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威脅引爆幣圈血洗!比特幣暴跌 7% 單日清算 90 億美元

川普關稅威脅再升級,指責中國壟斷稀土並宣布大幅提高關稅,引爆全球風險資產拋售潮。比特幣暴跌 7% 跌破 10.5 萬美元,過去 24 小時清算總額達 90 億美元,多頭部位 6 億美元灰飛煙滅。稀土戰爭如何重創加密貨幣市場?本文深度解析川普關稅威脅與比特幣暴跌的連鎖效應。

川普關稅威脅再升級:稀土戰爭點燃全球市場恐慌

10 月 10 日,美國總統川普透過 Truth Social 發表長篇聲明,用詞之激烈罕見。他直指中國試圖壟斷稀土元素,並形容中國新實施的稀土出口管制為「險惡和敵對」的行為,聲稱北京試圖透過資源優勢來「俘虜」其他國家。作為回應,川普宣布計劃「大幅提高進入美國的中國產品的關稅」,並強調美國將根據中國的反應「在經濟上予以反擊」。

這場突如其來的川普關稅威脅並非憑空而來,而是對中國稀土出口管制升級的直接回應。10 月 9 日至 10 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加強稀土出口管制,擴大了許可要求範圍,涵蓋更多元素和相關技術。更具威脅性的是,北京不僅管控從中國境內出口的稀土,還將監管權力延伸至境外,對含有中國稀土元素或使用中國技術加工的外國產品也施加限制。中國官員暗示將拒絕批准用於國防用途的稀土出口申請,同時強調將加強對半導體和人工智慧用途的審查。

這場稀土戰爭的背景極其關鍵。中國控制著全球約 70% 的稀土產量和高達 90% 的加工能力,這些元素是電動車電池、半導體晶片、國防系統和再生能源技術的核心材料,幾乎不可替代。川普在聲明中承認,美國「也擁有壟斷地位,比中國強大得多、影響更深遠」,但直到中國的出口管制措施出台後才開始考慮運用這些優勢。他還質疑中國將出口限制的時機與中東和平聲明相協調,暗示這可能是更大地緣政治博弈的一部分。

川普關稅威脅的影響力不僅止於貿易層面。總統直接取消了原定在韓國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晤,這個外交動作向市場傳遞了明確信號:美中經濟對抗正在進入新的激烈階段。歐洲官員也對中國的稀土管制表示「嚴重擔憂」,華盛頓則正在緊急研擬可能的對策。全球供應鏈面臨的不確定性驟然升高,市場立刻做出了劇烈反應。

比特幣暴跌 7%:90 億美元清算潮橫掃加密市場

(來源:Trading View)

川普關稅威脅的消息傳出後,加密貨幣市場立刻陷入恐慌性拋售。比特幣暴跌成為這場血洗的焦點,在短短數小時內,BTC 價格從高點一路下滑,跌幅達到 7%,一度跌破 10.5 萬美元的關鍵心理支撐位。截至發稿時,比特幣交易價格最低曾下跌 2.8%,跌破 11.8 萬美元的技術支撐線,顯示市場情緒極度脆弱。

更慘烈的是高槓桿交易者遭遇的災難。根據 Coinglass 的數據,在川普發布推文後的四個小時內,多頭部位被清算近 6 億美元。過去 24 小時內的清算總額更是達到驚人的 90 億美元,這個數字在加密貨幣市場歷史上都屬於極端事件。清算潮的發生機制是當槓桿交易者的保證金不足以維持倉位時,交易所會強制平倉,這種連鎖反應會進一步加劇價格下跌,形成惡性循環。

這次比特幣暴跌的速度和幅度讓許多投資者措手不及。在川普關稅威脅消息傳出前,比特幣剛剛經歷了一波反彈行情,許多交易者建立了樂觀的多頭部位。然而地緣政治黑天鵝事件的突然降臨,讓技術分析和基本面研究瞬間失效。那些使用高槓桿的交易者首當其衝,即使是 5 倍槓桿,7% 的下跌也意味著 35% 的虧損,許多人在睡夢中就被強制平倉,血本無歸。

