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今(6)日宣布成立「America Party」美国党,欲挑战现有两党独大体制。但细翻美国「第三势力」发展历史,马斯克这场政治豪赌最终很可能变成「搅局者」而非赢家。 (前情提要:马斯克宣布成立「美国党」掀政治风暴,America Party 迷因币大量涌现) (背景补充:马斯克宣布:脑机介面Neuralink「人脑植入晶片」手术成功!首例病患恢复良好) 马斯克在今(6)日清晨,正式于 X 宣布成立「美国党」(America Party),可说与总统川普正式决裂。他在 X 上写道: 根据先前发起的网路投票,约有 2 比 1 的用户支持成立新政党。 说到浪费和贪污让我们的国家破产,我们生活在一党制,而不是民主国家。今天,美国党成立,为了将自由还给你们。 By a factor of 2 to 1, you want a new political party and you shall have it! When it comes to bankrupting our country with waste & graft, we live in a one-party system, not a democracy. Today, the America Party is formed to give you back your freedom. — Elon Musk (@elonmusk) July 5, 2025 踏入第三势力的历史坟场 但尽管马斯克挟其巨大的财富与媒体光环,誓言打破两党垄断。但翻开美国政治史,这条路更像是一座埋葬了无数挑战者的「第三势力坟场」,这场政治豪赌最终很可能变成「搅局者」,而非赢家。 历史教训一:强人也难敌体系 — 罗斯福的进步党(1912年) 最具代表性的失败案例,就是美国前总统罗斯福。1912年,他脱离共和党,率领「进步党」参选,获得了惊人的 27% 普选票,得票率甚至超越了共和党候选人。 然而,在赢者全拿的选举人团制度下,高普选票无法转化为胜利。他最终惨败,其参选的唯一实际效果是分裂了共和党票源,将民主党的威尔逊送上总统大位。 历史教训二:富豪也买不到胜利 — 罗斯・佩罗(1992年) 与马斯克同为亿万富翁的罗斯・佩罗(Ross Perot),在 1992 年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同样聚焦于国债与政府效能问题。他斥巨资投放广告,一度在民调中领先,最终也拿下近19%的普选票。然而,他未赢得任何一张选举人票。 佩罗的参选被广泛认为分散了保守派选票,间接导致了老布希的败选。这证明,即便拥有雄厚财力,也无法撼动根深蒂固的两党结构。 历史教训三:小众的巨大破坏力 — 拉尔夫・纳德(2000年) 绿党候选人拉尔夫・纳德(Ralph Nader)是「搅局者」角色的完美诠释。 他在 2000 年大选中仅获得不到 3% 的选票,但在选情激烈的佛罗里达州,他拿下的九万多张选票,远远超过了布希与高尔之间仅五百多票的差距。许多分析认为,若没有纳德参选,这些选票大多会流向高尔,历史或将改写。 纳德的案例显示,第三党最现实的作用,往往不是赢得选举,而是成为决定哪一个主要政党输掉选举的关键少数。 压垮第三势力的制度铁壁 历史之所以不断重演的背后,美国的政治制度从设计之初就排斥第三势力也是原因之一: 赢者全拿的选举人团:这是最致命的障碍。候选人即使在全国获得支持,只要无法在任何一个州成为最高票,他的选举人票就是零。这使得选民倾向于「策略性投票」,不愿将选票浪费在没有胜算的候选人身上。 地狱级的选票准入:想把名字印上全国选票,是一场耗资数亿、耗时数年的法律与行政战争。各州门槛不一,从要求数万名党员注册到提交上百万份连署签名,民主、共和两党还会动用法律资源挑战其有效性,拖垮挑战者。 资金与资源的巨大鸿沟:虽然马斯克不缺钱,但政党运作不仅是广告费。建立遍布全国的桩脚、动员志工、应对无尽的法律挑战,其复杂度远非一个超级 PAC 所能比拟。 马斯克能成颠覆者?或许他根本不在乎 马斯克的「美国党」虽挟带着对现状不满的民意浪潮,但终将撞上名为「政治现实」的坚固堤坝。从罗斯福到佩罗,历史一再证明,在美国的制度框架下,任何第三党运动无论发起者多有魅力、多有钱,最终都难逃被边缘化或成为「搅局者」的宿命。 但另一方面,马斯克毕竟不是政治家出身,身为企业经营者的他,也很可能只是为了获得与川普谈判的筹码,毕竟如果他真的成立第三政党的话,对共和党的伤害势必会严重许多,相反的民主党或许还会受益。 目前,「America Party」的具体政策主张及组织架构尚未公布、也尚未在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 (FEC) 完成注册。未来仍有很大的变数,就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相关报导 马斯克旗下Neuralink「脑机介面」再获矽谷创投教父Peter Thiel领投4,300万美元 马斯克的 “大脑植入晶片” 实验》要切头盖骨!仍有数千人报名 Neuralink 脑机植入 马斯克旗下 Neuralink「植入大脑晶片」获准人体实验,脑机介面成现实?〈马斯克「美国党」注定失败?为何百年来第三势力无一成功:历史坟场与制度铁壁〉这篇文章最早发布于动区BlockTempo《动区动趋-最具影响力的区块链新闻媒体》。
