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钱包:打造Web3一站式多链超级应用

Web3中钱包的演进与发展

智能合约的出现为人们构建世界计算机提供了无限可能。各类去中心化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涵盖交易、借贷、游戏、NFT等多个领域。区块链的安全性和智能合约的便利性大大简化了链上开发流程,并允许应用间的灵活组合。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各公链上的DApp总数已超过4000个,且仍在以每月数十个的速度持续增长。

地址是用户与智能合约交互的基本单位。与现实地址和中心化交易所不同,链上地址实现了完全匿名且无需KYC,用户可自由创建和管理多个地址。拥有链上地址意味着真正进入加密世界。以太坊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累计地址数已突破2亿,日交易量维持在100万笔以上。

区块链和智能合约赋予用户真正掌控自身数据和资产的能力,这也是Web3最核心的特征。而钱包则是实现这一能力的关键工具。正如浏览器是互联网的入口,钱包可视为Web3世界的门户。作为加密领域的基础设施,钱包连接着所有链上资产和数据相关操作,包括加密货币的买卖、持有、转账,以及质押等衍生业务。

从发展历程来看,钱包大致可分为纸钱包/脑钱包、硬件钱包、软件钱包等几类。对于大多数参与DeFi、NFT交易和区块链游戏的用户而言,软件钱包是最常用的选择。以当前最受欢迎、月活跃用户超过3000万的软件钱包为例,用户安装后会获得由12或24个有序英文单词组成的助记词,一组助记词可对应多个地址的私钥,用于恢复和迁移账户。

对加密新手而言,妥善保管助记词是最重要的第一课。去中心化的代价之一就是用户需完全负责自己的账户和钱包安全,不存在任何中心化机构能够"找回密码"。一旦助记词泄露,用户的钱包就会失去控制权。在熟悉钱包安全操作后,用户才能真正进入Web3的广阔天地。在众多软件钱包中,如何定义一款"好"钱包呢?我们可以从当前加密领域的趋势和热点出发,寻找最符合用户需求的钱包特点。

如何将钱包打造为Web3超级应用?

多链生态的兴起:从一家独大到百花齐放

2020年DeFi热潮吸引大量资金涌入链上参与挖矿和套利等金融活动,2021年GameFi的崛起进一步扩大了加密用户群体。以太坊在保证去中心化和安全的同时牺牲了速度,而计算需求的激增也导致手续费飙升,小额用户的交易成本难以承受。为降低用户成本、提升速度,多个公链在此背景下迅速崛起,改变了以太坊一家独大的格局。

从基于以太坊的Layer 2解决方案,到交易所主导的公链,再到各种兼容EVM的新链,多链生态百花齐放。尽管许多创新性DApp最初都基于以太坊,但EVM的兼容性使得迁移变得相对容易。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21日,七天活跃地址数排名前五的分别是BNB Chain、以太坊、Polygon、Ronin和Avalanche,其中BNB Chain凭借游戏友好性拥有294万活跃地址。

在DeFi总锁仓量(TVL)方面,以太坊仍然占据绝对领先地位,拥有超过半数的全链TVL,但这一占比正在逐步下降。多链并存的格局已经形成,用户希望能够便捷管理多链资产,并实现跨链操作。

如何将钱包打造为Web3超级应用?

质押成为主流:从POW到POS

比特币的POW共识机制自诞生以来就因资源浪费而饱受争议,为解决这一问题,POS机制被创新性地提出,并迅速成为各大新公链的主流选择。以太坊也将于2022年9月完成向POS的转变,即ETH 2.0升级。普通用户可通过DPOS(委托权益证明)或Staking-as-a-Service平台参与质押,无需质押大量代币成为验证者。

质押正在成为普通用户进入新POS公链的最便捷途径。用户在参与质押保证区块链安全运行的同时也能获得奖励,因此质押的安全性和体验也是用户选择新POS公链时的重要考量因素。

一站式入口:紧跟Web3快速迭代

尽管DeFi的乐高积木组合已经令人眼花缭乱,但DeFi仅是广阔Web3世界的一个应用场景。DAO、游戏、元宇宙等,以及更多尚未被想象创造的场景,将共同构建未来Web3的蓝图。在互联网诞生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很少有行业能像Web3一样不断涌现令人振奋的知识、技术和需求,Web3发展之迅猛令人惊叹。

在Web3时代,过去的"使用各种账号登录"将全部被钱包登录取代。可以说,钱包是Web3世界的第一入口。面对目不暇接、不断更迭的Web3行业,用户需要一个可以轻松探索的钱包,直接连接各类DApp,实现"一站式"使用。

下一代钱包:打造Web3的一站式超级应用

综上所述,我们从当前市场热点中总结出用户对优质钱包的核心需求:多链的无缝体验、便捷的质押通道,以及对Web3世界的探索。新一代钱包不仅满足这些需求,还拥有精美的UI界面。此外,它还支持主流钱包的法币入金、导入钱包、连接硬件钱包、资产价格展示等基本功能。

与当前主流钱包相比,新一代钱包在多个方面都有显著优势:

  • 平台支持:手机端
  • 多链支持:EVM和非EVM,L1和L2
  • 硬件钱包:支持
  • NFT展示:支持展示和设置背景
  • 法币购买:支持
  • 质押功能:全面支持
  • 浏览器:支持DApp、新闻和行情聚合

如何将钱包打造为Web3超级应用?

