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3 月 13 日,以太坊完成 Dencun 硬分叉,正式啟用 EIP-4844(blobs),為 Layer 2(L2)Rollups 提供低成本的數據可用性方案,推動以太坊擴展性邁上新臺階。然而,當前 blobs 機制仍要求全節點完整存儲數據,限制了網絡擴展性。
PeerDAS(Peer-to-Peer Data Availability Sampling)作為下一步關鍵優化,旨在通過點對點(P2P)網絡協作和數據採樣降低節點負擔,提升數據分發效率,增強網絡吞吐量。
Vitalik Buterin 在其 X 帖子中提出目標:在 Pectra 硬分叉上線後第二天啟動 Fusaka 測試網,驗證新的 blobs 參數(目標值/上限值設為 48/72),為 PeerDAS 主網部署鋪平道路。
來源:https://x.com/VitalikButerin/status/1895863075527700959
PeerDAS 是一種點對點數據可用性採樣(DAS)方案,專為區塊鏈擴展設計。其核心目標是讓節點無需下載全部數據即可驗證數據可用性,為 Danksharding 等未來升級奠定基礎。其主要特點包括:
部分存儲:節點僅存儲數據子集,通過採樣驗證整體可用性。
P2P 分發:利用 P2P 網絡優化數據分發,減少帶寬和存儲需求。
高擴展性:支持更大規模的數據負載,適合高吞吐量場景。
PeerDAS 的實現依賴於一系列技術和協議的協同工作。以下是其主要技術原理的概述:
原始數據(大小 N)通過糾刪碼(如 Reed-Solomon 碼)擴展為 k·N(k>1),並分成多個小塊。即使只獲取部分小塊(例如 m 個,m < k·N),仍可恢復原始數據。假設 k=2,丟失 50% 數據仍可恢復,確保高可用性。
節點隨機採樣少量數據塊(通常幾十個)。基於糾刪碼的數學性質,若採樣數量足夠,以接近 100% 的概率確認數據集完整性。
例如,採樣 30 個數據塊,若缺失率低於某一閾值(如 10%),可推斷整體數據可用。
數據分片存儲於多個節點,通過 P2P 協議(如 libp2p 的 gossipsub)分發。每個節點存儲部分數據併為其他節點提供訪問,避免單點故障,提高分發效率。
為鼓勵誠實存儲和分享,PeerDAS 可能通過質押獎勵(如以太坊 gas 費分成)激勵節點,惡意行為(如隱藏數據)可通過削減質押懲罰,確保系統穩定。
來源:https://medium.com/gaudiy-web3-lab/3ace46a3a9af
PeerDAS 最初被提出並廣泛討論是在以太坊生態中,尤其是在以太坊的“分片”(Sharding)和“數據可用性層”(Data Availability Layer)設計中。以太坊的未來路線圖(如 EIP-4844 和後續升級)計劃引入 DAS 來提升網絡的吞吐量,同時保持去中心化。
在以太坊的 PeerDAS 實現中,數據可用性採樣被用於支持 Rollups 的數據存儲和驗證。例如:
支持 EIP-4844
EIP-4844 引入 blob 數據類型,用於存儲 Rollup 提交的臨時數據。PeerDAS 優化 blob 數據分發和驗證,輕節點僅需下載少量樣本即可參與。
降低節點負擔
傳統全節點需存儲所有數據,PeerDAS 使輕節點也能高效驗證,降低硬件要求(例如存儲需求從 GB 級降至 MB 級),提升去中心化。
提升 Rollup 性能
PeerDAS 允許 Rollups 提交更多數據到鏈上,增加吞吐量,同時保持低成本。例如,Optimism 和 Arbitrum 的交易費用可能進一步降低。
除了PeerDAS,還有其他幾種數據可用性(DA)方案,它們在存儲、帶寬和驗證效率方面各有特點。以下是更全面的對比:
PeerDAS 具有顯著優勢,尤其在提升區塊鏈網絡可擴展性和降低節點運行成本方面。短期內,PeerDAS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PeerDAS通過採樣方式,優化了數據的分發與驗證過程。節點僅需要關注和驗證數據的一個小部分,大大提高了驗證效率,並降低了驗證過程中的延遲。
降低硬件要求,更多用戶可運行節點。參考2025年3月17日 Etherscan 數據,當前全節點數約 7,000,PeerDAS 或提升至數萬,例如,截至2025年3月22日,節點數量已增至9,228個。
