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正式啓動!
分享你對 $ERA 項目的獨特觀點,推廣ERA上線活動, 700 $ERA 等你來贏!
💰 獎勵:
一等獎(1名): 100枚 $ERA
二等獎(5名): 每人 60 枚 $ERA
三等獎(10名): 每人 30 枚 $ERA
👉 參與方式:
1.在 Gate廣場發布你對 ERA 項目的獨到見解貼文
2.在貼文中添加標籤: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貼文字數不低於300字
3.將你的文章或觀點同步到X,加上標籤:Gate Square 和 ERA
4.徵文內容涵蓋但不限於以下創作方向:
ERA 項目亮點:作爲區塊鏈基礎設施公司,ERA 擁有哪些核心優勢?
ERA 代幣經濟模型:如何保障代幣的長期價值及生態可持續發展?
參與並推廣 Gate x Caldera (ERA) 生態周活動。點擊查看活動詳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169。
歡迎圍繞上述主題,或從其他獨特視角提出您的見解與建議。
⚠️ 活動要求:
原創內容,至少 300 字, 重復或抄襲內容將被淘汰。
不得使用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和 #ERA# 以外的任何標籤。
每篇文章必須獲得 至少3個互動,否則無法獲得獎勵
鼓勵圖文並茂、深度分析,觀點獨到。
⏰ 活動時間:2025年7月20日 17
麥當勞打工仔到加密巨頭高管:Johann Kerbrat的Web3逆襲之路
從麥當勞打工到加密業務掌舵人:Johann Kerbrat的逆襲之路
十五年前,21歲的Johann Kerbrat住在法國裏維埃拉附近一間狹小的公寓裏,白天在快餐店打工,晚上自學編程。如今,他已成爲某知名金融科技公司的高級副總裁兼加密業務總監,帶領公司推出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加密產品。
創業起步
Kerbrat回憶起他的創業初期:"我的工作室可能比一般人家的浴室還小。"在尼斯大學就讀期間,他創辦了第一家金融科技初創公司——一家無代碼支付公司,幫助小商戶無需技術背景就能建立電商網站。
"那時電子商務剛剛起步。商戶要麼花費巨資僱傭代理機構,要麼無法開展線上業務。我們的創意是讓普通人無需技術知識就能建立自己的網店,有點像現在的某些電商平台。"
這個想法恰逢其時。2010年代初,在線商務蓬勃發展,Kerbrat的工具爲小型商家提供了參與競爭的機會。這段經歷也讓他意識到全球金融系統的脆弱性和高昂成本。
比特幣啓蒙
Kerbrat後來回憶,是一次與希臘同學的對話讓他認識到傳統銀行體系的局限性。那位同學的家人在歐元區危機中銀行帳戶被凍結,生活陷入困境。同時,他平台上的商戶也不斷反映手續費高昂、退款流程復雜,信用卡欺詐成爲難以控制的成本。
"然後我讀到了比特幣白皮書,"他說,"我當時就想:'這可能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方案。'"
那是2010年。Kerbrat開始深入研究比特幣技術,組裝礦機,部署錢包,嘗試構建基於比特幣的支付接口。他沒有將比特幣作爲投機工具,而是致力於理解這項技術背後的真正潛力。
"在那個階段,你會意識到加密貨幣不僅僅是一種資產,而是一種結構性變革。"
職業發展
之後,Kerbrat先後加入了多家知名科技公司,擔任核心工程師。在加入現任公司之前,他還在一個專注於隱私技術的區塊鏈項目擔任工程副總裁,這段經歷讓他重返加密領域,也讓他認識到用戶體驗是加密行業最大的短板。
2021年,他正式加入現任公司的加密業務部門,擔任首席技術官,2023年晉升爲高級副總裁兼總經理。
加密業務的突破
在Kerbrat的領導下,公司推出了多項重要的加密產品:
Kerbrat強調,"合規不是障礙,而是一種市場壁壘"。這也是公司能在加密業務上站穩腳跟的關鍵。
新產品發布
最近,Kerbrat參與了公司歷史上最雄心勃勃的加密產品套件發布會。公司宣布將擴大代幣化美股和ETF在歐洲的發行,在美國推出加密貨幣質押服務,爲符合條件的歐盟交易者提供永續期貨,並推出一條針對現實世界資產結算和全天候交易優化的新Layer區塊鏈。
Kerbrat表示,他們的目標是讓加密技術"隱身"在背景中,就像基礎設施一樣。"你不會去想水是如何流到你水龍頭裏的,你只是期望它直接打開就能用。"
未來展望
公司最新舉措旨在將傳統金融與基於區塊鏈的基礎設施相融合。代幣化美股和ETF現已面向30個歐盟和歐洲經濟區國家的用戶開放,提供每週5天、每天24小時的交易訪問權限,支持股息支付,且不收取佣金或點差。
在美國,公司正在推出以太坊和Solana的質押服務。在歐洲,加密貨幣永續期貨將爲符合條件的用戶提供高達3倍的槓杆。其他升級包括智能交易所路由、稅收批次管理和高級圖表工具,都旨在讓加密貨幣交易像股票交易一樣簡單直觀。
"當我們談論大規模採用時,"Kerbrat說,"這就是它的樣子。一個人們使用——而無需了解其工作原理的產品。"
對Kerbrat來說,這次回到戛納不僅具有象徵意義,也見證了他的成長歷程。從7歲開始接觸電腦,11歲開始編程,到17歲時已經在嘗試解決互聯網經濟的缺陷,Kerbrat的故事詮釋了堅持和創新的力量。
"從沒想過會以這種方式回來,"Kerbrat感慨道,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