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對華關稅即刻生效,市場反彈受挫?聯準會閉門會議暗藏玄機?

撰文:Luke,火星財經

2025年4月8日,全球金融市場因美中貿易戰升級而劇烈動蕩。美國宣布,因中國未在周二中午前撤銷34%反制關稅,將從4月9日起對中國商品加徵50%附加關稅,使總關稅升至104%。這一舉措被視爲經濟脫鉤的信號,市場早盤的樂觀情緒迅速崩塌,比特幣(BTC)昨日衝高至81243 USDT後回落至76413 USDT。與此同時,聯準會將於4月7日召開閉門會議,引發猜測:他們是否在籌備緊急降息以應對潛在危機?本文將剖析關稅升級的衝擊、市場動態的連鎖反應、聯準會過往閉門會議的歷史教訓,以及當前的可能對策。

一、104%關稅落地:貿易戰進入“核戰”模式

特朗普政府對華關稅政策步步加碼:2月起徵收10%,3月追加10%,上周加徵34%,如今再加50%,總計104%。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Martin Chorzempa指出:“如此高的關稅意味着雙方可能徹底停止貿易往來。”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稱中國爲“最大的貿易掠奪者”,指責其在“市場崩潰”之際加徵34%關稅,無視他“不得報復”的警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回應:“貿易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只會拖垮全球經濟。中方不挑釁,但絕不退縮,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捍衛權益。”這一強硬表態顯示雙方已無妥協餘地。分析人士警告,若貿易戰全面爆發,全球供應鏈將面臨重創,經濟衰退風險陡增。

市場反應迅猛。美股周二早盤因談判希望漲,但白宮確認高關稅即刻生效後,三大指數尾盤跳水。道指收跌0.84%至37645.59點,標普500跌1.57%至4982.77點,納指跌2.15%至15267.91點。蘋果股價因供應鏈風險尾盤跌5%。比特幣昨日衝高後回落至76413 USDT,跌幅約6%,凸顯避險情緒升溫。

二、市場承壓:美債拋售、基差交易風險與衰退信號齊鳴

關稅升級加劇了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美債市場首當其衝,周二美國財政部58億美元三年期國債拍賣遇冷,交易商認購比例達20.7%,創2023年12月以來最高。10年期美債收益率升至4.3%,兩日累計漲近30個基點。BMO Capital Markets的Vail Hartman表示:“拍賣疲軟可能加劇外國投資者撤離美債的擔憂。”

對沖基金的去槓杆化進一步推高風險。一位華爾街交易員透露:“美債已失去避險吸引力,市場正全面拋售。”中金公司指出,自2022年聯準會縮表以來,對沖基金通過基差交易成爲美債主要買家,規模約1萬億美元,槓杆率高達50至100倍。這種策略依賴低波動率,一旦市場動蕩加劇,平倉潮將不可避免。周二30年期掉期利率與國債利差的異常波動,正是這一風險的體現。Marlborough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James Athey警告:“這讓人想起2020年3月基差交易崩盤時的情景。”Citigroup的Andrew Hollenhorst補充:“高質量資產被拋售,可能預示系統性風險臨近。”

與此同時,衰退信號愈發刺耳。4月9日,摩根大通發布報告稱,與美國經濟密切相關的股票已消化近80%的經濟衰退概率。其基於市場的衰退指標顯示,羅素2000指數在近期拋售中首當其衝,反映出的衰退可能性高達79%。標普500指數對應的概率爲62%,基本金屬爲68%,5年期美債爲54%。相比之下,投資級信用市場顯得異常樂觀,消化的衰退概率僅爲25%,而去年11月這一數字還是零。摩根大通分析指出,盡管資金壓力可能加劇,信用產品投資者的信心尚未動搖,但股票與大宗商品市場的悲觀情緒已接近臨界點。若關稅衝擊進一步削弱企業盈利,衰退預期可能迅速變爲現實。

大宗商品市場同樣承壓。彭博大宗商品指數日內暴跌,WTI原油跌破60美元,黃金反彈失敗,顯示衰退預期佔據主導。若流動性危機重演,類似2020年的市場失靈或將再現。

三、聯準會閉門會議的歷史回顧:危機中的決策樣本

聯準會將於4月7日召開閉門會議,主題爲“審查預付款利率和貼現利率”,其時機引發市場猜測:是否在爲關稅衝擊籌備對策?隔夜利率互換市場顯示,投資者預期年內降息125個基點,下周緊急降息概率達40%。舊金山聯儲主席瑪麗·戴利周二卻表示:“當前政策已足夠寬松,無需因短期波動倉促行動。”她指出,關稅對通脹的影響尚不明朗,需視實施方式而定,這一立場與市場期待形成反差。聯準會閉門會議通常在經濟面臨重大不確定性時召開,其歷史案例爲當前局勢提供了重要參考。

以下是幾次關鍵閉門會議的背景與結果:

2008年10月7日閉門會議

經濟背景:全球金融危機高峯期,雷曼兄弟破產引發市場恐慌,信貸市場凍結,標普500指數在當月下跌近17%。

會議內容:討論緊急降息和流動性支持方案,審查貼現利率以穩定銀行體系。

會後舉措:10月8日,聯準會聯合全球央行降息50個基點至1.5%,並推出多項緊急貸款工具,隨後於10月29日進一步降至1%,奠定量化寬松(QE)基礎。

2020年3月15日閉門會議

經濟背景: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美國進入緊急狀態,股市一周內兩次熔斷,道指跌幅超20%,美債市場流動性幾近枯竭。

會議內容:評估疫情對經濟的衝擊,討論利率下調至零及大規模資產購買計劃。

會後舉措:當日宣布降息100個基點至0-0.25%,啓動7000億美元QE,並通過回購市場注入流動性,避免了金融系統全面崩盤。

2022年10月3日閉門會議

經濟背景:通脹飆升至40年高點(核心PCE超6%),聯準會激進加息引發市場波動,10年期美債收益率逼近4%。

會議內容:審查貼現利率調整的可行性,評估加息節奏對經濟的影響。

會後舉措:未立即調整政策,但11月FOMC會議繼續加息75個基點至3.75-4%,並暗示放緩加息步伐,爲2023年的政策轉向埋下伏筆。

這些案例表明,閉門會議常爲重大政策調整鋪路,尤其在金融市場面臨系統性風險時。例如,2008年和2020年的會議直接促成降息和QE,而2022年的會議則爲後續政策微調提供了緩衝。當前,104%關稅可能引發的供應鏈斷裂和通脹壓力,與過去危機有相似之處,但特朗普政策的不可預測性增添了新的復雜性。

小結

104%對華關稅的生效標志着貿易戰新階段,全球市場正面臨嚴峻考驗。美股反彈受挫,美債拋售與基差交易風險暴露了金融體系的脆弱性,摩根大通的衰退指標則敲響警鍾,比特幣的波動反映投資者信心動搖。聯準會閉門會議的結果將成爲關鍵變量:是暗中救市,還是靜待風暴過去?歷史表明,危機時刻的果斷行動往往能扭轉局面,但當前的不確定性遠超以往。

投資者需密切關注流動性指標和聯準會動向。正如PGIM的Greg Peters所言:“市場正處於極端不安的狀態,任何變數都可能引發巨震。”在這場混戰中,勝負未定,但風險已迫在眉睫。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非招攬或要約,也不提供投資、稅務或法律諮詢。詳見聲明了解更多風險披露。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ไทย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