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潮水退去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用巴菲特這句話來形容當下的 Crypto 市場大概是最好的描述,過去一段時間總能零零散散聽到或看到一些關於誰又「退圈」的訊息,這種訊息更多的不是來源於吐槽或抱怨,反而成為了行業當下的狀態表達。 (前情提要:TEAMZ Summit 2025 官方議程公佈: Web3 AI 未來的重磅討論即將上演 ) (背景補充:親歷 7.7 級大地震,我在泰國清邁數位遊牧的所見所聞 ) 當潮水退去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為什麼近期不少人選擇離開 Web3 行業,筆者大致追蹤了下,無非以下幾個主要原因。 首先最多的是因為過去一段時間行情的慘淡或者因為行情帶來的變故,導致一些人不得不暫時離開這個行業,去尋找「新生」;其次,過去一兩年 Web3 一直處於某種不被討好的「病態」增長中,一些價值創造者選擇離開這個領域,因為他們看不到真正的價值增長;另外,還有一部分人看到了 AI 的興起,認為 Web3 已經成為了過去式,他們將去追尋新的藍海市場。 當然,以上原因細化到個體上來看差異明顯,但這些所有的理由都不能從區域性變為整體,畢竟市場上的大多數人還是選擇保持觀望或者繼續躬身建設,因為這個發展十多年的行業已經不是第一次面臨這樣的困境。 只是因為一些離開這個行業的人可能是某個較有影響力的 KOL,所以看起來會影響到不少人的心態。但筆者以為,現階段才是真正考驗 Builder 的時刻,拋開這些表面的浮躁,我們需要看到更多行業處於變化或者還沒有被改變的東西,在此將從以下 3 個方面做一簡述。 Web3 行業已經從藍海步入紅海了嗎? 根據 BTC 金融服務公司 River 三月釋出的研究報告指出,目前全球僅有 4% 的人口持有 BTC,其中 BTC 持有比例最高的是美國,約有 14% 的人持有 BTC。而從發展階段看,目前的 BTC 採用率相當於 1990 年的網際網路或者 2005 年的移動社交。 通過這個簡單的資料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目前以 BTC 為首的數位資產採用率仍然處於早期階段,遠不及所謂的已經成為紅海市場。甚至從行業影響力來看,像貝萊德、富達這樣的傳統金融巨頭才剛剛入場,試想,他們會傻兮兮的進來當接盤俠嗎? 從邏輯和資料分析,我們必須承認,如果數位資產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或者 Web3 是網際網路與 AI 的交匯點,那麼這場比賽最大可能性也是才剛剛從起點跑到中點,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Web3 市場只剩浮誇的 MEME 敘事了嗎? 當然,對於很多這個行業的價值創造來說,過去一年最被大家詬病的自然是 MEME 的爆火,因為 MEME 吸引了太多注意力,又因為 MEME 導致不少進入這個行業的人遭遇了一次清洗,甚至對行業喪失信心,但正如筆者在之前的 Weekly 中所說,MEME 正處於進化中,經歷泡沫後需要新的復甦增長,而這種增長或許可以給行業帶來價值。 其次,我們不應該只看到一些表面的熱點變化,建設者們依然在建設,價值專案依然在尋找自身的突破。通過過去一年活躍開發者的數量變化,可以看到,儘管經歷了下滑,但依然處於較高位。 雖然目前看起來市場變得冷清,且缺乏像上一個週期類似 DeFi 這樣具備行業突破性的大敘事出現,但站在當下回看過去總是從容不迫的充滿機會,而站在當下去看未來卻又少了幾分成竹在胸,可這不就是任何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嗎? 哪怕現在回看 2018 年的 Web3 行業,依然是糟糕至極,甚至比現在還差數十倍,但這些並沒有妨礙後來的大爆發,我們需要時間和耐心去等待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Web3 市場會一直「跌跌不休」嗎? 最後自然是關於價格的問題,超過 90% 的人會覺得這一輪週期與之前的幾輪大不相同,且沒有太多相似性,所以不少「刻舟求劍」的預判都成了炮灰,但如果週期的概念依然有效,那麼我們大概率還處於這輪週期之中,只是沒有了往昔的瘋狂普漲。 最近因為 GS 的問題,美股暴跌,兩天時間蒸發近 6.5 兆美元市值,美股三大指數均錄得 2020 年 3 月以來最大兩日跌幅以及最大周線跌幅,這也帶動全球金融市場出現了較為極端的行情,並且這一波動能否在短期內迎來改觀,還需謹慎看待。 所以,當 BTC 已經回撤近 30%,當金融市場遭遇數年一遇的大變故時,整個 Crypto 市場還能獨善其身嗎,或許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但咱們最早的經濟學家,也被稱為「財神」的范蠡有句經典的話值得品味,「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或許現在我們正處於「視一切如糞土」的微妙時刻。 BTC 最終會到 50 萬美金一枚嗎?7 年前說 BTC 會到 100 萬元一枚聽起來也是笑話,現在好像離得也不遠了,活在當下總要面對現實,但面對未來卻要保持審慎樂觀,一直在路上,一直 Build。 相關報導 不只MEME?$FO代幣無縫鏈接Web2與Web3,空投、千萬獎池、萬人演唱會,FO-X生態有何亮點? 幣安Web3錢包「一個月4次打新」,用戶投入BNB收益率多少?一定賺嗎? 串聯萬物的 MCP 加上 Web3,能成下一波 AI 百倍敘事嗎?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選擇離開 Web3?市場低迷該如何穩定心態〉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動區BlockTempo《動區動趨-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新聞媒體》。
210k 帖子
164k 帖子
133k 帖子
78k 帖子
65k 帖子
60k 帖子
55k 帖子
52k 帖子
