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新框架 Open Intents Framework

新手4/7/2025, 6:49:16 AM
本文將介紹以太坊最新的創新框架——Open Intents Framework(開放意圖框架)。文章將詳細探討其核心特點、生態建設、相關項目、擴展歷程及未來展望,並分析其面臨的挑戰和風險。

概述

以太坊生態正迎來深刻的創新與變革,而Open Intents Framework(開放意圖框架)作為這一進程中的重要突破,致力於通過標準化和模塊化的方式推動跨鏈交易模式的發展。

該框架由以太坊基金會(EF)、Hyperlane 和 Bootnode等多個組織共同主導,旨在為以太坊用戶提供開放且無權限的意圖體驗。通過模塊化工具包,開發團隊可以顯著降低開發成本、縮短迭代週期,從而加速創新和產品部署。

Open Intents Framework已經獲得Arbitrum、Polygon、Optimism、ZKsync、Scroll等主流Layer 2網絡的支持,推動跨鏈操作的效率,簡化開發者工作流程,符合以太坊生態降低技術門檻、促進普及的長期願景。


來源:https://x.com/ethereumfndn/status/1892244647369433272

什麼是意圖交易模式?

開放意圖框架是一個模塊化且開源的工具集,旨在簡化和加速基於意圖的協議構建與部署。通過這一框架,開發者無需從頭開始構建,可以藉助模塊化抽象(如求解器和可組合的智能合約)快速定製並推出創新的意圖產品。

背景:解決多鏈碎片化難題

近年來,以太坊生態因 Layer 2(L2)網絡(如 Arbitrum、Optimism)和新興區塊鏈的快速發展而繁榮,但也面臨多鏈碎片化的挑戰。用戶在跨鏈操作時,通常遇到複雜流程、高成本和割裂體驗。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意圖”(Intents)機制應運而生。用戶只需聲明目標(如“將 Base 上的 100 USDC 兌換為 Arbitrum 上的 100 USDT”),其餘操作由求解者(Solvers)自動完成,無需手動處理跨鏈路徑。

然而,傳統意圖協議的開發門檻較高,開發者需從零開始構建智能合約、求解器和結算層,造成重複勞動。為此,Open Intents Framework 由以太坊基金會聯合 Hyperlane、Bootnode 等發起,旨在通過模塊化和開源的方式簡化開發流程。

與傳統交易模式不同,意圖機制只要求用戶聲明目標,無需處理Gas設置或合約交互。系統自動執行交易,通過鏈下操作簡化跨鏈流程,提高效率,並降低技術門檻,尤其是在Layer 2網絡日益分散的情況下。

開放意圖框架的核心目標是降低加密貨幣交易的技術複雜性,推動加密生態普及。Risk Labs 聯合創始人 Hart Lambur 表示,該框架是向這一目標邁出的重要一步,旨在為意圖執行提供共享標準。

儘管存在技術複雜性、流動性管理和生態協作等挑戰,開放意圖框架憑藉模塊化設計,簡化了基礎設施建設,為開發者提供了快速定製和部署意圖協議的工具。


來源:https://x.com/AcrossProtocol/status/1892300689717514291

核心特點

Open Intents Framework (OIF )的設計理念是通過模塊化的基礎設施和開放的標準,解決傳統跨鏈操作中遇到的技術複雜度和流動性管理問題。具體而言,該框架包含三大模塊化工具:

1. ERC-7683 標準:建立通用意圖語言

OIF 參考實現了 ERC-7683 標準,該標準定義了意圖創建、執行與結算的標準化接口,並已獲得 Vitalik Buterin 等社區領袖的支持。框架還提供了 ERC-7683 的開源參考代碼,並與 Across Protocol 的主網合約互補,確保開發者在統一標準下靈活創新。

核心組成:

1. 跨鏈訂單結構

定義了跨鏈訂單的格式,確保不同區塊鏈和平臺間的一致性。通過規範跨鏈交易的組成方式,ERC-7683 實現了不同鏈上的操作互通,為跨鏈交易提供了統一的框架。

2. ISettlementContract 接口

標準化了結算過程的處理方式。ERC-7683 通過此接口定義瞭如何在不同鏈之間處理交易結算,支持靈活的跨鏈結算執行,並允許客製化交易流程,以滿足不同平臺和用戶需求。

3. Fulfil 機制

引入“Fulfil”機制,允許參與者在跨鏈網絡中提供服務(如執行訂單)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這一機制優化了跨鏈交易的處理,使交易過程更加高效,提升了用戶體驗。

4. 填充截止時間

定義了一個Uni X時間戳,標記跨鏈意圖的過期時間。如果跨鏈意圖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將自動失效,避免了無效交易的長時間等待,提高了交易的效率和準確性。

