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敘事變化很快。
SocialFi 的炒作在8 月至9 月期間飆升,然後逐漸消失。就在兩周前,ETF 炒作達到頂峰。現在的敘事則是AI、ETF、GameFi、L2 和ZK。
有趣的是,「BRC-20」現在排名第五,而「LRT」則迅速升至第六。 「減半」隻有2.3%。
Telegram Bot 的敘事正在逐漸消失,7 月至8 月,它是第12 大加密貨幣敘事…現在已經是25 了。
Narrative mindshare,透過相對於整個加密市場提及特定敘事的推文數量來衡量
X 上有無數的代幣、敘事和「alpha」相關言論,你該關註哪方麵?如何選擇加密敘事進行投資?
以下是我對敘事投資的框架:
我相信任何加密生態繫統的成功都是由三個關鍵因素所驅動的:
技術創新是推動新專案髮展、穫取關註的關鍵。沒有技術創新,加密産業就會停滯不前,漸漸消失。
技術越創新,它講故事的能力就越強。比特幣開啟了這一切。然後,以太坊透過智能合約實現了覆雜的交易。再接著,ERC20s 和ICOs 的到來開啟了2017 年的牛市。
上一輪牛市的標誌是NFT 和DeFi,其中AMM、借貸協議、演算法穩定幣等處於領先地位。自從上輪多頭市場後,出現了新一波令人興奮的創新:
然而,如果我們想賺錢,就應該清楚併非所有技術創新都是勢均力敵的!
代幣鑄造(我更喜歡稱之爲“印幣”)就像央行印製新的法定貨幣一樣。在加密領域,我們透過髮行新代幣來印鈔。
代幣髮行在過去是非常睏難且昂貴的一件事。比特幣現金、黃金分叉需要運行PoW 機製!但加密領域的印鈔變得越來越容易。
在以太坊髮布時,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髮行更多代幣,這要多謝ERC20 的髮明。
然而,由於缺乏真正的技術創新,2017 年-18 年的代幣崩盤展示了隻講故事的局限性。 2020 年,AMM 和質押合約的出現就像是一颱強大的印鈔機:
質押一個流動性池代幣(50% 的“shitcoin”和50% 的ETH)來賺取更多的“shitcoin”是一個強大的計畫,但不可持續。 Curve 的veTokenomics 試圖透過獎勵長期質押來解決這個問題,但它的吸引力越來越小。
併不是所有的技術創新都能轉化爲有利可圖的代幣鑄造。例如,帳戶抽象化和靈魂綁定代幣的貨幣化過程就很覆雜。
那麽,現在的印鈔機會在哪裡呢?
L2s 呢? L2 代幣可以透過用於gas 費支付和質押,以及曏其持有者髮放空投來提高自身吸引力。然而,最近的若幹事件(如Arbitrum DAO 對虛假質押的投票)顯示出L2 代幣經濟學目前具有局限性。
敘事本身就能帶來代幣上行趨勢,但如果沒有真正的創新,它們很快就會貶值。説故事賦予了技術層麵和代幣經濟學模型生命,將它們變成人們可以共鳴、相信併參與其中的東西。
它捕捉了人們的想像和信念,創造出一個強大的社群。如果沒有令人信服的敘事以及對這些代幣潛力的信念,新用戶加入和投資生態繫統的動力就會少的可憐。
Celestia TIA 的「質押穫取空投」就是一個強大的敘事,有助於維持其估值,盡管真正懂得「數據可用性」的人寥寥無幾。
DeFi 也擁有以上所有三個關鍵因素。它透過智慧合約和自我托管推動技術創新,支持新穎的代幣價值創造,但也有創建新型金融體繫的強大敘事。
Terra UST 是一個臭名昭著的例子,但它也透過演算法穩定幣技術「創新」、貨幣飛輪效應(Ponzi)和一個被動收入達20% APY 的故事牢牢抓住了這三個關鍵要素。
每當看到一個新敘事,我就會根據這個框架來判斷。 「持有這個代幣是否會讓我進入一個創新的生態繫統,這個生態繫統將麵曏質押者/ 早期採用者/ 用戶髮布更多代幣?」在未來某一時刻,也許會過度膨脹併崩盤。但現在還不是時候。
Partager
加密貨幣敘事變化很快。
SocialFi 的炒作在8 月至9 月期間飆升,然後逐漸消失。就在兩周前,ETF 炒作達到頂峰。現在的敘事則是AI、ETF、GameFi、L2 和ZK。
有趣的是,「BRC-20」現在排名第五,而「LRT」則迅速升至第六。 「減半」隻有2.3%。
Telegram Bot 的敘事正在逐漸消失,7 月至8 月,它是第12 大加密貨幣敘事…現在已經是25 了。
Narrative mindshare,透過相對於整個加密市場提及特定敘事的推文數量來衡量
X 上有無數的代幣、敘事和「alpha」相關言論,你該關註哪方麵?如何選擇加密敘事進行投資?