马斯克「美国党」注定失败?为何百年来第三势力无一成功:历史坟场与制度铁壁
马斯克今(6)日宣布成立「America Party」美国党,欲挑战现有两党独大体制。但细翻美国「第三势力」发展历史,马斯克这场政治豪赌最终很可能变成「搅局者」而非赢家。 (前情提要:马斯克宣布成立「美国党」掀政治风暴,America Party 迷因币大量涌现) (背景补充:马斯克宣布:脑机介面Neuralink「人脑植入晶片」手术成功!首例病患恢复良好) 马斯克在今(6)日清晨,正式于 X 宣布成立「美国党」(America Party),可说与总统川普正式决裂。他在 X 上写道: 根据先前发起的网路投票,约有 2 比 1 的用户支持成立新政党。 说到浪费和贪污让我们的国家破产,我们生活在一党制,而不是民主国家。今天,美国党成立,为了将自由还给你们。 By a factor of 2 to 1, you want a new political party and you shall have it! When it comes to bankrupting our country with waste & graft, we live in a one-party system, not a democracy. Today, the America Party is formed to give you back your freedom. — Elon Musk (@elonmusk) July 5, 2025 踏入第三势力的历史坟场 但尽管马斯克挟其巨大的财富与媒体光环,誓言打破两党垄断。但翻开美国政治史,这条路更像是一座埋葬了无数挑战者的「第三势力坟场」,这场政治豪赌最终很可能变成「搅局者」,而非赢家。 历史教训一:强人也难敌体系 — 罗斯福的进步党(1912年) 最具代表性的失败案例,就是美国前总统罗斯福。1912年,他脱离共和党,率领「进步党」参选,获得了惊人的 27% 普选票,得票率甚至超越了共和党候选人。 然而,在赢者全拿的选举人团制度下,高普选票无法转化为胜利。他最终惨败,其参选的唯一实际效果是分裂了共和党票源,将民主党的威尔逊送上总统大位。 历史教训二:富豪也买不到胜利 — 罗斯・佩罗(1992年) 与马斯克同为亿万富翁的罗斯・佩罗(Ross Perot),在 1992 年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同样聚焦于国债与政府效能问题。他斥巨资投放广告,一度在民调中领先,最终也拿下近19%的普选票。然而,他未赢得任何一张选举人票。 佩罗的参选被广泛认为分散了保守派选票,间接导致了老布希的败选。这证明,即便拥有雄厚财力,也无法撼动根深蒂固的两党结构。 历史教训三:小众的巨大破坏力 — 拉尔夫・纳德(2000年) 绿党候选人拉尔夫・纳德(Ralph Nader)是「搅局者」角色的完美诠释。 他在 2000 年大选中仅获得不到 3% 的选票,但在选情激烈的佛罗里达州,他拿下的九万多张选票,远远超过了布希与高尔之间仅五百多票的差距。许多分析认为,若没有纳德参选,这些选票大多会流向高尔,历史或将改写。 纳德的案例显示,第三党最现实的作用,往往不是赢得选举,而是成为决定哪一个主要政党输掉选举的关键少数。 压垮第三势力的制度铁壁 历史之所以不断重演的背后,美国的政治制度从设计之初就排斥第三势力也是原因之一: 赢者全拿的选举人团:这是最致命的障碍。候选人即使在全国获得支持,只要无法在任何一个州成为最高票,他的选举人票就是零。这使得选民倾向于「策略性投票」,不愿将选票浪费在没有胜算的候选人身上。 地狱级的选票准入:想把名字印上全国选票,是一场耗资数亿、耗时数年的法律与行政战争。各州门槛不一,从要求数万名党员注册到提交上百万份连署签名,民主、共和两党还会动用法律资源挑战其有效性,拖垮挑战者。 资金与资源的巨大鸿沟:虽然马斯克不缺钱,但政党运作不仅是广告费。建立遍布全国的桩脚、动员志工、应对无尽的法律挑战,其复杂度远非一个超级 PAC 所能比拟。 马斯克能成颠覆者?或许他根本不在乎 马斯克的「美国党」虽挟带着对现状不满的民意浪潮,但终将撞上名为「政治现实」的坚固堤坝。从罗斯福到佩罗,历史一再证明,在美国的制度框架下,任何第三党运动无论发起者多有魅力、多有钱,最终都难逃被边缘化或成为「搅局者」的宿命。 但另一方面,马斯克毕竟不是政治家出身,身为企业经营者的他,也很可能只是为了获得与川普谈判的筹码,毕竟如果他真的成立第三政党的话,对共和党的伤害势必会严重许多,相反的民主党或许还会受益。 目前,「America Party」的具体政策主张及组织架构尚未公布、也尚未在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 (FEC) 完成注册。未来仍有很大的变数,就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相关报导 马斯克旗下Neuralink「脑机介面」再获矽谷创投教父Peter Thiel领投4,300万美元 马斯克的 “大脑植入晶片” 实验》要切头盖骨!仍有数千人报名 Neuralink 脑机植入 马斯克旗下 Neuralink「植入大脑晶片」获准人体实验,脑机介面成现实?〈马斯克「美国党」注定失败?为何百年来第三势力无一成功:历史坟场与制度铁壁〉这篇文章最早发布于动区BlockTempo《动区动趋-最具影响力的区块链新闻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