5. 訂單數據類型

使用EIP-712類型哈希來指定意圖數據的結構和格式。通過這一標準,開發者和平臺可以明確數據格式,以便跨鏈傳遞和理解,確保不同區塊鏈間的數據一致性和互操作性。

6. 訂單數據

包含跨鏈交易的核心參數(如代幣、數量、鏈、接收者等),定義了跨鏈交易的期望結果。通過明確這些參數,交易各方能夠準確理解並執行跨鏈操作。

優勢:

無縫跨鏈互動
通過標準化跨鏈意圖的表達方式,ERC-7683 降低了跨鏈操作的技術門檻,簡化了操作流程。用戶無需複雜配置即可在不同區塊鏈之間執行操作,如代幣交換或NFT轉移,從而提高了跨鏈交易的便捷性。

增強治理能力
ERC-7683 簡化了區塊鏈間的治理流程,尤其適用於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它使得DAO能夠在多個平臺上更加高效地進行跨鏈治理,提高了治理的靈活性和透明度。


來源:https://metlabs.io/en/erc-7683-everything-you-need-to-know-about-the-new-cross-chain-standard/

2. 求解器的可編程性:優化路徑規劃與流動性管理

OIF 內建的 TypeScript 求解器支持跨協議索引、交易提交及流動性再平衡,開發者可基於此快速自定義求解邏輯。

例如,Eco Protocol 正在將其適配為 Eco Routes 的官方求解器,而 Everclear 則藉助 OIF 自動化再平衡功能,降低流動性管理成本。


來源:https://eco.com/

3. 智能合約的積木式組裝:靈活應對不同交易需求

OIF 預置了多種智能合約模塊,從基本的限價單交換到支持 Hyperlane ISM 的結算機制,開發者可以自由組合。未來,Arbitrum 廣播標準、RRC-7755 存儲證明等方案均可作為模塊接入,實現意圖結算層的多樣化演進。


來源:https://docs.hyperlane.xyz/docs/protocol/ISM/modular-security

這些工具降低了開發者的重複工作負擔,使意圖功能從單體工具升級為可組合的“樂高積木”,為跨鏈協作奠定了技術基礎。目前,OIF 的代碼庫已在 GitHub 開源,計劃於 2025 年第一季度完成審計,進一步推動其可信度和採用率。

生態建設

OIF 的願景不僅是提供技術工具,而是推動整個意圖生態的演化,促進更廣泛的跨鏈交互。

1. 求解器網絡的開放協作

Khalani 等平臺計劃將分散的求解器連接為共享網絡,而 Uniswap 的 The Compact 協議正在探索意圖與資源鎖定的結合。這些創新可以通過 OIF 快速集成,形成覆蓋全鏈的解決方案。


來源:https://x.com/Uniswap/status/1892309962333831290

2. 結算層的多樣性實驗

開發者可選擇 Hashi 預言機聚合器、Espresso 確認層或 Optimism 超級鏈的原生互操作性方案作為結算模塊,在安全與效率之間尋求最佳平衡。


來源:https://superfest.optimism.io/superchain

3. 可定製的 UI 模板

為了簡化前端開發,該框架提供了預構建的UI模板,使開發人員無需從零開始構建界面,直接使用這些模板作為基礎。模板具有高度可定製性,開發團隊可以根據具體需求進行調整和修改。

例如,Hyperlane Warp UI模板——它使團隊能夠輕鬆集成跨鏈功能,節省了大量UI開發時間。正是基於這種體驗,OIF也提供了現成的模板,幫助開發人員快速啟動項目。


來源:https://hyperlane-warp-template.vercel.app/

OIF 的設計理念並非強制統一技術路徑,而是通過標準化接口降低協作成本,讓開發者專注於差異化創新。正如其宣言所述:“If we build together, we win together”(如果我們一起構建,我們一起勝利)。


來源:https://x.com/EspressoSys/status/1892313446458544556

相關項目

這些與 Open Intents Framework (OIF) 相關的項目都圍繞“意圖”機制展開,旨在簡化跨鏈交易和智能合約的操作複雜性,提升用戶體驗並推動加密生態發展。

OIF作為核心框架,通過提供標準化接口促進各個項目的集成,如Across Protocol、Chainlink CCIP和Hyperlane等跨鏈協議,它們通過OIF優化資產轉移和跨鏈通信。Uniswap X、Cowswap和SUAVE等項目則通過優化交易撮合和執行效率,藉助OIF進一步提升交易體驗。

