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黃仁勳沒看到泡沫

外界紛紛擾擾,英偉達財報一發,股價還是漲了。

這是一份頗爲亮眼的財報,不管是整體季度營收、盈利,還是支柱業務數據中心的業績,都非常強勁。黃仁勳更是表示,英偉達手裏的芯片未交付訂單有5000億美元,雲端GPU全部售罄。

最引人注目的是,黃仁勳在電話會議中回應了外界關於AI泡沫的擔憂,表示看不到泡沫存在。

英偉達這次的財報發布備受關注,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外界的分歧。一面,是以《大空頭》原型人物伯裏爲典型的大舉做空,另一面,是以曾經做空英偉達的投資銀行DA Davidson爲典型的樂觀與買入。

英偉達就這樣,夾在兩極分化的判斷之間。對英偉達的前景甚至整個AI行業的前路,外界似乎已經很難形成共識。

01

先來看看英偉達的財報。

英偉達本次發布的是截至今年10月26日的2026財年第三財季財報。

整個財報透着喜氣,營收、盈利等各方面超過分析師預期,在此基礎上,對前景展望公司也持樂觀態度。

財報顯示,第三財季英偉達的營收爲570.1億美元,遠超分析師預估的549.2億美元;公司淨利潤達到319.1億美元,同比漲幅達65%。

經調整後,英偉達第三財季每股收益1.3美元,而前期市場預估爲1.25美元。

具體到業務,數據中心仍舊是英偉達的支柱,這一次其業績也是再一次創歷史新高。

第三財季數據中心營收512億美元,佔總營收的近90%,同比增長66%,遠超分析師預估的490億美元。而在數據中心業務當中,“計算”業務又佔大頭,貢獻了430億美元的收入。

這部分的增長主要由GB300系列芯片的銷售驅動。GB300是英偉達新一代人工智能計算平台,配備72顆Blackwell Ultra AI GPU和36顆基於Arm Neoverse架構的Grace CPU,今年5月才官宣,第三季度正式量產。

在電話會議中,英偉達首席財務官科萊特·克雷斯(Colette Kress)透露:“GB300的銷售額超過GB200,貢獻Blackwell總收入的大約三分之二。向GB300的過渡非常順利。”

除了“計算”之外,在數據中心業務中,“網路”業務也貢獻了82億美元收入。

根據財報,2026財年第三財季,英偉達其他業務雖然佔比不多,但也都“有喜”。如遊戲業務季度收入43億美元,同比增長30%;專業可視化業務營收7.6億美元,同比增長56%;汽車與機器人業務則貢獻了5.9億美元收入,同比增長32%。

如果要理解這一切有多瘋狂,不妨看看這波AI浪潮之前。整整三年前的2022年11月,英偉達發布2023財年第三財季財報,季度營收59.3億美元,同比下降了17%。也就是說,三年時間,英偉達季度營收已經膨脹到了10倍之巨。

也可以說,三年前英偉達的全部營收,相當於如今除了支柱數據中心業務外的那約10%收入。

02

英偉達的財報一發布,市場給出良好反饋,盤後股價一度漲超過5%。

這並不容易,英偉達這次的財報備受關注,主要是因爲外界對人工智能泡沫的擔憂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峯。

對英偉達未來的判斷呈現出了兩極分化的狀態。

一方面,不少機構看好英偉達,選擇買入或給出樂觀預期。

最戲劇化的當屬投資銀行DA Davidson突然將英偉達的評級從“中級”上調到“買入”,並將其目標價從195美元/股上調至210美元/股。

這是一次巨大的態度轉變,DA Davidson此前是看空英偉達的,其分析師曾警告稱,英偉達股價將至多暴跌48%。

在新的報告中,DA Davidson稱:“我們對人工智能計算需求增長的日益樂觀的看法,取代了我們對英偉達的擔憂。”