來源:https://etherscan.io/nodetracker (2025年3月22日)
由於節點不再需要處理全部的數據,它們可以減少存儲和帶寬的使用,降低運行成本,使得更多低成本節點能夠參與到網絡中,從而增強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
PeerDAS 採用分佈式驗證和糾刪碼機制,顯著提高數據篡改的難度。通過去中心化的數據可用性驗證,PeerDAS 能夠有效防止數據丟失或惡意篡改。
即使部分節點發生故障,系統依然能通過數據冗餘和校驗機制確保完整性和可用性,從而提升整體網絡的安全性和抗攻擊能力。
來源:https://etherscan.io/nodetracker (2025年3月17日)
隨著技術的進步,PeerDAS 將進入中期擴展階段,在區塊鏈擴容和可用性驗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與 Danksharding 的演進關係尤為重要: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髮展和需求的增加,PeerDAS將在優化數據驗證效率方面繼續取得突破。未來可能通過改進採樣策略和算法,使得驗證過程更加高效和精準,從而進一步降低節點的資源消耗,並提高數據可用性驗證的準確性。
作為跨鏈數據可用性驗證方案,提升不同區塊鏈間的數據交互效率,增強互操作性。但需優化共識機制以解決信任模型差異帶來的驗證衝突。
隨著節點數量的增加和網絡去中心化的推進,PeerDAS的採樣機制可以有效提升數據的安全性和防篡改能力。未來,PeerDAS可以結合更高級的加密技術和共識機制,進一步增強區塊鏈網絡的抗攻擊能力和容錯性。
PeerDAS 的長期願景不僅限於提升區塊鏈網絡的擴展性和安全性,還將開闢更廣泛的應用場景:
隨著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智能合約的快速發展,PeerDAS技術有望為這些應用提供更加高效的數據可用性保障。通過減少驗證延遲和提升資源利用效率,PeerDAS能夠為DeFi協議提供更穩定的支持,尤其是在高頻交易和大規模合約執行的場景中。
未來,PeerDAS有潛力與邊緣計算和物聯網(IoT)技術結合,實現更加分佈式和高效的數據驗證。邊緣設備和物聯網節點可以通過PeerDAS參與數據驗證,降低對中心化服務器的依賴,並在全球範圍內提高數據可用性和處理效率。
未來,PeerDAS技術還可能與人工智能(AI)技術結合,通過機器學習算法對數據採樣和驗證過程進行智能優化,進一步提升區塊鏈網絡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這可以幫助區塊鏈系統自動化處理數據驗證、節點管理和網絡優化任務。
PeerDAS 在短期內已展現出提升區塊鏈驗證效率、去中心化程度和降低運行成本的強大潛力。中期內,隨著與 Danksharding 的結合,PeerDAS 將進一步推動區塊鏈網絡的可擴展性和安全性。長期來看,PeerDAS 將在智能合約、DeFi、物聯網和 AI 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成為區塊鏈技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助力去中心化應用的普及與發展。
儘管 PeerDAS 提供了許多優勢,但在實際應用中,它也面臨一些挑戰,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採樣準確性與安全性:
PeerDAS依賴於數據採樣來進行驗證,而採樣的準確性對整個系統的安全性至關重要。若採樣機制被攻擊(如 Sybil 攻擊),可能誤判數據可用性。需引入多輪採樣或冗餘驗證。
網絡拓撲依賴:
PeerDAS的性能依賴於網絡中節點之間的連接質量。在去中心化的網絡中,節點可能存在連接不穩定的情況,這會影響數據分發和驗證的效率,特別是在節點數量較多的環境下。
節點參與率:
為了確保數據可用性驗證的高效性,PeerDAS需要足夠多的節點參與到數據驗證過程中。
然而,若參與節點不足,採樣結果可能失真。截止2025年3月17日,當前以太坊網絡參與率約 98%。