而Arbitrum生態意圖引擎和IntentWallet等項目通過簡化用戶交互和智能合約執行,實現無縫的交易體驗。總體而言,OIF作為模塊化工具,在推動跨鏈生態整合、降低技術門檻和提高交易效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來源:https://www.openintents.xyz/

L2 還需要擴容嗎

Open Intents Framework (OIF)的推出,旨在通過提升跨鏈用戶體驗,推動以太坊L2生態的流動性整合和費用降低。

然而,儘管 OIF 框架的推出為L2生態注入了新動力,但以太坊L2擴容的需求依然存在。隨著L2活動的增加,ETH blob 費用的爭奪和L2擴容能力的瓶頸逐漸顯現。

ETH Blob 機制雖然提供了擴容支持,但在實際應用中,隨著以太坊生態活躍度的上升,blob 費用往往會推高交易成本,導致L2平臺的交易效率下降。以太坊的L2生態面臨的瓶頸包括費用爭奪和存儲空間不足,尤其是在頂級L2平臺(如Base)中,blob空間幾乎已達到100%的使用率。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L2的互通性成為了緩解L2危機的重要途徑,能夠解決流動性割裂,分擔存儲壓力,併為L2平臺之間的資產轉移提供更好的支持。


來源:https://dune.com/hildobby/blobs

以太坊的擴展歷史

以太坊的擴展經歷了從鏈下擴展(如狀態通道和Plasma)到L2(Rollup)主導,再到模塊化與意圖驅動的多鏈協同的技術演進。隨著分片計劃逐漸轉向輔助角色,Rollup成為支撐擴展性和性能的核心技術。

早期的重點是去中心化,中期則集中於提升性能(吞吐量和成本),而後期則更加強調用戶體驗和互操作性。儘管如此,數據可用性和安全性依然是擴展過程中的關鍵瓶頸,Danksharding和ZK技術將成為未來突破的關鍵。

隨著生態的變化,以太坊從單一主鏈發展成以“Rollup中心化”的網絡,L2逐漸成為主要的應用承載平臺,主網則專注於結算和安全保障。開發者工具的不斷完善,如OIF與Superchain,極大降低了構建成本,並推動了更多創新的實現。

未來展望

以太坊社區正在通過開放協作的方式應對多鏈時代的核心挑戰——如何讓用戶感知不到鏈的存在。為此,Arbitrum推出了通用意圖引擎,Base試驗了RRC-7755標準,而Open Intents Framework(OIF)則提供了模塊化的開源工具。OIF的底層設計並不試圖定義單一的技術路徑,而是通過標準化接口降低協作成本,讓開發者專注於創新,倡導“若共同構建,則共同勝利”。

目前,OIF的代碼庫已在GitHub開源,並預計在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安全審計。開發者可以加入這一開源實驗,探索跨鏈荷蘭拍賣等新型訂單邏輯,嘗試流動性管理方案,或為現有協議添加意圖功能,與30多家生態團隊共同推動以太坊的無縫未來。

隨著 Open Intents Framework 的推廣,跨鏈交易的技術門檻將進一步降低,用戶跨鏈體驗將變得更加流暢。特別是在Layer 2網絡的擴展下,OIF為以太坊生態注入了新活力,也為跨鏈交易的普及和生態整合奠定了基礎。以太坊基金會與 Hyperlane、Bootnode 的合作展現了開放合作的強大潛力,OIF 的推出為未來的區塊鏈技術創新提供了重要啟示。通過標準化接口、模塊化設計和社區協作,OIF 將在未來的多鏈世界中扮演關鍵角色。


來源:https://github.com/Uniswap/the-compact

挑戰和風險

Open Intents Framework(OIF)雖然為跨鏈交易和以太坊生態提供了創新的解決方案,但其實現和推廣仍面臨一些挑戰:

1.技術複雜度:OIF 的底層設計涉及多鏈操作和跨鏈交易的標準化,開發者需要掌握新的框架和接口,可能面臨一定的技術門檻。此外,模塊化設計要求開發者有足夠的經驗來定製和部署意圖協議。

2.技術風險:模塊化跨鏈協議(如 Hyperlane ISM)的攻擊面尚未量化,其安全假設可能存在漏洞,而 ERC-7683 標準中的薄弱環節易被 MEV 攻擊者利用,通過交易重排序或插入獲利,可能導致交易偏差或資金損失。

建議引入攻擊樹模型,系統分析 Hyperlane ISM 和 ERC-7683 的潛在風險,識別並標註易受 MEV 操縱的關鍵節點,以增強安全性。

3.流動性和執行效率:跨鏈交易的流動性管理是一個複雜的挑戰。儘管 OIF 簡化了跨鏈操作,但如何有效管理不同鏈之間的流動性,確保交易順暢進行,仍然是一個技術難題。

