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熊市全靠情绪,为什么年底将有一波像样的反弹?


市场最近的走势,真是把大家折腾得够呛,上周五还感觉熊市一下子就来了,经过周末,今天又迎来了一个像样的反弹,各个群里又开始狂喊牛回来了,速归!其实这么看的话牛还是熊,很多时候全看大家的情绪,跟具体的价格关系反而不大。
这两天看到一个段子挺有意思:去年这时候,虽然没人敢打包票比特币一定能突破10万美金,但大家都坚信这就是牛市,最近几周,比特币不过是从高点跌破了10万5,喊熊市的人就一大堆了,价格其实还是那个价格,但人的情绪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如果你主要是炒主流币,真心建议别太盯着短期的涨跌,比起去年年初3万多美金的价格,现在不管是10万、10万5还是12万,都是只有牛市里才可能见到的价位,差别真没那么,现在很多散户心态容易崩,就是因为看盘太勤,今天比特币从10万7涨到11万1,牛回的呼声就这么高,正好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别看今天反弹挺猛,可能明天跌一点,大家又开始吵吵熊市了,如果你的精力总是被这些牵着走,会非常累。
试着把现在的价格,拿去和去年、前年、甚至过去几次牛市的最高价比一比,你心里就会有底了,这才是能让你在这个市场里长期赚钱的秘诀。
一句话总结现在的行情,短线上是反弹,但中线依然有回调的风险,因为宏观面不变化就有这个风险。
过眼下助涨的因素仍在:
中美会谈的推进,与释放缓和的讯号
10月的降息 
上周渲染为23年那般的中小银行暴雷,人们也在恐慌中缓过来,发现并不可相提并论,无论量级、影响范围还是当时环境(前加息,现降息),而且人们相信了美联储会兜底  本周继续财报季,财报若不错短线先反弹一波也是好的。
更早下跌的BTC,此时有二测成功迹象,缩量且不创新低,后续看能否突破下降趋势线。
ETH 重新站回3850左右的支撑带上方,并且延续反弹中,但连续两周的下跌,周线macd已成死叉,过程或有反复,但周线级别的回调还是会在不久的将来来到。
本周关注:中美会谈  
周五:美9月CPI
对后面市场的看法:
接下来几个月,除了比特币、以太坊这些主流币之外,包括山寨ETF预期+财团储备的,其他各种各样的山寨币可能会比较难熬,因为这次暴跌,主要亏钱的就是玩山寨币和Meme币的人。
现在市面上的山寨币和Meme币数量,比四年前多太多了,但市场散户的钱更少,也变得更谨慎,所以我觉得,山寨币的热度会明显下降,当然,每天也还有新散户进场,市场早晚会再热起来,但短期内,不太可能出现所有山寨币都大涨的狂暴行情。
不过,这次的情况和2022年相比有个好处:市场的抵抗力变强了,那时候像三箭资本这样的一家大机构爆雷,因为它押错了方向,直接把整个市场都拖垮了,现在市场的结构更分散,抗风险能力也更强,所以,除非出现整个金融系统级别的大雷,否则很难再出现像LUNA、三箭、FTX那样,单一个机构出事就把整个币圈直接带入熊市的情况了。
现在到年底很可能会有一波不错的上涨,原因有这么几个:
现在金价被推得很高,这时候再买黄金就不太划算了,相比之下,比特币就像是数字黄金,不管是投资还是避险,都可能成为大家的新选择。
年底前还会有一两次降息,这很容易让看涨的人找到机会,推动市场来一波反弹。
比特币和以太坊本身的基本面没有变差,而且全球越来越多大公司、大机构还在持续买入和布局。
这轮山寨大部分都经历一轮大考验,那些没有创新收入的项目彻底把底裤漏了出来,消失就是瞬间的事情,市场上基本都是带血的筹码,也就是说,很多人是在割肉,所以,如果你现在还空仓,这反而是个好机会,可以找机会慢慢开始买点。
如果你已经有低价筹码,仓位也不低,下面这几点可能对你有用:
心态放平:别总想着要不要再买、要不要换,反正你手里已经有筹码了,淡定一点。
真要加仓,尽量找新机会,如果是有利润还在那最好,尽量去找找新的热点,看有没有新的可能。
记住,千万别借贷,尤其是平台上的,从黑天鹅发生后我就一直强调这点,不要加杠杆!不要借贷,一旦清算,你的资金将瞬间归零。
最后,现在市场情绪不高,看起来挺弱,但这个月还有一次降息的预期,最起码局部行情会有。
筹码拿稳了,别慌,跌了几个月,有时候几天就能涨回来,剩下的教给时间。
我相信去捡那些别人不敢要的筹码,长远来看不会错,这个时候就别太在意一时的涨跌,对于现货本来就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
#加密市场观察
BTC-1.62%
ETH-3.21%
LUNA-1.89%
post-image
post-image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