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17 年那段狂熱年代以來,ICO 再度強勢回歸,這次的運作機制與過去「燃氣大戰」式的混亂完全不同。如今的市場並非單純復刻,而是由嶄新底層架構、更精細的分配機制,以及明確的監管規則共同塑造的新型結構。
2017 年,只要有 Ethereum 合約與白皮書,任何人都能在短短數分鐘內募集數百萬美元。當時缺乏標準化合規流程、結構化分配模式,以及售後流動性框架。大多數投資人盲目湧入,許多人在代幣上市後目睹價格暴跌。監管機構隨後強力介入,ICO 於接下來幾年逐漸淡出,取而代之的是 VC 融資、SAFT、交易所 IEO 及回溯空投。
2025 年,市場再次劇烈轉型。
本輪變革並非低估值發行,實際上 FDV 往往更高。真正的變化來自准入方式的重塑。
現今 Launchpad 不再比速度或「燃氣大戰」,而是透過 KYC、聲譽評分、社會影響力來篩選參與者,配額採用微型分配模式,分散至成千上萬用戶,不再由大戶獨佔。
例如,在 @ buidlpad,我向 @ FalconStable 承諾 5,000 美元,實際僅獲得 270 美元分配,剩餘因超額認購而退回。同樣,在 @ SaharaLabsAI,5,000 美元承諾僅有 600 美元被接受。
超額認購不會壓低價格,而是縮減個人配額,既維持高 FDV,也擴展了分發面。
監管已跟上。歐洲 MiCA 等合規框架為散戶參與提供明確途徑,各大發行平台將 KYC、地理限制及資格驗證設為簡易配置項。
在流動性端,部分平台持續創新,將售後政策寫入智能合約,自動注入 LP,或以「買入區/賣出區」波段穩定初期行情。
目前 ICO 已佔 2025 年全部代幣銷售量約五分之一,兩年前僅占極小份額。
這波復甦並非由單一平台推動,而是新世代 Launch 系統協同出現,分別解決行業痛點:
這些平台共同讓 ICO 從混亂融資工具升級為精心設計的市場架構,准入、定價與流動性均可預期、可控。
各平台針對上一輪 ICO 不同痛點,構建出更具架構、更透明、且投資價值更高的新型市場環境。以下詳細解析。
Echo 由 Cobie 創立,Sonar(自託管公開發售工具)成為 2025 年爆款 Launch 基礎設施。Echo 與中心化 Launchpad 或交易所 IEO 不同,提供底層基礎設施而非交易市場。項目方可自選發行模式(固定價、拍賣或金庫/信用),透過 Echo Passport 設定 KYC/認證/地理限制,並分發專屬銷售連結,支援 Solana、Base、Hyperliquid、Cardano 等多鏈。
平台成長速度極快:
Echo 最具代表性案例為 @ Plasma,其於 7 月以時間加權金庫模式出售 10% 代幣供給,定價 0.05 美元,吸引 5000 萬美元認購。Plasma 創下 33.78 倍歷史最高回報,成為年度頂尖 ICO 項目。$LAB 首輪上線也達成 6.22 倍回報。
以下為 Echo 近期發售概覽:
數據展現高報酬與波動性:Plasma、LAB 表現強勢,部分項目如 Superform、Perpl 尚未上線或未公布指標。Echo 不強制售後流動性框架——LP 注入、做市商要求、解鎖週期皆由發行方自主規劃,平台不統一制定。
投資人建議:Echo 靈活性帶來高收益,但需充分盡職調查。請特別注意:
Echo 著重創始人主導彈性,Legion 則採結構化、聲譽門檻式公開發行。
9 月 Kraken Launch 正式上線,由 Legion 基礎設施獨家驅動。首次將代幣銷售直接嵌入 Kraken 帳戶,執行 MiCA 合規,優先分配由聲譽評分決定。
平台快速擴展:
