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GENIUS 法案》鞏固以美國國債為支撐的穩定幣地位,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網路特性使其更適合全球性採用,能因應美國債券需求逐漸下降的多極化世界潮流。
當世界由美國主導的單極秩序過渡至由金磚國家引領的多極化局面,美元正因債券需求降低及債務成本上升面臨空前壓力。2025 年 7 月通過的《GENIUS 法案》,象徵美國以立法正式承認國債支撐的穩定幣,藉此釋放海外龐大美債需求,展現其積極應對策略。
承載這些穩定幣的區塊鏈將深刻影響未來數十年的全球經濟結構。比特幣以高度去中心化、閃電網路隱私性及強韌安全性,成為推動數位美元革命的理想選擇,確保法定貨幣不可避免衰退時能有效降低轉換成本。本文深入探討美元必須且終將以區塊鏈實現數位化,以及比特幣為何必須成為其基礎運行軌道,美國經濟方能由全球帝國地位順利轉型。
全球正從美國獨大的單極秩序(即美國能主導市場、決定全球衝突)轉向多極世界,新秩序下,東方國家聯盟可自主組織,無須受美國外交政策左右。這個聯盟即金磚國家,包括巴西、俄羅斯、中國、印度等主要成員。金磚國家崛起勢必帶來地緣政治重組,直接衝擊美元體系霸權。
諸多看似零散的數據點反映秩序重塑,例如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的軍事同盟。美國已不再維護石油美元協議,該協議原本規定沙烏地石油僅能以美元交易,換取美國軍事防護。石油美元策略長期以來是美元需求的核心來源,自 70 年代以來都被視為經濟實力的關鍵,但近年已逐漸瓦解,至少自烏克蘭戰爭爆發後,沙烏地已開始採用美元以外貨幣進行石油貿易。
全球秩序地緣政治變動下,另一個重要指標是美國債券市場疲弱,市場對美國政府長期信用愈發存疑。部分人士憂慮國內政治不穩,另一些則質疑當前政府架構能否跟上高科技浪潮及金磚國家崛起的步伐。
據悉馬斯克也是懷疑者之一。他近期數月曾與川普政府合作,嘗試透過政府效率部門重組聯邦政府及國家財政,但於五月突然退出政壇。
馬斯克最近於一場峰會現身,驚動網路,他表示:「我五月之後就沒再去華盛頓。政府基本已不可救藥。我很欣賞 David Sacks 的努力……但歸根究底,如果看看我們的國債……如果 AI 和機器人不能解決國債問題,我們就沒救了。」
連馬斯克都無法挽救美國政府的財政困境,還有誰能辦到?
這類疑慮已反映在美國長期債券需求下滑,導致利率需提高以吸引投資者。目前美國 30 年期國債殖利率達 4.75%,創下 17 年新高。據路透社報導,美國 30 年期國債等長天期債券拍賣需求也明顯減弱,2025 年需求「令人失望」。
美國長期債券需求減弱對整體經濟產生重大衝擊。美國財政部需開出更高利率吸引資金,進而推升政府需支付的債券利息。目前美國年度利息支出接近 1 兆美元,已超越全國軍事預算。
若美國未能為未來債務找到足夠買家,可能會支付不出眼前帳單,被迫依賴聯準會購買債券,導致資產負債表與貨幣供給膨脹。雖然其影響層面複雜,但極有可能引發美元通膨,進而損害美國經濟基礎。
美國債券市場受到進一步打擊,源自 2022 年美國操控所掌控的債券市場,用以制裁俄羅斯、回應其入侵烏克蘭。俄羅斯入侵時,美國凍結其持有的海外國庫儲備,本打算用於償付西方投資者的國債。據悉,為迫使俄羅斯違約,美國甚至阻止其償還所有外國債券持有人的債務。
美國財政部一名女發言人當時證實,部分支付已被禁止。
「今天是俄羅斯另一筆債務支付的最後期限。」該發言人說。
「從今天起,美國財政部不允許俄羅斯政府透過美國金融機構帳戶進行任何美元債務支付。俄羅斯必須選擇耗盡剩餘美元儲備或尋找新收入來源,否則就是違約。」
美國運用外交政策制裁機制,有效將債券市場武器化對付俄羅斯。但制裁也有副作用:自此之後,外國對美國債券需求大幅減弱,因與美國外交政策不一致的國家傾向分散風險。中國率先帶頭減持美債,2013 年持有量一度突破 1.25 兆美元,烏克蘭戰爭後加速下滑,目前降至約 7500 億美元。