另一方面,相反的聲音也比比皆是。

其中引發最多關注的是電影《大空頭》原型人物邁克爾·伯裏(Michael Burry)旗下賽恩資產管理公司大舉做空英偉達。

伯裏本人也打破了兩年的沉寂,在X上發帖,配圖正是《大空頭》中他的角色盯着電腦,文案是:“有時,我們能看到泡沫。有時,我們能有所作爲。有時,唯一的勝利方法就是不參與。”

雖然他沒有明說此處的“泡沫”指的是什麼,但是外界普遍認爲指的是AI泡沫。

伯裏並不一定正確。他當年成功預測了次貸危機,但也曾在幾年前預警模因股與加密貨幣買家將迎來“世紀崩盤”,被馬斯克戲謔是一只總是發出錯誤信號的“壞掉的鍾”。

但誰能忽略這次響起的信號呢?尤其在當下,AI泡沫論愈演愈烈,而英偉達作爲整個硅谷AI產業的“中樞”,其一舉一動都處於聚光燈之下。

03

外界的爭議,英偉達自然得面對。在這次的財報電話會議上,針對AI泡沫的提問不可避免地被擺在臺面上。

黃仁勳既沒有回避,也沒有繞彎子,而是直接給出否定的態度:

“關於AI泡沫的說法有很多,但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情況(與互聯網泡沫時期相比)截然不同。AI正在改變現有的工作負載,並沒有看到AI泡沫的存在。”

英偉達的底氣在於,GPU的銷售非常強勁。黃仁勳在財報中稱,Blackwell芯片的銷售遠超預期,雲端GPU已經全部售罄。“無論是訓練還是推理,算力需求都在加速增長、指數級疊加。我們已經進入了AI的良性循環期。”

在電話會議中,他還透露,英偉達目前手握5000億美元的芯片未交付訂單,排期已經排到了2026年,其中還包括將於明年量產的下一代Rubin處理器。

在黃仁勳看來,人工智能生態系統正在快速擴張,湧現出更多新的基礎模型構建者、更多人工智能初創公司,遍及更多行業和更多國家。人工智能正在無處不在,無所不能。因此,對AI泡沫的擔憂也就大可不必了。

對未來,英偉達也自信給出樂觀預估。

英偉達預計,第四季度的營收約爲650億美元,超出分析師預期的616.6億美元。

從英偉達股價的盤後走勢也能看出,英偉達此次的財報公布包括電話會議上的表現,已經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的緊張情緒。

Investing.com高級分析師 Thomas Monteiro發布評論稱:“這解答了許多關於人工智能革命現狀的問題,結論很簡單:在可預見的未來,無論從市場需求還是生產供應鏈的角度來看,人工智能都遠未達到頂峯。”

但這並不意味着緊張情緒會登時煙消雲散。

一些分析師表示,這份盈利報告可能不足以平息人們對人工智能泡沫的擔憂。

英偉達在第三財季大幅增加了回租自家芯片的投入,以便從那些無法將芯片租出去的雲客戶手中租回。這類合同總額達到 260 億美元,比上一季度翻了一倍。

包括微軟、亞馬遜在內的雲巨頭正向 AI 數據中心投入數十億美元,一些投資者認爲,這些公司通過延長AI計算設備(例如英偉達芯片)的可折舊年限,正在“人爲推高”收益。

在第三財季,英偉達的業務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四大客戶貢獻了61%的銷售額,相比上一季度的 56% 再度上升。

公司也在持續加碼對人工智能公司的押注,向那些往往同時是其重要客戶的企業投入數十億美元,這引發了有關“AI 經濟循環依賴”的擔憂。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可能會限制英偉達。如地緣政治的影響,它仍然被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正將目標轉向中東,前不久才獲批向那裏出口至多價值10億美元的芯片。

再如未來GPU的實際利用問題。eMarketer分析師Jacob Bourne表示:

“盡管 GPU 的需求依然巨大,但投資者越來越關注的是:超大規模雲廠商是否真的能足夠快地把這些算力用起來。關鍵問題在於:電力、土地以及電網接入等物理瓶頸,是否會限制這種需求在 2026 年及之後能夠多快轉化爲收入增長。”

圍繞AI泡沫和英偉達未來的爭論還將繼續下去。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