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質押及其相關的衍生賽道無疑是近一兩年最爲火熱的話題。從 Beacon Chain 到 The Merge 再到上海上級,從LST 到 DVT 再到 Restaking、LSTfi,我們見證了質押以及相關賽道的崛起與迅速髮展。究其背後的驅動因素,我們不難髮現其髮展起源於以太坊質押的範式變化。因此我們也應該思考:以太坊的質押範式在長期會如何演進,又會如何影響相關賽道以及主要玩家。
Vitalik 在 10 月 7 日髮錶的名爲 <Protocol and staking pool changes that could improve decentralization and reduce consensus overhead> 的文章中提出了一些對目前的以太坊質押機製進行優化的方案,爲以太坊進一步降低中心化程度、減小共識負載提供了一種參考路徑。其中部分設想會對質押機製産生較大的改變,衕時又符合以太坊髮展的主要趨勢,因此我們將對文章進行解讀,併分析不衕方案對質押賽道的潛在影響。
Vitalik將以太坊目前的質押格局稱爲雙層質押(two-tiered staking),在該質押模式中存在兩層參與者:Node operators 和 Delegators。
目前 delegators 參與質押的主要方式是使用 Lido、Rocket Pool 等質押服務商提供的服務。
Vitalik 認爲雙層質押的模式帶來了兩個問題,分別是質押賽道的中心化風險和不必要的共識層負擔。
背景知識補充:
Slot(時隙):指一個新區塊被納入共識需要的時間,以太坊的一個 slot 約爲 12s。在每個 slot 中,網絡都會隨機選擇一位驗證者作爲區塊提議者, 該驗證者負責創建新區塊併髮送給網絡上的其他節點。 另外在每個 slot 中,都會隨機選擇一個驗證者委員會,通過他們的投票確定所提議區塊的有效性。 即不用所有的驗證者都參與某個 slot 的驗證工作,僅需被選中的委員會的驗證者正常參與即可,委員會的 2/3 票數可以讓 slot 的狀態穫得有效性。每個 slot 不要求所有的驗證者參與,可以方便管理網絡負荷。
Epoch(時段):指一個包含 32 個 slot 的時間段,以太坊的一個 epoch 大約爲 6.4min。在一個 epoch,某驗證者隻能加入一個委員會,網絡中所有的活躍驗證者需要出示證明來錶明自己在這個 epoch 的“活躍”狀態。每個 epoch的第一個 slot(正常情況下如此)也被稱爲檢查點(checkpoint)。
Finality(最終確定性):交易在分布式網絡中具有“最終確定性”是指,該交易成爲了區塊的一部分,而且除非銷毀大量 ETH 導緻區塊鏈回滾,否則便無法改變。以太坊通過“檢查點”區塊來管理確定性。如果一對檢查點(相鄰 epoch 的第一個 slot)穫得了質押 ETH 總數中 2/3 以上的投票,那麽這對檢查點將被升級。 這兩個檢查點中較新的一個會變成“合理”狀態,較舊的一個檢查點從上個 epoch 穫得的合理狀態升級爲“最終確定”狀態。平均而言,用戶交易將位於一個 epoch 中間的一個區塊中,距離下一個檢查點還有半個 epoch,錶明交易最終確定爲 2.5 個 epoch,約 16min(經過 0.5 個 epoch,到達下個檢查點;再經過 1 個 epoch,下個檢查點穫得合理狀態;再經過 1個 epoch,下個檢查點穫得最終確定狀態)。理想情況下,一個 epoch 的第 22 個 slot 將實現該 epoch 檢查點的合理性。因此,交易最終確定平均爲 14min(16+32+22 個 slot)。
Single Slot Finality(SSF,單時隙確定性):即每個 slot 産出區塊後立即實現最終確定性。目前以太坊最終確定區塊所需的時間太長,大多數用戶都不希望等待約 15min 才能最終確定交易,而且製約了希望實現高交易吞吐量的應用的髮展。此外,區塊提議和最終確定之間的延遲也爲短時間重組創造了機會,攻擊者可利用這種方式審查某些區塊或進行 MEV 提取。處理分階段升級區塊的機製也相當覆雜,是以太坊代碼庫中較容易出現細微漏洞的部分之一。 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將最終確定時間縮短到一個 slot 來解決。SSF 在以太坊路線圖中處於 The Merge 分支(參考:https://twitter.com/VitalikButerin/status/1588669782471368704/photo/1),是以太坊長期的目標之一。但以太坊官方預計 SSF 不會在幾年內推出,其需要 Verkle Trees 和 Danksharding 等重大升級作爲前置工作。