計算與存儲開銷:
儘管PeerDAS降低了節點需要驗證的數據量,但仍然要求節點執行數據驗證任務,這可能對資源有限的節點(如低端設備)產生一定的計算和存儲壓力。如果節點無法承載這些開銷,可能導致網絡參與度下降。
協議複雜性:
PeerDAS引入了新的驗證機制和協議,這使得其實現相較於傳統的驗證方式更加複雜。對於開發者和節點運營者來說,理解並部署這種新的技術方案需要一定的學習和適應過程,可能增加系統的技術門檻。
與現有系統的兼容性:
雖然PeerDAS在理論上具有較強的擴展性,但在實際操作中,它可能需要與現有的區塊鏈架構進行集成,這涉及到系統間的兼容性問題。不同區塊鏈平臺可能採用不同的共識機制和數據存儲方式,這需要對PeerDAS進行適配和優化。
來源:https://beaconscan.com/stat/networkparticipation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PeerDAS作為一種新型的數據可用性採樣技術,展現出了其在區塊鏈擴展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巨大潛力。通過降低節點的存儲和帶寬需求,提升網絡的可擴展性和去中心化程度,PeerDAS能夠有效應對當前區塊鏈面臨的高吞吐量挑戰。
儘管目前該技術仍面臨一些挑戰,如採樣準確性、網絡拓撲和節點參與度等問題,但隨著技術的不斷優化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擴展,PeerDAS有望成為未來區塊鏈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智能合約、DeFi、跨鏈技術以及與邊緣計算和物聯網的結合等領域,PeerDAS將為區塊鏈技術的創新與應用提供更加穩定、高效和安全的支持。
總體而言,PeerDAS代表了區塊鏈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它不僅解決了數據可用性問題,還為未來的去中心化應用鋪平了道路,推動著區塊鏈技術邁向更高效、更安全的未來。
2024 年 3 月 13 日,以太坊完成 Dencun 硬分叉,正式啟用 EIP-4844(blobs),為 Layer 2(L2)Rollups 提供低成本的數據可用性方案,推動以太坊擴展性邁上新臺階。然而,當前 blobs 機制仍要求全節點完整存儲數據,限制了網絡擴展性。
PeerDAS(Peer-to-Peer Data Availability Sampling)作為下一步關鍵優化,旨在通過點對點(P2P)網絡協作和數據採樣降低節點負擔,提升數據分發效率,增強網絡吞吐量。
Vitalik Buterin 在其 X 帖子中提出目標:在 Pectra 硬分叉上線後第二天啟動 Fusaka 測試網,驗證新的 blobs 參數(目標值/上限值設為 48/72),為 PeerDAS 主網部署鋪平道路。
來源:https://x.com/VitalikButerin/status/1895863075527700959
PeerDAS 是一種點對點數據可用性採樣(DAS)方案,專為區塊鏈擴展設計。其核心目標是讓節點無需下載全部數據即可驗證數據可用性,為 Danksharding 等未來升級奠定基礎。其主要特點包括:
部分存儲:節點僅存儲數據子集,通過採樣驗證整體可用性。
P2P 分發:利用 P2P 網絡優化數據分發,減少帶寬和存儲需求。
高擴展性:支持更大規模的數據負載,適合高吞吐量場景。
PeerDAS 的實現依賴於一系列技術和協議的協同工作。以下是其主要技術原理的概述:
原始數據(大小 N)通過糾刪碼(如 Reed-Solomon 碼)擴展為 k·N(k>1),並分成多個小塊。即使只獲取部分小塊(例如 m 個,m < k·N),仍可恢復原始數據。假設 k=2,丟失 50% 數據仍可恢復,確保高可用性。
節點隨機採樣少量數據塊(通常幾十個)。基於糾刪碼的數學性質,若採樣數量足夠,以接近 100% 的概率確認數據集完整性。
例如,採樣 30 個數據塊,若缺失率低於某一閾值(如 10%),可推斷整體數據可用。
數據分片存儲於多個節點,通過 P2P 協議(如 libp2p 的 gossipsub)分發。每個節點存儲部分數據併為其他節點提供訪問,避免單點故障,提高分發效率。