如果流動性不足,可能會導致滑點或交易執行失敗。此外,複雜的意圖匹配機制可能引入額外延遲,從而影響用戶體驗。

4.生態協作和標準化:OIF 依賴於多方生態團隊的共同協作,如何促進開發者、項目方和生態團隊之間的緊密合作,並確保所有參與者遵循統一的標準化接口,是另一個挑戰。不同的鏈和協議可能會有不同的需求和優先級,如何在這些差異中找到平衡至關重要。

5.安全性風險:跨鏈交易涉及不同鏈之間的資產轉移和智能合約交互,這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風險。例如,如何在沒有中介的情況下確保跨鏈操作的安全執行,如何防止惡意攻擊等,都是 OIF 必須解決的問題。

儘管 OIF 計劃在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安全審計,但安全仍然是實施過程中的關鍵考量。智能合約漏洞可能被惡意利用,導致用戶資金損失。此外,意圖執行者(如 Fillers、Relayers)可能存在作惡行為,例如審查交易或優先處理自身交易(MEV)。

比如,2021 年,Poly Network,一個跨鏈協議,發生了著名的黑客攻擊事件。攻擊者利用跨鏈橋的漏洞成功盜取了價值6億美元的加密貨幣。儘管攻擊者最終將大部分資金返還,但這一事件暴露了跨鏈協議在智能合約和資產轉移中的安全漏洞問題。這與 OIF 面臨的安全性風險類似,特別是在跨鏈交易過程中,如何確保無中介的交易執行安全。


來源:https://www.cnbc.com/2021/08/13/poly-network-hack-nearly-all-of-600-million-in-crypto-returned.html

6.用戶接受度:雖然 OIF 旨在簡化用戶體驗,降低技術門檻,但用戶仍需適應新的跨鏈交易方式。用戶對於鏈的透明度和操作的可控性可能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如何保證用戶在享受簡化流程的同時,仍然能充分理解和掌握自己的交易過程,是OIF面臨的另一個挑戰。

7.跨鏈互操作性風險:OIF 的成功取決於不同區塊鏈和平臺之間的高效互操作性。要實現無縫跨鏈交易,OIF 需兼容多條鏈的協議,並依賴各大平臺的合作與持續技術升級。

然而,這也帶來了潛在風險:依賴外部跨鏈協議(如 Hyperlane、Chainlink CCIP)可能引入其固有的安全漏洞,而不同鏈間的延遲或狀態不一致,則可能導致交易失敗或資產損失。

8.生態擴展和發展:OIF 是一個開放的框架,需要不斷吸引更多開發者和生態團隊參與建設。如何促進框架的推廣並確保其持續發展,保持開放合作的生態,依然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儘管 OIF 具備巨大的潛力,但這些挑戰都需要通過技術創新、社區協作以及不斷的迭代和優化來克服。

結語

隨著以太坊生態的不斷壯大,Open Intents Framework(開放意圖框架)作為一項創新性工具,正逐漸引起廣泛關注與應用。通過提供標準化和模塊化的開發工具,OIF有效簡化了跨鏈操作的複雜性,降低了技術門檻,並顯著減少了開發成本,推動了產品迭代的加速。得益於Arbitrum、Polygon、ZKsync等主流Layer 2網絡的支持,OIF不僅提高了跨鏈交易的效率,也加速了區塊鏈技術的普及與應用。

展望未來,隨著更多開發者和項目的參與,Open Intents Framework將在促進跨鏈生態整合、提升用戶體驗及降低技術門檻等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推動以太坊生態的創新與變革。通過開放與協作,區塊鏈社區將共同創造一個更高效、安全、無縫的環境,推動數字資產流通與智能合約的持續創新。

儘管Open Intents Framework在提升去中心化應用體驗方面展現了顯著優勢,但在推廣過程中仍面臨一些挑戰。首先,框架與現有區塊鏈技術的整合可能存在兼容性問題,尤其在不同協議之間的交互上。其次,智能合約的安全性依舊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風險,潛在的漏洞或協議層攻擊可能影響框架的穩定性。此外,如何吸引足夠的開發者和用戶參與並促進其應用普及,仍然是未來發展的關鍵難題。

Author: Jones
Translator: Piper
Reviewer(s): Pow、Edward、Elisa
Translation Reviewer(s): Ashley、Joyce
* The information is not intended to be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financial advice or any other recommendation of any sort offered or endorsed by Gate.io.
* This article may not be reproduced, transmitted or copied without referencing Gate.io. Contravention is an infringement of Copyright Act and may be subject to legal action.

