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Alpha 限時賞金活動第三期上線!
在 Alpha 區交易熱門代幣,瓜分 $30,000 獎池!
💰 獎勵規則:
1️⃣ 連續2日每日交易滿 128 USDT,即可參與共享 $20,000 美金盲盒獎勵
2️⃣ 累計買入 ≥1,024 USDT,交易量前100名可直領獎勵 100美金盲盒
⏰ 活動時間:8月29日 16:00 — 8月31日 16:00 (UTC+8)
👉 立即參與交易: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841
#GateAlpha # #GateAlphaPoints # #onchain#
CZ膽子真大:把香港Web3政策罵了個遍
8 月 27 日,在香港大學舉辦的「香港加密金融論壇」上,CZ的發言直白露骨,把香港Web3政策罵了個遍。
本文是去掉禮貌性措施之後的核心觀點陳述和解讀:
01 關於穩定幣:管得多的全失敗
美國這一屆政府非常聰明,憑藉其商業背景,深刻理解了 Tether 對美元全球地位的戰略價值。目前約有 1000 多億 USDT 資金購買了美國國債,而 Tether 在全球範圍內被廣泛使用。
關鍵在於,美國人本身並不需要穩定幣——他們可以直接使用銀行 ACH 系統進行美元交易。幾乎所有 USDT 用戶都在美國境外,這實際上擴大了美元的全球影響力。
美國於 7 月通過《GENIUS 法案》時,提出限制央行數字貨幣(CBDC)發展的政策方向,這一舉措體現了對美元全球主導地位的深遠戰略布局。
穩定幣之所以廣受歡迎,正是因爲其高度的自由流通性和良好的使用體驗,而一些政府主導發行的數字貨幣在監管和監控方面可能更加嚴格,這反而會影響市場的接受度。
其實,自 2014 年以來,已有超過 20 個國家嘗試發行 CBDC,但沒有一個真正獲得市場層面上的成功。
----個人解讀----
香港發行穩定幣獲得大量關注,但其實香港就在用嚴格的監管和監控主導發行,例如
穩定幣發行人必須對 每一位持有者進行身分驗證(KYC),即便是使用匿名或非托管錢包的用戶,也需完成驗證才能參與交易。
當局認爲,在缺乏其他有效措施的情況下,“對每位持有人進行身分核查”是應對洗錢與恐怖融資的必要手段。
02 關於RWA:牌照太多,資產不行
以房地產爲例,即使是波動較大的香港地產市場,相對於比特幣而言波動仍然很小。這種波動不大的資產發幣後,因爲波動不大所以交易性不強,訂單簿(Order Book)深度不夠。這時流動性就會變低,投資者就不會下很多單,從而形成惡性循環:訂單簿太淺,交易量就會變低。
如果投資者試圖進出上億元級別的資金,幾乎無法成交;即便資產上鏈,流動性依然不足,反而更容易引發意外波動,甚至被短期操縱。
有的地方,企業需要申請不同的牌照:期貨牌照、現貨牌照、數字貨幣牌照、銀行托管牌照等等。當牌照拿得比較多的時候,業務模式也會比較受限,很多時候往往一個業務都跑不起來。
直接打臉香港,
而且在香港做的大部分 RWA 產品(尤其是房地產、基金、債券通證化) 都會被香港證監會視爲“證券”或“集體投資計劃(CIS)”。涉及的牌照主要有:
第 1 類牌照:證券交易
如果你的平台撮合 RWA token 的買賣 → 需要。
第 4 類牌照:就證券提供意見
如果你的業務涉及爲客戶推薦、設計 RWA 投資方案 → 需要。
第 6 類牌照:就機構融資提供意見
如果涉及 RWA 項目發行、代幣化融資(比如地產發幣) → 需要。
第 7 類牌照:自動化交易服務(ATS)
如果你運營一個二級市場平台(例如 STO 交易所) → 必須申請。
第 9 類牌照:資產管理
如果設立 Tokenized Fund(通證化基金)並代客理財 → 需要。
03 關於交易所:不要搞獨立王國!
許多國家或地區在加密行業監管初期,往往選擇以嚴格管控來降低風險、確保安全。
監管部門擔心出錯,因此通常會要求所有業務都在本地進行:本地牌照、本地辦公室、本地員工、本地合規部門、本地服務器、本地數據存儲、本地撮合引擎、本地用戶基礎,以及完全獨立於國外的本地錢包基礎設施等。
這種想法在傳統物理世界中相對容易實現,比如通過保險箱和物理隔離來控制。但在數字貨幣行業,這種區別意義不大。無論服務器位於香港、新加坡還是美國,被黑客攻擊的幾率都是相同的,因爲一切都在線上運行。
更重要的是,如果要分割運營,僅構建一個安全的錢包基礎設施往往需要投入 10 億美元級別的成本。而且問題不止在於資金,更在於人才的短缺——你很難重復招聘到數百位全球頂級安全專家來搭建這套基礎體系。復制一套完整系統的成本,實際上等同於建立一個一流的國際化交易所的成本。
從流動性角度來看,如果只允許本地居民交易,以香港爲例, 800 萬人口,或者其他小國 20 萬到 30 萬的活躍用戶基數,根本無法產生足夠的交易量。沒有流動性,價格波動就會非常劇烈,這實際上對用戶是有害的。
據我了解,香港多數持牌交易所目前處於虧損狀態,盡管短期內尚能維持,但這種虧損模式難以長期持續。
要求本地建基礎設置的,香港幾乎是全球獨一份,參考翻天!香港開始限制硬錢包了!
關於交易所的困境可以參考這樣下去香港的VATP牌照就要成笑話了?
04 關於未來:香港要趕緊改!
香港在前幾年可能相對保守,這完全可以理解,隨着全球形勢的變化,香港現在表現得非常積極。
如果美國股票也能順利上鏈,將進一步鞏固美國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的主導地位。
而其他國家如果不參與這一變革,也可能面臨被邊緣化的風險。
比如,港交所作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重要交易所,如果在這一輪變革中缺席,其影響力可能會逐漸減弱。上交所等其他亞洲交易所也面臨同樣的戰略選擇。
這都不用我解讀, CZ說的話很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