雖然事件展現制裁破壞力,但也嚴重損及債券市場信心。拜登政府制裁下,俄羅斯不僅被阻止償債,投資人也遭受池魚之殃,凍結外國國庫儲備更向全球示警,主權國家若違背美國外交政策,連債券市場都會失靈。
川普政府已不再以制裁為主要策略,因其損害美國金融體系,改採關稅為主的外交政策手段。關稅成效不一。雖川普政府吹捧創紀錄稅收及民間基礎建設投資,東方國家卻藉金磚聯盟加速合作。
儘管中國過去十年減持美債,新買家卻快速崛起。Tether,一家誕生於比特幣早期的金融科技公司,目前持有 1710 億美元美債,規模已達中國持有量四分之一,超越大多數國家。
Tether 是主流穩定幣 USDT 的發行商,流通市值達 1710 億美元。該公司 2025 年第一季獲利 10 億美元,其商業模式簡明且高效:買入短期美債,1:1 支撐 USDT 代幣發行,票息利息全數收入口袋。Tether 年初僅 100 人,據稱是全球人均獲利最高公司之一。
Circle,USDC 發行商,也是第二大穩定幣,持有近 500 億美元短期國債。穩定幣在全球,尤其拉丁美洲及開發中國家廣泛被用作當地法幣替代,因本地貨幣通膨遠比美元嚴重,且常受資本管制限制。
目前穩定幣交易量已非利基市場或極客金融工具,而是高達數兆美元。2025 年 Chainalysis 報告指出:「2024 年 6 月至 2025 年 6 月期間,USDT 每月處理逾 1 兆美元,2025 年 1 月達高峰 1.14 兆美元。同期 USDC 月處理量介於 1.24 兆至 3.29 兆美元。此交易量凸顯 Tether 與 USDC 在加密基礎建設的核心地位,尤其跨境支付及機構活動。」
例如,Chainalysis 2024 年拉丁美洲專報指出,2023 至 2024 年間拉丁美洲接收的加密資產價值占全球 9.1%,年增率達 40% 至 100%,其中逾半為穩定幣,展現新興市場對替代貨幣的強勁需求。
美國需要新一波美債需求,這需仰賴全球對美元的需求,因多數人口受困於遠不如美元的法幣。若世界格局使美元需與其他法幣公平競爭,美元仍可能是首選。儘管美國有缺陷,依舊是全球超級強國,擁有豐沛財富、人力資本與經濟潛力,特別與小國及其不穩定貨幣相比。
拉丁美洲展現出對美元強烈需求,卻面臨供給瓶頸,因當地政府限制傳統銀行美元管道。在美國以外地區,要開設美元計價帳戶並不容易。當地銀行受嚴格監管,並服從政府,政府更有維護自家貨幣的利益。畢竟美國並非唯一懂得印鈔和守住貨幣價值的政府。
穩定幣同時解決這兩大問題:創造美債需求,並能把美元計價價值傳遞到全球每個角落。
穩定幣仰賴底層區塊鏈的抗審查性,這是傳統銀行無法實現的功能。透過推廣穩定幣,美國可開拓尚未觸及的海外市場,擴大需求及用戶基礎,同時將美元通膨外溢至對美國政治無影響的國家,這也是美元長期以來的運作模式。從策略面來看,此舉符合美國利益,也是美元運作模式在新金融科技下的自然延伸。
美國政府已意識到這項機會。根據 Chainalysis:「穩定幣監管環境近一年來劇烈變化。雖美國《GENIUS 法案》尚未正式施行,但其通過已激發強烈機構興趣。」
要讓比特幣真正幫助開發中國家擺脫劣質法幣,最佳方式是讓美元以比特幣為流通軌道。每個美元穩定幣錢包都應同時具備比特幣錢包功能。
比特幣美元策略的反對者認為這背離比特幣的自由主義本質,比特幣本應取代美元,而非協助美元升級至 21 世紀。但這種擔憂其實過於美國本位。當你領美元薪資、銀行帳戶也是美元時,批評美元容易;當 2-8% 的美元通膨率是你本地貨幣時,批判它也容易。然而對美國以外的多數國家,2-8% 通膨率反而是恩賜。
世界上大量人口飽受比美元更糟的法幣所苦,通膨率動輒雙位數甚至三位數,這也是穩定幣在第三世界大量普及的主因。開發中國家必須先逃離這艘沉船,登上穩定船,之後才會尋求升級到比特幣遊艇。