以太坊新框架 Open Intents Framework

新手4/7/2025, 6:49:16 AM
本文將介紹以太坊最新的創新框架——Open Intents Framework(開放意圖框架)。文章將詳細探討其核心特點、生態建設、相關項目、擴展歷程及未來展望,並分析其面臨的挑戰和風險。

概述

以太坊生態正迎來深刻的創新與變革,而Open Intents Framework(開放意圖框架)作為這一進程中的重要突破,致力於通過標準化和模塊化的方式推動跨鏈交易模式的發展。

該框架由以太坊基金會(EF)、Hyperlane 和 Bootnode等多個組織共同主導,旨在為以太坊用戶提供開放且無權限的意圖體驗。通過模塊化工具包,開發團隊可以顯著降低開發成本、縮短迭代週期,從而加速創新和產品部署。

Open Intents Framework已經獲得Arbitrum、Polygon、Optimism、ZKsync、Scroll等主流Layer 2網絡的支持,推動跨鏈操作的效率,簡化開發者工作流程,符合以太坊生態降低技術門檻、促進普及的長期願景。


來源:https://x.com/ethereumfndn/status/1892244647369433272

什麼是意圖交易模式?

開放意圖框架是一個模塊化且開源的工具集,旨在簡化和加速基於意圖的協議構建與部署。通過這一框架,開發者無需從頭開始構建,可以藉助模塊化抽象(如求解器和可組合的智能合約)快速定製並推出創新的意圖產品。

背景:解決多鏈碎片化難題

近年來,以太坊生態因 Layer 2(L2)網絡(如 Arbitrum、Optimism)和新興區塊鏈的快速發展而繁榮,但也面臨多鏈碎片化的挑戰。用戶在跨鏈操作時,通常遇到複雜流程、高成本和割裂體驗。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意圖”(Intents)機制應運而生。用戶只需聲明目標(如“將 Base 上的 100 USDC 兌換為 Arbitrum 上的 100 USDT”),其餘操作由求解者(Solvers)自動完成,無需手動處理跨鏈路徑。

然而,傳統意圖協議的開發門檻較高,開發者需從零開始構建智能合約、求解器和結算層,造成重複勞動。為此,Open Intents Framework 由以太坊基金會聯合 Hyperlane、Bootnode 等發起,旨在通過模塊化和開源的方式簡化開發流程。

與傳統交易模式不同,意圖機制只要求用戶聲明目標,無需處理Gas設置或合約交互。系統自動執行交易,通過鏈下操作簡化跨鏈流程,提高效率,並降低技術門檻,尤其是在Layer 2網絡日益分散的情況下。

開放意圖框架的核心目標是降低加密貨幣交易的技術複雜性,推動加密生態普及。Risk Labs 聯合創始人 Hart Lambur 表示,該框架是向這一目標邁出的重要一步,旨在為意圖執行提供共享標準。

儘管存在技術複雜性、流動性管理和生態協作等挑戰,開放意圖框架憑藉模塊化設計,簡化了基礎設施建設,為開發者提供了快速定製和部署意圖協議的工具。


來源:https://x.com/AcrossProtocol/status/1892300689717514291

核心特點

Open Intents Framework (OIF )的設計理念是通過模塊化的基礎設施和開放的標準,解決傳統跨鏈操作中遇到的技術複雜度和流動性管理問題。具體而言,該框架包含三大模塊化工具:

1. ERC-7683 標準:建立通用意圖語言

OIF 參考實現了 ERC-7683 標準,該標準定義了意圖創建、執行與結算的標準化接口,並已獲得 Vitalik Buterin 等社區領袖的支持。框架還提供了 ERC-7683 的開源參考代碼,並與 Across Protocol 的主網合約互補,確保開發者在統一標準下靈活創新。

核心組成:

1. 跨鏈訂單結構

定義了跨鏈訂單的格式,確保不同區塊鏈和平臺間的一致性。通過規範跨鏈交易的組成方式,ERC-7683 實現了不同鏈上的操作互通,為跨鏈交易提供了統一的框架。

2. ISettlementContract 接口

標準化了結算過程的處理方式。ERC-7683 通過此接口定義瞭如何在不同鏈之間處理交易結算,支持靈活的跨鏈結算執行,並允許客製化交易流程,以滿足不同平臺和用戶需求。

3. Fulfil 機制

引入“Fulfil”機制,允許參與者在跨鏈網絡中提供服務(如執行訂單)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這一機制優化了跨鏈交易的處理,使交易過程更加高效,提升了用戶體驗。

4. 填充截止時間

定義了一個Uni X時間戳,標記跨鏈意圖的過期時間。如果跨鏈意圖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將自動失效,避免了無效交易的長時間等待,提高了交易的效率和準確性。