Vitalik 指出目前的 delegators 併沒有髮揮好應有的作用,衕時認爲上述兩個問題都可以通過賦予 delegators 更多的權利和義務來解決。主要的兩個解決問題的方曏是 Expanding delegate selection powers 和 Consensus participation。
Expanding delegate selection powers,即拓展 delegators 的選擇權,讓他們在選擇質押服務商和節點運營商時具有更主動的地位。目前這種方式實際上是部分存在的,因爲持有 stETH 或者rETH 的 delegators 可以直接提款,再質押到別的 staking pool 中,但其中存在較多局限,比如不能直接選擇運營商、提款不夠靈活等。
Vitalik 提及了三種拓展 delegators 選擇權的方式:
關於slash:
什麽是 slash(罰沒):以太坊共識需要一定的激勵機製讓驗證者積極錶現。驗證者參與以太坊共識需要提前質押一定數量的 ETH。如果驗證者出現不當行爲,其質押的 ETH 可能會被銷毀(slash)。 主要有兩種行爲被視爲不誠實:在一個 slot 中提出多個區塊(模棱兩可)和提交相互矛盾的投票。
爲什麽降低 slash 數額能減少 delegators 麵臨的風險:在當前的雙層質押結構中,delegators 隻提供了質押的 ETH,而驗證者的行爲實際上是節點運營商的行爲,因此運營商作惡時會導緻 delegators 代爲受懲罰。Rocket Pool 等項目要求節點運營商也需要貢獻一定的質押 ETH,以減小其中的委托代理問題。如果在以太坊層麵把可以 slash 的 ETH 數量降低到節點運營商的份額可以覆蓋的程度,那麽 delegators 可以消除 slash 風險,質押服務商也就可以讓 delegators 隨時取款,而不必儲備一定的流動性。
Consensus participation,即讓 delegators 以某種更輕量的方式參與以太坊的共識,衕時不給以太坊共識帶來額外的負擔。Vitalik 坦言許多 delegators 併不想這麽做,他們隻想最簡單地持有 LSTs,但他也認爲會有 delegators 會主動參與到共識中。Vitalik 提供了以太坊原生集成,和第三方項目集成兩種實現方案,下麵將逐一討論。
在以太坊協議層麵,首先把驗證者分爲覆雜驗證者(higher-complexity slashable tier)和簡單驗證者(lower-complexity tier)兩類,分別承擔不衕的工作來保證以太坊的性能和去中心化。
來源:@vbuterin/staking_2023_10"">https://notes.ethereum.org/@vbuterin/staking_2023_10
第三方項目集成指主要通過 staking pool 自身的升級來實現 delegators 對以太坊共識的參與。核心思想是在共識投票環節引入 delegators 和驗證者的聯合簽名來反映 delegators 群體的意願。以下是 Vitalik 提出的三種方案:
Vitalik 認爲上麵的方案如果採用得當,對權益證明設計的調整可以實現一舉兩得(降低質押中心化程度、減小以太坊共識負載):
對於上述方案,包括優化池內選舉、加強池間競爭、以太坊原生集成等,雖然處於不衕的抽象層次,但其目標都是爲了解決目前以太坊質押中心化和共識負載的問題。Vitalik 認爲具體的實現方案應該經過仔細考慮才能被採納,最優的方案應該在最小化協議改動的衕時仍然能夠實現所期望的目標。
參考 @StakingRewards 對以太坊質押生態的畫分,從底層曏上可以分爲驗證者層、質押層、橋接層、DeFi基礎設施層以及最上層的結構化産品層。內部的邏輯關繫和各自的價值可梳理如下:
來源:https://twitter.com/StakingRewards/status/1711409661734219886/photo/1
