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概念大补帖(五):可视化的 Taker 强度指标 CVD 如何助你辨识方向

robot
摘要生成中

交易概念大补帖系列,旨在分享一些「很少有人提,但极其重要」的交易概念,相信不论是新手、老手,都能在此系列文章中带走一些东西。本系列一共有 10 篇文章,这是第 5 篇。本文内容稍嫌硬核,服用前请务必先行阅读本系列的第 2、3、4 篇文章。 (前情提要:交易概念大补帖(四):如何分析 Taker、Maker 买卖单,跟随主力资金进场? ) (背景补充:以比特币 2021 年双顶结构为例:谈什么是「未来数据泄漏」 ) 另一种监测 Taker 动态的指标:CVD 在上一篇的内容中,我分享了一种「基于成交量」判断 taker 强度的方式; 本篇内容则将分享一个针对 taker 强度设计的指标:CVD。 CVD,全称 Cumulative Volume Delta,计算公式如下: VD = Taker buy – Taker sell CVD = 特定时间段内的 VD 累加值 CVD 也能以 K 线的形式呈现,在某根价格 K 线的时间范围内, 如果 Taker buy > Taker sell,则 CVD 为正值(阳 K); 如果 Taker sell > Taker buy,则 CVD 为负值(阴 K)。 根据这个指标,我们可以一眼看出盘面上 Taker 的强度,若结合价格一并观察,则可得出更多有用的资讯。 绝对量 vs 相对量 在上篇文章中,我介绍的方式是「基于成交量判断」,而成交量在此可视为「绝对量」,而 CVD 则可视为「相对量」。 至于原因,我举一个例子,各位便可明白: 情况一: 「在某根 K 线的时间范围内,Taker buy = 10,000,Taker sell = 9,900,则 CVD = +100」 情况二: 「在某根 K 线的时间范围内,Taker buy = 200,Taker sell = 100,则 CVD = +100」 聪明如你或许发现了:两个情况的 CVD 之值是相同的,但是前者的成交量显然远高于后者。 因此,在判断「是否有 taker 进场」的时候,个人更倾向于「两者同时观察」,以从更全面的视角分析盘面。 两个脑力激荡的问题,四个实盘案例 问题1⃣:「为什么 CVD 不断上升,但价格却不太上涨?」 如果 CVD 不断上升,说明 taker buy 的力度持续高于 taker sell; 按理来说,taker buy > taker sell,说明上涨力度强, 但价格不太上涨,说明「前方阻力重重」,也就是「maker sell 很厚」。 问题2⃣:「有没有可能在某根 K 线的时刻,CVD 为负,但价格却上涨?」 答案是有,或许有读者会很纳闷: 「不是说 taker 才是价格的驱动力吗?」 「既然如此,为何 taker buy < taker sell 价格还能上涨?」 原因很简单:maker 的影响。 如果 CVD 为负值,但价格在上涨,唯一的可能性是: 「taker sell 几乎都被 maker buy 抵销,因此即便 taker buy 不多(导致 CVD 为负),但也能驱动价格上涨。」 以下,我准备了四个实盘案例,使各位能够更好的理解 CVD 的分析逻辑。 在接下来的图表中,上方都是价格的 K 线,下方都是 CVD 指标。 (案例一) 如图一: 在左侧蓝色标记区:价格大幅上涨,但其实 CVD 增速很慢,说明「上涨的阻力很小(Maker sell 相对很少)」; 而在中间黄色标记区:价格小幅下跌,但 CVD 下跌的幅度很大(但砸不动),说明「下跌的阻力很大(Maker buy 相对很多)」。 (案例二) 如图二:红色标记处的 CVD 显示 taker buy 持续发力,但价格却未给出相对应的强势,说明上涨的阻力很大(Maker sell 很厚)。 (案例三) 如图三: 我标记了两个「绿色圆点」,分析逻辑是:价格后续创出「更高的低点」,但 CVD 上显示的却是「更低的低点」,说明 Taker sell 加大了力度,但结局却是枉然,砸不下去。 这种背离的 Pattern 在解读上又被称为「Seller Absorbed」。 (案例四) 如图四:这张图其实就是为了回答「前段叙述中的第二个问题」,紫色标记处中,有一段「价格在上涨,但 CVD 却是负值」的区域,说明当时的 Maker buy 确实很厚。 总结 本文和前篇文章,都是针对 taker 强度的分析在做详细论述,文章难度本身较高,如若真的不能理解,建议可以再次翻阅交易概念大补帖第二篇到第四篇的内容。 以上就是交易概念大补帖(五)的内容,希望对各位有帮助,感谢阅读至此的你。 原文连结: 相关报导 解读Web3 AI赛道6大现状:相比AI Agent,机构更关注基础设施 AI Agent 融合 Web3,机器人帮你链上理财时代要来了? Mind Network 完整介绍:以 FHE 技术破解 AI Agent 安全难题〈交易概念大补帖(五):可视化的 Taker 强度指标 CVD 如何助你辨识方向〉这篇文章最早发布于动区BlockTempo《动区动趋-最具影响力的区块链新闻媒体》。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