51k 帖子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選擇離開 Web3?市場低迷該如何穩定心態
「當潮水退去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用巴菲特這句話來形容當下的 Crypto 市場大概是最好的描述,過去一段時間總能零零散散聽到或看到一些關於誰又「退圈」的訊息,這種訊息更多的不是來源於吐槽或抱怨,反而成為了行業當下的狀態表達。 (前情提要:TEAMZ Summit 2025 官方議程公佈: Web3 AI 未來的重磅討論即將上演 ) (背景補充:親歷 7.7 級大地震,我在泰國清邁數位遊牧的所見所聞 ) 當潮水退去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為什麼近期不少人選擇離開 Web3 行業,筆者大致追蹤了下,無非以下幾個主要原因。 首先最多的是因為過去一段時間行情的慘淡或者因為行情帶來的變故,導致一些人不得不暫時離開這個行業,去尋找「新生」;其次,過去一兩年 Web3 一直處於某種不被討好的「病態」增長中,一些價值創造者選擇離開這個領域,因為他們看不到真正的價值增長;另外,還有一部分人看到了 AI 的興起,認為 Web3 已經成為了過去式,他們將去追尋新的藍海市場。 當然,以上原因細化到個體上來看差異明顯,但這些所有的理由都不能從區域性變為整體,畢竟市場上的大多數人還是選擇保持觀望或者繼續躬身建設,因為這個發展十多年的行業已經不是第一次面臨這樣的困境。 只是因為一些離開這個行業的人可能是某個較有影響力的 KOL,所以看起來會影響到不少人的心態。但筆者以為,現階段才是真正考驗 Builder 的時刻,拋開這些表面的浮躁,我們需要看到更多行業處於變化或者還沒有被改變的東西,在此將從以下 3 個方面做一簡述。 Web3 行業已經從藍海步入紅海了嗎? 根據 BTC 金融服務公司 River 三月釋出的研究報告指出,目前全球僅有 4% 的人口持有 BTC,其中 BTC 持有比例最高的是美國,約有 14% 的人持有 BTC。而從發展階段看,目前的 BTC 採用率相當於 1990 年的網際網路或者 2005 年的移動社交。 通過這個簡單的資料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目前以 BTC 為首的數位資產採用率仍然處於早期階段,遠不及所謂的已經成為紅海市場。甚至從行業影響力來看,像貝萊德、富達這樣的傳統金融巨頭才剛剛入場,試想,他們會傻兮兮的進來當接盤俠嗎? 從邏輯和資料分析,我們必須承認,如果數位資產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或者 Web3 是網際網路與 AI 的交匯點,那麼這場比賽最大可能性也是才剛剛從起點跑到中點,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Web3 市場只剩浮誇的 MEME 敘事了嗎? 當然,對於很多這個行業的價值創造來說,過去一年最被大家詬病的自然是 MEME 的爆火,因為 MEME 吸引了太多注意力,又因為 MEME 導致不少進入這個行業的人遭遇了一次清洗,甚至對行業喪失信心,但正如筆者在之前的 Weekly 中所說,MEME 正處於進化中,經歷泡沫後需要新的復甦增長,而這種增長或許可以給行業帶來價值。 其次,我們不應該只看到一些表面的熱點變化,建設者們依然在建設,價值專案依然在尋找自身的突破。通過過去一年活躍開發者的數量變化,可以看到,儘管經歷了下滑,但依然處於較高位。 雖然目前看起來市場變得冷清,且缺乏像上一個週期類似 DeFi 這樣具備行業突破性的大敘事出現,但站在當下回看過去總是從容不迫的充滿機會,而站在當下去看未來卻又少了幾分成竹在胸,可這不就是任何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嗎? 哪怕現在回看 2018 年的 Web3 行業,依然是糟糕至極,甚至比現在還差數十倍,但這些並沒有妨礙後來的大爆發,我們需要時間和耐心去等待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Web3 市場會一直「跌跌不休」嗎? 最後自然是關於價格的問題,超過 90% 的人會覺得這一輪週期與之前的幾輪大不相同,且沒有太多相似性,所以不少「刻舟求劍」的預判都成了炮灰,但如果週期的概念依然有效,那麼我們大概率還處於這輪週期之中,只是沒有了往昔的瘋狂普漲。 最近因為 GS 的問題,美股暴跌,兩天時間蒸發近 6.5 兆美元市值,美股三大指數均錄得 2020 年 3 月以來最大兩日跌幅以及最大周線跌幅,這也帶動全球金融市場出現了較為極端的行情,並且這一波動能否在短期內迎來改觀,還需謹慎看待。 所以,當 BTC 已經回撤近 30%,當金融市場遭遇數年一遇的大變故時,整個 Crypto 市場還能獨善其身嗎,或許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但咱們最早的經濟學家,也被稱為「財神」的范蠡有句經典的話值得品味,「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或許現在我們正處於「視一切如糞土」的微妙時刻。 BTC 最終會到 50 萬美金一枚嗎?7 年前說 BTC 會到 100 萬元一枚聽起來也是笑話,現在好像離得也不遠了,活在當下總要面對現實,但面對未來卻要保持審慎樂觀,一直在路上,一直 Build。 相關報導 不只MEME?$FO代幣無縫鏈接Web2與Web3,空投、千萬獎池、萬人演唱會,FO-X生態有何亮點? 幣安Web3錢包「一個月4次打新」,用戶投入BNB收益率多少?一定賺嗎? 串聯萬物的 MCP 加上 Web3,能成下一波 AI 百倍敘事嗎?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選擇離開 Web3?市場低迷該如何穩定心態〉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動區BlockTempo《動區動趨-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新聞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