在質押生態中,質押層扮演了承上啟下的核心角色:爲以太坊引入更多的質押份額,併通過 LST 曏 DeFi 繫統輸送流動性。質押層的核心位置使得自身的變化能夠引起整個質押生態的變化,因此我們將著重分析相關方案對質押層項目的影響。本文中的質押賽道將主要代指質押層。
以上方案的實現角度不衕,但都會對質押賽道産生影響。我們將在下文中分析不衕方案帶來的影響,併推斷對應方案被採納的可行性。
以下簡要分析 Vitalik 提及的三種拓展 delegators 選擇權的方案帶來的潛在影響。
Consensus participation 的基本思想是讓更多簡單驗證者參與共識,兩個方案的區別在於通過以太坊原生集成實現,還是在第三方項目內部實現。
根據 Vitalik 的想法,以太坊原生集成的方案將會直接在網絡中畫分覆雜驗證者和簡單驗證者兩種群體。覆雜驗證者的質押門檻會提高到 2048 ETH,驗證者數量限製在 1 萬個,需要實時保持在線,負責主要的驗證和計算工作;而簡單驗證僅需利用自己的設備運行輕量客戶端,在特定時間參與共識,併且僅承擔投票等輕量級的工作。
註:2048 ETH 是 Vitalik 在原文中舉的例子,但其有較大可能成爲後續方案中採納的數字。結合 Vitalik 在文章 <Paths toward single-slot finality> 中的闡述以及 Vitalik 在原文中引用的 EIP-7251,我們可以得知這個數據具有現實意義:2048 ETH 能夠將均衡狀態下的驗證者個數限製在一個理想的水平,降低以太坊的共識負擔,爲實現 SSF 鋪平道路。衕時在 <Protocol and staking pool changes that could improve decentralization and reduce consensus overhead> 中,Vitalik 提出了一種實踐做法:以太坊可以先集成 EIP-7251 作爲過渡,即把驗證者餘額上限提高到 2048 ETH,衕時保留 32 ETH的下限;隨後再把 2048 ETH 作爲整體的質押限製,來讓驗證者自行選擇分層。綜上可知,在下麵的分析中用 2048 ETH 這個數字進行分析是具有較大參考價值的。
來源:@vbuterin/single_slot_finality"">https://notes.ethereum.org/@vbuterin/single_slot_finality
來源:https://etherscan.io/chart/ethersupplygrowth
來源:https://www.validatorqueue.com/
來源:https://vitalik.ca/general/2021/12/06/endgame.html
The Verge 相關內容,來源:https://twitter.com/VitalikButerin/status/1588669782471368704
Vitalik 還提出了僅僅通過 staking pool 來實現,而不必以太坊原生支持的實現方案。其核心是把驗證者私鑰再次拆分爲 P 和 Q 兩把,分別給驗證節點和用戶,通過 P 和 Q 的聯合簽名來讓用戶參與共識。
Vitalik 在文章中併未明確錶達對某種方案的偏好,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分析方案的效果和影響,併結合 Vitalik 往期文章和以太坊路線圖等信息來推斷可能髮生的事情。
在 Vitalik 的衆多演講和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核心思想:以太坊應該保持中立和極簡主義。雖然許多特性(如賬戶抽象、流動性質押服務、隱私賬戶等)對以太坊的競爭力有所提升,但以太坊併沒有選擇直接集成所有特性,而是將部分功能留給第三方項目來建設。衆多第三方項目也很好地解答了以太坊留下的命題,找到了自己的市場定位。然而,隨著以太坊自身的不斷演進,第三方項目麵臨的問題和機會也在變化。對於這些參與者而言,這不僅是一場適應性的考驗,更是一次深思熟慮未來、預見併把握終局機遇的時刻。
在本文的分析中,我們嘗試基於 Vitalik 的設想,對當前質押賽道相關項目在未來可能麵臨的變數進行了一次全麵的推演。盡管 Vitalik 在相關文章中規畫了以太坊的可能終局,但未來仍充滿不確定性,因爲現在的規畫可能隨著新的市場需求和技術進步而改變。在這種不斷變化的場景中,唯有具備終局思維和捕捉當前窗口紅利能力的玩家,才能在長期的競賽中保持領先。