5. 訂單數據類型

使用EIP-712類型哈希來指定意圖數據的結構和格式。通過這一標準,開發者和平臺可以明確數據格式,以便跨鏈傳遞和理解,確保不同區塊鏈間的數據一致性和互操作性。

6. 訂單數據

包含跨鏈交易的核心參數(如代幣、數量、鏈、接收者等),定義了跨鏈交易的期望結果。通過明確這些參數,交易各方能夠準確理解並執行跨鏈操作。

優勢:

無縫跨鏈互動
通過標準化跨鏈意圖的表達方式,ERC-7683 降低了跨鏈操作的技術門檻,簡化了操作流程。用戶無需複雜配置即可在不同區塊鏈之間執行操作,如代幣交換或NFT轉移,從而提高了跨鏈交易的便捷性。

增強治理能力
ERC-7683 簡化了區塊鏈間的治理流程,尤其適用於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它使得DAO能夠在多個平臺上更加高效地進行跨鏈治理,提高了治理的靈活性和透明度。


來源:https://metlabs.io/en/erc-7683-everything-you-need-to-know-about-the-new-cross-chain-standard/

2. 求解器的可編程性:優化路徑規劃與流動性管理

OIF 內建的 TypeScript 求解器支持跨協議索引、交易提交及流動性再平衡,開發者可基於此快速自定義求解邏輯。

例如,Eco Protocol 正在將其適配為 Eco Routes 的官方求解器,而 Everclear 則藉助 OIF 自動化再平衡功能,降低流動性管理成本。


來源:https://eco.com/

3. 智能合約的積木式組裝:靈活應對不同交易需求

OIF 預置了多種智能合約模塊,從基本的限價單交換到支持 Hyperlane ISM 的結算機制,開發者可以自由組合。未來,Arbitrum 廣播標準、RRC-7755 存儲證明等方案均可作為模塊接入,實現意圖結算層的多樣化演進。


來源:https://docs.hyperlane.xyz/docs/protocol/ISM/modular-security

這些工具降低了開發者的重複工作負擔,使意圖功能從單體工具升級為可組合的“樂高積木”,為跨鏈協作奠定了技術基礎。目前,OIF 的代碼庫已在 GitHub 開源,計劃於 2025 年第一季度完成審計,進一步推動其可信度和採用率。

生態建設

OIF 的願景不僅是提供技術工具,而是推動整個意圖生態的演化,促進更廣泛的跨鏈交互。

1. 求解器網絡的開放協作

Khalani 等平臺計劃將分散的求解器連接為共享網絡,而 Uniswap 的 The Compact 協議正在探索意圖與資源鎖定的結合。這些創新可以通過 OIF 快速集成,形成覆蓋全鏈的解決方案。


來源:https://x.com/Uniswap/status/1892309962333831290

2. 結算層的多樣性實驗

開發者可選擇 Hashi 預言機聚合器、Espresso 確認層或 Optimism 超級鏈的原生互操作性方案作為結算模塊,在安全與效率之間尋求最佳平衡。


來源:https://superfest.optimism.io/superchain

3. 可定製的 UI 模板

為了簡化前端開發,該框架提供了預構建的UI模板,使開發人員無需從零開始構建界面,直接使用這些模板作為基礎。模板具有高度可定製性,開發團隊可以根據具體需求進行調整和修改。

例如,Hyperlane Warp UI模板——它使團隊能夠輕鬆集成跨鏈功能,節省了大量UI開發時間。正是基於這種體驗,OIF也提供了現成的模板,幫助開發人員快速啟動項目。


來源:https://hyperlane-warp-template.vercel.app/

OIF 的設計理念並非強制統一技術路徑,而是通過標準化接口降低協作成本,讓開發者專注於差異化創新。正如其宣言所述:“If we build together, we win together”(如果我們一起構建,我們一起勝利)。


來源:https://x.com/EspressoSys/status/1892313446458544556

相關項目

這些與 Open Intents Framework (OIF) 相關的項目都圍繞“意圖”機制展開,旨在簡化跨鏈交易和智能合約的操作複雜性,提升用戶體驗並推動加密生態發展。

OIF作為核心框架,通過提供標準化接口促進各個項目的集成,如Across Protocol、Chainlink CCIP和Hyperlane等跨鏈協議,它們通過OIF優化資產轉移和跨鏈通信。Uniswap X、Cowswap和SUAVE等項目則通過優化交易撮合和執行效率,藉助OIF進一步提升交易體驗。

