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花香,月儿圆~
Gate 广场 · 中秋创作激励限时开启!
创作点亮中秋,带上热门话题发帖,就有机会瓜分 $5,000 中秋好礼! 🎁
立即报名参与 👉 https://www.gate.com/campaigns/1953
💡 参与攻略
1️⃣ 在广场发帖并带上话题 #Gate广场创作点亮中秋#
2️⃣ 内容需围绕广场官号(Gate广场_Official)每日发布的热点话题进行创作,并确保带上该热点话题及 #Gate广场创作点亮中秋# 标签
3️⃣ 发帖数量越多,内容越优质,互动量越高,奖励越丰厚!
💰 创作者专属奖励
🏆 Top 1:宝格丽中秋限定礼盒 + $100 合约体验券 + $100 GT
🥈 Top 2:宝格丽中秋限定礼盒 + $80 合约体验券 + $60 GT
🥉 Top 3:宝格丽中秋限定礼盒 + $60 合约体验券 + $30 GT
Top 4-10:宝格丽中秋限定礼盒 + $50 合约体验券
Top 11-20:多功能充电器 + $30 合约体验券
幸运奖(30 位):每人 $20 合约体验券
除此之外每位获奖者都将获得相应的社区流量扶持,增加您的社区影响力!
🍀 新用户特别福利:
第一次在活动期间发帖?恭喜你,还有机会冲击 $600 中秋赏月奖池!
完成任务(完善资料+关注5人+点赞/评论/转发5帖+带话题发首帖),30 位幸运用
从人人参与到无人关心:Web3 专案方正被「空投猎人」文化反噬
Web3 专案原想透过「空投」激励吸引用户,却演变成吸引大量无真实留存的「空投猎人」。这种现象正反噬整个生态,使专案方付出高昂代价却未赢得忠实用户,值得我们深思。本文源自链外老王所着文章,由Foresight News 整理、编译及撰稿。 (前情提要:空投猎人名单:今年十大「值得深耕」的潜力协议 ) (背景补充:刷了 3 个月只领十美元:美好的空投黄金时代已逝 ) 处处嘴撸,人人嘴撸。于是,大家也那么不在乎专案本身了。专案方到现在都没想明白嘴撸对专案的反噬。 曾几何时,「空投」和「激励」是 Web3 世界里点石成金的魔法,是专案方启动增长飞轮的灵丹妙药。从 DeFi 到 NFT,再到各类新兴公链,「参与即有奖」的模式吸引了大量用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流量神话。然而,当魔法棒被过度挥舞,当「人人参与」的口号响彻云霄,我们却尴尬地发现,舞台之下,「无人关心」的冷漠正在蔓延。 这剂增长的解药,正在悄然变成毒药。专案方沉醉于短期的数据繁荣,却至今未能看清,他们亲手喂养的「空投猎人」,正在从内部反噬着整个生态的根基。 激励的异化:当社群沦为临时的矿场 问题的核心在于,激励机制从「价值共建的邀请函」异化成了「零和博弈的信号枪」。 在理想的 Web3 模型中,早期贡献者透过参与测试、推广内容、提供流动性等方式,与专案共同成长,并最终分享成功的果实。这是一种基于价值认同的正向循环。 但如今的「空投」文化彻底扭曲了这一逻辑。用户的行为不再以「使用产品」或「认同理念」为导向,而是简化为一套可量化的、以获取最大化收益为目标的「刷量」操作。社群不再是思想碰撞、文化沉淀的家园,而是一个个临时的矿场。矿工们 (即空投猎人) 蜂拥而至,按照既定脚本完成任务,一旦奖励到手,便迅速撤离,寻找下一个目标。 专案方得到了什么?一堆几乎无真实留存的地址,一次性的链上交互数据,以及一个在代币上线后面临巨大抛压的「空虚社群」。他们为流量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却从未真正赢得过用户。 平台的困境:当收益锐减,规则失效 作为专案方和用户之间的桥梁,像 Kaito 这样的 InfoFi (资讯金融) 平台,最先感受到了这股寒意。它们曾是这波浪潮的宠儿,但如今正临三大挑战,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收益模型崩塌: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游戏的吸引力正急遽下降。曾几何时,1-2 个月的深度参与就能换来四到五位数的收益,而现在,即便投入半年心血,三位数的收入也属常态。微薄的代币分配比例,加上专案上线时往往偏低的估值,让投入产出比变得毫无吸引力。当平台的回报甚至远不如 KOL 与专案方的直接商业合作时,最优质的创作者和用户便会用脚投票。 规则进退失据:为了因应 AI 生成内容和脚本刷量,平台被迫提高参与门槛。这本是提升品质的无奈之举,却意外地「误伤」了大量真实的中小用户,甚至波及头部帐号。这种「一刀切」的改革,不仅未能有效筛选出忠实用户,反而加速了社群的离散。平台陷入了两难:放开门槛,则内容品质堪忧;收紧门槛,则生态走向枯寂。 战略重心转移:更危险的信号是,平台自身也在「逃离」。当 Kaito 这样的 InfoFi 平台开始将重心转向「Capital Launchpad」时,这无异于宣告其核心的内容激励业务已经风光不再。当一个本应靠「创作者排行榜」吸引专案的平台,反过来需要用 Launchpad 来捆绑专案方时,这本身就是对其主营业务的无声否定。 终局的来临:去中介化与直接合作的回归 Web3 最迷人的特质之一便是其「去中介化」的潜力,而这一特质如今正以一种讽刺的方式,反作用于那些本应成为「超级中介」的激励平台。 专案方不是傻瓜。当他们发现,透过平台进行广撒网式的行销,成本高昂且效果甚微时,一个更古典、也更高效的模式便浮出水面——直接与 KOLs 合作。 一旦专案方透过平台与有影响力的 KOL 完成初次对接,后续的合作完全可以绕过平台进行。这就像 Web2 时代的猪八戒网,一旦雇主和服务方建立了联系,他们便拥有了直接沟通的渠道。最近由 ZachXBT 披露的表格更是赤裸裸地揭示了这一点:专案方愿意为 KOL 的直接合作支付远高于平台激励的报酬。 告别虚假繁荣,回归价值本身 「人人参与」的时代正在落幕,它留下的是一地鸡毛和对「增长」二字的深刻反思。对于 Web3 专案方而言,这无疑是痛苦的,但也是一次宝贵的清醒机会。 真正的护城河,从来不是靠短期激励堆砌的虚假数据,而是源于产品本身的不可替代性、社群文化的强大凝聚力,以及对 Web3 核心精神的真正践行。 空投猎人的反噬,敲响了警钟。是时候告别对「成长骇客」的盲目崇拜,停止用代币去购买那些永远不会属于你的「用户」。未来的 Web3 行销,必须从「如何吸引一群投机者」,转变为「如何与真正的信徒共建一个家园」。 相关报导 蓝筹 NFT CyberKongz 推出 $KONG 新代币取代 $BANANA,将空投 2% 给以太坊社群 币安慈善将对「台湾南部淹水受灾户」空投价值120万美元的BNB OpenSea 代币空投需考验「忠诚度」:割韭菜的、长期交易者会差很多〈从人人参与到无人关心:Web3 专案方正被「空投猎人」文化反噬〉这篇文章最早发布于动区BlockTempo《动区动趋-最具影响力的区块链新闻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