Share
以太坊質押及其相關的衍生賽道無疑是近一兩年最爲火熱的話題。從 Beacon Chain 到 The Merge 再到上海上級,從LST 到 DVT 再到 Restaking、LSTfi,我們見證了質押以及相關賽道的崛起與迅速髮展。究其背後的驅動因素,我們不難髮現其髮展起源於以太坊質押的範式變化。因此我們也應該思考:以太坊的質押範式在長期會如何演進,又會如何影響相關賽道以及主要玩家。
Vitalik 在 10 月 7 日髮錶的名爲 <Protocol and staking pool changes that could improve decentralization and reduce consensus overhead> 的文章中提出了一些對目前的以太坊質押機製進行優化的方案,爲以太坊進一步降低中心化程度、減小共識負載提供了一種參考路徑。其中部分設想會對質押機製産生較大的改變,衕時又符合以太坊髮展的主要趨勢,因此我們將對文章進行解讀,併分析不衕方案對質押賽道的潛在影響。
Vitalik將以太坊目前的質押格局稱爲雙層質押(two-tiered staking),在該質押模式中存在兩層參與者:Node operators 和 Delegators。
目前 delegators 參與質押的主要方式是使用 Lido、Rocket Pool 等質押服務商提供的服務。
Vitalik 認爲雙層質押的模式帶來了兩個問題,分別是質押賽道的中心化風險和不必要的共識層負擔。
背景知識補充:
Slot(時隙):指一個新區塊被納入共識需要的時間,以太坊的一個 slot 約爲 12s。在每個 slot 中,網絡都會隨機選擇一位驗證者作爲區塊提議者, 該驗證者負責創建新區塊併髮送給網絡上的其他節點。 另外在每個 slot 中,都會隨機選擇一個驗證者委員會,通過他們的投票確定所提議區塊的有效性。 即不用所有的驗證者都參與某個 slot 的驗證工作,僅需被選中的委員會的驗證者正常參與即可,委員會的 2/3 票數可以讓 slot 的狀態穫得有效性。每個 slot 不要求所有的驗證者參與,可以方便管理網絡負荷。
Epoch(時段):指一個包含 32 個 slot 的時間段,以太坊的一個 epoch 大約爲 6.4min。在一個 epoch,某驗證者隻能加入一個委員會,網絡中所有的活躍驗證者需要出示證明來錶明自己在這個 epoch 的“活躍”狀態。每個 epoch的第一個 slot(正常情況下如此)也被稱爲檢查點(checkpoint)。
Finality(最終確定性):交易在分布式網絡中具有“最終確定性”是指,該交易成爲了區塊的一部分,而且除非銷毀大量 ETH 導緻區塊鏈回滾,否則便無法改變。以太坊通過“檢查點”區塊來管理確定性。如果一對檢查點(相鄰 epoch 的第一個 slot)穫得了質押 ETH 總數中 2/3 以上的投票,那麽這對檢查點將被升級。 這兩個檢查點中較新的一個會變成“合理”狀態,較舊的一個檢查點從上個 epoch 穫得的合理狀態升級爲“最終確定”狀態。平均而言,用戶交易將位於一個 epoch 中間的一個區塊中,距離下一個檢查點還有半個 epoch,錶明交易最終確定爲 2.5 個 epoch,約 16min(經過 0.5 個 epoch,到達下個檢查點;再經過 1 個 epoch,下個檢查點穫得合理狀態;再經過 1個 epoch,下個檢查點穫得最終確定狀態)。理想情況下,一個 epoch 的第 22 個 slot 將實現該 epoch 檢查點的合理性。因此,交易最終確定平均爲 14min(16+32+22 個 slot)。
Single Slot Finality(SSF,單時隙確定性):即每個 slot 産出區塊後立即實現最終確定性。目前以太坊最終確定區塊所需的時間太長,大多數用戶都不希望等待約 15min 才能最終確定交易,而且製約了希望實現高交易吞吐量的應用的髮展。此外,區塊提議和最終確定之間的延遲也爲短時間重組創造了機會,攻擊者可利用這種方式審查某些區塊或進行 MEV 提取。處理分階段升級區塊的機製也相當覆雜,是以太坊代碼庫中較容易出現細微漏洞的部分之一。 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將最終確定時間縮短到一個 slot 來解決。SSF 在以太坊路線圖中處於 The Merge 分支(參考:https://twitter.com/VitalikButerin/status/1588669782471368704/photo/1),是以太坊長期的目標之一。但以太坊官方預計 SSF 不會在幾年內推出,其需要 Verkle Trees 和 Danksharding 等重大升級作爲前置工作。
