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共榮:李正茂論人工智能與元宇宙發展(附PPT)

大連接、大數據、大模型是人工智能發展的三大特徵。

大連接是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大數據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大模型引領著人工智能2.0發展,是人工智能發展的精髓。這是全球雲網寬帶產業協會董事會主席李正茂在“2024·人工智能+未來產業發展大會”主論壇上指出的人工智能發展三“大”特徵。

“2024·人工智能+未來產業發展大會”於12月12日在廣州舉行,李正茂出席並作題為《人工智能與元宇宙發展》的主旨演講。

李正茂指出,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不斷加速突破,引領著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時,它作為通用性最廣泛的關鍵共性技術,正深刻影響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模型加速演進,正在重塑產業和市場競爭格局。

那麼,人工智能技術與元宇宙發展有什麼關係,它們是相生相剋,還是共生共榮?李正茂從人工智能發展的三“大”特徵、元宇宙很可能成為數字經濟的下一波浪潮、人工智能的興起將極大地促進元宇宙發展等三個方面,談對人工智能與元宇宙發展的認識。

人工智能發展的三“大”特徵

在李正茂看來,人工智能發展有三“大”特徵。

人工智能的概念產生於20世紀50年代,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擴展和學習人類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技術科學。上世紀7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先後開展人工智能研究,全球人工智能的發展經歷了幾次大起大落。李正茂表示,在發展過程中,人工智能領域主要形成了三大學派:一是符號主義(symbolicism),二是連接主義(connectionism),三是行為主義(actionism)。

簡要追溯人工智能發展史可以看到,從連接主義到機器學習,再到深度學習,神經網絡間的連接機制與學習算法不斷演進,引領著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而究其本質,是大連接,是建立在複雜網絡連接上的多層處理。因此,李正茂認為,“大連接是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是人工智能發展的第一個特徵。

眾所周知,支撐人工智能發展的有三大要素:算力、算法和數據。其中,大數據發揮了重要作用,是人工智能技術和應用發展的關鍵。據統計,2011年全球數據總量達到1.8ZB(1ZB等於1萬億GB),2020年全球數據總量達到60ZB,十年間增長了32倍多。而在2021年、2022年兩年間,全球數據總量又增長了35.5%,2022年全球數據總量達到81.3ZB。

高速增長的數據總量,奠定了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突破的基礎。李正茂指出,人工智能技術與大數據技術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一方面,將進一步增強大數據的“5V”特性,即增強大數據的Volume(海量數據規模)特性、Velocity(高速數據處理)特性,成倍擴展大數據的Variety(多樣數據類型)特性,深入挖掘大數據的Value(應用價值)特性,並不斷提升數據質量,增強Veracity(真實性)。另一方面,大數據“5V”不斷賦能人工智能技術,催生其實際應用場景成熟,促進人工智能技術大規模、普適性發展及應用落地,更加智能化地挖掘數據中蘊含的價值,將多樣化的數據資源轉化為有價值的數據資產,全面支撐數字經濟社會發展,為人類社會帶來全新的智慧生產模式和生活方式。因此,李正茂總結,“大數據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是人工智能發展的第二個特徵。

大模型是基於包括數學、統計學、電腦科學、物理學、工程學、神經學、語言學、哲學、人工智能學等多技術學科融合的一次突變。李正茂認為,大模型的發展,對人類社會帶來了三大革命性變化:一是大模型推動弱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AGI)躍升,二是大模型推動生產力從算力向機器智力躍升,三是大模型推動數字社會向智能社會躍升。

當前,大模型已經在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等建立了比較完備的生態;可以預見,未來全球大模型的佈局,將是十幾個通用大模型,與成百上千個行業大模型互為補充。因此,李正茂總結人工智能發展的第三個特徵:“大模型引領著人工智能2.0發展,是人工智能發展的精髓”。

元宇宙很可能成為數字經濟的下一波浪潮

近年來全球數字經濟快速增長,成為各國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中國數字經濟佔GDP總量的比重已經接近50%,預計明年要超過50%。李正茂表示,一旦數字經濟佔GDP的比重超過50%,就意味著全社會整體進入數字社會,數字技術成為全社會發展最重要的驅動力。