而Arbitrum生態意圖引擎和IntentWallet等項目通過簡化用戶交互和智能合約執行,實現無縫的交易體驗。總體而言,OIF作為模塊化工具,在推動跨鏈生態整合、降低技術門檻和提高交易效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來源:https://www.openintents.xyz/

L2 還需要擴容嗎

Open Intents Framework (OIF)的推出,旨在通過提升跨鏈用戶體驗,推動以太坊L2生態的流動性整合和費用降低。

然而,儘管 OIF 框架的推出為L2生態注入了新動力,但以太坊L2擴容的需求依然存在。隨著L2活動的增加,ETH blob 費用的爭奪和L2擴容能力的瓶頸逐漸顯現。

ETH Blob 機制雖然提供了擴容支持,但在實際應用中,隨著以太坊生態活躍度的上升,blob 費用往往會推高交易成本,導致L2平臺的交易效率下降。以太坊的L2生態面臨的瓶頸包括費用爭奪和存儲空間不足,尤其是在頂級L2平臺(如Base)中,blob空間幾乎已達到100%的使用率。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L2的互通性成為了緩解L2危機的重要途徑,能夠解決流動性割裂,分擔存儲壓力,併為L2平臺之間的資產轉移提供更好的支持。


來源:https://dune.com/hildobby/blobs

以太坊的擴展歷史

以太坊的擴展經歷了從鏈下擴展(如狀態通道和Plasma)到L2(Rollup)主導,再到模塊化與意圖驅動的多鏈協同的技術演進。隨著分片計劃逐漸轉向輔助角色,Rollup成為支撐擴展性和性能的核心技術。

早期的重點是去中心化,中期則集中於提升性能(吞吐量和成本),而後期則更加強調用戶體驗和互操作性。儘管如此,數據可用性和安全性依然是擴展過程中的關鍵瓶頸,Danksharding和ZK技術將成為未來突破的關鍵。

隨著生態的變化,以太坊從單一主鏈發展成以“Rollup中心化”的網絡,L2逐漸成為主要的應用承載平臺,主網則專注於結算和安全保障。開發者工具的不斷完善,如OIF與Superchain,極大降低了構建成本,並推動了更多創新的實現。

未來展望

以太坊社區正在通過開放協作的方式應對多鏈時代的核心挑戰——如何讓用戶感知不到鏈的存在。為此,Arbitrum推出了通用意圖引擎,Base試驗了RRC-7755標準,而Open Intents Framework(OIF)則提供了模塊化的開源工具。OIF的底層設計並不試圖定義單一的技術路徑,而是通過標準化接口降低協作成本,讓開發者專注於創新,倡導“若共同構建,則共同勝利”。

目前,OIF的代碼庫已在GitHub開源,並預計在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安全審計。開發者可以加入這一開源實驗,探索跨鏈荷蘭拍賣等新型訂單邏輯,嘗試流動性管理方案,或為現有協議添加意圖功能,與30多家生態團隊共同推動以太坊的無縫未來。

隨著 Open Intents Framework 的推廣,跨鏈交易的技術門檻將進一步降低,用戶跨鏈體驗將變得更加流暢。特別是在Layer 2網絡的擴展下,OIF為以太坊生態注入了新活力,也為跨鏈交易的普及和生態整合奠定了基礎。以太坊基金會與 Hyperlane、Bootnode 的合作展現了開放合作的強大潛力,OIF 的推出為未來的區塊鏈技術創新提供了重要啟示。通過標準化接口、模塊化設計和社區協作,OIF 將在未來的多鏈世界中扮演關鍵角色。


來源:https://github.com/Uniswap/the-compact

挑戰和風險

Open Intents Framework(OIF)雖然為跨鏈交易和以太坊生態提供了創新的解決方案,但其實現和推廣仍面臨一些挑戰:

1.技術複雜度:OIF 的底層設計涉及多鏈操作和跨鏈交易的標準化,開發者需要掌握新的框架和接口,可能面臨一定的技術門檻。此外,模塊化設計要求開發者有足夠的經驗來定製和部署意圖協議。

2.技術風險:模塊化跨鏈協議(如 Hyperlane ISM)的攻擊面尚未量化,其安全假設可能存在漏洞,而 ERC-7683 標準中的薄弱環節易被 MEV 攻擊者利用,通過交易重排序或插入獲利,可能導致交易偏差或資金損失。

建議引入攻擊樹模型,系統分析 Hyperlane ISM 和 ERC-7683 的潛在風險,識別並標註易受 MEV 操縱的關鍵節點,以增強安全性。

3.流動性和執行效率:跨鏈交易的流動性管理是一個複雜的挑戰。儘管 OIF 簡化了跨鏈操作,但如何有效管理不同鏈之間的流動性,確保交易順暢進行,仍然是一個技術難題。