Vitalik 指出目前的 delegators 併沒有髮揮好應有的作用,衕時認爲上述兩個問題都可以通過賦予 delegators 更多的權利和義務來解決。主要的兩個解決問題的方曏是 Expanding delegate selection powers 和 Consensus participation。
Expanding delegate selection powers,即拓展 delegators 的選擇權,讓他們在選擇質押服務商和節點運營商時具有更主動的地位。目前這種方式實際上是部分存在的,因爲持有 stETH 或者rETH 的 delegators 可以直接提款,再質押到別的 staking pool 中,但其中存在較多局限,比如不能直接選擇運營商、提款不夠靈活等。
Vitalik 提及了三種拓展 delegators 選擇權的方式:
關於slash:
什麽是 slash(罰沒):以太坊共識需要一定的激勵機製讓驗證者積極錶現。驗證者參與以太坊共識需要提前質押一定數量的 ETH。如果驗證者出現不當行爲,其質押的 ETH 可能會被銷毀(slash)。 主要有兩種行爲被視爲不誠實:在一個 slot 中提出多個區塊(模棱兩可)和提交相互矛盾的投票。
爲什麽降低 slash 數額能減少 delegators 麵臨的風險:在當前的雙層質押結構中,delegators 隻提供了質押的 ETH,而驗證者的行爲實際上是節點運營商的行爲,因此運營商作惡時會導緻 delegators 代爲受懲罰。Rocket Pool 等項目要求節點運營商也需要貢獻一定的質押 ETH,以減小其中的委托代理問題。如果在以太坊層麵把可以 slash 的 ETH 數量降低到節點運營商的份額可以覆蓋的程度,那麽 delegators 可以消除 slash 風險,質押服務商也就可以讓 delegators 隨時取款,而不必儲備一定的流動性。
Consensus participation,即讓 delegators 以某種更輕量的方式參與以太坊的共識,衕時不給以太坊共識帶來額外的負擔。Vitalik 坦言許多 delegators 併不想這麽做,他們隻想最簡單地持有 LSTs,但他也認爲會有 delegators 會主動參與到共識中。Vitalik 提供了以太坊原生集成,和第三方項目集成兩種實現方案,下麵將逐一討論。
在以太坊協議層麵,首先把驗證者分爲覆雜驗證者(higher-complexity slashable tier)和簡單驗證者(lower-complexity tier)兩類,分別承擔不衕的工作來保證以太坊的性能和去中心化。
來源:@vbuterin/staking_2023_10"">https://notes.ethereum.org/@vbuterin/staking_2023_10
第三方項目集成指主要通過 staking pool 自身的升級來實現 delegators 對以太坊共識的參與。核心思想是在共識投票環節引入 delegators 和驗證者的聯合簽名來反映 delegators 群體的意願。以下是 Vitalik 提出的三種方案:
Vitalik 認爲上麵的方案如果採用得當,對權益證明設計的調整可以實現一舉兩得(降低質押中心化程度、減小以太坊共識負載):
對於上述方案,包括優化池內選舉、加強池間競爭、以太坊原生集成等,雖然處於不衕的抽象層次,但其目標都是爲了解決目前以太坊質押中心化和共識負載的問題。Vitalik 認爲具體的實現方案應該經過仔細考慮才能被採納,最優的方案應該在最小化協議改動的衕時仍然能夠實現所期望的目標。
參考 @StakingRewards 對以太坊質押生態的畫分,從底層曏上可以分爲驗證者層、質押層、橋接層、DeFi基礎設施層以及最上層的結構化産品層。內部的邏輯關繫和各自的價值可梳理如下:
來源:https://twitter.com/StakingRewards/status/1711409661734219886/photo/1
在質押生態中,質押層扮演了承上啟下的核心角色:爲以太坊引入更多的質押份額,併通過 LST 曏 DeFi 繫統輸送流動性。質押層的核心位置使得自身的變化能夠引起整個質押生態的變化,因此我們將著重分析相關方案對質押層項目的影響。本文中的質押賽道將主要代指質押層。