數字經濟的發展方向是數實結合,即數字經濟要和實體經濟相融合、相結合。李正茂認為,到2035年前後,數實結合可能達到一個高峰。達到高峰以後,數字經濟的下一波浪潮可能就是元宇宙。

一是從歷史演變來看,元宇宙代表著人類對虛擬世界的美好向往。元宇宙是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結合,它將虛擬世界具象化,滿足了人類對虛擬世界的探索。物理空間、實體空間是有限的,而虛擬世界、虛擬空間是無限的,它可能比物理空間更有想象力、更有創新性。李正茂認為,當一個有限的實體空間和一個無限的虛擬空間相結合之後所形成的發展空間是當前人們所無法想象的,這正好比30多年前錢學森先生提出元宇宙的雛形“靈境”,而在今天才隱隱約約看到它的影子。那麼,這個虛擬的世界究竟有多美好,非常值得人們去探索。

二是從技術發展來看,元宇宙是人類信息技術與交互方式演變中的必然結果,是信息交互方式的升維。李正茂表示,元宇宙“虛擬+現實”的新型融合形態,是賽博空間更成熟的一種形式,它將信息創造和交互的主體由人擴展到智能體,將會創造信息互動的新階段。

三是從文化創新來看,元宇宙將推動藝術與文化體系的突破,開闢文化藝術領域新天地。李正茂指出,以元宇宙為代表的新科學、新技術、新理念正在重構社會文明,推動文化藝術與數字資產的融合,極大地擴充文化藝術傳播途徑,帶來更豐富的藝術表現手段,催生文化藝術創作的新範式。

四是從應用推廣來看,元宇宙已經在眾多應用領域展示了其巨大的可能性,正在推動構建多場景應用平臺。李正茂強調,元宇宙在與現實生活交織的共生世界裡,能夠“以虛補實”,有望以全新的方式帶動產業升級和躍遷。

因此,李正茂認為,元宇宙極有可能成為數字經濟的下一波浪潮,這個時間點可能在2035年左右,這一波浪潮會來得更加凶猛,超乎想象。

人工智能的興起將極大促進元宇宙發展

人工智能是構成元宇宙的重要技術元素,只有AI發展了,元宇宙才能發展,所以李正茂認為,AI的興起將極大地促進元宇宙發展,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術必將深度融入元宇宙。

一是AI融入元宇宙的技術體系。元宇宙的技術體系通常稱為BASIC。其中,“B”指區塊鏈,“A”指人工智能,“S”指空間計算(Spatial computing),“I”指交互(interactivity),“C”就是算力和通信。李正茂表示,通過對元宇宙“BASIC”技術體系的解釋,人工智能的興起必將極大地促進元宇宙發展。

二是“AI+元宇宙”創造新的數字社會。AI是數字經濟的新引擎,元宇宙是數字經濟的新形態。李正茂認為,在AI加持下,元宇宙將重塑社會規則,改變實體產業的運行模式和經營形態;重構社會資源配置方式,構建虛實相生的數字社會新形態,對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性影響。

三是“AIGC+元宇宙”作為核心驅動,開創智能Web3.0時代。生成式AI能夠為元宇宙的內容創作提供強大支持,隨著生成式AI技術的不斷髮展,元宇宙在旅遊、教育、娛樂、購物等領域會實現更多創新,進一步擴大應用市場,並推動去中心化的Web3.0網絡生態發展,更加智能化地實現信息和價值雙向互動,為用戶提供更高的網絡使用價值。

“人工智能與元宇宙共生共榮的發展,必將深刻地改變經濟社會形態,為人們帶來更加美好的生活。”李正茂最後指出。

附演講PPT全文

來源:新浪

作者:通信產業報網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非招攬或要約,也不提供投資、稅務或法律諮詢。詳見聲明了解更多風險披露。
  • 讚賞
  • 2
  • 分享
留言
0/400
GateUser-fa0aaa9fvip
· 2024-12-27 11:57
PPT怎么对接社区?
回復0
查看更多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