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金融业大模型应用:从战略规划到理性落地
大模型在金融业落地:从战略到实践的理性回归
ChatGPT问世后,金融业迅速掀起一股大模型热潮。从最初的焦虑到现在的理性回归,金融机构对大模型的认知和应用正在逐步深化。
年初时,不少金融机构急于跟进,纷纷组建团队探索大模型应用。随着时间推移,大家开始意识到落地的困难,态度变得更加理性。目前,多家银行已在半年报中明确提出正在探索大模型应用,并从战略层面进行规划。
金融机构对大模型的理解有了明显提升。从最初单纯希望自建模型,转变为更关注应用价值。大型机构倾向于引入基础大模型自建企业大模型,中小机构则更多选择直接使用各类大模型服务。
在落地过程中,算力和数据是两大关键因素。部分大型机构选择自建算力,中小机构则多采用混合部署方式。同时,越来越多机构开始加强数据治理,构建数据中台。
在应用场景上,金融机构普遍采取"先内后外"策略,优先在内部场景试点。目前代码助手、智慧办公等非核心场景已有较多落地案例。业内预计年底前将出现一批核心业务场景的大模型应用项目。
从顶层设计看,不少机构正在基于大模型重构整个智能化体系,搭建包含基础设施、模型、服务、应用等多个层级的框架。这种框架普遍采用大模型作为中枢,同时保留传统小模型,并使用多模型策略。
大模型的应用也给金融业带来人才挑战。一方面部分岗位面临被替代,另一方面大模型相关人才严重短缺。金融机构正在通过校招、培训等方式培养人才,人员结构也将随之调整。
总的来看,金融业对大模型的应用正从最初的盲目追捧回归理性,开始深入思考如何将大模型与业务紧密结合,实现真正的价值创造。这个过程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等各方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