為鼓勵誠實存儲和分享,PeerDAS 可能通過質押獎勵(如以太坊 gas 費分成)激勵節點,惡意行為(如隱藏數據)可通過削減質押懲罰,確保系統穩定。
來源:https://medium.com/gaudiy-web3-lab/3ace46a3a9af
PeerDAS 最初被提出並廣泛討論是在以太坊生態中,尤其是在以太坊的“分片”(Sharding)和“數據可用性層”(Data Availability Layer)設計中。以太坊的未來路線圖(如 EIP-4844 和後續升級)計劃引入 DAS 來提升網絡的吞吐量,同時保持去中心化。
在以太坊的 PeerDAS 實現中,數據可用性採樣被用於支持 Rollups 的數據存儲和驗證。例如:
支持 EIP-4844
EIP-4844 引入 blob 數據類型,用於存儲 Rollup 提交的臨時數據。PeerDAS 優化 blob 數據分發和驗證,輕節點僅需下載少量樣本即可參與。
降低節點負擔
傳統全節點需存儲所有數據,PeerDAS 使輕節點也能高效驗證,降低硬件要求(例如存儲需求從 GB 級降至 MB 級),提升去中心化。
提升 Rollup 性能
PeerDAS 允許 Rollups 提交更多數據到鏈上,增加吞吐量,同時保持低成本。例如,Optimism 和 Arbitrum 的交易費用可能進一步降低。
除了PeerDAS,還有其他幾種數據可用性(DA)方案,它們在存儲、帶寬和驗證效率方面各有特點。以下是更全面的對比:
PeerDAS 具有顯著優勢,尤其在提升區塊鏈網絡可擴展性和降低節點運行成本方面。短期內,PeerDAS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PeerDAS通過採樣方式,優化了數據的分發與驗證過程。節點僅需要關注和驗證數據的一個小部分,大大提高了驗證效率,並降低了驗證過程中的延遲。
降低硬件要求,更多用戶可運行節點。參考2025年3月17日 Etherscan 數據,當前全節點數約 7,000,PeerDAS 或提升至數萬,例如,截至2025年3月22日,節點數量已增至9,228個。
來源:https://etherscan.io/nodetracker (2025年3月22日)
由於節點不再需要處理全部的數據,它們可以減少存儲和帶寬的使用,降低運行成本,使得更多低成本節點能夠參與到網絡中,從而增強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
PeerDAS 採用分佈式驗證和糾刪碼機制,顯著提高數據篡改的難度。通過去中心化的數據可用性驗證,PeerDAS 能夠有效防止數據丟失或惡意篡改。
即使部分節點發生故障,系統依然能通過數據冗餘和校驗機制確保完整性和可用性,從而提升整體網絡的安全性和抗攻擊能力。
來源:https://etherscan.io/nodetracker (2025年3月17日)
隨著技術的進步,PeerDAS 將進入中期擴展階段,在區塊鏈擴容和可用性驗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與 Danksharding 的演進關係尤為重要: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髮展和需求的增加,PeerDAS將在優化數據驗證效率方面繼續取得突破。未來可能通過改進採樣策略和算法,使得驗證過程更加高效和精準,從而進一步降低節點的資源消耗,並提高數據可用性驗證的準確性。
作為跨鏈數據可用性驗證方案,提升不同區塊鏈間的數據交互效率,增強互操作性。但需優化共識機制以解決信任模型差異帶來的驗證衝突。
隨著節點數量的增加和網絡去中心化的推進,PeerDAS的採樣機制可以有效提升數據的安全性和防篡改能力。未來,PeerDAS可以結合更高級的加密技術和共識機制,進一步增強區塊鏈網絡的抗攻擊能力和容錯性。
PeerDAS 的長期願景不僅限於提升區塊鏈網絡的擴展性和安全性,還將開闢更廣泛的應用場景:
隨著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智能合約的快速發展,PeerDAS技術有望為這些應用提供更加高效的數據可用性保障。通過減少驗證延遲和提升資源利用效率,PeerDAS能夠為DeFi協議提供更穩定的支持,尤其是在高頻交易和大規模合約執行的場景中。
