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行情逐漸升溫,「山寨季」的曙光漸露端倪,但資產安全風險仍不可忽視。特別是我們在 Solana 上已習慣不需擔憂「貔貅盤」(高風險項目),甚至對「dev sell」(開發者拋售)和「打錢預售盤」(預售集資項目)早已見怪不怪,然而「Rug Pull(卷款跑路)」事件仍層出不窮,並以更具迷惑性的手法現身,直接威脅我們的真金白銀。
9 月 9 日,ZachXBT 在其個人頻道發文指出,「Solana 項目 Aqua 疑似發生 Rug Pull(卷款跑路),涉案金額為 21,770 枚 SOL(約 465 萬美元)。過去該項目曾獲得 Meteora、QuillAudits、Helius、SYMMIO、Dialect 及多位意見領袖(KOL)的推廣。團隊將相關資金拆分為四部分,先轉到中繼地址,再流入多家交易平台。」
目前,該團隊已在 X(前身為 Twitter)關閉所有貼文的留言功能。
相較以往的「Rug Pull(卷款跑路)」,Aqua 顯得更「正規」。其擁有實際產品,甚至可於 DefiLlama 查詢相關數據。根據 DefiLlama 數據,Aqua 這個 Telegram 上的交易機器人在過去 30 天的成交量達約 1.37 億美元,產品收入約 283 萬美元。
Aqua 委託 QuillAudits 執行程式碼安全審計。
Meteora 官方推特引用並轉發了 Aqua 的貼文,替此項目背書。
Helius 也有在 Aqua 發布的合作推文下留言互動。
多家項目方官宣合作,再加上不少中英文意見領袖(KOL)的推薦,Aqua 最終透過代幣預售募得 21,700 枚 SOL(約 465 萬美元)。但這些資金已全部轉走。Aqua 代幣在初始時僅有 860 SOL(約 18.4 萬美元)流動性。
@ ReaperOfChains 透過鏈上數據分析指出,去年牽涉超過 2,000 萬美元的 IBXTrade 的 $ARTIC 代幣預售大騙局中,被竊資金流向了 Aqua 項目。他認為,IBXTrade 的幕後主謀一定在這次 Aqua 騙局中有深或淺的參與。
至今,曾和 Aqua 有過 Twitter 互動的合作方中,僅有 Dialect 創辦人 @aliquotchris 出面說明。他表示,當初只是支持一個採用自家開發者工具的新團隊,對過去這個決定感到懊悔,目前已在檢討未來合作內部流程,盡量降低同類事件發生風險。Dialect 雖已刪除原宣傳貼文以免更多人受害,但為了公開透明承認曾經推廣,他於說明推文中附上最初的宣傳文。
在多數項目保持沈默的情況下,這樣的聲明極為難能可貴。
4 月 18 日,根據 Cointelegraph(幣電報)報導,區塊鏈分析平台 DappRadar(去中心化應用程式雷達)最新報告指出,2024 年初「Rug Pull(卷款跑路)」事件共發生 21 起,2025 年迄今僅 7 起,顯示發生頻率逐年下降。然而,2025 年初以來,Web3 生態系統因這類事件損失近 60 億美元,其中 92% 歸因於 OM(Mantra)代幣崩盤(該代幣創辦人否認屬於「Rug Pull」)。相較之下,2024 年同期「Rug Pull」總損失為 9,000 萬美元。
DappRadar 分析師 Sara Gherghelas 指出,雖然類似事件頻率降低,但破壞性更甚。詐騙手法更趨複雜,且多為專業團隊策畫。性質上,2024 年首季主要發生於 DeFi 協議、NFT 項目和 Meme 幣領域,2025 年同期則以 Meme 幣為主。她提醒,若唯一活躍錢包數量無故暴增、交易量高卻用戶活躍度低,以及合約未經驗證、GitHub 活動稀少、開發團隊匿名或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瞬間爆紅的項目,皆可能是「Rug Pull(卷款跑路)」警訊。
Aqua 此次詐騙再次警示我們,即使有信譽項目方合作,即使產品通過程式碼審計,即使大量意見領袖(KOL)宣傳,「Rug Pull(卷款跑路)」仍可能發生。沒有任何防範可以完全消除項目方主動作惡的風險,當項目方作惡時,也不能期望其他相關者會出面負責。
希望「Rug Pull(卷款跑路)」能夠遠離每一位幣圈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