比特幣暴跌的連鎖效應迅速擴散到整個加密貨幣市場。以太坊、Solana、XRP 等主流幣種無一倖免,山寨幣的跌幅更是普遍超過 10%。市場總市值在 24 小時內蒸發數千億美元,恐慌與貪婪指數迅速從「貪婪」區間跌入「恐懼」區間。交易所的提幣請求暴增,顯示投資者正在將資產轉移到冷錢包或離場觀望,這種行為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流動性緊張。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比特幣暴跌並非加密貨幣市場的孤立事件,而是全球風險資產拋售潮的一部分。這凸顯了比特幣與傳統金融市場的關聯性正在不斷增強,特別是與科技股的聯動。曾經被視為「避險資產」或「數位黃金」的比特幣,在地緣政治危機面前表現得更像是高風險的科技股,這個現象值得投資者深思。

稀土戰爭的多米諾骨牌:從供應鏈到金融市場

要理解川普關稅威脅為何能引發如此劇烈的市場反應,必須認識稀土元素在現代經濟中的戰略地位。這 17 種化學元素雖然名為「稀土」,實際上在地殼中的含量並不算稀少,真正的挑戰在於提煉和加工。中國經過數十年的投資和技術積累,建立了從開採到精煉的完整產業鏈,掌握了全球 90% 的加工能力,這是其他國家短期內無法複製的優勢。

稀土元素的應用範圍廣泛且關鍵。在電動車領域,永磁同步馬達需要釹、鐠等稀土元素來實現高效能;在半導體產業,稀土氧化物是晶圓拋光的必需材料;在國防工業,精確制導武器、雷達系統、噴射引擎都依賴稀土元素;在再生能源領域,風力發電機的磁鐵也需要稀土。可以說,現代科技文明的幾乎每個角落都有稀土的身影,失去穩定的稀土供應將對全球產業鏈造成災難性打擊。

中國選擇在此時加強稀土出口管制,時機選擇頗具深意。川普在聲明中質疑這一時機恰逢中東和平聲明,暗示北京可能在協調更大的地緣政治策略。無論動機如何,這個舉措立刻在全球市場引發連鎖反應。中國以外的稀土礦商股價因供應收緊預期而暴漲,澳洲、美國的稀土公司成為資金追捧的對象。然而科技股和工業股則面臨截然相反的命運,潛在的原料瓶頸讓投資者紛紛拋售這些股票。

川普關稅威脅的宣布進一步放大了市場的恐慌情緒。如果美國真的大幅提高對中國產品的關稅,不僅會推高美國國內的通膨壓力,也會打擊全球貿易流動,可能引發新一輪的全球經濟放緩。歷史經驗顯示,貿易戰往往沒有真正的贏家,雙方都會承受經濟損失,而全球其他經濟體也會受到波及。市場對這種「雙輸」前景的擔憂,直接轉化為對風險資產的拋售。

供應鏈專家警告,即使美國決心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建立替代供應鏈也需要至少 5 到 10 年時間。這段期間內,任何供應中斷都可能導致關鍵產業停擺。對於依賴半導體和電子產品的現代經濟來說,這種不確定性本身就足以引發投資者的避險行為。比特幣暴跌正是這種避險情緒的直接表現,當投資者預期經濟前景黯淡時,他們會優先減少高風險資產的曝險。

風險資產全線崩潰:比特幣與科技股的危險共舞

川普關稅威脅引發的不僅是加密貨幣市場的恐慌,傳統金融市場同樣遭遇重創。標準普爾 500 指數下跌 2%,那斯達克指數更是暴跌 2.7%,科技股成為重災區。蘋果、輝達、特斯拉等依賴複雜供應鏈的科技巨頭股價紛紛下挫,投資者擔心稀土供應中斷會影響這些公司的生產能力。這種全市場的拋售潮清楚地顯示,比特幣暴跌並非孤立事件,而是更廣泛的風險資產重新定價的一部分。

