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Torrent: 中立開源技術與『海盜』的故事

作為「前區塊鏈時代」代表性去中心化文件存儲協議,BitTorrent 及其發展與衰落的故事能夠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啟發呢?

撰文:Affe

BitTorrent 是什麼

BitTorrent 是一個典型的「peer-to-peer」 協議,由美國程序員 Bram Cohen 開發。

簡單來說,BitTorrent 中一個完整的文件被分成了許多份文件拼圖,這些文件拼圖散佈在各個下載者的私人電腦上。如果你想要獲得某一個完整的文件,BitTorrent 客戶端會幫你詢問哪些人的電腦上有你所需要的文件拼圖並幫你下載,而如果你下載的這份拼圖被其他人需要,BitTorrent 客戶端也會上傳你所擁有的文件拼圖供其他人下載使用。

因此,同一個文件如果下載的人越多,那麼下載的速度也越快(因為每個下載者能同時收集好幾份文件拼圖,並且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上傳網絡帶寬)。這本質上是一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分享網絡。不過,在這樣的一個網絡中,還是有一個類似中心化節點的組件:Tracker 服務器。我們知道 BitTorrent 客戶端可以幫助你從其他人的電腦上獲取資源,可是它如何知道「哪些人的電腦上存著哪些文件的拼圖」呢?這就是 Tracker 服務器的作用。Tracker 服務器記錄了哪些客戶端擁有哪些文件拼圖的信息,每次 BitTorrent 客戶端想要下載某個文件時,就會向 Tracker 服務器詢問去哪兒找對應的文件拼圖。

這裡有三個值得注意的點:第一,下載者在下載資源的同時也要負責上傳資源供其他人下載,不然大家都只下載不上傳,人人都沒得玩兒。第二,BitTorrent 協議需要依賴相對中心化的 Tracker 服務器才能運行,一旦服務器無法正常工作,那麼依賴該服務器的所有客戶端也無法工作。第三,BT 協議最主要的使用場景是分享各類影音資源,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盜版資源 (Pirating,「海盜行為」)。從這三個特點出發,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 BitTorrent 協議普及遇到的挑戰。

「這是海盜行為」:監管制裁盜版

在大量用戶使用 BitTorrent 分享盜版電影之後,美國電影協會找上了麻煩。毫無疑問 BitTorrent 為盜版影視的傳播提供了便利。儘管 Bram 本人堅持「只提供技術而不提供內容」,並且據其妻子所言「Bram 可能是 BT 使用者中唯一不用 BT 下載任何影音和非授權軟件的人, BT 上大量侵犯版權的內容還是引來的監管的注意,世界各地的政府均對使用 BT 傳播盜版的行為做出了限制,最直接的方法則是關停知名的 Tracker 服務器。

就 BitTorrent 的情形來看,免費獲得盜版影音以及色情影片是很多人對 BT 使用場景的第一印象。而每一種 P2P 技術的產生或多或少都帶有對」監管「的規避底色。這種」地下傳播「的特性既是 BT 的魅力所在,也是會招致監管打擊的必然原因。

關於是否應該推動更開放的版權保護法,譬如著名的自由軟件運動以及 Copyleft 概念已經是區塊鏈世界老生常談的話題了,筆者不再過多展開。

有趣的是,BitTorrent 的技術特點——」依賴中心化的 Tracker 服務器運行「 同時也為監管提供了絕佳的打擊手段。這也間接促使後來的 P2P 協議採用了諸如 DHT 這樣可以避免單一服務器依賴的技術,譬如後面會聊到的 IPFS ,以及我們現在熟知的區塊鏈生態。