Legion 核心在於 Legion Score,0–1000 分聲譽指標,綜合鏈上行為、技術貢獻(如 GitHub)、社群互動及推薦等。
項目可預留 20–40% 代幣給高分用戶,其餘進入 FCFS 或抽籤。此舉顛覆傳統 ICO 分配模式:不再獎勵最快的機器人,而是優先分配給建設者、貢獻者及核心社群成員。
Legion 近期發售概覽如下:
Kraken 整合提供交易所級 KYC/AML 與首日流動性。可類比「IPO 式」發行,社群分配機制內嵌。YieldBasis、Bitcoin Hyper 等早期項目於 merit 階段超額認購,低分用戶則進入限額公開輪。
當然也有缺點。部分用戶認為 Legion 評分偏重社群影響力,大號可超越真實建設者。評分權重透明度仍需提升。但與過往抽籤混亂相比,已明顯升級。
投資人建議:Legion Score 極為重要。想取得頭部發售分配,請提前累積鏈上及貢獻履歷。務必查明每次 merit/public 分配比例,不同項目公式各異。
MetaDAO 突破行業慣例,將售後市場政策直接編碼進協議。
運作邏輯:MetaDAO 發售成功後,所有募集 USDC 注入市場治理金庫。鑄幣權移轉至金庫。20% USDC 和 500 萬代幣自動注入 Solana DEX LP。金庫以 ICO 價為錨,低於此價自動買入,高於自動賣出,首日即形成「軟性價格帶」。
表面簡單,卻大幅改變早期行情。一般 ICO 若流動性薄弱或內部砸盤,二級價格易大跌。MetaDAO 機制帶使早期價格多在區間內波動,下探有限、衝高受限。此為機制而非承諾,若需求不足金庫終將耗盡,但首日行為已被明顯塑造。
典型案例如 Solana 隱私協議 Umbra,吸引逾 10,000 名參與者,總認購突破 1.5 億美元,銷售頁面透明公開頂級配額。即時見證分配過程,預示結構化 ICO 的未來:透明、鏈上、機制驅動。
投資人建議:MetaDAO 發售請記住 ICO 價格及區間。區間上方買入,金庫即為你的對手方;區間下方買入,可能被買盤接收。MetaDAO 鼓勵理解機制,而非盲目追漲。
Buidlpad 專注於合規散戶社群輪的便捷參與。2024 年成立,流程分兩步:先 KYC 註冊與訂閱,再於募集窗口提交資金。若超額認購,超過部分自動退款。部分項目採分層 FDV 管理,早期層級 FDV 更低,後期更高。
Buidlpad 於 9 月迎來高光時刻,Falcon Finance ($FF) 發售目標 400 萬美元,最終認購高達 1.128 億美元,超額認購 28 倍。KYC 時間為 9 月 16–19 日,募集 22–23 日,退款 26 日結算。流程順暢透明,完全由散戶主導。
Buidlpad 的簡潔是其優勢。無複雜評分或預測金庫,僅提供社群結構化合規准入。但流動性仍完全取決於發行方規劃,多鏈募集偶爾導致售後交易量分散。
投資人建議:務必注意時程。KYC/訂閱窗口為硬門檻,錯過即無分配機會,請詳讀分層結構:早期層級通常有更優 FDV 進場點。
回顧全局,各平台呈現以下模式:
底層風險仍在:評分系統可被操控,金庫管理不善,大戶可多錢包分散參與,監管執行落後於宣傳。所有機制並非萬能,僅調整市場格局。
欲於新一輪 ICO 熱潮理性參與,請結構化布局:
2025 年 ICO 回潮不是懷舊,而是新架構、新規則與更有紀律的市場。Echo、Legion、MetaDAO、Buidlpad 分別解決了 2017 年破碎模式的不同環節:有的注重合規,有的聚焦分配,有的專攻流動性政策。公開代幣發售已從投機狂熱轉型為結構化資本形成。
對投資人而言,優勢不再僅靠「早到」,而在於理解機制。2025 年,ICO 不會消失,而是持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