如果流動性不足,可能會導致滑點或交易執行失敗。此外,複雜的意圖匹配機制可能引入額外延遲,從而影響用戶體驗。

4.生態協作和標準化:OIF 依賴於多方生態團隊的共同協作,如何促進開發者、項目方和生態團隊之間的緊密合作,並確保所有參與者遵循統一的標準化接口,是另一個挑戰。不同的鏈和協議可能會有不同的需求和優先級,如何在這些差異中找到平衡至關重要。

5.安全性風險:跨鏈交易涉及不同鏈之間的資產轉移和智能合約交互,這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風險。例如,如何在沒有中介的情況下確保跨鏈操作的安全執行,如何防止惡意攻擊等,都是 OIF 必須解決的問題。

儘管 OIF 計劃在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安全審計,但安全仍然是實施過程中的關鍵考量。智能合約漏洞可能被惡意利用,導致用戶資金損失。此外,意圖執行者(如 Fillers、Relayers)可能存在作惡行為,例如審查交易或優先處理自身交易(MEV)。

比如,2021 年,Poly Network,一個跨鏈協議,發生了著名的黑客攻擊事件。攻擊者利用跨鏈橋的漏洞成功盜取了價值6億美元的加密貨幣。儘管攻擊者最終將大部分資金返還,但這一事件暴露了跨鏈協議在智能合約和資產轉移中的安全漏洞問題。這與 OIF 面臨的安全性風險類似,特別是在跨鏈交易過程中,如何確保無中介的交易執行安全。


來源:https://www.cnbc.com/2021/08/13/poly-network-hack-nearly-all-of-600-million-in-crypto-returned.html

6.用戶接受度:雖然 OIF 旨在簡化用戶體驗,降低技術門檻,但用戶仍需適應新的跨鏈交易方式。用戶對於鏈的透明度和操作的可控性可能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如何保證用戶在享受簡化流程的同時,仍然能充分理解和掌握自己的交易過程,是OIF面臨的另一個挑戰。

7.跨鏈互操作性風險:OIF 的成功取決於不同區塊鏈和平臺之間的高效互操作性。要實現無縫跨鏈交易,OIF 需兼容多條鏈的協議,並依賴各大平臺的合作與持續技術升級。

然而,這也帶來了潛在風險:依賴外部跨鏈協議(如 Hyperlane、Chainlink CCIP)可能引入其固有的安全漏洞,而不同鏈間的延遲或狀態不一致,則可能導致交易失敗或資產損失。

8.生態擴展和發展:OIF 是一個開放的框架,需要不斷吸引更多開發者和生態團隊參與建設。如何促進框架的推廣並確保其持續發展,保持開放合作的生態,依然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儘管 OIF 具備巨大的潛力,但這些挑戰都需要通過技術創新、社區協作以及不斷的迭代和優化來克服。

結語

隨著以太坊生態的不斷壯大,Open Intents Framework(開放意圖框架)作為一項創新性工具,正逐漸引起廣泛關注與應用。通過提供標準化和模塊化的開發工具,OIF有效簡化了跨鏈操作的複雜性,降低了技術門檻,並顯著減少了開發成本,推動了產品迭代的加速。得益於Arbitrum、Polygon、ZKsync等主流Layer 2網絡的支持,OIF不僅提高了跨鏈交易的效率,也加速了區塊鏈技術的普及與應用。

展望未來,隨著更多開發者和項目的參與,Open Intents Framework將在促進跨鏈生態整合、提升用戶體驗及降低技術門檻等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推動以太坊生態的創新與變革。通過開放與協作,區塊鏈社區將共同創造一個更高效、安全、無縫的環境,推動數字資產流通與智能合約的持續創新。

儘管Open Intents Framework在提升去中心化應用體驗方面展現了顯著優勢,但在推廣過程中仍面臨一些挑戰。首先,框架與現有區塊鏈技術的整合可能存在兼容性問題,尤其在不同協議之間的交互上。其次,智能合約的安全性依舊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風險,潛在的漏洞或協議層攻擊可能影響框架的穩定性。此外,如何吸引足夠的開發者和用戶參與並促進其應用普及,仍然是未來發展的關鍵難題。

Author: Jones
Translator: Piper
Reviewer(s): Pow、Edward、Elisa
Translation Reviewer(s): Ashley、Joyce
* The information is not intended to be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financial advice or any other recommendation of any sort offered or endorsed by Gate.io.
* This article may not be reproduced, transmitted or copied without referencing Gate.io. Contravention is an infringement of Copyright Act and may be subject to legal action.
Start Now
Sign up and get a
$100
Vou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