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3000万纪念】晒出我的Gate时刻,解锁限量好礼!
Gate用户突破3000万!这不仅是数字,更是我们共同的故事。
还记得第一次开通账号的激动,抢购成功的喜悦,或陪伴你的Gate周边吗?
📸 参与 #我的Gate时刻# ,在Gate广场晒出你的故事,一起见证下一个3000万!
✅ 参与方式:
1️⃣ 带话题 #我的Gate时刻# ,发布包含Gate元素的照片或视频
2️⃣ 搭配你的Gate故事、祝福或感言更佳
3️⃣ 分享至Twitter(X)可参与浏览量前10额外奖励
推特回链请填表单: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2
🎁 独家奖励:
🏆 创意大奖(3名):Gate × F1红牛联名赛车模型一辆
👕 共创纪念奖(10名): 国际米兰同款球员卫衣
🥇 参与奖(50名):Gate 品牌抱枕
📣 分享奖(10名):Twitter前10浏览量,送Gate × 国米小夜灯!
*海外用户红牛联名赛车折合为 $200 合约体验券,国米同款球衣折合为 $50 合约体验券,国米小夜灯折合为 $30 合约体验券,品牌抱枕折合为 $20 合约体验券发放
🧠 创意提示:不限元素内容风格,晒图带有如Gate logo、Gate色彩、周边产品、GT图案、活动纪念品、活动现场图等均可参与!
活动截止于7月25日 24:00 UTC+8
3
从比特币重新思考:探寻加密行业新机遇
以太坊的困境与比特币的机遇
近期,对以太坊的质疑声不断,主要集中在ETH币价表现上。确实,比特币频创新高,而ETH距2021年高点仍有近40%差距。不过最近ETH开始反弹,似乎在回应这些质疑。我相信这轮以太坊很可能会突破历史高点。
但我们不禁要问:以太坊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这轮周期远落后于比特币?以太坊是否真的江河日下,难以重现昔日辉煌?加密行业的新一轮范式创新还会发生在以太坊生态吗?
让我们回到加密行业的起点——比特币,重新审视以太坊和整个行业,探讨加密行业再次焕发活力的可能路径。
一、跳出以太坊思维定式
首先,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以太坊的价值和开创性意义。智能合约的确为加密行业开辟了新天地。在以太坊诞生之前,大多数项目都只是对比特币的简单模仿。
以太坊诞生后,行业又进入了模仿以太坊的浪潮。2015年至今,诞生了无数所谓的公链,大多是对以太坊的简单复制。各公链生态也基本照搬以太坊模式,无非DeFi、GameFi、Layer2等概念。
如今散户已对各种概念麻木,转而追逐最简单粗暴的Meme币。整个行业缺乏创新,活力不足,弥漫着悲观情绪。
加密行业还有未来吗?
回头看看比特币,它依然独领风骚、屡创新高,似乎完全不受这些影响!
或许整个行业陷入"以太坊思维定式"太久,以至于我们完全忽视了比特币。毕竟,以太坊源于对比特币的一种解读,但行业却把以太坊模式视为全部。
要找到以太坊的问题所在,以及新的创新机会,我们必须回到比特币,重新理解比特币,从中寻找创新源泉,就像以太坊诞生之初那样!
让我们暂时跳出以太坊思维,回到比特币重新思考。
二、机械共识与社会共识
公链的本质是依靠机械共识来不断凝聚社会共识的去中心化系统。
机械共识是一种人人可以公平参与的共识机制,如PoW。参与方式是算力,算力越强,机械共识就越强。社会共识则体现为生态、影响力、应用、用户等,最终反映在币价上。
机械共识参与者是公链的第一投入者、受益者和建设者。他们投入大量成本参与公链,因此有最强动力推动生态发展。应用开发者往往流动性较强,除非自己也成为机械共识参与者,否则与公链绑定不如机械共识参与者紧密。
这解释了为什么比特币生态早期推动者多来自矿工群体,而以太坊上的头部应用却选择另立门户。
当一个公链币价疲软,意味着社会共识减弱,更深层原因是机械共识减弱,或参与机械共识的人离散了。
三、比特币与以太坊共识机制对比
比特币的机械共识是动态竞赛模式,以太坊的是静态固收模式。
比特币矿工必须实时投入同等算力和能源竞争,但最终只有一个节点出块,其他"陪跑节点"的投入成为附加在比特币价值上的巨大冗余成本。这种机制使矿工不断参与算力竞赛,推动比特币网络共识不断壮大。
比特币网络的实际共识成本远超其总市值。即使保守估计,这个差距也有50倍左右。这就是PoW机制给比特币带来的强大共识安全性。