只下載不上傳:中心化服務商的吸血

除了監管的因素之外,中心化服務商的存在也使得」做種人「越發稀少。」做種「指的是下載文件後同時也將文件的各個部分繼續上傳供其他人下載的行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而有的中心化服務商,譬如著名網盤和著名雷會建立專門的中心化 BT 資源站,而這些資源站在下載的過程中卻並不給整個 BT 網絡貢獻上傳流量,並佔用了大量個人客戶端的上傳流量。當收集了大量個人從 BT 網絡中貢獻的資源後,再將這些資源做成」會員權益「或是給用戶提供」離線下載「功能進行盈利。由於是個人用戶支付了上傳寬帶的網絡費用,因此可以認為這些中心化資源站」白嫖「了個人節點對網絡的貢獻。由於下載和上傳流量的不對等,其他遵守」下載也上傳「的 BT 客戶端用戶因為下載速度變慢也會逐漸轉移至這些中心化服務商。於是乎,整個網絡的活躍度就每況愈下。

當然,這樣一個過程是在大多數普通使用者無感知的情況下發生的。普通用戶並不知道 BT 協議背後發生了什麼事情,資源是從哪兒下載來的,以及自己的電腦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他們也沒有動力去關注,大部分人的目的是下載免費電影,對於這項技術背後的理念,技術細節和運行原理並不關心。筆者在學習計算機科學之前也不理解為什麼有的電影下載慢而有的電影下載快(答案:同時下載的人越多,下載的速度就越快)。

這是一個典型的」公地悲劇「:由於激勵機制的不完善,使得惡意競爭者可以無視」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念進行」白嫖「BT 資源。而即使不從道德的角度去觀察 BT 網絡的發展,我們也能發現,良好設計的激勵 / 懲罰機制實際上是一個 P2P 網絡想要維持長期運行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小眾愛好:私人 Tracker 站點的現狀

除了上述的監管以及吸血之外,現實網絡拓撲導致的可用性問題,協議本身的代碼架構,協議的交互體驗,網絡運營商對 BT 端口的封禁,以及來自廉價且高質量的中心化流媒體的競爭,都是 BT 從被一個被寄予厚望的文件交互協議演變為如今的一個小眾愛好的原因。 在世界各地都有 PT (Private Tracker)站點的存在,不同於最初的開放環境,現今的 PT 站點對於新人的加入極為嚴格。以饅頭站(一個著名的 PT 站點)為例,如果沒有邀請碼的話,每個月的」捐贈「(實為訂閱)費用是 30 USD,終生則是 520 USD。有的站點則是根本不開放訂閱,只能通過邀請的方式進入。

華語 PT 圈早已有了一套所有小眾愛好都有的」黑話「,在每個 PT 站,都有需要嚴格遵守的制度以避免作惡或是引起不必要的注意,有成熟的機制鼓勵」做種「。曾經」去中心化「的 BT 網絡社區也不得不通過建立起局部的中心化信任框架才得以繼續在」地下「發展。這對於現今的區塊鏈世界無疑是個有意思的故事。」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絕不是兩個離散的理念。它們之間是一道非常具體的光譜:協議的細節,具體的執行,外部環境的影響等等,都會對於一個去中心化網絡在光譜上的定位產生影響。

有意思的是,儘管單個 PT 站點的架構大概率是中心化的,但是每個 PT 站點通常會有一個」官窯「區域,也就是通向其他 PT 站點的邀請鏈接。這些通過強信任建立的局部中心又通過一種自發的方式產生了一種結構上」去中心化「的網絡,在筆者看來是一件特別值得回味的事兒。

總結

從技術的角度看,由於 BitTorrent 中存在 Tracker 這樣一個容易被單點封殺的設計,後續的去中心化存儲協議都吸取了這樣的教訓。此外由於 BitTorrent 是文件存儲,主要用途是作為 Blob 塊存儲來存放多媒體數據,和應用層會用到的 OLTP 和數據分析層用到的 OLAP 系統都很不一樣。後續的文章我們會去看看 IPFS 相比於 BitTorrent 的改進。筆者在研究 BitTorrent 的時候並沒有深入技術細節和社區做出一手調查因此部分事實和技術細節描述可能有誤,如有紕漏還望讀者指出,不勝感激

Reference

BitTorrent 為什麼在大陸不普及

國內外知名 PT 站點彙總

IPFS 簡介

PT 圈黑話大全

BitTorrent 維基百科

BT 之父:海盜行為,不是我的初衷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非招攬或要約,也不提供投資、稅務或法律諮詢。詳見聲明了解更多風險披露。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ไทย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