-government-prosecutors.html

這些事件集體推動了行業對安全問題的重視。從技術層面看,行業開始加大對錢包管理、智能合約審計、跨鏈橋安全設計的投入;從管理層面看,中心化平臺被迫加強內部權限控制和員工培訓。然而,安全問題仍然是行業發展的核心瓶頸,尤其是在新技術快速迭代的背景下。

2. 監管趨勢與合規化的加速

黑客攻擊事件直接導致監管機構的關注度提升,尤其是在損失金額巨大、影響廣泛的事件(如Mt. Gox、FTX)之後,全球監管趨勢呈現以下特點:

早期監管空白到逐步完善:

Mt. Gox事件(2014)發生時,全球對加密行業的監管幾乎為零,導致投資者損失難以追回。而到了2020年代,日本(Coincheck事件後)、歐盟(MiCA框架)、美國(FTX事件後SEC加強執法)等地開始制定更細化的監管規則,要求交易所實施KYC/AML、資金隔離存儲,並定期接受審計。


來源:https://www.fsa.go.jp/en/news/2022/20221207/01.pdf

跨鏈橋與DeFi監管的探索:

Poly Network、Wormhole等跨鏈橋攻擊事件暴露了去中心化金融(DeFi)領域的監管盲區。未來監管機構可能會嘗試通過技術手段(如鏈上追蹤)或立法手段(如強制披露協議開發者身份)來規範DeFi,同時避免扼殺創新。

冷/熱錢包管理規範:

Bybit(2025)、KuCoin(2020)等事件推動了監管機構對錢包管理的關注。未來可能出現強制性要求,例如交易所需將一定比例資產存儲在冷錢包中,或定期公開資金儲備證明。

影響:

監管的加強短期內可能增加合規成本,尤其是對中小型交易所而言,但長期來看有助於行業規範化,減少系統性風險。例如,日本在Coincheck事件後加強監管,推動了冷存儲技術的普及;而FTX事件則促使全球對中心化平臺的透明度要求提高。

3. 行業信任重建路徑

黑客攻擊事件對投資者信任的打擊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在Mt. Gox、FTX等事件導致大規模用戶損失後。信任重建需要從技術和制度兩方面入手:

技術透明性提升:

KuCoin(2020)、Wormhole(2022)等事件後,部分資金通過鏈上追蹤或協議漏洞修復得以恢復,表明區塊鏈的透明性在危機處理中具有優勢。未來,鏈上證明(Proof of Reserves)可能成為行業標準,中心化平臺需定期公開資產儲備,增強用戶信心。


來源:https://www.gate.io/proof-of-reserves?ch=GM_Reservesblock_20250122&utm_campaign=TR_eiQbOtWr&utm_content=&utm_medium=PR&utm_source=CH_l3hBY9KM&utm_term=

賠償與保險機制:

Coincheck(2018)、DMM Bitcoin(2024)通過自有資金或保險賠償用戶,緩解了部分信任危機。這表明,建立行業保險基金或強制性賠償機制可能是未來的趨勢。例如,類似傳統金融的存款保險制度可能在加密行業中逐步推廣。


來源:https://relminsurance.com/relm-launches-industry-first-bitcoin-denominated-insurance-policy-for-bitcoin-miners/

去中心化趨勢的推動:

Ronin網絡(2022)事件後,行業開始重新審視去中心化驗證機制的必要性。未來,隨著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和自託管錢包的普及,用戶對中心化平臺的依賴可能減少,從而分散風險。

信任重建是一個長期過程。短期內,投資者可能會更傾向於選擇頭部交易所或完全去中心化的解決方案;長期看,行業若能通過技術創新和自律機制減少黑客攻擊的發生頻率,信任危機或將逐步緩解。

知名加密黑客組織

加密貨幣領域的黑客攻擊通常涉及複雜的網絡犯罪組織,這些組織利用技術漏洞、社會工程和其他手段竊取資金。

以下是一些在加密貨幣領域中較為知名的黑客組織,基於公開報道和歷史事件總結。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組織的具體身份和歸屬往往難以完全確認,部分歸屬可能基於推測。

以上組織在加密貨幣領域的影響不同,有些(如Lazarus Group)以直接竊取加密資產為主,有些(如DarkSide、REvil)更多通過勒索軟件間接涉及加密貨幣。這些組織的歸屬和活動細節往往基於公開報道、執法機構聲明或安全公司分析,具體身份可能存在爭議。

需要注意的是,加密黑客攻擊的幕後組織往往隱藏得較深,歸因可能受到政治或其他因素影響。此外,隨著技術發展,新的黑客組織可能不斷出現,加密貨幣領域的安全挑戰仍將持續。


來源:https://www.channelfutures.com/security/colonial-pipeline-just-the-latest-victim-in-darkside-ransomware-crime-spree

網絡攻擊和防禦措施

黑客攻擊可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包括網絡釣魚、惡意軟件、勒索軟件、拒絕服務、SQL注入、智能合約漏洞以及51%攻擊等。每種攻擊方式都可能導致資金丟失或系統崩潰。

但可以通過防禦措施如雙因素身份驗證、防病毒軟件、備份錢包、使用加密網絡、定期安全審計等減少風險。



來源:https://cointelegraph.com/learn/articles/8-most-common-cyberattacks-and-how-to-prevent-them

洗錢方式和防禦措施

洗錢方式包括混幣器、跨鏈橋、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場外交易(OTC)、批量交易和交易所拆分。

