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 APP
qrCode
更多下载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深度解析微软 AI 大战略:不投入算力竞赛、不押 LLM,要当 AI 代理的全球作业系统

微软公布 2025 Q3 财报,营收与获利全面优于市场预期。本季营收达 776.7 亿美元、年增 18%,每股盈余为 3.72 美元。关键在于云端部门,Azure 营收年增率 40%。然而,微软为强化 AI 与云端能力,CapEx 飙至 349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此外,受 OpenAI 投资相关影响,业外损益减少 37 亿美元。尽管基本面强劲,资本支出加速仍成为投资人最关注的风险。

(OpenAI 完成资本重组并成立 PBC!最新估值 5000 亿美元,微软拥 27% 股权)

2025 年,当整个 AI 产业都在疯狂扩张算力时,微软却反其道而行。这家公司悄悄停建部分资料中心,一度引发外界质疑:在全球 AI 基建狂潮中,微软是不是放慢了?然而,微软执行长 Satya Nadella 在近期一场深度访谈与电话会议中,揭露了完全不同的战略思维:微软不是慢,而是比任何人更清楚:下一代 AI 的竞争不会靠单一模型、也不会靠把所有筹码押在一代 GPU 上。

微软没有绑死 OpenAI,而是发展水平、垂直生态系

外界普遍以为:微软花了数十亿美元投资 OpenAI,自然会将技术方向与 GPT 系列深绑。但 Nadella 的说法却大大不同。他直言,大型语言模型公司其实存在一种结构性风险:

「如果你是一家模型公司,很可能会遭遇『赢家诅咒』:你辛苦做出的创新,只要被复制一次,就会立刻沦为大宗商品。」他的意思很清楚:谁也不知道哪种模型结构会胜出。更糟的是:开源模型与企业微调,能在短时间内追上前沿模型。换句话说,你投入 500 亿美元训练的模型能力,可能被某个开源模型经私有资料微调,瞬间追平。

支架层 (scaffolding) 才是 AI 护城河,微软集成基建、模型、代理

因此微软不会把未来绑死在 GPT 一家,而是同时使用 OpenAI 前沿模型,支援开源与其他厂商 (如 Meta、Anthropic)。Nadella 认为,模型本身将会逐渐商品化。真正的护城河不在模型,而在支架层 (scaffolding)。因此发展自家 MAI 模型的同时,还有 Copilot、Azure 等产品,培养自己的生态系。拥有数据、拥有上下文工程,才是微软真正的护城河。

微软不是不能建,而是不愿为一代 GPU 盖巨型资料中心

2025 年,不少公司疯狂建置 GB200 资料中心。但微软的策略完全不同:停建部分资料中心,并改向外部 neocloud、矿企租用算力。至于背后原因,Nadella 说:我不想建出只能给某一代 GPU 或某一个模型架构使用的千兆瓦级资料中心。

他解释 GB200 的设计、需求,跟 GB300 又不同,到 Vera Rubin Ultra 时,功耗与冷却需求会完全不同。微软的策略是发展能随时间成长的基建,而不是让资金困在乍看很厉害但几个月就变沉没成本的基建。

AI 数据中心建置成本过半用于采购 GPU

(巴克莱下调甲骨文 ORCL 评级,接近垃圾债!CapEx 暴增明年恐断现金流)

据报导 AI 数据中心建置成本每 GW 高达 500~600 亿美元,是传统数据中心的 3 倍,超过一半成本来自购买 NVIDIA 等 GPU 计算硬体。自 2025 年初以来,全球科技公司未来数年的 CapEx 预估已接近翻倍。其中 Oracle (甲骨文) 负债权益比达 500%,巴克莱银行估算在 CapEx 持平情况下,最快明年 11 月就会烧光现金。对比之下微软的负债权益比仅 30%,算相对健康的财务情况。

业界人士曝 AI 资料中心的 CPU,真实寿命仅 1~3 年

有 Google 背景的业界人士透露,用于 AI 资料中心的 CPU,寿命仅 1~3 年。

大卖空主角 Michael Burry 也表示许多 AI 公司声称的 AI 使用期限根本没实际那么久,他们靠延长使用期限来美化财报中每年的折旧金额。Burry 估算,2026 至 2028 年间,超大规模云端业者总计的低估折旧金额高达 1,760 亿美元。若以此计算,他预测:「到了 2028 年,甲骨文 (Oracle) 的盈余将被高估 26.9%,而 Meta 将被高估 20.8%。」

(大卖空主角 Michael Burry 再批 AI 巨头:低估折旧、虚增盈余是现代诈欺)

微软不愿被资本支出绑死,与矿企采购算力

Nadella 强调 fungibility (互换性),微软愿意下重注的条件是要能适应多种大型语言模型,能完成多阶段的训练、资料生成、推理,也能支援多世代的 GPU,这才有投入的意义。这就是为什么微软宁可租用外部算力,也不愿被单一晶片世代绑死。也解释了为何近期许多云端运算业者如 IREN 成为微软的合作对象,而不是竞争对手。

(IREN 获微软签下 97 亿美元 AI 云端大单,股价涨逾 7%)

微软商业模式从 to C 转变成 to Agent

过去微软的商业模式是卖软体服务给消费者,如今他们的目标是卖基建给 AI 代理 (Business to Agent)。微软不是要在模型战争胜出,而是要当 AI 代理时代的微软。模型会变得更多、更新、更强。硬体会一代比一代密度更高、耗能更大。资料中心会不断被新电力需求推翻设计。但只有一件事不会变:AI 代理需要一个世界级、可靠、可审计、跨世代相容的基础设施来工作。

微软要做的,就是这件事。这也是 Satya Nadella 在这场访谈中真正想传达的讯号:模型会变,晶片会变,但「AI 代理的运行环境」才是永续不变的战场。

这篇文章 深度解析微软 AI 大战略:不投入算力竞赛、不押 LLM,要当 AI 代理的全球作业系统 最早出现于 链新闻 ABMedia。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