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美國人正在用比特幣挖礦爲家庭供暖過冬
撰文:Kevin Williams,CNBC
編譯:AididiaoJP,Foresight News
摘要
企業家們紛紛投入實踐,試圖將加密貨幣挖礦過程中產生的熱量轉化爲有價值的產品。
數字資產經紀公司 K33 的分析顯示:比特幣挖礦每年產生的餘熱足以滿足芬蘭全國供暖需求,但這些熱量大多直接排入大氣。
這一現狀催生了新型產品——比如售價 900 美元的空間加熱器,同時還能兼作比特幣礦機。不過質疑者指出,這種新興的加密貨幣供暖市場在提供暖和控制能源成本方面效率低下。
隨着寒潮席卷美國,電費開支成爲家庭預算的重要考量。雖然大多數美國人仍依賴傳統供暖方式(家用燃油、天然氣和電暖器),但在某些家庭,加密貨幣挖礦正成爲熱源。若按加密貨幣供暖行業先行者的預測,這種新型供暖方式未來將在千家萬戶普及。
基本原理在於:加密貨幣挖礦產生大量熱量,其中絕大多數最終以廢氣形式排出。K33 公司數據顯示,比特幣礦業每年產生約 100 太瓦時(TWh)餘熱,足以滿足芬蘭全國供暖需求。在這個高耗能產業中,這種能源浪費現象正推動創業者探索廢熱利用新途徑,特別是在冬季將餘熱用於家庭、辦公室等場所。
今年寒潮期間,《紐約時報》實測了 HeatTrio 這款產品,既是 900 美元的空間加熱器,也是比特幣礦機。也有用戶通過家庭加密貨幣礦機產生的熱量爲整棟住宅供暖。
達拉斯可持續比特幣挖礦公司 Bitford Digital 首席執行官吉爾·福特表示:「我見過比特幣礦機在閣樓安靜運行,通過住宅通風系統將熱量導入室內抵消供暖成本。這種廢熱利用方案非常巧妙。」她強調:「只要發揮創造力,利用礦機餘熱正是加密貨幣礦工成爲能源合作夥伴的典型案例。」
雖然這種方案未必能直接節省電費,具體經濟效益受當地電價和礦機算力等多重因素影響,但可能通過挖礦收益覆蓋部分供暖成本。
福特算了一筆帳:「供暖成本與傳統方式相當,但額外收獲是同步獲得比特幣收益。」
即便使用老舊礦機也能滿足需求。個體礦工可通過加入礦池共享算力,按比例獲得穩定收益,從而改變成本效益方程式。
正在構建算力共享市場的 Argentum AI 創始人安德魯·索布科分析:「利用加密挖礦或 GPU 運算爲住宅供暖的理論很巧妙,因爲幾乎所有計算能耗最終都轉化爲熱能。」但他補充說明,這種模式在大型場景中更具可行性,特別是寒冷地區的數據中心等高密度建築,工業級餘熱回收在這裏真正展現潛力。
實施關鍵在於空間匹配,熱能無法通過交通工具輸送,必須將計算設備部署在需要熱源的場所,從工業園到住宅區都是潛在應用場景。
索布科透露:「我們正與合作夥伴將計算熱導入建築供暖系統乃至農業溫室。這些場景才能真正實現經濟與環境效益雙贏。」他形象地比喻:「不是搬運熱量,而是讓計算發生在需要熱能的地方。」
質疑聲浪:爲何加密貨幣供暖難成氣候
反對者同樣不乏其人。
羅切斯特大學西蒙商學院臨牀副教授德裏克·莫爾認爲,加密貨幣並非家庭供暖的未來,即便工業級應用也存在缺陷。
據他分析,比特幣挖礦已高度專業化,家用電腦乃至家用電腦網路幾乎不可能成功挖出區塊,因爲專業礦場採用特制芯片,算力遠超家用設備。
「十年前家庭比特幣挖礦或許還能小有收獲,如今早已時過境遷,」莫爾直言。
他剖析市面產品:「所謂的比特幣加熱裝置本質是普通電暖器,用居民電價供暖根本談不上高效。」他強調核心矛盾:「雖然比特幣挖礦產熱可觀,但要將這些熱量用於家庭,最終消耗的仍是用戶自家電能。」
莫爾還算了筆經濟帳:計算機持續運行確實產熱,但成功挖礦的概率微乎其微。
「這本質上是個僞命題,利用大衆對比特幣餘熱和挖礦收益的認知,制造個人也能從中獲利的假象,」他總結道。
曙光微現:分布式礦機的潛力
不過專家指出,隨着即插即用型獨立礦機普及,這種模式可能在更多場景展現可行性。至少基於「挖礦必然產熱」的特性,其雙軌效益值得深入研究。
德克薩斯基督教大學拉爾夫·洛能源研究所執行所長尼基·莫裏斯闡釋:「關鍵在於餘熱捕獲利用,無論是家庭供暖、熱水制備甚至遊泳池加熱,都能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她指出加密貨幣供暖尚處萌芽階段,公衆認知存在盲區。「這正是研究價值所在。我校正攜手行業夥伴,共同構建技術體系與商業應用模型。」
莫裏斯特別強調加密貨幣的獨特優勢:「挖礦產出可交易數字資產,這相當於爲電力消耗創造了新收益渠道。」她以電動車充電樁類比:「設想公寓樓的挖礦裝置同時產出數字貨幣與可用熱能,這將爲分布式能源創新打開新窗口。」
盡管仍需攻克效率優化、多能互補、政策監管等難題,但莫裏斯預言:「隨着技術演進,加密貨幣供暖不僅是新奇概念,更預示着數字世界與物理能源系統加速融合的未來圖景。」
實踐出真知:愛達荷州的供暖實驗
加密貨幣供暖的未來正在愛達荷州查利斯鎮悄然成型。凱德·彼得森的 Softwarm 公司通過比特幣餘熱抵御嚴冬。
當地多家商鋪正試用 Softwarm 礦機進行挖礦供暖。TC 汽車卡車房車清洗店原本每日花費 25 美元加熱洗車間融雪燒水,店主反饋:「傳統加熱器純消耗能源,現在比特幣礦機產生的收益超過運行成本。」某工業混凝土公司更用礦機餘熱爲 2500 加侖水箱供暖,每月節省千美元開支。
彼得森用比特幣礦機爲自家供暖已持續兩年半,他堅信熱能將驅動未來:「不久的將來,人們買到的熱水器會配備數據接口,比特幣將成爲日常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