以上方案的實現角度不衕,但都會對質押賽道産生影響。我們將在下文中分析不衕方案帶來的影響,併推斷對應方案被採納的可行性。
以下簡要分析 Vitalik 提及的三種拓展 delegators 選擇權的方案帶來的潛在影響。
Consensus participation 的基本思想是讓更多簡單驗證者參與共識,兩個方案的區別在於通過以太坊原生集成實現,還是在第三方項目內部實現。
根據 Vitalik 的想法,以太坊原生集成的方案將會直接在網絡中畫分覆雜驗證者和簡單驗證者兩種群體。覆雜驗證者的質押門檻會提高到 2048 ETH,驗證者數量限製在 1 萬個,需要實時保持在線,負責主要的驗證和計算工作;而簡單驗證僅需利用自己的設備運行輕量客戶端,在特定時間參與共識,併且僅承擔投票等輕量級的工作。
註:2048 ETH 是 Vitalik 在原文中舉的例子,但其有較大可能成爲後續方案中採納的數字。結合 Vitalik 在文章 <Paths toward single-slot finality> 中的闡述以及 Vitalik 在原文中引用的 EIP-7251,我們可以得知這個數據具有現實意義:2048 ETH 能夠將均衡狀態下的驗證者個數限製在一個理想的水平,降低以太坊的共識負擔,爲實現 SSF 鋪平道路。衕時在 <Protocol and staking pool changes that could improve decentralization and reduce consensus overhead> 中,Vitalik 提出了一種實踐做法:以太坊可以先集成 EIP-7251 作爲過渡,即把驗證者餘額上限提高到 2048 ETH,衕時保留 32 ETH的下限;隨後再把 2048 ETH 作爲整體的質押限製,來讓驗證者自行選擇分層。綜上可知,在下麵的分析中用 2048 ETH 這個數字進行分析是具有較大參考價值的。
來源:@vbuterin/single_slot_finality"">https://notes.ethereum.org/@vbuterin/single_slot_finality
來源:https://etherscan.io/chart/ethersupplygrowth
來源:https://www.validatorqueue.com/
來源:https://vitalik.ca/general/2021/12/06/endgame.html
The Verge 相關內容,來源:https://twitter.com/VitalikButerin/status/1588669782471368704
Vitalik 還提出了僅僅通過 staking pool 來實現,而不必以太坊原生支持的實現方案。其核心是把驗證者私鑰再次拆分爲 P 和 Q 兩把,分別給驗證節點和用戶,通過 P 和 Q 的聯合簽名來讓用戶參與共識。
Vitalik 在文章中併未明確錶達對某種方案的偏好,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分析方案的效果和影響,併結合 Vitalik 往期文章和以太坊路線圖等信息來推斷可能髮生的事情。
在 Vitalik 的衆多演講和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核心思想:以太坊應該保持中立和極簡主義。雖然許多特性(如賬戶抽象、流動性質押服務、隱私賬戶等)對以太坊的競爭力有所提升,但以太坊併沒有選擇直接集成所有特性,而是將部分功能留給第三方項目來建設。衆多第三方項目也很好地解答了以太坊留下的命題,找到了自己的市場定位。然而,隨著以太坊自身的不斷演進,第三方項目麵臨的問題和機會也在變化。對於這些參與者而言,這不僅是一場適應性的考驗,更是一次深思熟慮未來、預見併把握終局機遇的時刻。
在本文的分析中,我們嘗試基於 Vitalik 的設想,對當前質押賽道相關項目在未來可能麵臨的變數進行了一次全麵的推演。盡管 Vitalik 在相關文章中規畫了以太坊的可能終局,但未來仍充滿不確定性,因爲現在的規畫可能隨著新的市場需求和技術進步而改變。在這種不斷變化的場景中,唯有具備終局思維和捕捉當前窗口紅利能力的玩家,才能在長期的競賽中保持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