未來,PeerDAS有潛力與邊緣計算和物聯網(IoT)技術結合,實現更加分佈式和高效的數據驗證。邊緣設備和物聯網節點可以通過PeerDAS參與數據驗證,降低對中心化服務器的依賴,並在全球範圍內提高數據可用性和處理效率。
未來,PeerDAS技術還可能與人工智能(AI)技術結合,通過機器學習算法對數據採樣和驗證過程進行智能優化,進一步提升區塊鏈網絡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這可以幫助區塊鏈系統自動化處理數據驗證、節點管理和網絡優化任務。
PeerDAS 在短期內已展現出提升區塊鏈驗證效率、去中心化程度和降低運行成本的強大潛力。中期內,隨著與 Danksharding 的結合,PeerDAS 將進一步推動區塊鏈網絡的可擴展性和安全性。長期來看,PeerDAS 將在智能合約、DeFi、物聯網和 AI 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成為區塊鏈技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助力去中心化應用的普及與發展。
儘管 PeerDAS 提供了許多優勢,但在實際應用中,它也面臨一些挑戰,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採樣準確性與安全性:
PeerDAS依賴於數據採樣來進行驗證,而採樣的準確性對整個系統的安全性至關重要。若採樣機制被攻擊(如 Sybil 攻擊),可能誤判數據可用性。需引入多輪採樣或冗餘驗證。
網絡拓撲依賴:
PeerDAS的性能依賴於網絡中節點之間的連接質量。在去中心化的網絡中,節點可能存在連接不穩定的情況,這會影響數據分發和驗證的效率,特別是在節點數量較多的環境下。
節點參與率:
為了確保數據可用性驗證的高效性,PeerDAS需要足夠多的節點參與到數據驗證過程中。
然而,若參與節點不足,採樣結果可能失真。截止2025年3月17日,當前以太坊網絡參與率約 98%。
計算與存儲開銷:
儘管PeerDAS降低了節點需要驗證的數據量,但仍然要求節點執行數據驗證任務,這可能對資源有限的節點(如低端設備)產生一定的計算和存儲壓力。如果節點無法承載這些開銷,可能導致網絡參與度下降。
協議複雜性:
PeerDAS引入了新的驗證機制和協議,這使得其實現相較於傳統的驗證方式更加複雜。對於開發者和節點運營者來說,理解並部署這種新的技術方案需要一定的學習和適應過程,可能增加系統的技術門檻。
與現有系統的兼容性:
雖然PeerDAS在理論上具有較強的擴展性,但在實際操作中,它可能需要與現有的區塊鏈架構進行集成,這涉及到系統間的兼容性問題。不同區塊鏈平臺可能採用不同的共識機制和數據存儲方式,這需要對PeerDAS進行適配和優化。
來源:https://beaconscan.com/stat/networkparticipation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PeerDAS作為一種新型的數據可用性採樣技術,展現出了其在區塊鏈擴展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巨大潛力。通過降低節點的存儲和帶寬需求,提升網絡的可擴展性和去中心化程度,PeerDAS能夠有效應對當前區塊鏈面臨的高吞吐量挑戰。
儘管目前該技術仍面臨一些挑戰,如採樣準確性、網絡拓撲和節點參與度等問題,但隨著技術的不斷優化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擴展,PeerDAS有望成為未來區塊鏈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智能合約、DeFi、跨鏈技術以及與邊緣計算和物聯網的結合等領域,PeerDAS將為區塊鏈技術的創新與應用提供更加穩定、高效和安全的支持。
總體而言,PeerDAS代表了區塊鏈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它不僅解決了數據可用性問題,還為未來的去中心化應用鋪平了道路,推動著區塊鏈技術邁向更高效、更安全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