比特幣與科技股的關聯性在這次事件中表現得尤為明顯。過去幾年,隨著機構投資者大量進入加密貨幣市場,比特幣的價格走勢越來越與那斯達克指數同步。這種關聯性的背後邏輯是:持有加密貨幣的投資者群體與持有科技股的群體高度重疊,當市場情緒轉向避險時,他們會同時減少這兩類資產的配置。此外,許多科技公司本身就持有比特幣作為資產負債表的一部分,科技股下跌會削弱這些公司的購買力,進而影響比特幣需求。

更廣泛的避險情緒是推動比特幣暴跌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當地緣政治風險升高時,投資者的典型反應是「現金為王」,他們會賣出各種風險資產,轉而持有美元、美國國債等傳統避險工具。有趣的是,黃金在這次事件中表現相對堅挺,甚至略有上漲,這凸顯了比特幣作為「數位黃金」的敘事在危機時刻的脆弱性。儘管比特幣支持者長期主張 BTC 是對抗法幣貶值和金融系統風險的保險,但實際市場行為顯示,在真正的危機時刻,投資者仍然更信任傳統的避險資產。

這次事件也暴露了高槓桿交易在加密貨幣市場的危險性。90 億美元的清算規模顯示,大量投資者使用了 5 倍、10 倍甚至更高的槓桿。在市場平穩上漲時,高槓桿可以放大收益,但在黑天鵝事件發生時,它同樣會放大虧損。更危險的是,清算本身會加劇價格波動,形成「清算螺旋」:價格下跌觸發清算,清算產生的拋壓進一步壓低價格,導致更多清算被觸發。這種機制讓加密貨幣市場的波動性遠超傳統市場。

川普關稅威脅後的投資策略:危機中的機遇與陷阱

面對川普關稅威脅引發的市場動盪,投資者需要冷靜評估當前局勢並調整策略。首先需要認識到,這次比特幣暴跌很大程度上是對突發地緣政治事件的過度反應。歷史數據顯示,加密貨幣市場在重大負面新聞後往往會出現「V 型反轉」,即快速下跌後迅速反彈。關鍵問題是:這次是短期恐慌性拋售,還是更深層次的趨勢反轉的開始?

從基本面來看,川普關稅威脅和中國稀土管制確實會對全球經濟造成實質傷害,但其影響程度和持續時間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歷史上,川普在第一任期內也曾多次威脅對中國加徵關稅,但最終許多威脅並未完全兌現,或者在實施後又部分撤回。市場往往會先「殺跌」反應最壞情況,然後在發現實際情況沒有那麼糟時反彈。因此,長期投資者可能會將這次比特幣暴跌視為逢低買入的機會。

然而,短期內市場可能仍將維持高波動性。川普與習近平會晤的取消意味著美中對話管道暫時中斷,未來幾週可能會有更多針鋒相對的措施出台。投資者應該做好市場繼續震盪的心理準備,避免在恐慌中做出非理性決策。對於已經持有比特幣的投資者,如果投資邏輯沒有根本改變,盲目割肉可能會鎖定虧損;對於想要入場的投資者,分批建倉而非一次性重倉可能是更穩妥的策略。

技術分析方面,比特幣跌破 11.8 萬美元和 10.5 萬美元兩個支撐位後,下一個關鍵支撐可能在 10 萬美元整數關口。如果這個心理價位也失守,可能會觸發更大規模的拋售,目標位可能下探至 9 萬美元附近。反之,如果比特幣能夠在當前水準企穩並重新站上 11.8 萬美元,可能預示著最恐慌的階段已經過去。投資者應該密切關注這些關鍵價位的得失,作為判斷市場情緒的重要指標。

風險管理在當前環境下尤為重要。這次 90 億美元的清算慘劇再次證明,過度使用槓桿是加密貨幣投資的大忌。即使是看起來「穩妥」的多頭邏輯,也可能在黑天鵝事件面前瞬間崩潰。建議投資者嚴格控制槓桿倍數,或者完全避免使用槓桿,用現貨投資來降低風險。此外,資產配置的多元化也很關鍵,不要將所有資金押注在加密貨幣上,保留一定比例的現金和傳統避險資產能夠在市場暴跌時提供緩衝。

BTC-7.56%
ETH-12.82%
SOL-16.61%
XRP-13.84%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