現實是,儘管多數穩定幣起源於比特幣,如今卻並未運行於比特幣上,這種技術現況帶來巨大摩擦與風險。大部分穩定幣交易量運行於 Tron 區塊鏈,該網路由孫宇晨主導且集中於少數伺服器,極易受不希望美元穩定幣流通的外國政府監控。
多數穩定幣所依賴的區塊鏈也高度透明。用戶帳號公開、易於追蹤,常被當地交易所與個人資料關聯,且易受政府調閱。這成為外國反制美元穩定幣擴散的槓桿。
比特幣不會面臨這些基礎設施風險。相較於以太坊、Tron、Solana 等,比特幣以高度去中心化、全球數萬節點、穩健點對點網路傳輸交易,能輕鬆繞過任何瓶頸或阻礙。其工作量證明機制帶來其他權益證明區塊鏈無法比擬的權力分離。例如 Michael Saylor 雖持有總供應量 3% 的比特幣,但於網路共識決策無投票權,與 Vitalik 之於以太坊或孫宇晨之於 Tron 的情況截然不同。
此外,比特幣閃電網路解鎖即時交易結算,基於比特幣底層區塊鏈安全性,並可提供高度隱私。因所有閃電交易設計上皆於鏈下,不留公開足跡,支付方式的根本差異保障用戶匯款隱私。能侵犯用戶隱私的威脅來源,從任何能查閱區塊鏈的人縮減至少數業者與科技公司,最糟情況亦僅止於此。
用戶也能在本地運行閃電節點,自行選擇網路連線方式,許多人已這麼做,將隱私與安全牢牢掌握。這些優勢在現今主流穩定幣所用區塊鏈中都難以實現。
合規政策及制裁仍可適用美元穩定幣,其治理核心錨定華盛頓,並採用現行阻止穩定幣犯罪的分析與智能合約技術。從根本上看,美元本身無法去中心化,因設計本質即是中心化。然而若主要穩定幣價值改由閃電網路流通,用戶隱私同樣受保障,有助保護開發中國家用戶免受組織犯罪和政府侵害。
最終用戶關心的就是交易手續費與資金轉移成本,這也是 Tron 持續主導市場主因。不過隨 USDT 上線閃電網路,局勢或將迅速翻轉。在比特幣美元世界秩序下,比特幣網路將成美元交換媒介,未來可預見時期內,美元仍是記帳單位。
此策略的批評者同時擔憂比特幣美元策略可能改變比特幣本質。他們質疑讓美元運行於比特幣之上,是否會扭曲底層架構。美國政府這類超級強國最有可能的操控方式,就是迫使其符合法規與制裁機制,理論上可在工作量證明機制執行。
然而如前文所述,制裁政策已達頂峰,正逐步讓位於關稅時代,後者著重於管控商品流通而非資金流動。此種後川普、後烏克蘭戰爭的美國外交政策轉型,實際上減輕了比特幣所受壓力。
隨著西方企業如 BlackRock 甚至美國政府,持續將比特幣納入長期投資策略,或如川普總統所言作為「戰略比特幣儲備」,他們也與比特幣網路的未來成功與存續利益一致。攻擊比特幣抗審查性不僅損及自身資產投資,也會削弱網路將穩定幣帶給新興國家的能力。
在比特幣美元世界秩序下,比特幣最明顯的妥協是放棄貨幣的記帳單位角色。對多數比特幣愛好者而言,這無疑是壞消息,也理所當然。記帳單位是超比特幣化的最終目標,許多用戶早已以持有比特幣聰數作經濟決策基礎。但對真正理解比特幣是最健全貨幣的人來說,這份信念無人能奪。事實上,比特幣作為價值儲存與交換媒介的地位將因比特幣美元策略而更堅定。
令人遺憾的是,經歷 16 年試圖讓比特幣成為全球通用記帳單位,一些人開始意識到,中期內美元與穩定幣更可能滿足市場需求。比特幣支付不會消失,由比特幣愛好者主導的企業將持續成長,也該持續接受比特幣支付建立儲備,但未來數十年,穩定幣及美元計價價值很可能主導加密市場。
隨全球持續適應東方崛起及多極化世界秩序,美國勢必需做出艱難而關鍵抉擇,才能避免長期金融危機。理論上美國可減少支出、重組轉型,以在 21 世紀提升競爭力與效率。川普政府確實積極推動,包括關稅政策及各項產業回流與人才培育措施。
儘管仍有奇蹟可能改變美國財政,例如極端自動化或比特幣美元策略,但最終,即使美元上鏈也無法逆轉其命運:成為歷史學家珍藏品、博物館古代帝國代幣。
美元的中心化設計及對美國政治的高度依賴,終究決定其作為貨幣的未來。不過實際上,美元消亡可能還需 10 年、50 年甚至 100 年。當那一刻來臨,若歷史重演,比特幣應作為運行軌道,隨時準備接手善後,實現超比特幣化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