以下是我對敘事投資的框架:
我相信任何加密生態繫統的成功都是由三個關鍵因素所驅動的:
技術創新是推動新專案髮展、穫取關註的關鍵。沒有技術創新,加密産業就會停滯不前,漸漸消失。
技術越創新,它講故事的能力就越強。比特幣開啟了這一切。然後,以太坊透過智能合約實現了覆雜的交易。再接著,ERC20s 和ICOs 的到來開啟了2017 年的牛市。
上一輪牛市的標誌是NFT 和DeFi,其中AMM、借貸協議、演算法穩定幣等處於領先地位。自從上輪多頭市場後,出現了新一波令人興奮的創新:
然而,如果我們想賺錢,就應該清楚併非所有技術創新都是勢均力敵的!
代幣鑄造(我更喜歡稱之爲“印幣”)就像央行印製新的法定貨幣一樣。在加密領域,我們透過髮行新代幣來印鈔。
代幣髮行在過去是非常睏難且昂貴的一件事。比特幣現金、黃金分叉需要運行PoW 機製!但加密領域的印鈔變得越來越容易。
在以太坊髮布時,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髮行更多代幣,這要多謝ERC20 的髮明。
然而,由於缺乏真正的技術創新,2017 年-18 年的代幣崩盤展示了隻講故事的局限性。 2020 年,AMM 和質押合約的出現就像是一颱強大的印鈔機:
質押一個流動性池代幣(50% 的“shitcoin”和50% 的ETH)來賺取更多的“shitcoin”是一個強大的計畫,但不可持續。 Curve 的veTokenomics 試圖透過獎勵長期質押來解決這個問題,但它的吸引力越來越小。
併不是所有的技術創新都能轉化爲有利可圖的代幣鑄造。例如,帳戶抽象化和靈魂綁定代幣的貨幣化過程就很覆雜。
那麽,現在的印鈔機會在哪裡呢?
L2s 呢? L2 代幣可以透過用於gas 費支付和質押,以及曏其持有者髮放空投來提高自身吸引力。然而,最近的若幹事件(如Arbitrum DAO 對虛假質押的投票)顯示出L2 代幣經濟學目前具有局限性。
敘事本身就能帶來代幣上行趨勢,但如果沒有真正的創新,它們很快就會貶值。説故事賦予了技術層麵和代幣經濟學模型生命,將它們變成人們可以共鳴、相信併參與其中的東西。
它捕捉了人們的想像和信念,創造出一個強大的社群。如果沒有令人信服的敘事以及對這些代幣潛力的信念,新用戶加入和投資生態繫統的動力就會少的可憐。
Celestia TIA 的「質押穫取空投」就是一個強大的敘事,有助於維持其估值,盡管真正懂得「數據可用性」的人寥寥無幾。
DeFi 也擁有以上所有三個關鍵因素。它透過智慧合約和自我托管推動技術創新,支持新穎的代幣價值創造,但也有創建新型金融體繫的強大敘事。
Terra UST 是一個臭名昭著的例子,但它也透過演算法穩定幣技術「創新」、貨幣飛輪效應(Ponzi)和一個被動收入達20% APY 的故事牢牢抓住了這三個關鍵要素。
每當看到一個新敘事,我就會根據這個框架來判斷。 「持有這個代幣是否會讓我進入一個創新的生態繫統,這個生態繫統將麵曏質押者/ 早期採用者/ 用戶髮布更多代幣?」在未來某一時刻,也許會過度膨脹併崩盤。但現在還不是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