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已經有意識了?人工智慧學教授詳解:天網不是電影情節、AI搶走工作的風險與機遇、AGI的迷思..

本文整理 GQ 訪問剛薩加大學 AI 與機器學習教授 Graham Morehead 的 Youtube 影片洞察,談論 AI 時代下的人類就業、AGI 競賽、機遇與挑戰並存。 (前情提要:OpenAI新推工程師代理人Codex!AI可寫功能、修Bug、跑測試..限3種用戶搶先用 ) (背景補充:Podcast精華:AI和機器人覆蓋了加密貨幣熱潮,下個時代微創業最夯 ) 人工智慧(AI)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捲全球,從大型語言模型的驚人能力到對未來社會結構的深遠影響,每一項進展都牽動著大眾的目光。 剛薩加大學 AI 與機器學習教授 Graham Morehead 在近期接受 GQ 的訪問中,針對 AI 的類型、發展歷史、當前熱點如 Grok 的崛起、AI 對就業市場的衝擊、通用人工智慧(AGI)的競賽、以及 AI 的未來展望與倫理挑戰等關鍵議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剖析,下文為您整理重點。 AI 的現狀與關鍵參與者 Morehead 教授首先釐清,AI 廣義上可分為兩種類型:第一型 AI 近似人類直覺,能快速處理大量資訊並憑藉情感或模式識別迅速反應,例如神經網路;第二型 AI 則更偏向系統性的邏輯運算,按部就班地解決問題。 Morhead教授提及,Google 於 2017 年發表的「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論文及其 BERT 模型,為後來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然而,真正引爆大眾熱情的是 OpenAI 推出的 ChatGPT。 此後,Meta(前Facebook)的 Llama 模型、法國公司 Mistral 的同名模型、以及中國的 DeepSeek 等相繼問世,形成群雄逐鹿的局面。這場激烈的「AI軍備競賽」不僅加速了技術的迭代更新,也預示著 AI 應用的商業落地和市場滲透將進一步提速,短期內我們已見到各大科技公司紛紛將 AI 整合至其核心產品與服務中,力圖搶佔市場先機。 AI 對就業市場與社會的深遠影響:挑戰與轉型並存 對於 AI 是否會大規模取代人類工作的憂慮,Morhead 教授坦率表示:「AI 確實會取代許多工作。」但他同時引用自動提款機(ATM)的例子,指出 ATM 的普及並未導致銀行櫃員數量的淨減少,反而催生了新的職位需求與服務模式的轉變。 他強調,AI 的普及將迫使我們重新思考工作的本質,並鼓勵個人主動學習如何利用 AI 輔助自身工作,例如將重複性或耗時的任務交給 AI 處理,從而提升個人生產力與創造力。未來,管理和協調大量AI 代理人(agents)工作的「經理人」等新興職業有望大量涌現。 值得深思的是,AI 的社會影響遠不止於就業層面。Morehead 教授警告,由於 AI 主要從網際網路數據中學習,因此網路中存在的偏見、歧視性言論乃至錯誤資訊(如「地球扁平論」)都可能被 AI 複製和放大。 他提醒使用者對 AI 生成的內容應始終抱持批判性思維,「務必審慎看待」。另一項不容忽視的挑戰是 AI 發展帶來的龐大能源消耗。以位於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的大型 AI 運算中心「Colossus」為例,其尖峰耗電量高達約 50 兆瓦,且需要巨量的水資源進行冷卻。 Morehead 教授預測,未來十年內,全球 AI 訓練中心的數量若持續激增,單是 AI 產業的電力需求就可能追上一個已開發國家的總用電量,這對全球能源供應和環境永續性構成嚴峻考驗。此外,AI 生成內容的逼真度日益提升,若缺乏有效監管和溯源機制,大量 AI 製造的虛假訊息可能嚴重侵蝕歷史的真實性與社會信任。 通用人工智慧(AGI)的競逐與倫理挑戰 在 AI 發展的終極目標中,通用人工智慧(AGI)無疑是最引人遐想的里程碑。Morehead 教授解釋,目前多數 AI 仍屬於「狹義型 AI」,僅在特定任務上表現出色。 AGI 則是指具備與人類同等甚至超越人類的廣泛認知能力,能夠理解、學習並適應全新複雜環境的AI。他提到,儘管 1956 年達特茅斯會議的先驅們曾樂觀預期 AGI 僅需 20 年即可實現,但現實證明其難度遠超預期。 但一旦 AGI 誕生,緊隨其後的可能是智慧遠超人類的「人工超級智慧」(ASI)。Morehead 教授將 ASI 比作一位「虛擬愛因斯坦」,能夠在極短時間內完成人類數萬年才能達成的科研突破,例如解開時間旅行或反重力之謎。 在這場攸關未來的 AGI 競賽中,美國和中國無疑處於領先地位。Morehead 教授觀察到,兩國均擁有頂尖的 AI 研發實力,中國在 AI 研究人員數量和 STEM 領域畢業生規模上更具優勢。然而,兩國在 AI 的部署理念上存在差異:中國的 AI 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服務於其「社會治理與監控體系」,而美國則更側重於利用 AI 賦能個體,提升創造力與生產效率。 他直言,在這場競賽中「不存在第二名」,率先掌握 ASI 的國家或實體將獲得難以估量的戰略優勢,這也使得 AGI 的研發充滿了複雜的地緣政治考量與潛在風險。伴隨 AGI/ASI 的潛在實現,相關的倫理困境也日益凸顯。 當被問及 AI 是否應享有權利時,Morehead 教授基於 AI 目前不具備意識、情感或自我意志的判斷,給出了否定答案。至於科幻作品中常見的「天網」AI 失控威脅,他認為這更多的是一種「人類的選擇」,國際社會應共同努力制定規範,確保 AI 的發展始終處於可控和有益於人類的軌道上。 特別是在 AI 武器化等敏感領域,必須確保有負責任的人類處於最終決策環節。 AI 的未來展望:機遇與風險並存 展望未來十年,Morhead 教授對 AI 的潛力抱持審慎樂觀。他預期 AI 將在諸多領域帶來革命性變革,尤其是在生物醫藥和健康照護領域。 他以 Google DeepMind 開發的 AlphaFold 模型為例,該模型成功預測了幾乎所有已知蛋白質的 3D 結構,極大加速了新藥研發和疾病理解的進程,有望為癌症、阿茲海默症等多種頑疾帶來突破性療法,甚至改善整體代謝健康,延長人類壽命。 AI 在心理健康領域的應用也初見端...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非招攬或要約,也不提供投資、稅務或法律諮詢。詳見聲明了解更多風險披露。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