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行業的龍頭:新時代的霸主是誰?

近年來,新能源電動汽車像過去的PC和智能手機一樣,行業的進展爲資本市場帶來了新的熱潮。

我所看到的,特斯拉等許多電動車品牌正在試圖顛覆傳統汽車制造商。老實說,豐田、福特、大衆等老牌制造商已經主導汽車行業幾十年了。他們的道路僅僅模仿是無法超越的。當產業迎來革命性變化時正是機會!就像智能手機的出現讓蘋果超越了諾基亞,流媒體視頻讓Netflix打敗了百視達一樣。

隨着環境意識的提高和碳減排成爲全球目標,電動汽車市場穩步擴張,汽車將像首次發明時那樣享受幾十年的收益期。現在我們將比較電動車行業的主要企業及其現狀,包括特斯拉、比亞迪(BYD)、理想汽車等的競爭狀況,並介紹一些具有投資價值的電動汽車股票及投資時的關注點。

電動汽車行業的龍頭企業

如今,新能源汽車品牌百家爭鳴,中國和美國作爲技術上最先進、市場最大的兩個地區正在激烈競爭。老實說,許多領先的電動汽車股票都是成長股,但並不是所有公司都具備優秀的盈利能力。以下是一些在美國市場上知名且業績良好的企業。

特斯拉

電動汽車的龍頭股當屬特斯拉。2003年成立。在此之前也有電動汽車,但大多數是改裝的汽油車,車身也使用汽油車的部分。但特斯拉不同!它從頭開始重新設計,投入技術開發以突破電動汽車加速性能的極限。

特斯拉將超級跑車作爲首款產品推出,塑造了高端品牌形象。這是爲了讓高昂的價格設置更易於被接受。此外,他們無償公開了專利,名義上是爲了鼓勵更多企業的參與,但實際上是希望將行業標準設定爲他們自己。隨後,特斯拉通過碳信用獲得利潤,並在中國獲得高額補貼建設工廠,擴大生產。到2020年,特斯拉實現了盈利,被納入標準普爾500指數,股價在短時間內暴漲了十倍以上,馬斯克成爲了世界首富。

特斯拉作爲先驅引領着行業,持續關注政策動態。目前市場份額第一,佔據電動車產業的21%。由於採用機器人生產,降低了人力成本,因此純利潤率約爲15%,是第二名比亞迪(BYD)3.9%的大約3倍。

比亞迪(BYD)

比亞迪可以說是中國電動汽車龍頭股。受益於中國政府的汽油車監管政策,利潤急劇上升。

1995年成立的比亞迪是典型的中國公務員走出海洋開始創業的案例。最初生產和銷售鎳鎘、鎳氫和鋰電池用於消費者電子產品,此後也涉足手機部件和組裝業務。2003年收購秦川汽車後,利用自家的鋰電池技術專注於新能源車。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獲得巴菲特18億港元的投資,持續穩定發展。

公司穩健成長,自上市以來每年盈利,目前是全球第二、中國第一的電動車制造商。毛利率約爲20%,與特斯拉相當,但營業利潤率明顯低於特斯拉。主要原因有兩個:

  1. 特斯拉在全球範圍內享受政策優惠,而比亞迪主要受益於中國市場。

  2. 比亞迪的業務範圍廣泛且人件費較高,因此大規模裁員較爲困難。

基於這些原因,比亞迪的市盈率很難超過特斯拉,但目前在中國市場上佔據了份額,並且正在推進海外市場的擴展,未來海外生產基地的設立等,成長前景非常光明。最近巴菲特減少了比亞迪的股票,因此股價相對較低,長期投資者應該關注。

李奧特

理想汽車(Li Auto)於2015年成立,被稱爲中國電動汽車領域的“新興勢力”。由於入場較晚,面臨着特斯拉、比亞迪等巨頭企業以及大衆等傳統制造商的競爭。公司爲了獲得市場份額,已做好赤字覚悟地開展業務,但現在開始盈利。到2023年7月,理想汽車的出貨量同比增長了2.3倍,連續兩個月超過3萬輛,同比增長227.5%。截至2023年8月,股價也上漲了65%。但是短期內股價漲幅度較大,目前市盈率較高,因此短期投資存在風險。

電動汽車行業的現狀

隨着越來越多的制造商進入新能源車行業,盡管整個行業的需求持續高增長,但供應卻超過了需求。比亞迪的董事長王傳福在最近的股東大會上分析稱,目前的新能源車市場已經出現供過於求,行業將進入淘汰戰,未來3至5年競爭將更加激烈。