防禦措施包括使用多個錢包地址、定期檢查交易歷史、檢查跨鏈橋安全性、選擇信譽高的DEX平臺、驗證OTC交易對方身份、監控批量交易異常,以及加強交易所間資金流向監管。這些措施幫助識別並防止洗錢活動。


來源:https://home.treasury.gov/news/press-releases/jy1933

和傳統黑客的對比

加密黑客攻擊與傳統黑客攻擊在技術手段、攻擊目標、影響範圍及防禦措施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加密黑客攻擊側重於通過區塊鏈和加密貨幣漏洞獲取資產,而傳統黑客攻擊更多依賴於傳統IT基礎設施的安全漏洞。

隨著加密貨幣的普及,如何提升加密行業的安全性、加強監管以及提高用戶的安全意識,將是減少此類攻擊的關鍵。



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WannaCry_ransomware_attack

給個人投資者建議

1. 分散投資,降低風險

黑客攻擊事件表明,單一平臺或項目的安全漏洞可能帶來重大損失。通過將資金分散至多個平臺和項目,可以有效減輕單一事件對整體投資組合的影響,降低整體風險。

2. 選擇安全性較高的平臺

選擇具備優良安全歷史和技術保障的平臺是減少風險的關鍵。優先考慮那些提供冷存儲、雙重認證(2FA)和資金保險等安全措施的平臺,以確保資產的安全性。

用戶應關注交易所是否採取冷存儲(將大多數資產離線存儲)、多重簽名錢包、保險基金(如SAFU基金)以及財政儲備等安全措施。

例如,截至2025年3月9日,Gate.io的財政儲備為103.28 億美元,充分展示了其在保障用戶資金方面的實力。


來源:https://www.gate.io/proof-of-reserves/?ch=GM_Reservesblock_20250122&utm_campaign=TR_eiQbOtWr&utm_content=&utm_medium=PR&utm_source=CH_l3hBY9KM&utm_term= (2025年3月9日)

3. 瞭解並利用風險管理工具

使用交易所的保險基金、資產追蹤技術等風險管理工具可以有效增強安全保障。選擇那些能快速響應黑客攻擊並具備追回資產能力的平臺。

此外,啟用雙因素認證(2FA)增加賬戶安全,定期監控賬戶活動,及時發現可疑交易和潛在威脅。


來源: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google.android.apps.authenticator2&pli=1

4. 保持長期投資視角

儘管短期市場波動較大,但從長期來看,行業的安全性和技術將不斷進步。選擇那些能夠應對市場波動,並從過去的攻擊事件中汲取教訓、提升安全防護的項目,能夠為投資者帶來更穩健的回報。

5. 警惕釣魚攻擊與社交工程

隨著技術的不斷髮展,黑客的攻擊手段也變得愈加複雜,尤其是通過社交工程手段(如釣魚攻擊)獲取個人信息。投資者應增強安全意識,避免點擊可疑鏈接或輕易分享個人信息,從而防範潛在的安全威脅。

6. 做好盡職調查,避免盲目投資

在投資前,務必充分了解項目的背景、團隊以及其安全措施。避免盲目跟風或僅憑市場熱度投資,選擇那些具備強大技術能力並能有效應對安全挑戰的項目。

7. 保持知識更新,關注行業動態

加密領域是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投資者需要持續更新對安全協議、市場動態和技術發展的認知。保持對行業變化的敏感,能夠幫助你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中做出更為明智的決策。

個人投資者應提高安全意識,謹慎選擇平臺,並通過分散投資、瞭解風險管理工具等措施降低風險。避免因單一攻擊事件導致的重大損失,並保持長期投資視角,選擇那些有能力應對挑戰並不斷提升安全防護的項目。

結語

加密貨幣行業的迅猛發展伴隨著巨大的創新與財富機遇,但安全問題始終是其最大的挑戰之一。歷次重大黑客攻擊不僅造成了數十億美元的資產損失,也暴露了加密交易所、錢包和跨鏈技術等領域的安全漏洞。隨著黑客手段日益精細,且背後往往涉及複雜的網絡犯罪組織,如何增強安全防護措施,提升監管能力,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課題。

儘管如此,行業也在不斷努力通過技術創新和防範機制提升安全性,例如通過智能合約審計、去中心化防禦和加強員工安全培訓等措施,力圖降低風險並提升用戶信任。

未來,隨著技術的成熟和監管的完善,預計加密貨幣行業將更加安全且穩健,推動其走向更廣闊的應用場景與社會接受度。然而,安全風險仍然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長期挑戰,只有行業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止黑客攻擊和洗錢等違法活動,確保加密貨幣市場健康發展。

ผู้เขียน: Jones
นักแปล: Paine
ผู้ตรวจทาน: Edward、Pow、Elisa
ผู้ตรวจสอบการแปล: Ashley、Joyce
* ข้อมูลนี้ไม่ได้มีวัตถุประสงค์เป็นคำแนะนำทางการเงินหรือคำแนะนำอื่นใดที่ Gate.io เสนอหรือรับรอง
* บทความนี้ไม่สามารถทำซ้ำ ส่งต่อ หรือคัดลอกโดยไม่อ้างอิงถึง Gate.io การฝ่าฝืนเป็นการละเมิดพระราชบัญญัติลิขสิทธิ์และอาจถูกดำเนินการทางกฎหมาย
เริ่มตอนนี้
สมัครและรับรางวัล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