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广场「创作者认证激励计划」开启:入驻广场,瓜分每月 $10,000 创作奖励!
无论你是广场内容达人,还是来自其他平台的优质创作者,只要积极创作,就有机会赢取豪华代币奖池、Gate 精美周边、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丰厚奖励!
参与资格:
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报名👇
1️⃣ 其他平台已认证创作者
2️⃣ 单一平台粉丝 ≥ 1000(不可多平台叠加)
3️⃣ Gate 广场内符合粉丝与互动条件的认证创作者
立即填写表单报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丰厚创作奖励等你拿:
🎁 奖励一:新入驻创作者专属 $5,000 奖池
成功入驻即可获认证徽章。
首月发首帖(≥ 50 字或图文帖)即可得 $50 仓位体验券(限前100名)。
🎁 奖励二:专属创作者月度奖池 $1,500 USDT
每月发 ≥ 30 篇原创优质内容,根据发帖量、活跃天数、互动量、内容质量综合评分瓜分奖励。
🎁 奖励三:连续活跃创作福利
连续 3 个月活跃(每月 ≥ 30 篇内容)可获 Gate 精美周边礼包!
🎁 奖励四:专属推广名额
认证创作者每月可优先获得 1 次官方项目合作推广机会。
🎁 奖励五:Gate 广场四千万级流量曝光
【推荐关注】资源位、“优质认证创作者榜”展示、每周精选内容推荐及额外精选帖激励,多重曝光助你轻
关于Qubic攻击门罗币的若干补充观点
感谢大佬的真知灼见,学到了很多。这件事我真心发现可大可小,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再补充几个观点:
1)看到海外大V用这件事Fud比特币,理由是看到当前的矿池算力占比,前两大矿池Foundry USA(33.6%) 和 AntPool(17.9%)已经加起来超过51%,所以得出一个粗暴的结论,若两大矿池联合作恶,比特币也药丸。这是典型的外行人瞎看热闹事件,因为他忽略了两点:
1、两个矿池占比51%和一个矿池超过51%完全是两码事,天上地下;
2、矿池的算力不代表完全收买矿工的算力,当单个矿池算力过高,矿工规避风险,通常会主动选择切算力避险;
所以中本聪的POW的共识走到现在,综合了算力、经济、利益博弈等因素,达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短期内几乎不存在被打破的可能,所以借此事Fud BTC的人消停下吧。
2)认可张韧老师所说的门罗币的问题不等于POW的问题,即使POW存在极端条件下的安全风险,也不代表POS就完全是最优解。
事实上,POW存在的问题有ASIC作为护城河这一点做了最优解选择,避开了通用CPU/GPU挖矿存在的坑,退一步讲即使是纯CPU/GUP挖矿的链,试图靠一个已经披露的矿工贿赂方式来进行攻击也存在种种考验,比如交易所提高确认数、矿工增加checkpoint等等方式都可以降低被攻击的概率。
你看,谈POW的问题就聚焦在POW上,跨共识对比,就会存在理解偏差,事实上,跳出共识各自的安全风险边界都存在,当然抗衡的方式也不一样,不能厚此薄彼。
3)看到0xTodd老师转发了我的帖子,谈到了 “自私挖矿”的概念,简单理解,就是矿工挖到块之后应该立即广播,但自私矿工会偷偷把挖到的块藏起,形成一条"私链"。等诚实矿工公布新块时,自私矿工突然放出自己藏的更长链,让诚实矿工的工作全部作废。
这其实是很流氓的做法,也是这次Qubic的主要攻击方式,实际上它的算力并没有真正达到51%可能控制30%左右,就可以短暂实现理论上的“双花攻击”? 因为,用30%的矿工进行自私挖矿,形成一条影子链,当诚实矿工挖出新块时,Qubic突然放出自己藏的更长链,使得大量真实矿工区块作废,理论上可以造成51%以上算力的破坏效果。进一步言之,如果Qubic控制的矿池矿工节点分布够广,也能利用网络延迟等因素进一步降低算力的比例,还能达到同样控制全网算力的效果。
所以说,Qubic这次的攻击存在非常大的偶然性和隐蔽性,也就意味着一旦这种方式被公开了,再度故技重施的话门槛就会变更高。
4)但我和n33k安全大佬有聊到一个可能性,就是Qubic不再故技重施,而是用“温水煮青蛙式”的攻击进行操作,进一步贿赂矿工增加自己的矿池规模,然后让一部分矿工故意挖空块,给门罗币网络的正常运转制造混乱。
如此这般下去,会导致越来越多的门罗矿工出逃,毕竟收益变少了,体验很贼糟糕,这样一来,慢慢的Qubic控制的算力规模就越大,直到50%以上,到时候Game over大家都没得玩。这种慢性攻击的方式其实也挺可怕的。
虽然没有理由能证实Qubic有必要这样做,但是这种“寄生虫式”的慢性攻击确实存在可能性。因为前期Qubic不用在意一部分矿工在门罗挖空块,他们还会有XMR的奖励,还能做AI训练,中后期门罗若废掉收益变低,他们还有可能攻击Grin、Beam等其他链。整个过程中Qubic可以始终坚守自己的AI训练主线,逻辑也就合理了。
**因为当AI算力需求指数级增长,当挖矿不再是算力的唯一去处,游戏规则本身就变了。**原先攻击网络的成本是"纯烧钱",现在有了AI训练这个“额外金主”来买单——攻击成本被AI收益对冲了。
这才是我那篇文章最大的担忧:AI需求正在打破通用CPU/GPU POW挖矿的基本假设——“矿工依赖挖矿收益,因此会维护网络”。当算力有了更赚钱的去处,这个假设就不成立了。 尽管这个过程会很慢,但总存在这种可能性。