多链资产管理

安装新钱包后,用户可以选择创建新钱包、导入现有钱包或观察他人地址。导入钱包只需选择原钱包类型并粘贴助记词。为确保最高安全性,新钱包还支持硬件钱包连接,保证私钥离线安全。

进入钱包账户后,首页展示用户的多链资产、ENS域名,以及直达质押入口和多个DApp的按钮。新钱包支持超过25条公链,涵盖EVM链(如以太坊、Avalanche、BNB Chain)、非EVM链(如Solana、Near和Cosmos),以及Layer 2解决方案(如Polygon、Arbitrum、Optimism和StarkNet)。

如何将钱包打造为Web3超级应用?

在NFT方面,新钱包支持以太坊、Polygon、Avalanche、Binance、Fantom、Solana和Arbitrum上的NFT,且支持范围还在不断扩大。用户可在一处查看所有NFT,并将喜爱的NFT设为主屏幕背景。

如何将钱包打造为Web3超级应用?

新钱包支持通过借记卡和信用卡直接购买加密货币。作为多链钱包,原生跨链桥支持至关重要。用户很快就能使用原生跨链资产转换功能,包括不同EVM链之间,以及非EVM链(如Solana和NEAR)之间的转换。

此外,新钱包还提供多种加密货币的价格追踪功能,包括AVAX、BNB、ATOM、MATIC等原生资产,以及stETH、stMATIC等质押凭证,甚至Yearn金库集成。所有操作都可以在首页通过几次点击直接完成。

如何将钱包打造为Web3超级应用?

简化的质押和收益聚合

新一代钱包的标志性功能是"三步质押"。无论是质押新手还是DeFi老手,都能通过简化的流程在钱包内直接完成操作,无需访问其他协议或DApp。以ETH在Lido质押为例,用户只需点击stETH,在弹出页面中选择"质押",输入ETH数量,审核并确认交易即可。整个过程快速简单,无需离开钱包。

如何将钱包打造为Web3超级应用?

三步质押适用于15个以上的公链资产。用户还可以通过Figment、Coinbase或Everstake进行定投。新钱包与Benqi合作支持sAVAX,与Lido合作支持stETH、stMATIC和stSOL,通过Sushi支持xSUSHI。

此外,新钱包原生支持Yearn在以太坊和Fantom上的金库,用户可轻松获得收益率最优的机枪池策略。相比访问Yearn网站、连接钱包等繁琐步骤,在新钱包中只需三次点击即可直接获得收益。

如何将钱包打造为Web3超级应用?

探索Web3世界

新钱包的探索界面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窗口,展示了钱包支持的不同生态系统,包括最新更新、新闻、特定生态系统的原生集成,以及各行业的DApp选择。

探索页面分为几个部分:

  1. 总览

    • 最新更新
    • 每周Web3专题
    • 一般新闻
    • 顶级DApp集合(热门DeFi应用、NFT平台和市场等)
  2. 生态系统板块

    • 各生态系统的最新动态
    • 生态系统内协议的原生集成
    • 按行业划分的顶级DApp(借贷、DEX、GameFi、收益聚合器等)

如何将钱包打造为Web3超级应用?

通过这些功能,新一代钱包正在努力成为Web3世界的一站式超级应用,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加密资产管理和Web3探索体验。

如何将钱包打造为Web3超级应用?

如何将钱包打造为Web3超级应用?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6
  • 分享
评论
0/400
GateUser-3824aa38vip
· 07-17 18:23
KYC狗都不做
回复0
0xSoullessvip
· 07-17 02:39
割向终点见…反正又是韭菜们走不出的圈
回复0
Gas_Wastervip
· 07-15 23:48
就这?都2024了还讲2022的数据
回复0
Probably Nothingvip
· 07-15 23:43
这数据都过期了捏
回复0
纸手恐慌侠vip
· 07-15 23:24
带注册金也想进Web3嘛
回复0
薛定谔的FOMOvip
· 07-15 23:20
卷死了卷死了 这市场红的我脑壳痛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