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 APP
qrCode
更多下载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从100美元到3500美元还在买ETH:这个从不碰Meme币的Web3创业者,凭什么每个周期都赢?

从100美元到现在,他从没卖过一枚ETH

认识Karnika E. Yashwant的人都叫他"KEY先生"。

14岁辍学,现在迪拜管着150多号人。这哥们的履历就像开了挂——多家Web3公司创始人,好几个区块链项目的战略顾问。

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这些头衔。

而是他告诉我的那句话:“我从来不买Meme币。”

不是错过了,是压根儿就没打算参与。


100美元买入,3500美元还在加仓

很多人觉得投资就是抄底逃顶。KEY先生完全不是这么玩的。

他在ETH还是100刀的时候开始买,后来涨到3500刀?继续买。跌破1000?还在拿着。

“我投资的时候,根本不care明天涨跌多少。我只想知道十年后它值什么价。”

这话听起来有点凡尔赛,但他确实就是这么干的。

在他眼里,ETH被严重低估了,一直都是。BTC?那是百万美元级别的资产,只是价格还没到位而已。

散户还在纠结"BTC会涨到17.5万还是跌回4.5万"的时候,人家已经在想五步之后的事了。

他说了句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话:“买入的时候你就已经赚了,不是卖出的时候。”

什么意思?

如果你真的理解一个资产的长期价值,那买入那一刻你就胜券在握了。价格?那只是时间问题。


为什么散户总是亏钱?

KEY先生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没有任何客套。

“大部分人天生就没有赢的基因。”

这话听着扎心,但他接着解释:

“他们想发财,但没准备好成为那种能扛得住痛苦、在不确定性里保持冷静、在一片混乱中还能清醒思考的人。”

他见过太多次循环了。

每个人都说"如果我2012年买了BTC就好了",但真的给你机会?你可能2倍就跑了,因为你根本没有那个conviction。

财富不是靠追热点堆出来的,而是靠成为那个能经受住考验的人。


KEY先生的六条铁律

他不炒短线,不追Meme,也不看KOL喊单。

他的方法论很简单,但能坚持的人不多:

1. 自己研究,不靠别人

KEY先生每笔投资都是自己深挖过的——技术、团队、代币经济学、时机,全部搞懂。

他说:“如果我没法用自己的话解释清楚这玩意儿的价值,我就不会买。”

2. 看聪明钱怎么动

散户跟风,机构布局。

KEY先生观察的是资本流向——那些悄悄积累、不在社交媒体上嚷嚷的动作。

他在别人察觉之前建仓,在别人反应过来之前离场。

3. 以十年为单位思考

下个月跌40%?他不在乎。

他在乎的是十年后这东西值多少钱。

这种思维方式让他能拿住仓位,而别人早就因为短期波动慌了。

4. 信念比便利更重要

扛住市场波动需要的不只是策略,更是信念。

KEY先生投资的不是资产本身,而是他愿意等待的那个未来。

5. 拉远视角,屏蔽噪音

最重要的决定往往不是买什么,而是忽略什么。

他精简社交圈,筛选信息源,只关注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6. 绝不碰Meme币

KEY先生从没买过任何Meme币。不是不懂玩法,而是根本不参与。

“如果你想要多巴胺刺激,那就去赌。但别把这个和积累财富混为一谈。”

他的持仓——BTC、ETH,加上一些精选的基础设施项目——全都基于实用性和长期愿景。

正是这种心态让他在每个周期都活得很好。


最后聊的那句话

采访快结束的时候,KEY先生说了句让我印象很深的话:

“你不会先变富再成功。你会先成功,然后才变富。”

加密货币没有捷径,没有神奇代币,也没有一夜暴富的秘诀。

但有一种东西确实存在——清晰的思维模式。

KEY先生的故事不是关于抢跑,而是关于始终保持正确的判断。

迪拜的办公室里,他管理着上百人的团队。但他的核心逻辑从14岁辍学那天起就没变过:

搞懂你买的是什么,然后等。

在这个圈子里,成功首先是一种心态。

其他的?都会随之而来。

ETH3.6%
BTC0.99%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4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鲸落见证者vip
· 11小时前
从100刀死拿到现在,这才是真正的信仰吧...不像我们一天三变心
回复0
薛定谔_钱包vip
· 11小时前
100到3500都没卖,这才叫真信仰啊,不像我天天纠结止盈点
回复0
HashBardvip
· 11小时前
说实话,这里的纪律真是疯狂……哥们不停地堆币,而其他人都在外面追逐狗币,哈哈。
查看原文回复0
PoolJumpervip
· 11小时前
这才是真正的信仰吧,从100刀拿到现在,那得多抗得住诱惑啊,我就没这定力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