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MBG任务挑战# 發帖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想要瓜分1,000枚MBG?現在就來參與,展示你的洞察與實操,成爲MBG推廣達人!
💰️ 本期將評選出20位優質發帖用戶,每人可輕鬆獲得50枚MBG!
如何參與:
1️⃣ 調研MBG項目
對MBG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MBG相關活動(包括CandyDrop、Launchpool或現貨交易),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現貨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MBG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下列活動連結):
Gate第287期Launchpool:MBG — 質押ETH、MBG即可免費瓜分112,500 MBG,每小時領取獎勵!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30
Gate CandyDrop第55期:CandyDrop x MBG — 通過首次交易、交易MBG、邀請好友註冊交易即可分187,500 MBG!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
資產通證化:從概念到實踐 未來金融變革的關鍵
資產通證化:底層邏輯梳理與大規模應用實現路徑
2023年,真實世界資產通證化(Real World Asset Tokenization, RWA)成爲區塊鏈領域最熱門話題。不僅Web3界熱議,傳統金融機構和監管機構也高度重視,視爲戰略發展方向。花旗銀行、摩根大通等金融巨頭紛紛發布研究報告並推進試點項目。香港金管局、新加坡金管局等也積極探索資產通證化應用。
盡管RWA備受關注,業內對其理解和看法仍存分歧。有人認爲是炒作,有人則看好前景。本文旨在分享對RWA的認知視角,深入探討其現狀和未來。
核心觀點:
加密世界的RWA主要圍繞將現實資產收益權轉移至鏈上、抵押獲取鏈上流動性等,體現對現實資產的單向需求,存在合規障礙。
真實世界資產通證化的未來重點是由傳統金融機構、監管機構等在許可鏈上建立的新金融體系,需要計算性體系(區塊鏈)、非計算性體系(法律)、鏈上身分和隱私、鏈上法定貨幣、完善基礎設施等要素。
區塊鏈是首個支持合約數字化的技術,爲資產通證化提供理想基礎設施。
區塊鏈作爲"計算性體系"滿足"過程可重復,結果可檢驗"的需求,DeFi是金融領域的計算性創新,但缺乏信用體系。
對傳統金融而言,資產通證化意味着將分布式帳本技術擴展到各類資產,提升效率,爲中小企業提供新融資渠道。
隨着傳統金融和監管對區塊鏈的認可度提高,區塊鏈正走向與現實世界融合,解決實際痛點。
跨鏈技術對解決不同監管體系下的互操作性至關重要。未來通證化資產將存在於公鏈和準許鏈,通過跨鏈協議實現互通。
一、資產通證化背景介紹
資產通證化是將資產以通證(Token)形式在可編程區塊鏈平台上表達的過程,涉及有形和無形資產。這項技術對傳統金融體系是顛覆性創新,影響未來金融和貨幣體系。
關於RWA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視角:加密世界的RWA和傳統金融的RWA。本文主要討論後者。
加密世界視角下的RWA
加密世界的RWA體現了對現實世界金融資產收益率的單向需求。在联准会加息縮表背景下,DeFi收益率下降,高達5%的美債收益率成爲香餑餑。MakerDAO大舉購買美債是典型案例,截至2023年9月已購買超29億美債等現實資產。
MakerDAO購買美債的意義在於:
MakerDAO做法難以復制。隨着MKR價格漲和市場炒作,各種RWA概念項目層出不窮,導致魚龍混雜。
加密世界RWA邏輯主要圍繞:
這體現了加密世界對現實資產的單向需求,存在合規障礙。MakerDAO實際是通過合規途徑購買美債,鏈上僅有收益權。
花旗銀行發布的《金錢、代幣與遊戲》研究報告也引發關注,激發市場對金融機構加入的期待。
傳統金融視角下的RWA
從傳統金融視角看,RWA是傳統金融與DeFi的雙向互動。傳統金融更關注如何利用DeFi技術實現資產通證化,賦能傳統金融體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解決痛點。焦點是通證化給傳統金融帶來的益處,而非尋找新的銷售渠道。
兩種視角下的RWA在實現路徑上存在差異:
公鏈由於匿名性等特徵,難以滿足機構的合規需求。許可鏈爲不同地區的法律合規提供基礎,可實現鏈上KYC。在許可鏈上,機構可合規發行原生鏈上資產,而非僅映射鏈下資產。
本文核心觀點:真實世界資產通證化的未來重點是由傳統金融機構、監管機構等在許可鏈上建立的新金融體系,需要:
二、區塊鏈解決了什麼問題?
區塊鏈是資產通證化表達的理想基礎設施
區塊鏈本質是一個數字化合約平台,支持合約的創建、驗證、存儲、流轉和執行。它是計算機和網路發展後,首個有效支持合約數字化的技術。
合約是資產的基本表達形式,通證(Token)是合約形成後資產的數字載體。因此,區塊鏈成爲資產數字化/通證化表達的理想基礎設施。
區塊鏈滿足了"計算性"需求
區塊鏈解決了"過程可重復,結果可檢驗"的計算性需求。這是區塊鏈的第一性原理:當一個節點記錄交易後,其他節點重新執行並驗證結果一致性。
區塊鏈可解決"計算性體系"的問題,即基於"過程可重復,結果可檢驗"的事務。而"非計算性體系"涉及人的認知,無法實現這一特性。
DeFi是金融領域的計算性創新,取代了金融活動中的計算性部分,實現自動執行、降本增效和可編程性。但DeFi無法替代基於人認知的非計算性部分,如信用評估。
目前DeFi缺乏信用體系,無法實現無抵押借貸。這是由於缺乏表達"關係身分"的體系和法律保障。
三、資產通證化對傳統金融的顛覆性
對傳統金融而言,資產通證化意味着:
建立可信全球支付平台、降本增效
區塊鏈技術可解決傳統跨境支付中的清算結算問題:
國際清算銀行創新中心等機構的馬裏亞納計劃驗證了將自動做市商用於CBDC跨境交易的可行性。
傳統支付存在繁瑣清算流程、額外成本、效率低下等問題。區塊鏈和DeFi技術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
可編程性和透明性
資產通證化的可編程性和透明性將給傳統金融帶來顛覆性變革。以金融衍生品爲例:
澳大利亞初創公司Unizon基於ERC-3525的"數字發票通證化"項目展示了可編程性和透明性的優勢:
總之,通證化的可編程性和透明性:
四、實現資產通證化大規模應用的關鍵因素
完善的法律制度體系和準許鏈
區塊鏈作爲純"計算性體系",無法滿足關係確權、權益保障等需求。這需要基於認知的非計算體系,如完善的法律監管體制。
公鏈難以滿足金融機構的合規和安全需求。準許鏈可同時滿足"計算性"和"非計算性"訴求,爲不同地區提供符合法律監管的解決方案。
身分體系與隱私保護
完整的鏈上身分體系是關鍵。區塊鏈需要:
W3C標準的DID+VC體系可能是解決方案之一:
結合零知識證明等隱私保護技術,可實現身分驗證與隱私保護的平衡。
鏈上法定貨幣
鏈上法定貨幣是實現大規模應用的必要條件,包括:
鏈上法定貨幣可帶來:
如新加坡金管局提出的目的綁定貨幣(PBM)概念,實現可編程數字貨幣。
預言機與跨鏈協議
預言機解決區塊鏈獲取外部數據的問題,跨鏈技術解決區塊鏈間互操作性問題。
Chainlink的CCIP和Function功能爲資產通證化大規模應用提供關鍵基礎設施:
![萬字詳解RWA資產通證化:底層邏輯梳理與大規模應用實現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