隨着大型汽車制造商的進入,上遊的原材料制造商將因爲需求增加而提價,但消費者不會接受漲價。因此,只有能夠在自家完成供應鏈的企業,或擁有豐富資金作爲後盾的企業才能度過這場戰鬥

此外,目前“智能汽車”是行業的焦點。除非法律修正,自動駕駛技術的上限是等級2,但其他部分可以進一步智能化。例如,與其他智能設備(智能手機、充電站、未來的自動停車等)的聯動。因此,智能平台的控制也將成爲未來勝負的關鍵。

總的來說,未來3到5年的電動汽車市場將持續高增長,但將面臨“銷售價格無法提高而原材料價格可能上升”的困境。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創造利潤,就必須控制完整的供應鏈,掌握成本管理、市場份額和技術等,勝者將是掌控這些的人。

特斯拉 vs 比亞迪:現代的巨人對決

特斯拉與比亞迪是銷售數量上競爭的最大對手,分別佔據電動汽車行業的第二位和第一位。

綜合的經營狀況和發展前景來看,比亞迪可能更具優勢。主要原因是比亞迪從電池開發開始,擁有比特斯拉更完整的供應鏈,並且市場布局也更廣泛。雖然在全球銷量上不及特斯拉,但從未來3到5年中國市場的高速增長來看,持續發展是毫無疑問的。

如果在此期間在海外市場也逐漸鞏固基礎,就能夠實現持續增長。此外,汽車用半導體不在制裁範圍內,因此作爲相對成熟的工業產品,將會成爲純粹的市場競爭。

2023年第1四半期,比亞迪的銷售臺數增加了100%以上,遠遠超過了特斯拉約50%的增長。特斯拉的市場份額正在逐漸下降,特別是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不佳。預計到2025年,特斯拉在北美的市場份額將明顯下降,這主要是由於新興品牌的低價競爭所致。在市場份額下降的情況下,特斯拉能否保持良好的年度增長率和盈利率將成爲一個挑戰。

我認爲,在這個行業中把握潮流,重要的是要清楚地識別各公司的優劣勢以及市場環境。特斯拉確實是先驅,但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可能比亞迪更強。如果要投資,就不能忽視這兩強的動態。

中文簡體: # 電動車行業的龍頭們:新時代的霸主是誰?

近年來,新能源電動汽車像過去的PC和智能手機一樣,行業的進展給資本市場帶來了新的熱潮。

我所看到的是,以特斯拉爲首的許多電動汽車品牌正在試圖顛覆傳統汽車制造商。老實說,豐田、福特、大衆等老牌制造商已經統治汽車行業幾十年了。他們的道路僅僅模仿是無法超越的。當產業迎來革命性變化時正是機會!正如智能手機的出現使蘋果超越了諾基亞,流媒體視頻讓Netflix打敗了Blockbuster一樣。

隨着環境意識的提高和碳減排成爲全球目標,電動車市場穩步擴大,汽車首次發明時的幾十年紅利期將再度到來。現在,我們將比較電動汽車行業的主要企業及其現狀,包括特斯拉、比亞迪(BYD)、理想汽車等的競爭狀況,並介紹具有投資價值的電動汽車股票及投資時的關注點。

電動汽車行業的龍頭企業

如今,新能源汽車品牌衆多,中國和美國作爲技術上最先進、市場規模最大的兩個地區正在激烈競爭。老實說,許多領先的電動車股票都是成長股,但並不是所有公司都有出色的盈利能力。以下是一些在美國市場上知名且業績良好的公司。

特斯拉

電動汽車的龍頭股應該是特斯拉。2003年成立。在此之前也有電動汽車,但幾乎都是改造的汽油車,車身也使用汽油車的部件。不過特斯拉不同!它從頭開始重新設計,致力於技術開發,以突破電動汽車的加速性能極限。

特斯拉以超級跑車作爲首個產品,打造了高端品牌形象。這是爲了更容易接受高昂的定價。此外,還無償公開專利,名義上促使許多企業進入,但實際上是希望將行業標準設定爲自己。隨後,通過碳信用賺取利潤,並在中國獲得高額補貼,建設工廠擴大生產。到2020年,特斯拉實現盈利,被納入標準普爾500指數,股價在短時間內暴漲超過10倍,馬斯克成爲全球首富。

特斯拉作爲行業的先驅,持續引領行業並關注政策動向。目前市場份額排名第一,佔電動汽車產業的21%。由於採用機器人生產,降低了人工成本,因此淨利潤率高達約15%,是排名第二的比亞迪(BYD)3.9%的近3倍。

比亜迪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