而以太坊的PoS机制是静态固收模式,质押多少ETH就能获得相应收益,基本是固定的5%左右。ETH共识参与者无需竞争,只需计算收益即可参与分配。这虽然减少了能源消耗,但也成为网络共识的弱点。由于缺乏冗余成本投入,以太坊的共识成本和价值实际降低了。
比特币的共识成本几乎无法估量,随着算力和能源投入不断增加,其共识强度无上限。而以太坊的共识强度有上限,可以计算,ETH的质押率就是其共识上限。
从物理学角度看,PoW机制使比特币成为一个类似生命体的熵减系统,这是比特币网络持续充满活力的物理学原理。
比特币的PoW机制让混乱的节点通过消化算力和能源达成共识,形成秩序,创造了一个熵减系统,一个生命体。矿工提供的算力和能源是"负熵",帮助比特币网络持续壮大。
反观以太坊:
以太坊最初也采用PoW机制并运行了7年多,这7年是其高速发展期。2022年9月转向PoS后,情况悄然改变。
切除PoW机制使以太坊失去了持续吸收"负熵"的能力,就像失去消化系统的生命体,虽然短期实现"瘦身",但长期衰落几乎不可避免。
有人认为以太坊价格疲软是因为生态缺乏创新,链上应用和用户未持续增长。但更深层原因是机械共识减弱导致社会共识减弱。
以太坊机械共识为何减弱?PoS机制缺乏算力竞争,无法形成冗余成本;缺乏吸收"负熵"能力,无法抵消系统内部熵增趋势;质押机制导致富者恒富、阶级固化,社区缺乏创新活力。
这些因素最终体现为以太坊生态、应用、用户、币价等社会共识指标的疲软。即使短期拉升币价,也难以违背物理学原理。
以太坊确实颓势已现,这轮周期落后于比特币就是最好的证明。下一轮周期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拉大。
其他模仿以太坊的公链,也难逃颓势。加密行业走到今天,可谓成也以太坊,败也以太坊。但这或许是任何行业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的。
机遇往往也在此刻出现。
加密行业更大的机遇不在现有以太坊模式里,需要跳出"以太坊思维",回到行业最初的起点,从那里寻找答案。
四、重新发掘比特币的潜力
回归比特币再创新是一个长期过程,短期内很难突破。但当我们开始摆脱以太坊迷思,重新思考比特币时,除了发现"共识"这些细节外,还可能发现更多被忽视的细节。
这些细节让我们对基于比特币的再次范式创新充满希望。
比如,在交易处理效率方面,比特币的UTXO模型实际上比以太坊更高效。UTXO模型可以实现并发处理交易和独立状态变更,不需要统一的世界状态树。比特币没有账户概念,用户地址显示的余额实际是私钥控制的UTXO总额。
UTXO模型像真实交易环境,任何交易双方都可以用不同面额的"UTXO"频繁交易,不同交易之间互不影响,因为UTXO可以独立变更状态。
而以太坊采用传统账户模型,需要全局状态树为每笔交易涉及的地址计算余额,只能串行处理交易。
这种并发处理和独立状态变更的能力,可以拓展到其他需要独立变更状态和并发处理的领域,如预测市场、AI安全模型等。
而且这种能力受到全球最大机械共识——比特币共识的保护,使比特币网络更加独特和不可替代。共享比特币共识安全+UTXO并发状态变更,这两项能力结合可能迸发无限潜力。一些创业者已经开始向这个方向探索,如基于客户端验证和UTXO模型的BitVM方案,以及全面转向"共享比特币共识安全+UTXO并发状态变更"的BEVM团队等。
当我们转换思路就会发现,比特币这个宝藏,其开发和应用进度还不到1%。
总结
当我们跳出以太坊思维定式看待整个行业,我们可以直面一些之前回避的问题。重新回到比特币思考,又可以获得无限灵感和创新方向。以太坊的诞生不过是对比特币的一种解读,而后来的创业者放弃了思考,全面复制以太坊模式,这是整个行业逐渐缺乏持续创新和活力的根本原因。
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团队开始回归比特币,重新思考。比如,共享比特币共识安全+UTXO并发状态变更就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创业方向。
真正的范式创新不是简单模仿,而是要抽象背后的原理。就像瓦特的蒸汽机并未直接引发工业革命,而是有人总结了蒸汽机背后的科学原理(热力学定律),才引发了科学的范式革命。
如果中本聪是瓦特,比特币是蒸汽机,那么加密行业这16年,大多数人都在模仿比特币制作各种"蒸汽机",却很少有人去思考和抽象比特币本身蕴含的科学原理,导致行业迟迟未能引发真正的比特币范式革命。
不过,我们已经看到有团队在这方面探索,这是行业的曙光。我们需要更多人加入,共同推动比特币范式革命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